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 财经面对面 > 总裁在线访谈

A股还是海外?易凯CEO王冉谈企业上市(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大家进入搜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总裁在线,我是主持人魏喆。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冉先生做客,和我们一同探讨“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狂奔还是转战内地A股”这一话题。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股市走出了大熊市,进入了蓬勃的牛市,很多在海外上市的企业也纷纷回归A股,来分享资本市场的繁荣。但是选择海外上市的企业也络绎不绝。更多的企业在发展中,需要满足资金的需求,选择海外狂奔还是转身内地A股掘金成了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两条路。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一话题,两种选择对于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做客搜狐<span
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 src="https://photocdn.sohu.com/20070615/Img250594452.jpg" align=middle>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做客搜狐财经(摄影:杨光润)

  主持人:王总您好!

  王冉:你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您是做投行的,在很多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您帮忙解决了他们的资金问题,也成功的将一些企业送到海外上市,并且现在也在给一些企业做上市咨询,这方面相信您是有很多的心得和体会的,您怎么看待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两条道路呢?

  首先应该立足于做一家好企业,上市是水到渠成的过程,而非拔苗助长的过程

  王冉:我觉得首先我一直的一个观点是说,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在今天就要对未来去A股还是去海外上市作出选择,其实更具有广泛意义的一个选择是说做一家好企业还是做一家一般的企业,我觉得所有的企业首先应该还是立足于做一家好企业,未来上市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拔苗助长的过程。你做成了一个好企业,每年有很好的收入、很好的利润、很好的现金流,那个时候去哪儿上市相对来说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在最终确定去哪儿上市的时候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我上市的目的是什么,我以前的股权结构是怎么样的,我的投资人是谁,现在各个市场之间相互的估值关系怎么样、哪个市场更火爆一些等等一系列因素都要考虑的,所以很难说上A股就比去海外好或者去海外就比上A股好。我觉得对不同的企业来说在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时间点你的选择可能也是不一样的。

  选择A股还是海外?

  主持人:我们今天探讨的就是这个话题,因为现在的确是有很多企业比较迷茫,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支持,如果不上市,他们不清楚还有哪些渠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做客搜狐财经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做客搜狐财经(摄影:杨光润)

  做好准备工作,可以先通过私募融资完善公司法律结构、治理结构和股东结构,然后再考虑上市。

  王冉:我觉得我们换一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可能容易一点,如果说一个企业从来没有做过私募,发展到一定阶段了觉得自己有更大的资金需求,这样的企业通常我们会建议可能需要先通过做一种私募融资来完善自己的这种法律结构、治理结构,来引入一定的有声誉的外部投资人,改善自己的股东结构。

在这样的前提下,下一步再去考虑去哪儿上市的问题。如果你已经做了一轮、两轮或者更多的私募融资,已经面临上市了,这个时候你要倒着来想,什么东西是不可能的,比如你要去A股上市,你必须要有三年的业绩,要有三年三千万的利润,要去香港上市要有三年五千万的利润,等等,有一些硬性指标你是否能够达得到,这是第一个问题。如果你达不到这个指标的话,可能你的选择,如果我们把市场说一共有5个选择的话,至少你有两到三个就可以排除了,剩下来说你的选择相对容易一些。

  从政策法规和监管环境方面考虑上市的可能性

  再一个,你也要考虑,对于一个国有企业来说你上市的这个行为一定要获得主管部门的批准,按照今天的政策法规和监管环境下,总的来讲可能至少证监会的意图是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去A股上市,这种情况下可能相对来说你的选择也会变得容易,因为你走另外一条路可能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支持。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做客搜狐财经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做客搜狐财经(摄影:杨光润)

