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第四部分:宏观经济分析

   第四部分 宏观经济分析

  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2007年以来,全球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势头,通胀风险有所加大。

  美国经济增速第一季度有所减缓,但第二季度重拾增势;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稳步增长;主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国际债市和汇市波动较为平稳,股票市场在2月27日出现大幅下跌后逐步回升。国际原油价格呈不断走高态势。目前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风险是:全球贸易失衡和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加强,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波动,股市和房地产泡沫风险增大,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07年7月调高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将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从4月份预测的4.9%上调到5.2%,比2006年的实际经济增长低0.3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增长从2.2%下调至2.0%,比2006年的实际经济增长低0.9个百分点;欧元区经济增长从2.3%上调至2.6%,比2006年低0.2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增长从2.3%上调至2.6%,比2006年高0.4个百分点。

  (一)主要经济体经济状况

  美国经济增速第一季度有所减缓,第二季度重拾增势。第一季度GDP季节调整后环比折年率增速仅为0.6%,但在第二季度跃升至3.4%(同比增速分别为1.5%和1.8%)。受能源和食品价格显著上涨影响,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加大,第二季度各月同比CPI分别为2.6%、2.7%和2.7%,平均为2.7%,高于第一季度0.3个百分点。就业状况基本稳定,第二季度失业率为4.5%,与第一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有所下降,1-5月份为295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23亿美元。财政赤字大幅减少,2006年10月1日开始的2007财年前9个月的财政赤字总计为1210亿美元,比2006财年同期的2065亿美元下降了41.4%。

  欧元区经济稳步增长。第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3.1%。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第二季度各月综合消费价格指数(HICP)同比上涨均为1.9%,与第一季度持平。就业状况有所改善,2007年以来失业率逐月下降,由1月份的7.3%逐月降至6月份的6.9%。出口增长加快,1-5月份贸易顺差为38亿欧元,而上年同期为逆差196亿欧元。

  日本经济持续增长。第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2.6%。价格走势基本平稳,第二季度各月CPI同比上涨分别为0%、0%和-0.2%,平均为-0.1%,与第一季度持平。就业形势有所好转,第二季度各月失业率分别为3.8%、3.8%和3.7%,平均为3.8%,比第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上半年实现贸易顺差5.1万亿日元,同比增加1.9万亿日元。

  主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通胀压力有所增强。其中,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在内需和外贸的带动下,经济继续强劲增长。拉美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二)国际金融市场概况

  2007年以来,各主要货币汇率波动较为平稳。其中,美元相对欧元有所贬值,相对日元有所升值。6月29日,欧元兑美元、美元兑日元分别收于1.35美元/欧元和123.14日元/美元,美元相对欧元和日元分别较年初贬值2.59%和升值3.44%。

  国际主要债券收益率自年初以来稳步回升。6月29日,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收于5.03%、4.56%和1.87%,较年初分别提高了0.34、0.61和0.15个百分点。

  全球主要股指波动较大。2007年年初至2月26日,全球主要股指呈较快上升走势,但2月27日出现了大幅下跌,此后逐步反弹走高。6月29日,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于13409点,较年初上涨7.49%;纳斯达克指数收于2603点,较年初上涨7.43%;欧元区STOXX50指数收于3947点,较年初上涨5.34%;日经225指数收于18138点,较年初上涨4.52%。

  2007年上半年,受美国经济增长预期等因素影响,伦敦同业拆借市场美元Libor在波动中上升,在6月15日一年期美元Libor达到上半年的高点5.51%后开始回落;6月29日,一年期美元Libor为5.43%,比年初上升0.1个百分点。上半年,受欧洲中央银行连续加息影响,欧元利率延续了2006年以来缓慢上升的态势,6月29日,欧元区一年期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升至4.53%,比年初上升0.4个百分点。

