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际财经_搜狐财经

Web 2.0改变美国大选

  □文 袁英

  正当希拉里·克林顿满世界邀请网民们去她的网站挑选竞选歌曲时,另一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巴瑞克·奥巴马已经拥有了一首在网民中广为传唱的歌——《我爱上了奥巴马》(I Got a Crush on Obama)。

尽管这只是发表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一段个人制作的视频,但MTV中“奥巴马女孩”热裤上的“Obama”字样以及女歌手性感的歌喉,在Youtube高人气的推动下,显然给奥巴马带来了比U2的《美丽的日子》(希拉里的候选歌曲之一)更多的关注。

  2008美国大选在即,驴象及其内部之争业已拉开,而此时的战场,已悄悄从电视、广播转移到了Youtube、MySpace以及Flickr这样的网络阵地。

  “奥巴马女孩”出现后不久,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朱利(朱利新闻,朱利说吧)安尼的“粉丝们”——也可能是他的竞选团队——立刻如法炮制了“朱利安尼”女孩,在Youtube上,两位明星候选人的“竞争”俨然已经成为了比较两家“女孩”谁的脸蛋更漂亮,谁的身材更火辣。“奥巴马女孩v.s朱利安尼女孩”的视频在4天内就受到了高达50万人次的观看。未来的总统们并没有因为人们关注女孩的屁股和脸蛋超过了自己那富有煽动性的演讲或精彩的辩论而感到恼火,他们也乐在其中,因为——他们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气和关注度。

  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奥巴马、爱德华兹以及共和党的朱利安尼都已经在Youtube上开设了个人频道,及时更新自己的视频资料和公告;他们同时也在MySpace上建立自己的账户,如果你愿意,随时可以加入他们的朋友圈子,成为明星候选人的“朋友”。而就在一个月前,民主党的第4次党内辩论会,也选择了在CNN和Youtube同时传播,更多的外国民众因此目睹了辩论会的全过程。希拉里和奥巴马回答的所有问题,也均来自Youtube上普通网民的提问。这次辩论会共吸引了260万人观看,其中18岁到34岁的成年观众总数超过40万,创下历史记录。

  如果说2004年的美国大选,网络仅仅还是候选者们“锦上添花”的竞选手段,4年后的今天,按照美国著名网站“在线政治”(PoliticsOnline)主编菲尔·诺贝尔的说法,“网络已经成为了如今总统竞选的基础”。Google公司CEO埃里克在2006年底就曾预言:“能够发挥互联网全部潜力的候选人,将会在下一次总统大选中脱颖而出。”

  看起来,这个人已然出现,就是47岁的民主党黑人候选人巴瑞克·奥巴马。

  作为本次总统大选杀出的一匹黑马,奥巴马3年前竞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时在美国政治舞台上还是跑龙套的小角色,现如今,他却已经成为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在党内初选的最大对手。6月初的一次盖洛普民调中,奥巴马以1%的微弱优势超过了久经沙场的希拉里。华盛顿的观察家唏嘘不已,“希拉里也并非无坚不摧。”

  奥巴马制胜的法宝就是网络。有网民戏称奥巴马为“2.0基督徒”,因为他不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教徒,而且还是Web2.0各种新技术的坚实拥护者。奥巴马成为总统候选人的消息首先选择在Youtube上宣布;奥巴马的竞选网站被人们认为是最“MySpace化”的网站,他的支持者们可以在那里交流信息、建立博客、召开网上集会等,人们被鼓励将自己支持奥巴马的经历写成博客,并与奥巴马的博客建立连接;最令其他候选人嫉妒的是,在MySpace交友网站,有约10万名用户将奥巴马加为好友,而希拉里的好友数跟随其后为87000名,他们最强劲的共和党“对手”朱利安尼的“好友”则少得可怜,仅有2000多个。

  同时,奥巴马的例子也证明了虚拟的网络同样拥有巨大的实际能量:奥巴马的首季度募款进账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排第二,仅比纽约州联邦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少100万美元。而且,奥巴马获得的网上捐款达690万美元,而希拉里这方面只有420万美元;向奥巴马捐款者达到近10万人,向希拉里捐款者人数只有5万多人。捐助奥巴马者中,一半以上是通过互联网捐出小额款项的。

