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中国金融观察 > 金融聚焦

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亚洲再度崛起不忘金融危机

  警惕外资过度追逐国内资产 远离金融危机

  ■引言

  十年一轮回亚洲再崛起

  10年之前,泰国政府在1997年7月2日被迫宣布放弃盯住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兑美元汇率下跌20%,历史上将这一天视为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的标志。

  10年之后,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再次成为全世界发展最成功的模式之一,成功将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转化为重塑各国金融体系的契机。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06年,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在内的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8.1%,创近10年来最高点,其中中国增速达10.7%。而10年前,这些国家和地区大都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警惕外资过度追逐国内资产

  “十年过后,我们反思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教训是多方面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吴晓灵新闻,吴晓灵说吧)说。

  她认为,金融对外开放应与内部改革相结合,缺乏管理的开放和银行体系的脆弱会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而短期投机性资本的异常流动有可能构成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各国应对外资过度追逐国内资产保持警惕。

  尽管相对于周边国家,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要小很多。但由于当时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低谷阶段,外部的冲击导致经济增速明显趋缓,出口增长率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下滑,1998年既定8%的经济增长目标最终没有实现。受金融危机影响,香港股指也在1997年10月跌破历史纪录,并连带香港楼市遭受重创一路下跌。

  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支持受到危机冲击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尽快走出困境,我国在向世界承诺保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和政策。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贾康新闻,贾康说吧)说,面对当时通货紧缩压力,我国在危机发生之后宣布启动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最具代表性措施是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经济结构。这些措施对稳定中国经济,改善投资环境,以及带动亚洲经济复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资股改助四大行脱胎换骨

  在金融改革方面,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我国于1997年1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性。在随后的改革中,财政部于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注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补充资本金,并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不良资产。

  在近几年中,以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引人注目,这3家银行相继改制成股份公司并登陆香港或内地股市,绘就了中国金融改革史册中的精彩篇章。中国农业银行目前也在积极推进内部改革,为股份制改革做准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将步入新的征程。

  银监会统计部副主任兼研究局副局长刘春航表示,这些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措施使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都有所提高。

  内外经济失衡构成双重挑战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前五年是我国应对危机的时期,而后五年,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则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阶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我国市场经济历史上,确定了一个从以往的封闭经济逐渐到外向型经济,最后转变成一个开放经济的基本制度框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说。加入世贸组织五年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际贸易额分别保持了年均10%和28%的高增长,并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

  10年后的今天,当亚洲再次成为大量国际资金流入重点市场,国际收支失衡压力增大时,有关金融危机能否重现的争论也日渐激烈。

  对此,吴晓灵表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世界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失衡双重挑战,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来自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此,我国政府已有充分的认识,并采取综合措施调整经济结构。

  “中国非常重视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愿与有关国家、地区一道,共同努力维护区域金融体系和全球金融体系稳定。”吴晓灵说。

  回眸宏观调控这十年

  财政政策将更多叠加货币政策打“组合拳”

  金融危机拉开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序幕

  10年前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时,也恰逢中国处于经济周期的低谷,中国经济增速明显趋缓。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走出通货紧缩阴影,实现了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推动了中国财政政策的调整,拉开了中国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的序幕。”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在日前举行的“亚洲金融危机十年后的中国”研讨会上说。

  从1993年到1997年间的紧缩性财政政策,转向1998年后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贾康说,调整原因一方面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当时国内通货紧缩压力上升,另一方面是中国经济经历近20年市场化改革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买方市场的到来,需要进一步调整宏观政策。

  货币政策同步转向扩张

  值得关注的是,在当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转向的大背景下,面对通货紧缩压力,中国的货币政策在1998年到2002年期间也转向扩张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易纲新闻,易纲说吧)不久前在接受中国政府网访谈时说,1998年到2002年期间,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增加货币供应量。由于五年中有三年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为负数,为此央行就多投放货币,1999年存款准备金率下降2个百分点,在这期间还多次降低利率,这些都是放松银根的措施。

  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给中国经济带来好处,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安全发展。但到了2003年,中国经济形势再次发生变化,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信贷和投资增长过快、外资流入偏多等问题。2003年以来的四年,中国每年经济增长率都在10%以上。

