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消费价格指数计算有误?社会收入分布不均是关键

  统计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物价在下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仅上涨了3.2%,涨幅较去年同期的3.6%更低;而人们的收入则继续快速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高达12.5%,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0.8和1.6个百分点。
由此显示出:不论城里还是乡下,居民的收入在抵消了温和通胀后,仍有很高增幅的“大好形势”,其中农民的收入增长状况比城里人更好。但如此信息却和一些普通人的感觉有所不同。在他们看来,食品、肉类、水电、燃气、大米、食用油、蜂窝煤,有许多物品在涨价,特别是住房、教育和医疗,更是涨价甚多。近年来的物价上涨正在使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负担加重。因此,不断有人质疑:是否计算有误?或是CPI这类的指标不能正确地反映现实?

  用两个平均值衡量的物价与收入

  我国统计部门编制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原理与国际上许多国家相同。都是试图通过统计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购买的一篮子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来反映百姓生活所面临的涨价压力。在国内CPI的统计中,消费商品和服务项目按用途分为8大类:食品、烟酒及用品、服装、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

  在统计中,专业人员先是在市场上采集各种调查商品的价格,确定每一种调查商品价格对市场价格总水平影响的权重;然后,计算出每种商品的综合平均价格,根据各种调查商品的基期价格和报告期价格,计算出各类商品所属基本分类的物价指数;最后由基本分类指数依次加权计算出所属更高层次的大类指数和物价总指数。如此,计算出CPI,加上同理得出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数。这是两个平均值,仅就这两个数值而言,计算结果应当没有错误。

  然而,问题又出在这两个数值上——即这样的平均值能否全面、准确反映不同物品的价格变化?特别是在收入增量分布不均时,对不同人群产生的影响会一样吗?

  为什么会“以偏概全”

  在统计者看来,平均收入的高增长在抵消了物价的低增长后,仍多出的部分显示了低物价、收入高增长的格局,只是由于消费者往往喜欢拿较小范围商品及服务价格来与统计局公布的价格指数比较,比如,仅仅看到食品、肉类、鸡蛋、水电、燃气的价格,就会感到价格在上涨。而对市场上许多工业制品如:服装、家电、汽车、电脑、通讯产品等不断降价的商品,消费者往往视而不见。至于商品房的价格上涨,则按国际标准列入投资类,与CPI无关。所以,习惯只看部分商品的涨价幅度的质疑者显然“以偏概全”了。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一种状态的构成要素越多,要素彼此间的差距越大,仅以平均值来表述该状态就越不准确。或曰:离散程度越大,平均值的代表性越差。例如,当某个城市某一天的平均气温与全中国一年的平均气温完全相同时,人们如果要到不同的地方去旅行时,所要带的衣物不能以所在城市某一天的气温为依据。因为,这两个看来完全相同的温度平均值具有不同的意义。要认清后者,不但需了解某地四季高低温度的差距有多少,还要了解影响温度变化的各种原因,只看平均值,难免“以偏概全”,“用局部代替整体”,搞不清从帕米尔高原到大上海,从漠河到海南岛的气温变化情况,自然也就做不出好的旅行生活决策。同理,统计者仅用CPI和居民收入人均增长来表述当今社会的物价和收入状况,也会出现“以偏概全”。

  社会收入分布不均是关键

  CPI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及劳务的价格变化来反映整体消费价格的变化。统计者在挑选一篮子物品与劳务时,挑选的是城市里中等收入家庭通常消费的物品与劳务,并确定权重,定期调整一篮子中的物品与劳务品种和权重,根据的是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结构变化。人均收入也只是在表明社会里中等收入者的标准收入值。因此,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态越趋于橄榄型,即中等收入者占的比例越大,则两个平均值就越趋于准确反映物价和收入的情况。但反之则不然。

  在今天,我们社会的收入分布远远没有达到“橄榄型”。靠打短工为生的农民和拿几十万、几百万元年薪者之间,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比如,当金融、通信、石油等行政垄断行业员工以及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高增长,成为全体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值提高的主要推手时,下岗职工、个体工商户、农民工们的感受肯定与按照中等收入标准算出的CPI和收入增加平均值不同。

  在收入分布不均的基础上,那些大部分收入要用于维持基本生计,交不起学费、药费的家庭体会不到汽车一类的高档消费品降价的好处,而对食品、水电、燃气带来的生活成本提高却感觉明显。他们从电视机、冰箱、高档服装等许多工业制品降价中得到的好处,更不能抵消教育、医疗、住房涨价带来的生活压力。

  应当分层编制物价和收入指数

  如上所述,仅靠作为平均值的CPI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显然不能准确地反映不同收入人群所面临的物价波动影响,这可能是当前统计者的数字即使准确也难以得到广泛认同的原因。对此,使人感到:统计部门或许该对现行CPI和居民收入状况的编制作些改进,按照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高收入层级分别编制,如此方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物价变化对不同收入阶层造成的影响,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细致、准确的依据。这与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不能只有气温平均值,还需有各个省、市和地区的温差、降水及风力数据才有实际意义是一个道理。(兰纪平)
(责任编辑:铭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