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 财经人物

李嘉诚:悟出“贵”的华人首富

  “人生在世,能够在自己能力所逮的时候,对社会有所贡献,同时为无助的人寻求及建立较好的生活,我会感到很有意义,并视此为终生不渝的职志。”——李嘉诚

  不断提升的思考者

  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年仅12岁的李嘉诚(李嘉诚新闻,李嘉诚说吧)随家人逃难到香港

不久父亲病逝。在身无分文,举家食粥的情况下,身患肺病的李嘉诚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被迫辍学,挑起了身为长子的重担。

  少年时代这一段经历,令李嘉诚深深体会健康和知识的重要性,他深信两者是国家富强之本,因此对支持内地及香港的教育、医疗事业不遗余力。

  很早的时候,他就对媒体表示:“如果有一天,我的事业达到某种程度,我就要为医疗事业做一点事。要牢牢记住,教育、医疗都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够在支持医疗、在教育方面帮助很多的话,你叫我给他叩头都可以。”

  就是这样一个早年做童工,后来靠勤奋做小老板起步的人,最后建立了一个总市值约为7280亿港元、业务庞杂且高度国际化的商业帝国。那么,究竟是什么一直在推动李嘉诚不停扩大自己的财富?

  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在那一段最困难的时间,我一路都是尽量求进步、尽量抢到多一点学问,到今天这么多年来,是没有一天停过的。甚至旅行,我还是随身带着书。”

  不管在十几岁最艰辛的岁月,还是今天将近80的金秋时节,李嘉诚一直有意识地保持自己生活的密度——勤奋工作,勤奋学习——然后,不停思考自己如何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学习本身没有什么值得夸耀,但像他这样自我意识非常清晰的个人管理,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就是靠着“每天90%以上的时间来思考明年、五年、十年后的事情”的深谋远虑,李嘉诚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几乎碰不到“天花板”的传奇。

  求“贵”不图富的首富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越矩。

  早已跨越“从心所欲,不越矩”的李嘉诚,2006年在长和业绩会上宣布:未来将把1/3的个人财产捐作公益慈善之用,有关资产会放入其名下的李嘉诚基金会。以李嘉诚约1500亿港元财产计算,基金会将增至480亿元,这将是全球华人私人基金会中金额最高的一个。

  李还表示: 如今大约用2/3时间打理上市王国和私人投资,1/3时间花在基金会。退休后将会全心全意培养“第三个儿子”,做旗下基金会的工作,以实现自己“奉献家国桑梓”的夙愿。

  成立于1980年的李嘉诚基金会,主要在教育、医疗、文化、公益事业几方面进行有系统的资助。根据基金会网站公布的数字,20多年来基金会已捐和承诺捐出的款项总共达到约76亿港元。

  2005年年初,李嘉诚把自己持有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普通股份出售,并宣布由此得到的约78亿港元的收入全部捐作公益事业。这笔捐赠成为全球华人圈内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公益事业捐款。同年,李嘉诚向香港大学医学院捐赠10亿元,以协助提升港大的发展能力。这笔捐款的数目为亚洲历年来单一捐款纪录之冠,再次引起轰动。

  2006年,李嘉诚基金会支持内地的农村医疗计划,通过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捐款800万元人民币,用以支持陕西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

  2007年以来,李嘉诚基金会暨长江集团捐款1亿港元,再度支持“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的推行及发展,协助十万名残疾人士安装义肢、以科技助残就业和帮助脑性麻痹儿童康复及预防等三个项目。4月份,再度捐款200万英镑,资助牛津大学发展全球卫生计划,在亚洲地区特别是在中国内地建立全球卫生科研网络。

  有人说,李嘉诚这么有钱,他根本花不完,所以拿出一点去关怀社会。李却不那么认为:“拿钱出来可以说简单,但付出时间去做了就不简单了。几十年来,我都是夜以继日地做,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的确,香港富豪乐善好施的为数不少,但像李嘉诚这样,把企业营运模式和个人管理心力,投放在慈善事业之上,却相当罕见。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孔子在论语里教勉学生的话,也是李嘉诚的座右铭。在他看来,如果单单用金钱来比拟财富,那么人可以一夜暴富,也能瞬间泡沫破灭。只有你做出使世人受益的事,对其他需要你帮助的人有贡献,这个内心的富贵才是真财富,任何人拿不走。

  李嘉诚曾经对媒体表示:“富贵”两个字,不是连在一起的,不少人“富”而不“贵”,为什么?真正的“富贵”,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用你的金钱,让这个社会更好、更进步、更多的人受到关怀。

  “你的贵是从你的行为而来。就是看你的一生所做的事、所讲的话,怎么样对人对事,这个是我自己领悟出来的。”他这样说道。

  到底安享晚年较好,还是永不言休更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取向,这位孜孜不倦的追逐着“贵”的老者,他坦言,自己是快乐的,内心平静。他用基金会的模式向世人展示了如何在放下营商担子后,仍能过着勤奋充实的日子,利己利人,一矢三雕。

  (《环球市场》杂志2007年第7期)

  

(责任编辑:雍非)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嘉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