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国企改革“兰州模式”:双重置换成本30亿

  自2006年4月及8月,国务院国资委调研小组的两次调研结束后,被定义为“兰州模式”的国企改革还在继续。

  7月31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参与第二次调研的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部部长王志刚。“兰州国有企业改革成果是令人欢欣鼓舞的,”王志刚说,“在同等规模的城市中,兰州是唯一一个将所有市属企业职工解除国有身份的城市;同时,兰州用一年多的时间迅速完成100多家企业的资产重组,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场改革始于2005年3月2日。其时兰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国企改制大幕拉开。2005年一年,兰州240家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完成,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8万名职工解除国有身份,一个原本庞大的群体一夜之间消失;2006年,33家外来投资者被引入,吸收投资40.1亿元;2007年,该市将在进一步规范企业股权结构的基础上,开始重点培育15家企业上市。

  在兰州这样一个观念相对落后保守的地区,推行国有企业改革难度之大超乎常人想象。以至于兰州市国资委一位干部感喟:“过去的两年半,那真可谓是血雨腥风,波澜壮阔。”

  “两个置换”

  之所以选择这样一种暴风骤雨的模式,而非其他地方国企改制“逐家逐户”推行的思路,原因很简单。2004年底的兰州国有企业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危急存亡之秋。同时因国有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只能“营造一种改革氛围,整体推进,短期突破。”

  “当时240户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47亿元,负债总额103亿元,净资产44亿。除了兰州燃气集团、兰州真空设备厂、佛慈制药集团三家还在赢利,另有不超过10%的企业盈亏相抵之外,其余200多家企业全部处于亏损状态。”兰州市国资委副主任牛成喆说。

  “改制前,兰州240家国企共有在册职工83680人,离退休人员45668人,”兰州市国资委社保信访处处长鲁北军说,“由于大部分企业在1995年以后经营状况就开始陷入困顿,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成批的招工了,导致国有企业职工年龄老化。到2004年,35岁以下的国企职工只占全部职工总数的不到20%。”

  这些情况也是2004年底兰州市国资委成立以后才摸清楚。

  2004年11月17日,兰州市国资委成立;2005年2月,兰州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后者是为了推行国有企业改革而临时组建的机构,被市委授予国企领导干部临机处置权。市委书记陈宝生任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市长张津梁任第一副组长。

  国资委和兰州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简称“国企办”)的成立很快成为这场艰苦战役中的指挥中心。“2004年底以前,兰州市的94户工业企业经委管辖、另外146户商贸流通等行业企业分别由商贸委、粮食局、建工委等不同的政府部门管辖,在国资委成立以前,我们甚至不掌握当时的国有企业资产、人员等数字。待到2004年底兰州市国资委挂牌成立,所有国有企业归口到国资委统一管理后,才统计出兰州的国有企业的各项指标数字。”国企办的副主任彭铖说。

  按照改革规划,国企改制第一年完成全市240家国有企业的“两个置换”(国有产权置换、职工身份置换),第二年完成资产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第三年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一年是内部革命,其实是革旧有观念的命。”兰州市市长助理、国资委主任牛向东这样形容2005年的“两个置换”。“把企业产权搞清、把国有企业职工身份解除,是整个改革的第一步。因为涉及到千家万户,所以推进难度也最大。”

  积弊沉疴的症结在于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明,职工与企业存在着无限责任关系。改革第一步即厘清产权,切断企业对职工的无限责任关系。牛向东认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有国企,但与中国国企的最大差别在于,它们只有国有的产权,没有国有的职工。”

  为了确保一年内完成“两个置换”,2005年底国资委开设“国企改革政务大厅”,将劳动、房管、土地、规划、财政等改制相关部门集中于此,集中地流水线作业。

  “那时我们的工作方式可以说是‘5+2’、‘白加黑’,”国资委社保信访处副处长李蜀媛说,“所谓‘5+2’、‘白加黑’,是指我们的工作时间常常是五个工作日加两个休息日,白天加黑夜。”

  先后任职于兰州市一毛厂、兰州市经纺局供销公司的程涛,曾负责进行这些企业的改制工作。2005年10月12日他被国资委任命为长新电表厂职工安置领导小组组长,进驻长新电表厂,完成其破产关门走人的任务。

  “全厂将近1000人,分批开了无数次职工大会,还有人不断上访,那时我和工作组成员每天工作到晚上12点以后,甚至通宵达旦,胃病发了,在办公室输液了10天。终于在12月26日完成了职工安置方案所有要件的报批工作。”这位军人出身的40岁男子对记者说,“到最后,连牵头上访的职工都给我送来了热面条。”

  两个置换之后,职工从永续性的国有身份变为合同性的雇用身份,企业产权分为国有和职工持有两部分,向来理不清的国企产权归属一清二楚。

  30亿成本

  随后,兰州的政府系统,如同一台庞大而略为迟滞的机器,开始为同一个目标运转。

  譬如,在职工身份置换时,工伤、特殊工种的认定问题。之前,很多国有企业在职工发生工伤时为不影响企业年终考核,都隐瞒工伤人数和工人“私了”;一些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为了不影响找对象,登记为普通工种,实际上干着特殊工种的工作。这些“有实无名”的工人,在身份置换时,因为获得安置费的标准不同而必须重新认定。没有登记在案,如何认定?