  “网络吸金”的力量其实在2004年就已经体现,在当时被认为最会利用网络的民主党候选人霍华德·迪安曾经4天内在网上募集了100万美元,布什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克里在网上的筹款也大大超过前者,虽然迪安和克里最终都未能在现实世界击败布什。

  然而,2008年的总统选举肯定将证明一个事实:最有效使用网络资源的不一定能够获胜,但最不会使用网络的候选人必将失败。或许是延续了布什对网络的不屑,今年的共和党候选人除了朱利安尼以及米特·罗姆尼,集体表现出了对Youtube以及MySpace的忽视。在Youtube决定以同样的方式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举行一次网络辩论会时,一些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甚至表示拒绝。可以断定,互联网将同伊拉克问题一样,注定成为共和党人在2008大选中两大挥之不去的阴影。

  与4年前大选的互联网使用更为明显不同的是,视频、博客等互动手段使得候选人和选民间的“黏合度”大为增强,“动员”行动也变得随时随地可能进行。奥巴马的支持者只要在他的网站上注册,就能得到名为“我的奥巴马”(“MyObama”)的网络即时通告,详细了解奥巴马的动态。此外,支持者们在奥巴马官方网站上输入自己的邮政编码,还能得到所在地区为奥巴马助选的活动信息列表,并据此加入支持奥巴马的团体。截至3月底,奥巴马的支持者已举办了5000多次小范围的“家庭派对”。

  奥巴马的筹款事务主管戈伦博格说:“这些集会吸引了社区人群的极大兴趣。人们一回家就上网捐款。而这些人以前从没卷入过竞选活动。”

  “利用互联网激发选民热情的努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草根阶层’能量的窗口。”美国政治分析人士、博客网站“技术总统”(TechPresident)主管麦克·希弗莱说。

  美国国会2002年通过的一项法案给“草根能量”的释放提供了先决条件。该法案规定: 禁止个人捐款者向政党捐出10万美元以上的资金,个人捐款者向总统候选人捐出的每笔助选资金不得超过2300美元。因此,美国总统候选人必须争取尽可能多的捐款者,才能在筹款额上压倒其他对手。戈伦博格说: “比起以前向富豪募捐即可的传统,我们现在必须吸引各个阶层的人们,比如医生、律师、硅谷的计算机工程师。”

  至少从表面上看起来,如今的美国总统大选不再是那些少数富豪和政客操纵玩弄的“金钱游戏”,大多数人不仅可以参与,而且可能产生影响,这将大大激发普通人民参与政治的热情。想想中国的“超女”和“快男”,不也是一场本质上相同的中国式“草根选举”吗?“认为自己可以决定结果”的想法激发了多少人按动手机键盘发送短信支持自己喜欢的选手,这与美国人敲动电脑键盘捐款的动机如出一辙。

  Web2.0为草根能量的释放提供了最便利的通道。个性化、真实性以及高度的相关性,这些Web2.0 的基本特点已经深刻影响了美国总统大选。“我爱上了奥巴马”这样的个人视频让成千上万不关心政治的人也开始因为“奥巴马女孩”对奥巴马产生了兴趣; 信息的广泛共享往往让事实的真相无所遁形,希拉里刚刚唱错了《上帝保佑美国》里的一句歌词,3个小时后Youtube网站上就出现了这段尴尬的视频;奥巴马的网站以高度的黏合性,辐射出一个值得信赖的、在关键时刻可以广泛动员起来的交际网络,每一个网络中的成员,都认为自己时刻跟奥巴马“相关着”。

  毋庸置疑,Web2.0在改变大选政治营销手段的同时,也改变了以往美国总统选举依靠的根基。同样的事情在美国历史上已经出现了两次——1930年代的收音机之于罗斯福,1960年代的电视之于约翰·肯尼迪。

  2008年,倘若奥巴马大选胜出,也将是Web2.0的一个胜利,草根网民的一个胜利;即使奥巴马落败——这将很有可能发生,毕竟总统选举的网络投票机制还未实现,希拉里在民主党内盘根错节的政治实力并不是势单力薄的奥巴马轻易可以撼动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2012年的总统,必将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总统。

  

(责任编辑:雍非)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希拉里 | 布什 | 克林顿 | 迪安 | 戈伦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