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教育专区

校外租房,堵不住就应疏

  教育部近日表示,为了严格校外住宿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如果没有记错,2004年就有过类似原则,只是由于当时反对之声强烈,所以2005年在这个问题上有所松口。

  这个“原则上”的原则又一次勾起了我对法国大学的一些记忆。

众所周知,国外大学多没有围墙,巴黎大学也是如此。1968年之后,巴黎大学被分成13所大学,我所就读的巴黎第一大学在巴黎市内便有十几处“据点”,零散地分散在巴黎各区,真可谓“深入社会肌理”了。尽管我对校方管理细节知之甚少,但据我所知,这些年学校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乱子。具体到住宿问题,学生们有住在大学城里的,但绝大多数学生都自己找房子,其中也有不少青春年少的男女学生,为了生活方便选择了同居。但没有人会对此说三道四或认为不安全,因为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至于前两年巴黎骚乱时,有图书馆部分书籍被毁,显然不是校方管理出了问题,若要归咎,也应折算到社会运动里去。

  事实上,法国的开放式教育从幼儿园便开始了。比如在回答孩子“我从哪里来的”这类问题时,一些涉及男欢女爱的简约图解便派上了用场。如果你不能在知识的范畴理解它们,定会以为法国人自幼浸淫于色情图书了。相反,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教育多遮遮掩掩,母亲觉得把真相告诉孩子是件很羞愧的事情,于是便说孩子是从外面捡来的。背后的逻辑是“孩子不能承受真相”。这还不算最糟,最糟的是从学校到社会,即使成年中国人也要受到这一逻辑的困扰。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显然,把学生整日“圈养”在校园并非真正的重视教育。“禁租令”暴露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就在于它人为地割裂社会与学校之间的相互哺育。从学生到教师,基本上都在围墙内生活,做学问与做作业的,许多不是和社会脱节,就是不知社会为何物。1973年,墨西哥著名导演奥图鲁·利普斯坦曾经拍过一部名为《贞洁堡垒》的电影。据说该片改编自墨西哥的一件真人真事。主人公加比雷尔·利玛为避免外面“肮脏世界”的污染,他纪律严明,从不让妻子和三个孩子走出家门半步。整整18年,为了这个位于墨西哥市中心的“城堡”的“纯洁”,他甚至将三个孩子的名字分别改为“将来”、“乌托邦”和“意志”,以此表明他将包办孩子的精神、思想与未来。然而,任何心智正常的人都不难发现,所谓“贞洁城堡”是建立在剥夺他者权利的污泥浊水之上的。从这方面说,围墙式办学与其说是脱离社会生活的“象牙塔”,不如说是抵达幻境的“贞洁城堡”。

  生活或者思想不能自理,通常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一个借口。具体到“禁租令”上也是如此。然而,这个理由本身便是个伪命题,因为首先这不是怎么管好的问题,而是教育部门有无权力管的问题。从法律上讲,既然大学生多已成年,具有完全民事责任能力,他们就有选择自己的生活,包括在校园外生活的权利。即便录取时曾经与校方签订“住宿条约”,学生也有权因为对性价比不满而毁约。至于是否应该支付“违约赔偿”,那也是法律上的事,显然这不是教育部门的职权所能约束与裁判的。

  事实上,国内大学宿舍也没有骄傲到可以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地步,更别说强制学生居住。在法国大学城里,宿舍都是一人一间,而在中国,读到博士生也只能两人一间,更别说那些动辄8人一间的本科生宿舍了。面对这种在国外堪称“恶劣”的居住条件,如果大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改善,学校乃至教育管理部门又有什么堂而皇之的理由加以反对?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自由,学生上大学也不意味着他们将自己的一切交付给学校管理。他们是否恋爱、接吻或在校外租房,都是私生活上的自由,显然不是一个禁令便可以一笔勾销的。

(责任编辑:铁刚)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