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股文观止

苏培科:对违规资金入市切勿放松警惕

  6月18日下午,银监会网站上发布的一则新闻:“银监会查处被企业挪用信贷资金的8家银行”,让很多投资者惴惴不安,担心随后的股市行情进入“清查”轨道。由于,中国股市历次“顶部”都曾出现过清查银行违规资金入市,而每逢“清查”,股市都会应声回落、立竿见影。

这种“银行生病,股市吃药”的行为,让很多人仍然惯性地认为“清查”之策是强摁牛头的“杀手锏”。那么,此次“清查”是否继续针对股市过热?会不会给股市造成釜底抽薪?

  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就曾表态要严查银行系统的违规资金流入股市,但强调“严查”不是针对股市而来,而是为了银行业自身的安全。从此次公布“银监会查处被企业挪用信贷资金的8家银行”的新闻时机来看,银监会似乎有意回避对股市的影响,避免重蹈印花税“半夜鸡叫”的覆辙。

  事实上,银监会查处被企业挪用信贷资金的结果早就出来了,很多新闻媒体都知道这已经不是“新闻”,因为早在6月5日银监会就已经召开过新闻发布会,当天正准备向社会公布消息,但随后又立即取消。据很多人分析此举可能是由于当时中国股市正受“印花税”事件的影响,一轮急速暴跌让投资热情骤然降温,市场氛围空前紧张,如果银监会当时再出“清查”公告,必然会雪上加霜。银监会推后发布“清查”结果的时间,显然是明智的,是为了避免与股市灾难相连、避免被市场指责,更关键的因素可能是高层定调要让股市健康稳定,而不是大起大落。

  从6月19日大盘股指小幅上扬的走势情况来看,市场对此次“清查”并没有显现出过度的惊慌和神经衰弱,投资者也紧张、平安地度过了极具悬念的一天。但笔者认为,此刻投资者切勿大意,对于银监会的“清查”信号一定要认真解读,这样既有助于研判将来的政策动态也有助于把握将来的市场走势。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中国股市为何每次都恐惧“清查”。

  其原因可能不难理解,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牛市大部分都是资金推动型的“人造牛市”,一旦实施紧缩政策、资金回流,将必然会对股市带来“釜底抽薪”的效果,从而让支撑牛市的根基崩塌。

  此次“清查”虽然没有立竿见影,但是对于股市长期的影响依然存在。由于,目前宏观偏紧的信号已经非常明显,货币政策的数次调控都是以回收流动性为主,再加上前几天总理已经定调,要采取有力措施来防止经济过热,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虽然,十七大之前宏观经济和股市走势以平稳为主,但股市在违规资金等撤离的情况下,资金推动型的行情能否继续在高位运行显然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在此期间很可能是大盘在权重股的支撑下保持平稳,而没被列入指数、曾被爆炒过的大部分股票有可能出现回调,出现结构性分化,到时一些无实际题材和成长性不足以支撑高股价的个股调整将不可避免。

  从银监会公布的结果来看,此次“清查”的结果只是违规资金入市的九牛一毛,还不足以撼动股市的高额流动性,但是“信号”作用已经非常明显,此次只想起到“杀鸡儆猴”的示范效益,想让银行违规资金悄悄回流,而不至于对股市产生巨大的、明显的抽血作用,防止金融格局发生巨大震荡。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有不少企业不仅将银行贷款直接投入股市,更隐蔽的做法是通过混用自有资金和信贷资金,使得信贷资金部分进入股市,其中通过流动资金贷款、证券公司或上市公司担保贷款、个人股票质押贷款、未指定用途消费贷款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将信贷资金投向股市的非常多。还有部分居民贷款入市者现象也非常严重,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1-5月份的新增贷款为2.08万亿元,中国居民户贷款累计增加了5450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2505亿元。显然,有很多国内居民通过转按揭、假按揭、以及循环贷款等方式,将银行资金贷出用于炒股。还有一些商业银行开发出的新业务,也为个人贷资炒股提供了方便。比如,民生银行的按揭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综合账户业务、兴业银行的自主循环贷、招商银行的随借随还等业务,以及信用卡取现等都为炒股提供了信用资金。

  还有,银行内部职员贷款炒股的现象也极为严重,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某银行在4月13日接到《关于全面清理回收行内员工个人贷款违规流入股市资金的紧急通知》,要求员工两天之内必须清还违规入市的个人贷款。报道称,这家银行的内部审计表明,其中该行1500多笔、5800万元的个人违规入市贷款当中,近70%属于行内员工个人贷款,涉及金额超过4000万元。由于该报道没有提及具体是哪家银行,对其真伪无法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事绝非空穴来风。因此,加强银行自身的监管和审计迫在眉睫。

  因为清查违规资金,是维护金融安全的必要措施,也是监管的重中之重。如果让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其潜在危害不可小视,往往都是通过信贷资金的杠杆效应将股市泡沫无限吹大,而在信贷资金收缩之际又引起股价大幅下挫,使得金融资产大幅缩水,从而各类经济问题也会不断暴露。1929年的大危机和1980年代日本爆发的金融危机都是由于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中渗透了太多的银行、保险资金,从而股市泡沫破裂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目前,我国的牛市结构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依然是资金推动下的牛市格局,而且好股票、差股票齐涨齐跌造成的结构性泡沫非常严重,所以结构性调整毋庸置疑。

  其次,我们应该反思银行资金入市为何“查而不断、禁而不止”。

  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问题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问题,199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曾下发了《关于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的通知》;早在199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旧《证券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明确规定:“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但截至目前,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票市场依然严重存在。凡是股龄较长的投资者可能都会记得,这一问题似乎一直在伴随着中国股市,而且经常被视为抑制股市上涨和宏观调控的工具。虽然其在抑制股市过度非理性中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在笔者看来这是中国金融法制和金融监管的悲哀,让违法的现象戏剧性的变为调控工具,岂不是自欺欺人。

  像这样“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对中国金融分业监管提出了严重挑战。应该改变目前这种被动型的监管为主动监管,加大违规惩处力度,实施违规责任人刑事追朔制度,提高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及道德修养。另外,应该将分业监管调整为统一的分类监管,最好以产品属性来划分监管,而不是以部门和企业来划分,避免同质产品的不同监管导致风险防范不一,但对于各金融单位和混业经营的金融企业则应该实施严格的防火墙措施,避免系统性风险的诞生。如果再继续采取画地为牢、各部门利益分割的独立监管,显然不合时宜,应该打通各部门之间监管通道,建立统一的监管协调小组,采取全面的金融监管,避免局部风险的全面扩散。

(责任编辑:铁刚)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