  (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

  2007年以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维持联邦基金目标利率5.25%的水平不变。欧洲中央银行于3月8日、6月6日分别将主要再融资利率上调25个基点,达到4.0%。日本银行于2月21日将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调高25个基点,达到0.5%。英格兰银行于1月11日、5月10日和7月5日分别加息25个基点,官方利率达到5.75%。

  专栏4:国外央行人士关于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观点

  目前多数央行将价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经济运行普遍呈现出一个新特征,即消费价格得到了一定控制,但资产价格的波动却明显加大。由于资产市场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之一,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影响包括资产市场在内的广义金融市场,导致金融资产价格和收益的变化,从而对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而资产市场不稳定将导致其不能很好地发挥资源配置、价格发现等功能,并成为宏观经济不稳定和价格波动的来源。

  因此,各界人士,特别是央行人士,对资产价格是否应该成为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等问题的讨论一直相当热烈。

  一、资产价格不应成为货币政策目标

  美联储主席伯南科(Ben Bernanke)曾在1999年提出,资产价格不应成为货币政策目标。因为央行几乎不可能知道资产价格变动是由经济的基本面引起的,还是由非基本面引起的,或者是由二者同时引起的。引起资产价格变动的非基本面因素至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金融监管不到位,导致政府实施过多的金融担保,从而推动贷款的过度增长和金融资产价格的过分膨胀并导致随后的崩溃;二是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如过度乐观主义、短视主义、羊群行为,导致金融资产价格频繁地大起大落。

  欧洲中央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易辛(Otmar Issing)在2004年也列举了资产价格不宜列入货币政策目标的四个理由:第一,由于缺乏可靠的实证模型来估算资产价格的“合理值”,很难判定资产价格中是否出现“通胀和通缩”。第二,央行在获取资产价格信息和评估资产价格方面不占有任何优势,若将资产价格列入货币政策目标将增加货币政策实施中的难度。第三,央行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极为间接和有限。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都受多种因素影响,央行的影响和控制能力较弱。第四,央行如果试图影响资产价格,比如说在股市低迷时出台刺激性的政策,可能诱发股市的道德风险。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Claude Trichet)在2005年发表的一篇讲话中也表明了类似的看法,指出决策者不应掉入试图去除金融体系所有风险的陷阱,这样做要么会因为道德风险而不成功,要么会妨碍市场发挥正常功能,而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要承担风险。

  二、货币政策应关注资产价格

  伯南科认为,货币政策是否应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取决于这种资产价格波动是否给宏观经济产生通胀或通缩的压力。如果资产价格的波动并未给宏观经济带来通胀或通缩压力,则货币政策既不必也不应对这种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如果资产价格的波动预示将给宏观经济带来通胀或通缩压力,则货币政策应当作出反应,以缓解这种压力。央行应视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为高度互补和相互协调的目标,但金融稳定并不等于金融资产价格的稳定。

  日本银行总裁福井俊彦(Toshihiko Fukui)在2007年6月16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日本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都十分关注资本市场尤其是资产价格的动向。虽然目前日本并未见到因资产价格上涨而引发的实质风险,但需谨慎防范潜在风险,必须汲取以往的教训。韩国银行行长李成泰(Lee Seongtae)在2006年6月16日表示,如果货币政策仅仅关注物价稳定,那么那些可能威胁整体经济稳定的其他因素就可能被忽视。正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资产泡沫现象所揭示的那样,低通胀并非总能保证金融和宏观经济的稳定。

  特里谢指出,货币信贷扩张与资产价格上涨存在联系,全面的货币分析有助于发现威胁中长期价格稳定的风险。欧央行的做法是,通过货币分析法密切关注资产价格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英格兰银行的报告显示,资产价格信息是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判断通胀前景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但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影响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风险

  随着全球经济失衡的加剧以及发达国家对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竞争的担忧,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进一步增强。6月13日,美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汇率政策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人民币汇率低估。7月26日和8月1日,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和银行委员会分别以高票通过了《2007年汇率监督改革法》和《2007年货币改革与金融市场进入法》。这些动向将使得源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进一步增强,并呈迅速蔓延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贸易伙伴之间出现贸易摩擦是一种正常现象,但贸易保护主义的迅速蔓延将十分不利于世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全球失衡的有序调整。