  主持人:可能会很曲折。

  王冉:对,所以把这个问题你要先从客观条件来看,哪些条件是我肯定满足不了的或者哪条路是我肯定走不通的。如果我们把企业分成几类企业也许考虑这个问题会更方便一些,比如说国有企业,尤其是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国有企业,我们在参与比如说一家非常有名的广电行业的企业他的上市,对于像他这样的企业来讲,其实最终如果要真的想走出去的话一定是要获得主管部门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无论他将来上A股,还是去香港,还是去美国,其实最终的难度是一样的,只要主管部门同意了,即使去海外也可以通过大红筹的方式去做,所以核心的问题本身不是从技术上我选择哪个市场,而是说最后你是不是能够有效的获得主管部门的配合。

  对于一些要上市的公司来说,我觉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你可以考虑去上A股,A股现在的好处之所以选择上A股是因为你现在走海外可能结果上有很多非常吃力的地方,比如现在如果你的海外立案结构还没有完成,你现在去做立案结构再做投资这个审批下来的机率几乎是零,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家获得了这个批准,就是从去年9月10日文9月8日开始实施以后。这种情况下你基本上变得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讲,A股变成了一个更现实的选择,但是如果你上A股的话你的理由一定不是说因为A股今天市盈率今天怎么怎么高或者因为A股怎么怎么火爆,因为当你完成A股上市股改、你的上市前的准备工作,你真的去上市的时候第一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经过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A股我们不敢保证一年以后A股的市场还会是今天这样火爆。

  不要仅仅因为A股“市盈率高”而选择A股

  第二,在A股上市有一个问题,就是说A股对于你上市的市盈率是有要求的。相对来说,上市以后二级市场流通确实市盈率很高,但是在你上市那一点上对市盈率有要求,所以对很多企业来说往往很多企业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就是说他觉得因为A股市场火爆,所以我去A股上市一定能够获得的股指就比我去美国、香港获得的高。其实不是这样的,其实很多国外的市场是用未来的业绩作为业绩评估标准的价值评估的方法,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同一家企业,在所谓IPO定价的时候去海外上市可能会获得更高的定价,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即便是在上市之后二级市场上A股的平均使用率可能高于二级市场,并不以为着你在上市这个时点上A股就是更好的选择。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做客搜狐财经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做客搜狐财经(摄影:杨光润)

  这个我刚才谈到的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说,你在选择去A股还是去海外的时候要考虑你今天在法律结构上是不是有这样的可能,这是一个方面的考虑。第二个方面的考虑是说,从上市的估值上对于你这个企业更合适,对于你来说肯定是A股能够获得更好的追捧,因为你的概念投资人更熟悉,另外一些企业来说可能就去海外,会获得更好的资本市场的用户。所以还是最后回到结论,还是说你企业的行业不同,你所处的阶段不同,你的历史不同,因为历史直接决定了你的法律结构,比如你在一年前引进了一轮私募投资人,这个私募投资人是谁,是海外的还是境内的,会影响你的结构。这些因素不同,所以你做选择的时候也会需要必须量体裁衣的考虑这个问题,没有一概而论的结论。

  当然现在由于所谓十号文的影响,现在导致有很多在十号文颁布实施之前没有做好海外结构的企业现在再去做海外结构会遇到很多障碍,返程投资这条路基本上是走不通的。所以这种情况下现在很多企业作为临时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协议控制来实现变相的资产收购。

  要解释这个问题必须先解释什么是返程投资、什么是返程收购?通常概念上,假如你是中国公民在境内有一家公司,我为了将来上市或者为了私募融资我要在境外成立一个跟境内股权结构一样的公司,拿那家公司吸引投资人,但是那家公司和境内公司之间我要把这个桥搭起来。以前通常的做法境外的公司,比如这家公司是一个设计公司,这个WFOE跟国内的公司本身也没有关联,原来的做法如果返程投资这条路能走通的话,你用全资子公司收购原来纯内资公司的资产,等于原来境内公司的资产和业务就进入到你的全资子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就进入到海外的公司,所以你才能拿海外的公司上市。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做客搜狐财经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做客搜狐财经(摄影:杨光润)

