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从居民收入分配看流动性过剩

  一般来讲,在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总是出现在经济增长繁荣时期,它与经济增长加速、就业改善、物价上涨往往同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会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达到抑制经济过热的目标。

中国经济从2002年下半年加速增长到现在,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只是表现为资产价格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多次采用货币政策调控资产价格,但所取得的效果有限。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流动性过剩不表现在消费者价格的上涨,而会主要体现在生产者价格,或资产价格(包括实物资本和虚拟资本)的上涨呢?

  这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特征有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起飞实际上是通过激励社会发展生产力,激励对财富的追求而实现的,而这种激励是渐进式的。

  在计划体制下,居民收入在用于消费后剩余很少,收入主要用于低水平的消费,甚至还满足不了低水平消费。改革开放后,中国首先发展的是消费品的生产,并通过消费品的生产来获得经济增长。

  但现在的情况已经有很大不同,经过近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群众生活已经穿越温饱进入小康,生活必需品在家庭支出中的比重已经明显下降。与之相对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大多是要加大居民个人承担的比重(如教育、医疗、住房等),从而增加其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居民的储蓄倾向必然不断增加。1990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4.7%,2005年则下降到75.7%。

  现阶段,中国居民的收入越高,其用于储蓄和投资的比重就会越大。而从消费品的生产上看,大多数消费品的生产是供过于求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费品价格的上涨。

  从投资角度看,无论是住房制度改革、证券市场改革,还是各地发展经济的冲动,近些年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事实上是鼓励居民或者企业扩大投资,从而增加财富。体制变革、经济高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也为人们增加财富提供了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投资比消费更吸引人,出现了投资资金的过剩。

  这种主要由制度创新引发的流动性过剩,当然需要通过实施适度的货币政策来抑制,但仅仅依靠货币政策仍然不够。应该看到,货币政策是总量上的宏观经济政策,它影响的是整体经济运行。对由于某个部门、某个领域的制度创新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运用总量政策,一方面作用可能有限,另一方面也可能给其他部门、其他领域带来负面影响。

  应该看到,目前的流动性过剩除了货币供应本身的原因外,还与一系列改革和制度创新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深化改革,完善相关的市场制度同样也应该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蔡志洲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铁刚)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