  世界地缘政治局势有可能加剧动荡,如果中东等地区地缘政治动荡加剧,国际油价很可能会大幅反弹。2007年初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不断走高。8月1日,NYMEX原油期货价格触及78.77美元/桶的新高。

  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市场问题进一步恶化,引发人们对美经济前景的担忧。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是指专门为信用记录不佳或资金不足的贷款人提供的一种短期内低息、中长期高息的房屋贷款品种,其风险较高,利率也较高。受多种因素影响,次级房屋贷款违约率连创新高,房地产市场住房销售持续下滑。6月末,30年期住房抵押贷款利率达到6.74%,为近一年来的最高点。与此同时,第一季度美国住房价格同比上涨0.5%,为近10年来的最低涨幅。截至8月初,美国已有30余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停业。此外,经营次级房贷业务的机构被迫停止业务或倒闭还会波及持有次级抵押贷款及其衍生品的机构,包括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大型银行与保险公司等。7月中旬在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行的年中经济评估听证会上,伯南克表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造成的损失,估计在500亿到1000亿美元之间。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市场的问题如果继续蔓延,可能对美国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产生较大影响。

  此外,日元套利交易及其平仓行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值得关注。日元套利交易(Yen-Carry-Trade)是指借入低利率的日元,将其兑换为其他高利率货币并投资于以高利率货币计价的资产,以期从中获利的交易行为。近来,全球主要央行持续加息,而日本利率持续处于低水平,日元和美元、欧元等发达国家货币以及亚太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存在较大利差,日元套利交易较为活跃,规模不断扩大。由于日元套利交易受利率和汇率预期以及风险溢价变化的影响,有时会发生较大规模的平仓行为,对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一定风险。与日元套利交易同时存在的是日元对主要货币持续贬值和日本贸易顺差的大幅上升。

  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消费增速加快,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经济效益继续提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2%,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

  (一)消费增速加快,投资增幅仍处高位,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国内消费需求持续旺盛。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增幅比上年同期高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高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等因素带动了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大。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创1997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新高。城市消费虽然仍是消费快速增长的主力,但农村消费增速持续加快,城乡消费增长率差距有所缩小。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增长15.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占比为32%,增长14.3%,增速同比加快2.3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增速差距为1.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但增幅仍处于高位且存在反弹压力。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4万亿元,增长25.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但比第一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一是农村投资相对加快,城镇投资同比增长26.7%,比第一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农村投资增长21.5%,比第一季度加快4.8个百分点。二是中西部地区投资快于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增长35.6%和30.2%,而东部地区仅为22.3%。三是部分高耗能行业投资增幅呈回落趋势,装备制造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但出口增速仍高于进口增速,贸易顺差继续扩大。上半年,进出口总额为9809亿美元,增长23.3%,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出口增长27.6%,比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8.2%,比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但由于出口增速持续高于进口增速,贸易顺差继续扩大。上半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3.1%,增幅比上年同期高27.9个百分点。造成上半年贸易顺差过大的原因除资源价格、劳动力成本低等因素外,一些企业赶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前突击出口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三次产业均较快增长,其中第三产业增速有所加快

  上半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9万亿元,增长4%,增速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5万亿元,增长13.6%,增速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万亿元,增长10.6%,增速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夏粮单产创历史新高。初步统计,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2亿吨,增长1.3%,连续第四年获得丰收,早稻可望再获丰收,棉花播种面积继续增加,农产品优质化率进一步提高。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上涨8.8%,幅度高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有利于农民增收和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工业生产加快增长,企业效益继续提高。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5%,同比加快0.8个百分点。企业利润继续大幅增长,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9026亿元,增长42.1%,同比加快16.6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利润率6.34%,同比提高0.66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5000户工业企业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2007年第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继续上扬,达到32.4%的峰值,分别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2.1和5.2个百分点。