  10号文就规定,拿全资子公司收购境内的资产和业务的时候必须获得批准。现在的做法是,通过协议用全资子公司和纯内资公司之间通过业务的合作协议来完成这种资产变相的收购,以前其实像搜狐、像新浪当时上市的时候也是用这种结构,只不过你当时规避了一个风险是由于有一些关键的ICP牌照的问题,所以要把ICP的牌照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留在境内的公司,然后再做境外的结构。现在等于大家其实很多时候在做其他的传统领域的企业的时候,甭管是卖鞋的、还是卖饮料的、还是做家具的、还是开店的,最后大家都会回到所谓新浪结构,大家传统意义上把当年那些互联网上市公司所采用的法律结构,起码在我们财经圈里大家习惯用的叫做新浪结构,因为新浪是第一个把那个结构做出来然后完成海外上市的。现在大家同样又回到新浪结构,但是理由是不是因为这些企业有什么牌照的问题,因为这些企业都可以上市,国家没有任何行业准入的限制,比如卖鞋、卖服装的就没有那么多的限制。之所以采用这种所谓的新浪模式来做这些传统企业,就是为了规避10号文的这种影响,但是这里面确实有很多的灰色地带,有一些做法是不是能够通过,通过这个协议变相的转移资产,这个事情在法律上会不会受到质疑,你的度掌握在什么地方,比如什么样的协议就视同你纯粹的业务协议,而什么样的所谓看起来是业务协议的协议,他会认为你实质上是一个资产购买协议,等等这些东西都会有大量的灰色地带。

  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比如你是做一个零售的企业,假如我不能买你的资产,就是通过收购你的资产来完成股权重组,我是不是可以购买你全部的库存,购买你全部的应收款,同时承担你全部的应付款,就是其实把你的资产负债表敲碎了,一项一项的拿过来,这种情况到底法律上最后怎么认定,是不是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可以被认定是一个商业合同而不是一个资产购买合同,这个现在即使在法律界本身还有很多的争议。

  所以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法律环境下,对于企业来说我觉得选择,其实这个事反而简单了,为什么说简单呢?因为你只需要记住两件事,第一件事,首先立足于企业怎么能发展的更好,你怎么能赚到更多的利润,你需要该去做私募你去做私募,私募投资人甭管未来对你是A股上市还是海外上市,先说哪个投资人对你企业的发展带来的价值更大,先找这个人进来。把企业做好了这是第一点。

  法律法规的环境复杂,一定要引入外部力量,让专业的律师、专业的顾问、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帮助考虑上市问题

  第二个,因为现在的法律法规的环境这么复杂,企业家通常是在他所在的那个领域具有非常好的、非常敏锐的判断、非常好的支持,让他考虑这么多的问题不现实,所以你一定要引入外部的力量,专业的律师、专业的顾问、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帮助你考虑这些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作出最合理的判断。

  所以我觉得试图关起门来自己通过包括跟周围的一些朋友聊天就想来确定这些事情的话,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大的风险,因为这里头如果扒开了外面的表象深入的看进去的话,每个企业内部都有很多的独特的元素需要去考虑,这些元素甚至包括比如你的激励机制是一种什么样的激励机制,比如说你的业务的性质是不是很适合用一些商业的合同就能够把你的全部业务都涵盖进去。你现在的法律结构是什么样的,是境内的结构还是海外的结构,还是像很多企业一样,既有境内的结构也有海外的结构,但是这两个结构之间是断开的,完全是分段的、没有关系的。我觉得所有这些因素企业家要想自己综合来判断,这个应该说有非常大的难度,而且这个判断如果你做错了的话,其实对于这个企业股东的利益伤害是非常大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要听中方律师的意见、要听境外律师的意见、要听专业财务顾问的意见,只有在这些专业的意见基础之上,因为企业家是要做决定的,要对这个决定负责,但是这个决定的基础要有大量精确的而且要寻求一流的咨询结构提出意见,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准确和合理的判断。

