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中国经济的“双引擎” 双城之恋沪港双赢

  有人说,沪港是中国经济的“双引擎”。

  也有人说,沪港是国家队的两个前锋。

  还有人说,沪港就像门当户对的恋人。

  类似的比喻还有很多很多,但似乎难以尽诉这两座城市的特殊情缘。人们似乎总对沪港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对两者的比较与议论从未消停。
但无论如何,双城之间最根本的血脉联系还是和谐共赢。

  回首历史,会发现沪港有着类似的城市发展轨迹:渔村———港口———以港兴商———以商兴市,而且都是移民城市。上世纪40年代前后,大批上海商人与文人移居香港,直接促进了香港经济与文化繁荣,同时把一部分上海文化传统带到了香港。

  香港回归后,沪港两地合作进入新阶段;CEPA实施以来,沪港相互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合作交流呈现全面深化的势头。目前,上海正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而香港是上海接轨国际、发展服务经济的重要平台,两地服务经济的合作发展空间很大。

  这是一场绵长不老的“双城之恋”,最近这10年渐趋高潮。或许,这是中国两座最相似又最互补的城市,它们的未来让人充满期待。

  金融

  一个是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一个是加速建设中的国际金融中心。而要发挥沪港金融体系的优势,香港和上海金融体系力图做到互补、互惠、互动,共同服务于国家金融战略。

  今年4月2日,花旗、汇丰、渣打和东亚等四家外资法人银行在上海开业。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三家有着或多或少的香港背景。同时,上海金融机构也从香港引进人才,聘用香港高级金融专业人才担任公司主管、部门主管等要职。

  2004年以来,香港银行加大了到沪上拓展市场的力度。香港永亨、中信嘉华银行将其上海代表处升格为分行,香港恒生银行、汇丰银行先后在沪设立了多家支行,香港东亚银行将在沪成立资金中心和个人银行业务中心。

  2006年,国家规定经营国内居民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必须在中国境内注册法人银行。结果,东亚银行和恒生银行决定将其国内子行注册地设在上海。

  与此同时,上海企业到香港上市步伐明显加快。2004年至今,上海共有14家企业在港首次公开招股,融资达226亿港元。

  贸易

  截至2007年5月底,香港地区累计在沪直接投资项目13270个,合同外资金额285.47亿美元,分别占外商在沪直接投资项目数和合同外资金额的28.76%和23.78%,居来沪投资的128个国家和地区之首。港商投资方向也逐步从房地产、传统制造业,向百货、餐饮、会展、中介服务等领域延伸。

  1997年到2006年,沪港两地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到552.9亿美元,年均保持10.27%的增长。此外,从2004年香港自由行开展以来,到香港观光旅游的上海市民人数已近100万。

  2003年10月,沪港两地政府在CEPA框架下,签署了八个领域的合作协议,掀开了沪港两地经贸往来的新篇章。

  多年来,以上海实业为核心的上海“红筹股”一直在香港市场受到追捧。上海货、上海资金、上海技术、上海工程也在香港崭露头角。据统计,截至2006年12月底,上海在香港的投资项目共计76个,投资总额1.47亿美元,其中内地出资11004.1万美元。

  2004年以来,上海口岸累计进口香港零关税商品总值超过2.3亿美元,税款优惠额超过了1.6亿人民币,分别占内地进口香港零关税商品总值和税款优惠的1/4和1/3。

  航运

  上海和香港在城市和港口的发展上,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香港在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的经验。目前双方已就增进港口、航运合作、落实CEPA在航运方面合作等多方面达成一致,上海方面还派出人员赴港学习。

  在物流服务方面,目前香港来沪投资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216家,占上海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6.5%。上海物流产业潜在的庞大市场正吸引更多有管理经验和业务网络的香港物流企业入驻。外资加速进入服务业提升了上海的产业能级,助推上海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近来,继沪港机场双方合作推进客运流程、商业零售、物流货运规划和人员培训等四个合作项目后,上海机场又引进香港新鸿基集团参与浦东机场西货区的建设经营。10年来,投入沪港航线运行的航空公司也由最初的2家增加至现在的4家。沪港航班由1997年的日均8班增加至今年的日均64班,基本上每30分钟就有1架航班起飞。

  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也引起了香港企业的浓厚兴趣,双方拟进一步加强合作,为提高上海港的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

  科技

  在高层互访机制的推动下,两地合作持续深化。围绕共同热点,上海的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以多种形式和香港同行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沪港两地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加强合作,并取得较好成果。

  例如,上海在中医药现代化方面拥有较强的综合研发实力,而香港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方面尤为擅长。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开展了“ERT的中药替代品———更舒胶囊的研制”项目并取得重要突破,项目的处方、工艺、用途均申请了中国专利和美国专利。

  在新材料领域,上海大学和香港安亿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上海大学安亿纳米无机新材料应用技术开发中心”。

  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上海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这为上海与香港的合作提供了机遇。沪港双方除了在中医药国际化、现代化、生物技术与医药、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继续推动深化之外,还将加强创业孵化合作,加强世博会展示、运营方面科技支撑合作,并围绕“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开展合作。

  文化

  5年前,在上海新天地广场,香港导演吴思远与谢晋、徐克等两地知名影人一起剪断缠绕着大红中国结的电影胶片,宣布他在内地的第一家顶级影院“UME新天地国际影城”正式开幕。