  (三)通胀压力继续加大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受粮食、肉禽蛋等食品价格较快上涨的影响,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季度上涨2.7%,第二季度上涨3.6%,总体上呈逐步上涨趋势。从食品和非食品分类看,食品价格上涨是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因素,非食品价格保持相对平稳。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7.6%,拉动CPI上涨2.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拉动CPI上涨0.7个百分点。在非食品价格上涨中,石油类能源上涨1.4%,对CPI影响较小。从消费品和服务分类看,消费品价格上涨高于服务价格上涨,但2007年以来服务价格也存在上涨趋势,值得关注。上半年,消费品价格上涨3.6%,拉动CPI上涨2.8个百分点;服务价格上涨0.4%,拉动CPI上涨0.4个百分点。从基期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看,基期因素略高于新涨价因素,但2007年以来的新涨价因素明显高于上年。上半年,基期因素(也称翘尾因素)为1.7%,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1.5%,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

  本轮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成本推动的因素,也有需求拉动的因素,还有结构性因素。从统计数据分析,2007年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动力,粮食价格上涨6.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0.7%,鲜蛋价格上涨27.9%。实际上,此次粮食、肉禽蛋价格的较快上涨均始于2006年11月,但粮食价格涨幅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渐趋稳定,而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从2007年4月份以来屡创新高。目前,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因此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染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

  专栏5:核心通货膨胀

  核心通货膨胀(Core Inflation)是指剔除暂时性因素影响的潜在通货膨胀(Underlying Inflation),用于反映价格变动的一般趋势。核心通货膨胀是大多数中央银行关注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整体通货膨胀指标扣除一些价格容易波动的项目来衡量,扣除项目通常包括食品、能源、间接税、住房抵押贷款成本(一般以住房抵押贷款利率表示)等,最常见的是食品和能源。也有些国家在使用扣除法计算核心通货膨胀时,不是简单地将一些价格易波动的项目完全剔除,而是根据价格波动的程度确定项目权重,价格波动越大的项目权重就越低。核心通货膨胀还可根据价格指数的不同分为核心CPI、核心PPI、核心PCE(消费支出价格)等。美联储常用的核心通货膨胀是扣除食品和能源的PCE、扣除食品和能源的CPI,日本银行常用的是扣除新鲜食品的CPI,欧央行常用的是扣除未加工食品和能源的CPI。

  表9:CPI权重的国际比较

   美国 欧元区 日本

  2006年人均国民收入(美元) 44970 34149 38410

  消费品 40.3 59.2 49.4

  服务 59.7 40.8 50.6

  食品 13.9 19.6 24.5

   新鲜食品 4.1

   未加工食品 7.6

  居住 42.7 10.2 20.4

  能源 8.7 9.6 7.4

   扣除食品和能源 77.4 68.1

   扣除未加工食品和能源 82.8

   扣除新鲜食品 95.9

  注:1.食品:美国、日本的食品包括饮料(酒精性饮料除外),欧元区的食品包括烟酒。我国若把烟酒加入食品项,食品的权重则为37%左右。

  2.能源:一般包括电力、天然气及石油产品等。

  数据来源:相关国家(地区)统计机构、央行网站。

  货币政策之所以关注核心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波动经常是由于供给冲击造成的,如OPEC石油供应的减少、气候原因造成的农产品( 21.90,0.00,0.00%)歉收等,这些供给冲击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或很快逆转,或可能只是一次性的,不会影响长期的价格走势。此外,供给冲击导致的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可能会使就业和产出下降,此时如果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供给冲击带来的通货膨胀,会使就业和产出进一步下降。因此,很多观点都认为,在衡量潜在通货膨胀趋势时,核心通胀这个指标要好于整体通胀。