  主持人:刚才提到10号文,包括一系列的政策都透露出管理层期望企业在A股上市的愿望,包括国资委鼓励国企直接到A股上市,央行也希望发展人民币投资基金证监会发文加快红筹股回归,也包括证监会通过内部指引引导企业A股上市,内部指引具体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据报道,从今年四月起暂停审批私营企业赴海外IPO,促使他们内地上市。这一系列的政策的确会对企业赴海外上市造成很大的阻碍,对于这一些列的政策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堵住海外上市之路将企业赶到A股上市的做法值得商榷

  王冉:我觉得我们可以体会证监会的苦心,也可以赞成证监会最终的目标导向,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优秀的中国企业能够在中国的市场上市,从而帮助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够改善上市公司的质量,提高中国整体资本市场的水平。但是从具体的做事情的方式来讲,我觉得这样一刀切的试图希望通过堵住另外的一条路,而把所有的企业赶到一个方向,这种做法我觉得是值得商榷的。真正要想吸引更多的企业心甘情愿的来上A股市场,我觉得没有别的办法。不应该堵住他们通往别的地方的去路,而是应该在A股做更好的监管、更好的信息披露,鼓励更多的投资人进入A股市场,包括海外投资人,改善投资人的质量。通过一这些东西来吸引上市公司。人为的堵住另外一条道路会导致两种结果,第一,有的企业会想各种各样变通的办法。

  一刀切的政策可能导致两种结果

  主持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企业绕道强行上市

  王冉:甚至有的就是硬上,民营企业可以选择硬上,当然说里面会有风险,但是我通过协议控制你不可能不让我企业做买卖,我企业正常经营就需要跟我周边上下游的企业发生各种各样的业务关系,通过这种业务关系我把所有的业务、所有的现金流转移到另外一家境外控制的公司里面去,这些东西是很难说一刀切完全堵住的,堵住企业就没法运行了。比如新华传媒上市就是通过这种控制,就把事实上影响到企业运营的媒体平台转移到上市公司,通过业务协议的方式事实上篡成了一个媒体的上市的盘子,去海外上市。

  主持人:我觉得像这种媒体上市实际相对来讲比其他企业更复杂一点。

  王冉:是,因为他有行业的准入问题,但是说他的资本思路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这种协议来完成的,所以这是第一个,就是我刚刚说的硬把这条路堵住会导致两个结果,这是第一个结果,会形成对策。

  贻误企业的上市时机

  第二个结果是说,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其实完全可以满足了境外上市的条件,现在非逼着他境内上市,他可能不满足境内上市的条件,这样就会贻误他上市的时机,这样等于人为的破坏了这个企业发展的轨迹,本来一家也有可能做大做强的企业,由于你的政策可能就导致他这一两年里面没有获得他本来应该获得的资金,影响到发展。

  还有一点,企业海外上市,特别是对那些外向型的企业来说,未来的市场是全球市场,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业都是这个特点,如果这些企业在未来的三五年内需要在全球市场进行有规模的并购,假如他没有海外的市场平台,这种是做不到的。所以联想当初之所以能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就因为他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如果他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可能就做不下来了。