  为吸引香港与台湾电影力量,上海电影集团提出了“华语电影,上海制造”的口号,每年都借助“沪港合作”的金字招牌推出电影力作,包括王家卫执导的影片《2046》。去年4月,上海戏剧界最高奖项“白玉兰奖”也首次将大奖颁发给出演港产话剧《倾城之恋》男主角、香港演员梁家辉。

  沪港话剧交流同样历史悠久。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海话剧人就曾先后携《喜福会》、《留守女士》和《商鞅》等剧目赴港。2000年港版百老汇话剧《蝴蝶是自由的》引进成功,全面开启了两地话剧双向立体交流合作的大门。此后,沪港话剧来往日益频繁。话剧《香水》等纷纷被香港同行搬上舞台,港产的《仙蛇惊梦》、《印象·苏丝黄》也于去年亮相申城。

  今年4月3日至6月3日,在香港艺术馆,“世纪先驱———林风眠艺术展”吸引8万人次参观。如今,上海美术馆又有了新设想:携手香港艺术馆引进国外大型艺术展。

  旅游

  目前香港在沪投资或参股的四、五星级酒店有12家,客房4795间;在19家四、五星级酒店中有62名香港籍人士在沪从事旅游行业工作,其中酒店管理人员43人,厨师(包括总厨)19人。

  近年,来上海的香港游客数量仅次于日本和美国游客,和韩国游客相当,2006年来沪的香港游客人数为30.1万人次。

  2004年以来,上海出游香港人数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累计办理上海居民赴港旅游签注已超过100万人次,2006年全年达3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

  另据浦东边检站不完全统计,从1997年7月至今年6月25日,共有260万人次的香港同胞飞抵上海。香港回归后的第一年,即1997年7月至1998年7月,来沪香港同胞仅10.5万人次,而2006年7月到今年6月25日,已高达42万多人次。在吸引香港同胞来沪的同时,也有240万内地居民经上海机场赴港,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7%。

  人才

  在专业人才交流与合作方面,上海建立面向香港的专业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制度,欢迎香港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到上海成立合资公司开展业务,支持香港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担任上海国有企业的高级职务,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香港专业人才到上海工作。此外,沪港两地公务员挂职交流培训的领域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两地中小企业之间的人员交流和培训也将得到加强。

  根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1997—2007年间,来该局办理就业登记的港人共有11653名,截至目前,该局登记在案的实际在上海的港人有5012名。1997年,新办就业登记的港人605名,2004年为1480名,2005年为1685名,2006年为2030名。

  而“上海市高级专业人才赴港培训班”也已进行了四期。近日,为培养上海急需的金融、会计、律师、测量师、港航管理和运输等方面的高层次、国际化、现代化复合型专业人才,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与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五期“上海市高级专业人才赴港培训班”正在报名中。该培训项目用岗位工作锻炼方式进行培训,为期一年。

  教育

  1998年,香港高校就通过委托招生的方式开始在上海等地招生,最初采取的方式就是与复旦、交大和同济等几所高校合作,从这些高校的学生中选人前往香港读书,并给予全额奖学金。2003年起,教育部允许港校在内地自主招生,但仅限于上海等6省市;2004年,上海等内地10个省市的考生可报考香港8所高校,这是香港高校首次在内地进行8校联合招生;2007年,已有12所香港高校在国内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优质生源。

  越来越多香港学生到上海学习、生活。目前,本市高校在校学生共有400多名香港学生就读本科、硕士、博士学位,各区县中小学香港学生在校生1300名。

  上海市教委与香港教育统筹局签署协议(CEPA框架下),加强教育合作和交流;上海市教育督学、教育专家连续2年应邀对香港几十所中学进行督导、诊断,大受欢迎;香港大学、中文大学等8所高校与上海高校合作办学;香港教育统筹局和上海市教委共同对香港幼儿园校长在沪专业轮训等。

  体育

  黄金宝,香港金牌自行车运动员,他的名字和一位上海人密不可分。1994年,前中国自行车队总教练沈金康前往香港,开始执教还是业余运动员的黄金宝。在他的教导下,黄金宝一发不可收,屡屡问鼎亚洲冠军,成为香港乃至中国自行车运动的骄傲。

  而在当今香港体坛,有更多活跃的身影,印着深深的“上海印”。乒乓球和羽毛球,已经从众多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香港的优势项目,而其中的几位领军人物,却是阿拉上海人。王晨,7年前从上海赴港发展,去年代表香港一举夺得多哈亚运会女单冠军;帖雅娜,香港乒乓球队的领军人物,在前往香港之前,曾是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队的一员。

  除了传统的沪港杯足球赛和沪港杯射击赛,去年,第一届环沪港杯自行车赛从南京路步行街发车,在香港闭幕;而今年,第二届赛事将在香港发车,上海闭幕。除了比赛,青少年体育夏令营、群众体育代表团等民间体育组织也会在两地轮流举行,已经逐渐成为了香港和上海体育共同的“保留项目”。

  世博会

  在CEPA框架下,沪港在世博会有关事务方面的合作,将达成沪港互利、互惠、互补、互动、共赢的目标。世博会蕴含大量商机,上海支持香港的公司参与世博会场馆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参与世博会的管理咨询、法律、会计、市场调研等专业服务,并在适当时候向上海世博集团公司参股,香港金融机构也可参与举办世博会所需的金融业务服务。

  香港可以从多个途径协助及参与世博会项目的投融资活动,包括大型基建国际投标及商业设施项目上市融资、直接竞投世博会的项目、世博会的国际路演及国际招标等。

  同时,港澳将在上海世博会建独立馆,参展面积达800平方米。

(责任编辑:悲风)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