  “我们想出来的办法是,每个企业张榜公示,把工伤职工名单和特殊工种名单全部公示出来,由职工自己判定,没有意见便获通过。这一问题也解决了。”牛向东回忆。

  再比如,国企职工要完成身份置换,《职工安置方案》必须通过职代会表决通过,职工要求首先办理房产证。由于国有企业给职工盖的住房大多不合规划要求,或者超标建房,很多房屋根本不具备办理房产证的资格。

  “特殊时期必须特事特办,”牛向东说,“在强力推动下,所有由于批建手续不全的、产权不清晰的职工住房,全部办理了房产证,一般办理房产证,必须由7个部门盖章,最后简化为只盖国企办和房管局两个章。”

  估计至少有3万张特事特办的房产证在这一特殊时期下发,据说“当时房管局甚至加班加点印制房产证。”

  到2005年底,市国资委监管的国有工业企业数量减至46家,绝大部分企业退出了“国有企业”的行列,8万职工解除了国有身份。

  兰州市则为国有企业改制付出巨大成本,仅现金出资就占到其年度可支配财政收入的1/5。

  根据兰州市的政策,破产关门企业职工的安置费为每年平均工资的3倍乘以工龄,这一部分必须全部以现金出资;而破产重组或改制企业职工的安置费为每年1000元乘以工龄,这一部分则以资产量化的方式,作为职工个人股份入股改制后的企业,并核销相应的国有资本金。

  据了解,2005年的“两个置换”共耗费成本30.2亿元。其中8.2亿是以现金方式支付,另外22亿是国有净资产量化的方式出资。而兰州市2006年可支配财政收入仅为33亿元。

  “当初我们预计‘两个置换’中,有35家企业要破产,需要付出的现金约为7亿元,而实际上,由于企业情况比预想的要糟糕,最终有60多家企业实行了破产,致使现金支出大大增加。而现在还有一部分资金未到位,估计全部到位后,要付出现金10亿元。”国资委副主任牛成喆说。

  现金的8.2亿元中,甘肃省划拨改革专项资金2个亿,其余6.2亿全部由兰州市财政筹措。而甘肃省下划2亿元,是为了解决其下划给兰州市的28家企业的安置费用的。

  “甘肃省在2003年下划了27家省属企业到兰州市,加上2005年又下划1家,一共28家,全部是亏损或濒临破产的状态。其中有22家实行了破产,这一块至少就付出了5个亿,因此省里拿出来的2个亿安置其破产的22家企业都远远不够。”国企办副主任彭铖说。

  酝酿上市潮

  经过2005年的两个置换,庭院初步打扫干净。2006年的兰州市政府开始着手引入战略投资者重组国有企业,当年共引入33家战略投资者,引入资金40.1亿。

  “这40.1亿的资金构成是这样,”牛向东说,“兰州供水集团转让了45%的股权给法国威立雅水务公司,股权转让和承诺后续投入资金加起来共是17.1亿元;国家开发银行甘肃分行向兰州市商业银行增资8亿元;其余31家企业共吸收外来投资15亿元。”

  去年兰州供水集团引入威立雅作为战略投资者,成为兰州市国资委的得意之作。

  威立雅将总共向兰州供水集团投入17.1亿元。其中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共7亿,后续投入10亿。

  根据《关于2006年引进战略投资者资产重组项目情况的汇报》(兰国企办(2007)3号),在已经完成对外引资的33家企业中,19户企业的国有资本全部退出,4户保持国有控股,4户为国有参股。

  7月26日,兰州市国资委与北京海吉星公司签署框架协议,将已经资不抵债的兰药药业集团“四整体”转让给海吉星。尽管兰药负债累累、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兰州市国资委依然视其如掌上明珠,对之前7家意向投资者,坚持要求对方打入3000万元保证金至国资委帐户,证明其资金实力和真心实意。

  不久之后,兰州燃气集团也将挂牌出让49%股权。

  今年是兰州国企改革的第三年,此轮改革已经全面进入收官阶段。“结合兰州市国企的实际,我们将国企改革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05年-2007年,改革攻坚阶段;2008-2010年,重组上市阶段;2011-2013年,培育品牌阶段。”国资委主任牛向东说。

  按照兰州市政府的思路,第一阶段主要是解决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下一个阶段将主要以培育上市公司为主攻方向,到第三个阶段,将着力打造兰州本地的企业品牌。

  目前兰州市国资委已经将佛慈制药、兰州燃气、兰州高压阀公司等15家企业列为重点扶持上市的企业,帮助它们进一步规范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今年7月底,兰州国资委向兰州高压阀门公司派驻工作组,帮助这家公司回购45.78%的职工股,以规范其股权结构,为上市做准备。

  可以预见,如果这一思路运作得当,在未来的三年内,兰州市将出现公司上市潮。

(责任编辑:飞帆)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牛向东 | 王志刚 | 吉星 | 牛成 | 费为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