  堵住企业通往国际资本市场的通路弊大于利

  所以我觉得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分子,作为关心和希望中国资本市场能够不断的得到改善和提升的这样一个普通的公民,我们当然希望越来越多的优秀的企业能够进入A股,同这点上来讲,我觉得证监会可以考虑让更多的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公司给他们创造更好的回归A股的便利条件,让他们能够尽快的回到A股,这个其实对A股已经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了,但是对于那些还没有上市的企业,人为的堵住他们通往国际资本市场的通路,我觉得利弊相衡,一定是弊大于利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我们的监管模式需要进行反思和调整,况且从本质上来讲,一个企业我选择去哪儿上市,我希望什么样的人投资我的企业,除非他是国有企业,或者是国家明文禁止外资进入的企业,这个你该征求主管部门的意见征求主管部门的意见,你该征求国资委的意见征求国资委的意见,因为那是你的股东,必须这样,如果我是一家民营的企业,你又承认了所谓个人物权的概念,这个企业就是我的,我是有权利决定我到哪里上市、去哪里吸引投资人,这个时候政府有关部门人为的去限制这种个权利,干预这种权利,阻碍这种权利的正常行使,我觉得其实是一种有违我们根本的就是所谓在两会上提出来的《物权法》精神的这样一种做法。

  从长远来说一定希望更多的企业进入A股市场,这个我觉得会是长期的一种导向,但是目前具体的做法,目前这么强的对于民营企业去海外上市的限制,我不认为是可以长期存在下去的。

  主持人:同意您的看法,我感觉这种政策难以持久,考虑到这一点,也就是说几年后,甚至一两年后政策会松动,企业上市本身也需要时间,不是一蹴而就,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否可以做两手准备,或者说暂时观望,先继续完善自己,等到政策放开再谋求海外上市?

  政府承担了太多不应该承担的义务,导致股民有一种儿童心态

  王冉:10号文推出来以后其实就跟当年的75号文一样,在某种意义上比75号文可能更有过之无不及,成为现在所有投资界共同的一个话题,之所以成为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因为他人为的对于企业上市设置过多的障碍。一个好的法律法规往往更多的应该是一种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其实是在调整整个一个系统内部的生态环境,而不是说像堵洪水的那个洞一样,一下子就非常强硬的说拿一个东西就给你其堵住。10号文颁布了以后,第一,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导致这个东西首先大家不知道我什么东西该去哪儿找谁去批,而且批准的过程到底是多长时间,最终的决策者就是决定这个事能不能批的人到底是谁。所以在10号文刚刚颁布的时候,当时的很多质疑是围绕它具体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具体实施的这些细则而言,人说你颁布这个东西,这个东西也实施了,我按照你实施的规定去做,但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后来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把这些细则逐步的明确,所以到现在为止应该说这方面的问题已经逐步得到解决,确实已经有一套流程了,你是可以按照这个流程走的,直到最后批准,你上报的过程大家都清楚了,但是你到批准这个环节压着不批。

  我觉得一个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我的上市也好、我的融资也好,这个行为是一个完全应该由我自己能够做决定的行为,按说我没有义务获得你的批准,你可以要求我报备,但是在中国报备的概念变成了审批的概念,所以这个我觉得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们政府的相关部门在具体行政的时候往往会有意无意的会去混淆这种需要报备的情况和需要审批的情况,导致大量本来不需要政府审批的这样的资本市场的行为现在必须要在政府部门的桌子上排队,而且直到政府同意这个事情是做不成的,等于把它事实上转化成了一个政府审批的行为。

  这样的结果,其实一方面是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导致很多企业就像我刚刚说的会贻误自己进入资本市场的时机。其实更长远的,我觉得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是说你会由于政府承担了太多不应该承担的义务,会导致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大量的股民会有一种所谓儿童心态,就是他会把所有的事都归到政府头上,他就慢慢的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了。市场好的时候他可以说高兴,政府做得对,但是市场总有跌的时候。

