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公司新闻 > 公司创新

大森数控的创新魔盒 跟发那科、西门子一拼高低

  大森数控的创新魔盒

  文/本刊记者 夏 雪

  出现在CCTV“新闻联播”中的杨玉洪显得有些拘谨,他身边是大森数控最新研发成功的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十三轴五联动数控系统。画外音解说:成立不过12年的大森公司目前占据了国内中高档数控系统市场20%的份额,仅次于国际机床数控巨头日本法那科和德国西门子。

作为自主创新的“典型”,近来,媒体的连番报道正在使这家专业性很强的公司走进普通公众的视野。

  杨玉洪显然还不太适应这样的角色。有几次媒体来访,他都提前溜走,把摄像机和话筒甩给了他的副手。除了抽烟,惟一能令他兴奋的事情恐怕就是工作。这位61岁的老人常常在凌晨三点醒来,思考问题直到天亮。

  很多人不理解,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机会的市场,这家民营企业为什么放着唾手可得的钱不赚,非要劳神耗财地搞研发,选择一条技术自立、充满风险的道路?很多人不理解,搞了12年的数控系统,杨玉洪没有一刻不在担忧,这碗饭还能吃多久——如此根深蒂固的危机感从何而来?很多人不理解,一支截至目前也仅有36人的研发队伍,过去12年自主开发出12种数控系统,“把国外产品的价格逼了下来”,他们如何能够做到?

  同样是缺少创新传统的文化土壤,也面临缺乏资金和技术积累的困境,大森的故事或许能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打开创新魔盒提供一种现实的可能性。

  艰难起步

  偶尔,杨玉洪会跟朋友开玩笑说,自己后悔当初迈进数控系统这一行当。用他的话形容,这个行当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不能随便干”。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这种特殊性对入行的人要求很高,不仅需要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而且需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国内这样的人才太少。人才基础不行,干起(数控系统)来就比较艰难。另一方面,过去中国市场基本上是被发那科和西门子垄断,高等院校的教科书里写的就全是这两家公司的东西,市场认的也是这两个品牌,中国企业要在巨头们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很不容易。”杨玉洪回忆说,“1994年我到北京开会,当时搞数控的有80多家单位;到2002年,来参会的就只剩下10多家。”

  搞技术出身的杨玉洪原本是大连电机厂的高级工程师。1992年,杨玉洪模仿日本产品搞出了一种新型的驱动器,“过去国内的驱动器像冰柜那么大,我们把它做到只有饭盒那么大,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引发了中国步进电机驱动器的一场革命。”产品生产出来后,在市场上一时间供不应求。

  “客户来拉货的车都在厂门口排着队,产品却做不出来”,杨玉洪有些着急。一天晚上,他忍不住到厂长家去,建议厂里加大力度生产这种产品。可厂长用“在家里不谈工作”一句话把他打发了。杨玉洪一气之下,带着几个同伴“下海”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大森数控的前身),专门经营这种驱动器。他们在1年多的时间里卖出了1000余台,赚了300多万元,由此掘得第一桶金。

  1994年,杨玉洪把他的驱动器产品带到了北京国际机床展,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当时正是国产数控系统可靠性差,机床制造厂不用,使得国家先后投了41亿元扶持的四大、四小数控系统生产厂纷纷倒闭的阶段。而发那科和西门子又坚持不降价。“沈阳第一机床厂研究所的负责人到展台仔细看了我们的产品,称赞我们的驱动器好,然后问我们,能不能做系统?展览会结束后,他又几次打电话来,说一年至少需要800台,量很大。”在前番创业成功的鼓舞下,杨玉洪“没有考虑太多,仅仅凭着可行性这一点”就与沈阳第一机床厂签订了数控系统研发合同,“开始步入这个艰难的事业”。

  与此同时,一个致命的问题正在困扰着大森。两年前,在其驱动器产品火爆销售的时候,北京某高校的一位教授找上门来,请求提供技术图纸,以供学生们撰写学术论文用。教授态度真诚,言辞恳切,打动了杨玉洪,“于是把技术资料无偿给了他。没想到他的研究生毕业后,纷纷办公司搞起了同样的产品,大森的驱动器技术迅速扩散开去。这逼着我们必须赶快开发新的东西,否则连生存都会成问题。”杨玉洪说。

