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经济茶座

姚洋:环保是企业赢利的动力

  迈克尔·波特是人所共知的管理学大师,他演讲的价码可以达到每张票一千美元。他的竞争优势理论是常人所津津乐道的东西,但大概只有少数人知道,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波特假说”对环境经济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个假说的核心思想是,国家提高环境标准不但不会降低企业的赢利水平,相反却会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提高它们的赢利水平。

  对于正统经济学家来说,这个假说是荒谬的,因为它等于是说,经济中存在被企业忽视掉的赢利机会,而对于理性的企业来说,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经济学界流传一则笑话,说的是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两位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约翰逊的故事。一天,两位教授在街上散步,弗里德曼对约翰逊说:“嗨,你看那边地上是不是有一块钱?”约翰逊头也不回,说:“那不可能。如果是钱的话,早就让人捡去了。”人们用这则笑话来嘲笑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对市场的执迷,因为对于那里的经济学家来说,市场永远是有效的,不可能存在没有被利用的赢利机会。波特说提高环保标准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就好比是弗里德曼说的地上的那块钱,在一个运转良好的市场中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波特说这样的“奇迹”可以发生。

  原因之一是人不总是完全理性的,企业家和经理可能忽视潜在的赢利机会。完全理性要求人对未来在概率意义上了如指掌,即知道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的内容并给出它们的发生概率。这个要求太严苛了,以至于完全理性的人只能存在于经济学家的模型里。现实中的人永远生活在不确定性中,因此极可能忽视潜在的赢利机会。其实,如果人真是完全理性的话,世上早就该不存在技术创新的机会了,因为它们早该被人们预期到,因此也早该被实现了。我们在现实中观察到技术创新源源不断地涌现,恰恰证明人不是完全理性的。

  原因之二是企业经营者有惰性,即使看到赢利机会也不一定会去加以利用。创新总是意味着和过去的某种决裂,比如改变过去的行事方式和组织结构等,而这些都意味着企业要付出心理上和物质上的成本。当企业仍然可以赢利的时候,不创新可以避免这些成本。提高环保标准,就是把企业推到亏损的边缘,让它们产生绝地求生的欲望,不得不进行技术创新。其实,现实中的重大变革几乎总是和危机联系在一起的。大萧条固然让美国经济元气大伤,但也催生了罗斯福的新政;“文革”无疑是一场灾难,但也为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打开了大门。较高的环保标准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于中国而言,波特假说成立的可能性更大。中国是一个后发国家,许多技术是现成的,无需我们自己去开发。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谈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发达国家经历过这条曲线,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也需要同样经历一次,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一个原因就是发达国家现在使用的环保技术,它们在以前不曾拥有,而我们现在却容易得到,且代价较低。作为后发优势之一种,采用发达国家的环保技术可以避免我们重复库兹涅茨曲线,至少,我们可以让它不那么凸了。

  必须认识到的是,即使中国愿意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国际形势给我们的空间也不大了。美国和欧盟最近总逮着我们谈的,是全球变暖问题。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在京都议定书的减排国家之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得到了一把永久保护伞;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有责任担当起减排的任务。中国是一个非常依赖世界市场的大国,良好的国际环境是我们持续发展的保障。积极应对全球变暖,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大的国家发展空间。

  在企业层面上,采用更高的环保标准也有利于企业拓展市场。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产品在全球无所不在。最近关于中国产品质量的疑问此起彼伏,但这可能是短期现象。长期而言,中国产品要面对的更大压力,来自于国外不断升高的环保和劳工标准要求。就环保而论,国外消费者既关心中国产品本身的环保品质,也关心中国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中国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看似与国外消费者无关,但正如“爱屋及乌”的道理一样,消费者关心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件自然的事情,更何况对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影响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国内学者和企业界人士更愿意把国外的环保压力看作是对中国出口产品施加压力的一种无形贸易壁垒。这或许有道理。但是,正如人民币升值最终会促使中国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一样,更高的环保标准也是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在国外的普遍压力之下,那些先行一步达到更高环保标准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也获得更多的利润。

  我们最近对12个城市一千二百多家企业的调查证实了这一点。在这些企业中,约一半要面对客户的环保要求。按理,它们因此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但实际情况是,它们的人均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率都高于不用面对客户环保或劳工标准要求的企业。它们的人均销售收入是4.73万元,销售利润率是2.9%,而无客户要求的企业的这两个指标分别是4.56万元和1.1%。利润率方面的差距大于销售收入方面的差距,说明有客户压力的企业不仅得到了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且还进行了产品的升级,提高了产品的赢利能力。

  波特是经济学家出身的管理学家,他优于一般经济学家的地方是对现实有更多的了解。一般经济学家从理性人假说出发,不相信世界上还有在地上白捡一块钱的事情;但波特却认为,世上还有成千上万等着人去挣大钱的机会。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波特的判断肯定比一般经济学家更符合实际。多数人没有得到这些机会,除了智力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缺少前瞻能力和克服惰性的勇气。提高环保标准压缩企业的生存空间,让它们产生绝处求生的冲动,克服惰性,发现新的赢利机会。加强环保不会停留在增加企业成本上,而是也会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电子邮箱yyao@ccer.edu.cn)

(责任编辑:铁刚)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波特 | 约翰逊 | 弗里德曼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