  主持人:大家这个时候总是期待政府救市,而且找出很多理由。

  王冉:其实从长远来说是有利于市场长期发展,导致市场暂时的调整,就会有很多股民怨声载道,甚至有个别的还会骂骂咧咧,这种东西我觉得,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政府有关部门不能说都有责任,因为你把不该你管的东西都拿过去管,这就造成了民众不应该有的心理。就拿企业上市来说,一个企业上市,有没有投资人愿意买他的股票,有没有投资人愿意在这个价位上买他的股票,按说这个就是企业和投资人之间的约定,就是他们之间的一个公平的市场行为。这个时候你政府唯一需要做的,第一,你要确保他有充分的信息披露,这个是必须的。第二,你要确保在上市之后不能存在重大的违规的行为,就是说内幕交易这些,必须要严查。这个基础上,他有了信息披露,他不存在重大的关联交易或者内幕交易,这个企业的跌与涨其实政府是没有关系的,政府没有义务保证这个企业业绩一年比一年好,没有义务保证股票只升不降,这个时候民众应该承担风险。但是你把这个企业变成能不能审批绅士的,这个时候股民会认定政府确定可以上市的企业就是好企业,最后潜移默化当中过度行政导致中国资本市场整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进程会拉的更长。

  主持人:前几天我们有一家企业在韩国证交所上市,现在有韩国、日本、新加坡、法兰克福、伦敦等等,都在向中国企业招收邀请中国企业去那里上市,这个选择过程中怎么辨别去哪里更好?更适合我们的发展?

  面对全球的资本市场,海外上市选择影响力大的主流市场效果更好,比如美国和香港

  王冉:这个时候你要看全球主流市场,因为主流市场的影响力更大、效果更好,这种意义上讲全球主流市场美国肯定是,除此之外香港,我觉得对中国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因为一方面拥有跟美国证券市场相媲美的投资人质量,同时又有跟中国证券市场相媲美的了解。但是在这个之外日本和伦敦也可以说各有特色,但是总体来讲我觉得对中国企业来说,起码到目前为止相对来说伦敦也好、日本也好,还是比较边缘的市场,这种成功的案例并不是特别多,我觉得这个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也不会改变,未来主要的所谓海外资本市场仍然还是美国和香港。

  你刚刚也提到现在全球的资本市场都在向中国的企业招收,都非常希望中国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去他们各自所在的证券交易所上市,正好我前不久跟以前纳斯达克中国区负责人潘先生聊天的时候也提到这个问题,他说在他上任纳斯达克驻中国的负责人之前,其实那个时候纽交除了一些大盘国企以外是不太看中中国的民营高成长企业的,他上了以后纽交所也非常看中中国市场了,这是以前前所未见的现象。这个从侧面上也凸现了你刚刚提到的全球的主流资本市场对于中国企业的追捧和这种支持,其实在这种条件下我觉得整体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语非常好的时机,这个时候其实我觉得从国家长远角度应该鼓励更多的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对于中国企业的兴趣,去进入全球的资本市场,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更快的发展自己,成为主流的企业,这是第一,因为中国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全球五百强,这些企业回归是迟早的事情,五百强里如果有一百家企业是中国企业,一百家企业回归A股市场是什么影响,现在不是说把企业拔苗助长往A股赶,而是先让中国企业成长为全球五百强,这个事情确实有非常好的时机,就是在中国经济大背景的配合。在这个时候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去进入全球的主流资本市场,把这个门给他打开,这个时候其实会有利于更快的形成我刚才提到的中国企业主流化,成为全球的主流企业,让这些全球的主流企业再帮助中国的证券市场成为全球的证券市场,这是良性的互动。

  主持人:就是相对于美国市场和香港的证交所,相对伦敦的、日本的,是不是门槛低一点,比较好进入啊?

  王冉:相对而言国内的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我指香港主板,对于公司的盈利要求相对来说比较苛刻,在国外的证券市场相对来说要求更多的是上市时候的市值,当然你对于你的现金流、收入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相对于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而言,那些相对比较弱的,所以他有更大的灵活性,对于那些在利润上或者某些指标上没有达到香港上市公司要求的企业来说,进入国外的这些资本市场其实是完全有可能的。