  近年来,随着全球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核心通胀率和整体通胀率出现不同的走势,主要国家央行对核心通货膨胀率的关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一些经济学家和央行官员提出仅关心核心通胀率可能低估通胀风险。一是食品和能源价格不一定会在短时间内逆转,而且其价格的变动一般具有第二轮影响,即会传导到其它价格上去,这在发展中国家会比较明显。二是货币政策如果不关注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可能会诱发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影响货币政策的信誉,从而不利于控制通货膨胀。三是食品和能源等价格的较快变动可能包含有反映未来价格变动趋势的有用信息,简单将其剔除,不利于准确把握通货膨胀的走势和控制通货膨胀。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已纷纷把货币政策目标从核心CPI转向了整体CPI,即使是一直强调核心通胀率的美联储,也开始重视整体通胀率。

  目前,我国还没有公布核心通货膨胀指标,但人民银行在关注整体CPI的同时,也关注构成CPI的各个细项价格的变动。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分析价格形势时,不应只关注剔除食品的核心CPI,对食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也须予以足够重视。

  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依然较高,食品价格在我国CPI中的权重约为三分之一,从历史数据看,粮食价格波动是导致CPI波动的主要力量。2003至2006年食品价格波动同比涨幅在 2.3%-10.0%之间;而非食品价格走势相对平稳,同比涨幅在0.02%-1.25%之间;剔除食品价格后的CPI同比涨幅在0.0%-0.8%之间。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或维持高位,会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诱发高通胀预期,可能导致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此外,当前我国的食品价格上涨与粮价上涨关系密切,而粮食价格上涨除了受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外,还与我国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这些信息对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势平稳,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持续回落,两者涨幅差距进一步缩小。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同比上涨8.8%,比上年同期上升8.6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上半年同比上涨5.2%,比上年同期上升3.9个百分点。

  进出口价格上涨较快。6月份,进口价格和出口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6%和8.1%,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6和4.4个百分点。受出口退税减免以及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政策的影响,贸易条件有所改善。6月份贸易条件指数为101.4。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各国的实践均表明,本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其传导途径主要通过改善进口品国内价格和贸易条件等。虽然这种传导会存在一定的时滞,但长期来看,名义有效汇率变化会对零售物价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产生明显影响。

  劳动报酬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0990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平均工资为11790元,同比增长20.4%;集体经济单位平均工资6552元,同比增长17.7%;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平均工资10581元,同比增长15.5%。

  GDP缩减指数上升。上半年,我国GDP名义增长率为15.6%,实际增长率为11.5%,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增长率与实际GDP增长率之差)为4.1%,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2。

  2007年以来,成品油、电力、水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逐步深入,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节能减排发挥了较大作用。7月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自8月1日起,调整铅锌矿石、铜矿石和

  2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GDP调整数据,2006年上半年GDP缩减指数为2.6%,比调整前降低0.8个百分点。

  钨矿石产品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三种矿石产品资源税率涨幅达3倍到16倍,这是我国自1994年开征资源税以来最大幅度的调整。尽管近期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但加快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有利于扭转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局面,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缓解贸易顺差,因此总体看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

  (四)财政收支情况

  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不含债务收入)2.6万亿元,同比增长30.6%,比上年同期高8.6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支出1.8万亿元,同比增长22.7%,比上年同期高5.2个百分点。收支相抵,收入大于支出81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93亿元。财政收入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企业利润增长幅度较高;二是股市持续活跃,印花税收入较高;三是加强地方税收征管以及政策调整效果明显,地方税收增长突出。

  (五)国际收支保持顺差格局

  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大顺差。截至2007年6月末,外汇储备达13326亿美元,同比增长41.6%,比上年末增加2663亿美元,同比多增1440亿美元。

  上半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319亿美元,同比增长12.2%。外资结构继续优化,其中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制造业利用外资下降,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增长较快。

  我国对外净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06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1626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33%;对外金融负债964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21%。对外净资产662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57%,占GDP的比重达25%。

