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 中国制造打响保卫战 > 相关评论

给“中国制造”挑错是好事

  2007年1月8日,统计显示:中国各类进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商标的不到20%,全国自主品牌出口占出口总量不足10%。在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仅海尔、联想、CCTV和长虹四个品牌入选,2006年度虽上升到六席,但仍仅占排行榜的1.2%,远低于美国拥有的245席。中新社发井韦 摄

  中新网8月29日电美国《侨报》28日刊文称,“中国制造”的质量无论在国内还是走出国门都要经得起检验,西方社会给“中国制造”挑错是好事。


  文章称,中国的“老字号”至今令人信任并感到温暖。华人都知道北京瑞蚨祥的绸缎靠得住,同仁堂的中成药吃了让人放心,因为二者都能做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这种持久不变的信任,塑造了中国的“老字号”招牌,在西方称之为“商誉”,如同人的名声。

  美国有不少品牌,视商誉犹重于有形财产,其产品或作业程序上的任何瑕疵,都足以损害到商誉,有时甚至是致命的。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炭化物公司设在印度博帕尔的化工厂发生漏气事故,死伤逾500人。

  博帕尔事件发生后,联合炭化物公司的商誉受到严重打击,最终在2001年被美国陶氏公司收购。联合炭化物公司成立于1898年,可以说是百年老店了,但一旦商誉如此受损,当然就无法恢复元气了。

  有人说,美国文化对外影响通过三种渠道:麦当劳连锁店、LEVI"S牛仔裤和好莱坞电影。如果我们将范围扩大,还可以加上微软的软件、IBM的信息服务系统和波音公司的飞机,这些公司的行号及其产品都有商誉的内容。商誉是品牌的一部分,就商业实体而言,它是商业实体和顾客之间良好关系的体现,这种关系建立在长期的信任和安全感上。瑞蚨祥和同仁堂这两块“老字号”招牌,靠的就是顾客的长期信任。

  笔者认为,瑞蚨祥和同仁堂到底不是国际品牌,它不是日本的索尼和松下、本田和丰田,也不是韩国的三星、大宇。中国的国际品牌应该是“中国制造”这四个字。

  “中国制造”这块招牌,正在因为牙膏、儿童玩具、中药成分、食品的瑕疵而遭受国际社会的严肃批评。中国有句俗话:“多难兴邦”,在中国完全跨入现代化门槛之时,这场危机对中国来说毋宁是件好事。众所周知,在设计和使用计算机软件时,必须经过一道消除错误程序的过程,很多时候找出错误比消除错误还要困难。现在有人替中国找出错误,中国就能果断地把错误消除。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没有规避或托辞的任何余地。要建立、维持并发扬“中国制造”这个商誉,中国应感谢别国替中国找出了错误所在。

  在任何国家,创造品牌的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日本丰田牌汽车在上世纪60年代打入美国市场,最初几乎是美国人的笑柄,电视曾称“风大时别开日本汽车过大桥,否则有可能被吹到水里去”。可现在,丰田居然有意买下通用。日本汽车在美国大行其道,因为只需换油,不需经常维修,也很少有公开召回产品部件的情形。当年的笑话,自然也就化为乌有了。

  作者举例说,台湾产品在上世纪80年代也一度是被开玩笑的对象。有一则电视广告曾引起台湾民众集体抗议:广告中,一个人打着一柄破伞,另一个人说:“一吹就破的雨伞就是台湾制造的”。而现在,有关台湾产品的批评已经很少了。同日本产品一样,台湾产品也同顾客建立起了长期的信任关系。

  目前中国货的最大优势是价格低廉。近十年来,美国石油价格上涨一倍有余,但从未引发通货膨胀。其主要原因就是市面上充斥着大量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中国政府购买大量美国政府债券,同时向美国输入廉价商品,实际上化解了美国的经济失衡,不过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美国的一些行业,其中特别是劳动密集性产业。北卡罗莱那州的纺织业、宾夕法尼亚州的菇农以及散在各州的制鞋业和家具业都首当其冲。有的通过民意代表向中国政府及商家施压,有的则索性向法院提起反倾销诉讼。有人把它说成“中国威胁论”的一部分,比较冷静的美国人则认识到,问题的根在于中国产品价格太低,而是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太高了。

  现在美国乃至欧洲都抓到了“中国制造”的瑕疵,其中最严重的是有害于人或动物健康的瑕疵。中药有毒、儿童玩具含铅、狗食足以致命等,“中国制造”似乎一下变成被骂的四字诀了。有人分析这是反华势力动了手脚,无非是“中国威胁论”的一部分。有人说把“中国制造”抹黑,目的在于扰乱北京奥运,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人甚至提到“炙热”的中国股市也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因为在奥运会开幕前,中国股市发生大波动,对政府来说肯定不是好事。

  分析到最后,笔者想借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是故君子慎其独也”,建议主管部门从容面对这场商品危机。不论这场危机有没有其它因素,有没有别有用心的人在背后兴风作浪,中国都需首先把自家打扫干净,营造一个好的制造环境,提高“中国制造”的质量,才能确保产品走出来万无一失。

  文章最后称,问题的关键在于:商品的出口和内销只能有一个检验标准,中国民众的切身利益同样宝贵。所以,“中国制造”的质量无论在国内还是走出国门都要经得起检验。只要“中国制造”质量过硬,就不怕没有生意做。与中国开展商贸的大公司都想获得利益,都想提高它们在全球市场的身价。而就目前的格局来看,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地区或国家能够替代中国这个制造业基地。

  (作者刘实 系知名华人政论家)
(责任编辑:铭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