  主持人:可以选择日本、韩国、新加坡。

  王冉:当然说像韩国和新加坡这两个市场毕竟因为对于中国企业不是很熟悉,而且本身的市场规模也有限,其他那些市场永远会存在,包括风险投资也一样,永远有大牌的投资人也有小牌的投资人,这是有企业就会存在的差异。对于比较好的一流企业,他最终的选择一定是主流的资本市场,因为他是中国的企业最终也会回到A股市场,即便去了美国、香港,早晚有一天会回来。

  首先要让更多的优秀的中国企业变成优秀的世界级的企业,然后再让这些优秀的世界级的企业再进入A股市场

  我觉得目前这种情况,其实是一个可以说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行政方式,因为A股市场突然间变得非常火爆,这种火爆很大程度上不是针对中国企业的业绩在短期内有这么大幅的提升,而是因为A股市场本身的供需关系导致的,就是说有大量的资金介入,但是真正上市公司的选择并没有那么多,尤其是上市公司没有那么多,这样就导致鸡犬升天的局面,甭管是好企业还是坏企业,股票都一起涨。从长远来讲,你要想维持住一这样一个市值,不让它有太大的波动的话,因为从社会的角度看不希望股市有太大的波动,你必须要让更多好的企业能够进出A股。所以我觉得这个心态导致证监会会做这样一个决定,或者说有这样一种政策倾向性,但是我们在做这样一个决定的时候你一定要分清什么东西是短期的、什么东西是长期的,从长远来讲要想真正让A股市场维持住一个比较大的市场规模,能够有比较好的稳定性,没有别的办法,一定是说让更多的,首先要让更多的优秀的中国企业变成优秀的世界级的企业,然后再让这些优秀的世界级的企业再进入A股市场。我觉得这两件事相比,一定是从优秀的中国企业变成优秀的世界企业这个事更难,所以你先帮助他把这个难的事做到了,这个做到了进入A股市场就是容易的事情了。

  主持人:假如一个中型的企业有10年的历史,每年盈利好几千万,请你做顾问,帮助选择一个上市的地方,你怎么辨别适合不适合呢?

  王冉:要看行业,如果他的行业是一个比如说目前消费品行业,也许他的品牌在中国这个市场老百姓认知度更高,如果每年有几千万的例如,按说业绩完全达到A股上市的要求,如果他能很快的完成股改进入到上市通道里面来的话,也许我会鼓励他积极的考虑A股上市,因为首先他满足A股市场的条件,第二,他的概念在A股市场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投资人的认可,这个时候我会建议来非常认真的研究A股上市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反过来,如果他是一家比如说高科技的一个企业或者说他的一些概念在今天还没有产生很好得现金流,但是未来可能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如果这样的企业可能纳斯达克就是他更好的选择,那个时候我要考虑的是怎么用法律结构给你折出去,能够走那条路。这个事情没有办法,只能是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确定最终去哪个市场。

关于上市成本

  主持人:一个企业去A股上市和去海外上市其中的费用差别大吗?上市成本构成有哪些方面?

  第一,要考虑再融资问题,再融资时哪个市场能给企业提供最好的流动性;第二,要考虑哪个市场对企业品牌的提升更有帮助

  王冉:你不要狭义的理解为只是上市过程中发生的中介成本,因为这个确实美国公司的上市成本会相对来说比较高,特别是由于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导致上市以后的监管费用也比较高,但是反过来,你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要通盘的考虑,第一,要考虑你的再融资的问题,就是当你再融资的时候哪个市场能够给你提供最好的流动性,第二,哪个市场对你品牌的提升最有帮助,因为你品牌的提升其实是很容易转化成价值的。这个时候虽然你表面上看也许我今年上市的时候花了更多的钱,但是这个钱相当于我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广告投入,变成我未来这几年把这个钱可以赚回来,就像联想赞助奥运一样,也是花一大笔钱出去,是希望未来这些钱能够通过别的方式体现出来。