  (六)行业分析

  上半年,在多项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行业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一是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的生产、投资和出口的增速回落;二是煤电供应继续较快增长,能源供应紧张现象有所缓解,支撑条件继续改善。上半年,原煤产量、发电量和原油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4%、16%和1.7%。三是随着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企业创新意识和动力增强,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重大装备自主化工作进展顺利,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9%。

  1.房地产行业2007年以来,我国住房需求持续旺盛,虽然房地产开发投资加快增长,但供需关系仍趋于紧张,房地产价格又出现了加快上涨势头,部分城市价格涨幅依然较高。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加快,结构继续改善。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9887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房完成投资增长30.8%,占开发投资总量的70.3%,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在商品住宅投资中,经济适用房投资同比增长34.4%,占住宅投资的4.2%,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房屋竣工增速低于房屋销售增速,住宅空置面积有所下降。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1.5%;房屋竣工面积1.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1%;竣工面积增速比销售面积增速低10.4个百分点,而上年同期是高3.9个百分点。目前,住宅竣工面积连续30个月低于住宅销售面积。6月末,商品房空置面积1.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3%。其中,空置商品住宅65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

  房屋销售价格涨幅有所回升,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较高。6月份,70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1%,涨幅比上月高0.7个百分点。

  其中,深圳、北京等城市上涨较快。深圳已经连续17个月同比涨幅超过10%,其中2007年6月份达到15.9%;北京已经连续14个月同比涨幅超过8%,其中6月份达到9.5%。

  房地产开发资金较为充裕,利用外资快速增长。上半年,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15618亿元,同比增长27.8%,比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是房地产开发资金的主要来源,合计占比为76.1%,增速分别为28.4%和26.9%;国内贷款占比22.1%,增长25.9%,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30.5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占比为1.8%,但同比增长68.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6.2个百分点。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增速有所加快,公积金委托贷款增长较快。6月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24.5%,增速比上年同期快3.9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25.6%,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商业性购房贷款余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23.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8.0个百分点。2007年以来,商业性购房贷款中的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呈现出逐月加快的趋势,6月末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比1月末和1季度末分别提高4.8个和4.6个百分点。另外,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增长较快,6月末余额达到4002.6亿元,同比增长31.9%,比个人住房贷款增速高7.1个百分点。

  住房需求较快增长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一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直接拉动住房需求;二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直接加大了住房需求;三是房价上涨预期和非理性的住房观念导致居民购房需求在近期内集中释放,加大了房价上涨压力,加之当前我国投资渠道较为狭窄,引发居民投资性需求快速增长;四是住房供给不足,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供求缺口依然很大。因此,要充分认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规律,加强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大供给、引导需求、稳定房价,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2.高耗能行业

  高耗能行业一般是指钢铁、有色、建材、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工等六大行业。目前,这六大高耗能行业耗能量占全国工业能耗量的70%以上。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高耗能行业加速发展,其能源消费呈现出大幅快速增长态势。针对这一问题,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部分高耗能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加快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步伐,高耗能行业的超常增长势头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进入2007年以来,受国内能源供需形势缓解、一些地区实施优惠政策盲目招商引资以及高耗能行业利润提高等因素影响,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的势头在一些地区有所抬头,高耗能行业生产加快增长,投资居高不下,部分高耗能产品出口增长过快。上半年,六大主要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8.6%,同比加快23.9个百分点。由于高耗能行业实现利润成倍增长,拉动高耗能行业增长的市场力量仍然很强,其投资逐季加快。第二季度,六大主要高耗能行业累计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4.1%,比第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

  高耗能行业的盲目扩张,使能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和国际贸易不平衡等问题进一步加剧。因此,要综合采取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不断加大对高耗能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继续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稳妥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金融系统应始终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的金融服务工作,要强化金融机构在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等落后企业的信贷风险予以足够的警惕;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机制,将企业排放和环境违法有关信息逐步纳入企业征信系统,为金融机构授信提供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并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相关查询服务,切实加强环保节能执法力度;要对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产能力配置给予市场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要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运用金融市场鼓励和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责任编辑:王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