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 中国制造打响保卫战 > 最新报道

美国女记者亲身体验中国商品诱惑难挡

  告别“中国制造” 生活就像历险

  “不奢望朋友和家人会一道参加”,“时刻准备过生活必需品匮乏的日子”,“网上购物时,一定要打电话询问所购商品的原产地”,“深入挖掘,说不定某丹麦品牌的商品产地是中国”,“学习地理知识,你一定要搞清楚香港和澳门都属于中国”……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萨拉·邦焦尔尼是一名女记者,她两年多前“痛下决心”:从2005年1月1日起,抵制“中国制造”,尝试一年不买任何中国制造的产品生活会是怎样。

实验结束后,她感叹道:“你会意识到生活中巨大的不便。我们确实受益于中国的商品。”

  最近,邦焦尔尼把她全家这一年的经历如实记录下来,写成《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家庭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生活历险》。

  不小心买了香港制造

  据了解,邦焦尔尼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做这个实验并非出自道德或伦理标准,她甚至对盛传的“中国产品不安全”也并不在意。做此实验完全出于偶然因素:2004年圣诞节,她收到的39件礼物中有25件是“中国制造”。2005年1月1日,她决定做个实验:与中国货告别。

  这一年,有几个故事让她难以忘却。

  故事一:一天早晨,她打电话给丈夫买一条裤子,询问产地时被告知是香港制造,于是她下了订单。挂了电话后,她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于是上网查阅中情局的《世界概况》。让她郁闷的是,上面写着“香港是中国特别行政区”。她不得不取消了订单。

  故事二:她丈夫打算买一个充气游泳池,到了目标连锁超市(在美国仅次于沃尔玛的零售商),发现那里的充气泳池全是中国制造。买,还是不买?两人为此争论不休。最后,邦焦尔尼给嫂子打电话,让她出面买了充气游泳池。

  故事三:4岁儿子穿的鞋小了,邦焦尔尼逛了数家商场,除了中国制造的鞋外一无所获,只好作罢。两周后,她发现再不给儿子买鞋他的脚趾头就要露出来了,最终她在一家在线商店找到一双价值68美元的意大利产运动鞋。下订单前,她到邻居那里征询意见,邻居对她说:花68美元给孩子买双鞋,太奢侈了吧?

  中美经贸关系微妙

  邦焦尔尼“抵制中国制造”时,美国正就贸易不平衡向中国频频施压。

  2005年,根据美方统计的数据,美国的进口商品中,有14.6%来自中国;到2006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15.5%。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上半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310亿美元的商品。2007年,美对华贸易赤字有所下降,但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数量创历史新高。

  邦焦尔尼的新书出版之际,恰逢中美经贸关系的微妙时期,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已经进行了3轮,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美国国会部分议员已经失去耐心,提议制裁中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通过一项针对人民币汇率的法案,该法案可能导致对中国进行新的贸易制裁,其中包括对中国所有进口商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对于国会的强硬做法,美国总统热门人选希拉里和奥巴马曾明确表态:支持向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提案,希望藉此使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

  然而,美国国内专家的看法和议员们不同。近日,1028名美国经济学家联合反对对中美贸易逆差采取制裁措施,他们认为保护主义对美国不利。邦焦尔尼长达一年没有政治倾向的抵制,也表明了美国老百姓对中国产品的依赖,表明了中国产品给美国百姓带来的实惠。

  “中国制造”进入美国,给美国的老百姓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中国也是美国的出口市场。据中方统计,2005年,中美贸易额达到2116.3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据美方统计,在2001年至2005年的4年间,美国对华出口增长了118%,年均增长21.5%,是美国对全球出口增幅的4.9倍。2005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达到了1076亿美元。

  美国网友感谢“中国制造”

  为了解决贸易不平衡,美国采取了压迫人民币升值、提高关税、向世贸组织起诉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等种种措施。但这些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中美贸易不平衡是表象,其实质是两国彼此受益。正如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所言,中美互利的经贸关系,意味着两国的企业获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增加了两国人民的福祉;推动了各自经济的增长和转型;贸易逆差是由同经济全球化相关的众多因素导致的,如储蓄和投资相关性、劳动力和投资配置的国际差异等等。美国与中国的商品贸易逆差也是这些宏观因素的反映。

  对此,美国的经济学家也有体会。爱德华·格莱瑟,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对外贸易问题专家。他在和本报记者私下聊天时承认,“中国制造”让美国老百姓受益,提高关税、人民币升值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他说:“要解决贸易不平衡,只能是美国经济萧条,老百姓购买力减弱。但这样对双方都不好。有些产品美国根本不制造,不从中国进口也要从其他国家进口。”

  普通美国人也有自己的看法。在《芝加哥论坛报》的网站,关注邦焦尔尼故事的读者颇多。来自马萨诸塞州的艾沃里特说:“我想,这是我所读过的最充满歧视的故事。我用过许多来自中国的产品,包括电脑、显示器、电视机、玩具等等,这些东西价钱便宜,性能可靠,谢谢中国给我机会。”

  可惜,感谢中国产品的网友还只是少数,许多回帖对美国的消费能力大于制造能力感到羞愧,或者对中国的强大感到担心。除此之外,还有人别出心裁地打起了广告。来自密苏里州、署名圣路易斯湖的一位读者,认识到抵制“中国制造”存在商机,他写道:“如果你在找不是‘中国制造’的鞋子,请买新平衡牌吧,这是唯一的只在美国设厂的品牌!”

(责任编辑:铭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