  你刚才问到上市的费用,上市的费用无非几个,一个是中介机构的费用,包括你的律师费、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承销商财务顾问的费用、评估师的费用,如果是在美国上市的话,因为相对来说它的承销费用是一定的,一般都是7%,所以这个是一定的,在这之外律师费几百万美元都有可能。除此之外审计费,通常也是根据法人企业具体的大小、复杂情况可能从几十万美元到几百万美元不等。再有,上市本身包括所有的这些路演的费用、照顾说明书印刷的费用、交易所本身的费用,那个其实相对来说就比较少了。所以大概是这样的。

  我觉得因为很多时候其实企业在上市的时候,尤其是首发的时候其实考虑的并不是一次一劳永逸解决的事情,是希望通过IPO为我建立起一个资金的平台来,这个时候其实上来融资的金额并不是很高,如果你融资金额不是很高的话,这些费用看起来可能会是一个满大的费用,但是我觉得关键是说你如果资金通路一旦建立起来了,你后续融资的成本会降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于企业的这种长远发展来讲,应该说是有好处的。所以我觉得企业上市的时候费用一定不是你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哪个市场更适合自己、哪个市场更适合企业本身业务的发展,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好处,以及对于你这个企业后续融资的支持,我觉得这是你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个考虑的问题是,我政策法规法律结构上面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因为这个事情不解决是行不通的,所有这些事情解决完以后考虑费用的问题,因为费用是可以谈的嘛,不管怎么谈会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市场价格,高也高不到哪去,低也低不到哪去。

  主持人:时间很快的就到了一个小时了,最后的时间请你对今天的访谈做一下总结,给企业一些建议。

  先立足于是把企业做成一个有良好的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能力的企业,然后再去考虑如何跟资本市场的对接来帮助企业去更好的实施战略

  王冉:因为这场访谈其实更多的是对这些没上市的企业,没上市的企业其实也会处在不同的阶段了,有人可能已经非常接近上市了,有可能离上市还有一两年的时间,我觉得相对于企业的战略选择而言,资本市场的选择是要支持你的整体战略的,所以你一定首先先立足于是把自己做成一个有良好的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能力的企业,然后再去考虑说我怎么通过能够跟资本市场的对接帮助我去更好的完成实施我的战略。

  相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选择去A股上市还是去海外上市,其实又变成一个相对次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选择一个适合我的市场,选择一个起码在目前我在去的时候不会有重大法律障碍的市场,所以用排除法排除掉那些对你发展没有帮助,这样可能更容易一些。

  中国企业我觉得今天是处在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里面每个企业家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机会、选择,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到各种各样的建议,甚至各种各样的忽悠,这个时候就跟股民一样保持冷静、保持清醒,不要觉得我如果在这个时候不上市就错过了一个什么样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主持人:做好企业是根本。

  王冉:也不要觉得出去这个时候我不上A股就错失了什么样的历史时机,我想是这样的,A股市场今天很火爆,但是A股市场未来还会有更火爆的一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未来是很有机会的,做好一个企业确实是根本,一个好的企业未来你的选择是一个全球视野的选择,是一个面对全球资本市场的选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相信未来中国的企业里面会有更多的企业能够不仅仅是进入到主流的资本市场,也不仅仅是能够进入到中国的A股市场,而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流的全球企业,这是根本。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与搜狐财经主持人魏喆合影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与搜狐财经主持人魏喆合影(摄影:杨光润)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与搜狐财经公司报道负责人杨光润合影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与搜狐财经公司报道负责人杨光润合影(摄影:魏喆)


  主持人:非常感谢,需要更多上市咨询帮助的企业,可以和专业人士王冉先生的易凯资本有限公司联系。在这里我也为王总做一下广告,王冉先生的搜狐博客文字清新活泼、亲切,又很有智慧,大家可以去看看。再次的感谢王总,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本次访谈到此结束,再见!  >>>>王冉的博客 https://wang-ran.blog.sohu.com/

(责任编辑:魏喆)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王冉 | 易凯 | 杨光润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