  稳健财政政策:适当回收流动性

  贾康说,在这一背景下,继续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已经不能应对中国经济出现的新情况。因此,中国政府从2004年逐步调整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向和力度,适当调整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和优化国债项目资金使用结构,向社会传递出政府合理控制投资的政策信号,并在2005年宣布财政政策再次转型,实施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特征的稳健的财政政策。

  与之相配合,从2003年起,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适当回收流动性。易纲说,从2003年到今年,这五年来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提高利率,这些都是紧缩银根的措施,旨在控制货币供应量。

  中国高投资回报率吸引大量国外资金流入,由此导致流动性过剩,内外经济失衡问题成为当前最大挑战。上月中旬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突出,要努力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

  稳中适度从紧:缓解流动性过剩

  这次会议明确我国当前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这是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首次提出“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向。

  专家认为,流动性过剩有着复杂的成因,解决这一问题要从长期的眼光来看待。从此次国务院会议精神看,今后将不仅仅依靠准备金率、利率、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等各种货币政策手段,而是更加注重金融、财税等综合手段的相互配合。

  作为加强金融、财税等综合手段相互配合的代表性措施,上周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由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的议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殷建峰表示,作为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一项主要措施,通过财政发行债券,可以分离央行对冲职能,有利于央行当前更好地执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调控政策。

  很多专家指出,特别国债的发行,意味着今后在宏观调控方面,我国将会更多地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组合拳”,使宏观调控更加有效。

  ■专家视点

  刘鹤(刘鹤新闻,刘鹤说吧):解决经济失衡应从化解内部失衡入手

  仅作汇率调整可能于事无补,且会带来外部振荡

  著名经济学家刘鹤日前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举办的“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研讨会上建议,我国应该从化解内部失衡入手认识中国内外经济失衡问题,然后促进经济均衡。

  刘鹤指出,在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内外经济的失衡。外部失衡主要是国际收支双顺差,内部失衡主要是储蓄和消费比例的失调。对待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货币主义的思路,一种是结构主义的思路。

  他说,第一种思路更强调通过汇率调整,汇率机制的完善实现外部平衡,进而促进内部平衡。后一种思路强调更多的是通过改革、制度安排逐步解决内部失衡问题,促进内外平衡。

  刘鹤认为,在实践中,两者要相互结合,但从政策设计的角度,应该更多地从后一个视角认识中国经济失衡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内部失衡是造成外部失衡的重要根源,如果仅仅作汇率的调整,并不能解决中国经济内部失衡的问题。二是因为大幅度的汇率调整可能会带来外部振荡。中国作为制成品的主要供给国,在整个世界制造市场又没有接手的前提下,会对全球物价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会折射到中国,对中国经济产生压力,使失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刘春航:国有银行从技术破产到炙手可热

  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刘春航表示,国有商业银行的状况与以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暴发时,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家国有独资银行的财务状况不良贷款比例高达28.4%。在1997、1998年间,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技术上已经是破产的,仅仅是在庞大的居民储蓄以及国家信用的保护之下才得以生存。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看,我国国有银行的改革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发行特别国债补充资本和不良贷款剥离为主要内容的财务重组和机构改革。在这个基础上,从2003年开始,工、中、建、交四家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此外,2003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监管水平取得巨大进展,对外开放水平有很大的提高,金融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善,这些外部经营环境改善也有效地促进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

  我国国有银行改革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应关注自己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

  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司治理还没有达到形神兼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国有银行的内部机制还不完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银行机构内金融犯罪问题依然严重。

  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商业银行对风险的识别、计量、检测和控制体系尚不完善。

  金融服务水平仍然较低,金融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我国现在的金融创新不是真正意义的创新,主要还是模仿一些发达国家的金融产品。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国有银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除此之外,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中还存在着其他矛盾,包括流动性过剩、监管体系不完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过高。此外,我国金融立法有待完善,社会诚信意识和社会征信体系都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都是制约今后银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

  均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王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贾康 | 刘鹤 | 吴晓灵 | 易纲 | 刘春航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