  与前番买别人的驱动器来进行模仿创新不同,这一回,大森把研发平台直接搭到了国外。它在日本设立了自己的全资公司——DDS日本株式会社,通过DDS委托日本一家企业进行数控系统的开发,知识产权则归大森所有。杨玉洪和他的创业伙伴把全部家当投了进去,但仍有缺口。其间,负责供应电路板的日本厂家竟把杨玉洪“控制”了起来,不付清货款就不让离开宾馆。杨玉洪说:“那时候真想过,实在不行就打开窗户跳下去。”

  8个月后,产品终于开发完成,并向沈阳第一机床厂供货。“当时国外同性能的产品卖7万元一套,我们只卖2.9万元,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1995年,大森Ⅰ型数控装置在北京国际机床展上甫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眼球,不过却被大家误认为是日本货。这其实也是杨玉洪刻意所为的无奈之举。“过去国产数控系统给人造成的印象太坏,用户对其质量和可靠性普遍丧失了信心。作为一个新品牌,大森的产品怎么打入市场?我们没想出什么点子,只好向进口产品靠。”杨玉洪仔细研究了日本产品的外观和结构,“为了让大家相信这是日本货,连外壳喷的漆我们都专门调制,干净利索,一看就不是中国生产的;打开机箱,里面的走线规规矩矩,完全不像中国产品那样杂乱。”尽管价格比其他国内厂家的产品贵一倍,大森Ⅰ型仍以其优越的性价比和“进口身份”受到追捧,在展览会上一下子就订出去几百套。只是,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以为,大森是一家日本企业。

  也就在大森跨入数控系统行当不久,寒流来袭。1995年以后,国内机床市场不断下滑,主机厂的情况每况愈下,对数控系统的需求量也大大减少,欠钱压款成为家常便饭。杨玉洪说:“我们是刚一出门就变了天。在大伙儿面前你还得说前途光明,努力啊。只有自己知道企业随时都可能关门大吉。这道坎能不能迈过去,谁也说不清,那就挺吧。”有一段时间,杨玉洪几乎每天都在背诵西方商业圣经《羊皮卷》:“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坚持不懈,直到成功”……靠着这种精神支柱往前走。

  不过,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大森也没有忘记跟踪国际技术动态,持续投入产品研发。大森Ⅱ型、大森Ⅲ型先后投放市场。“低潮要为高潮蓄势。”杨玉洪要以最好的状态等待机遇降临。

  国际化开发

  2000年,市场形势陡然好转。在沈阳机床的带动下,大森迅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这家崭露头角的中国公司很快引起了发那科和西门子的注意。在中档数控系统市场,大森向两大巨头发起了冲击。其产品“性能比国内的可靠,价格比国外的便宜”,凭着优越的性价比在市场上杀出了一条血路。2002年,这匹“黑马”实现销售收入1.19亿元,列国产数控系统之首,隐隐有与发那科、西门子抗衡之势。

  “在2002年的行业会议上,大家提起发那科、西门子,紧跟着就是大森。科技部的领导问,大森是家什么企业?沈阳机床的代表答,这是一家民营企业,在大连,产品都是自己研发生产的。”杨玉洪回忆道,“那个时候还不兴说自主知识产权。”当年6月,科技部领导和有关专家先后到大森考察调研。随后,由大森等公司承担的“中高档数控系统开发和可靠性技术研究”等4项课题被正式纳入国家“863”计划。当地政府也给予这家企业极大支持。大连市市长夏德仁亲自到大森现场办公,决定在大连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大森数控基地。2004年底,这一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数控系统生产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到2006年,大森数控系统实现销售收入2.98亿元,并且已连续5年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速度。

  在杨玉洪看来,“大森之所以到今天还没有死掉,而且能做成一点事情,关键在于对创新的专注。”早在公司成立之初,他就洞见了数控系统行业的一个本质:在这样一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寿命就是企业的寿命。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战略高地。惟有立于核心技术这个战略高地,才可以江河高下,势不可挡。所以大森多年坚持将销售收入的5%~10%投入研发。在这家公司,技术人员收入最高,地位尊崇。

  一开始,靠着一些人脉,大森把研发平台直接搭到了日本。这一起步决定了这家高科技民营企业所能达到的高度。“就像一楼和二楼,都想上三楼去,当然是二楼快一楼慢。”杨玉洪打比方说,“中国数控系统的整体水平还在一楼,国际上新的东西出来,你知道得就慢,行动会更慢,等到产品做出来,可能市场机会已经过去了。而把研发平台搭到国外,哪怕查资料都比别人方便。”这种做法在国外对华进行技术封锁的形势下,尤其凸显其战略意义。

  而且,站在这样的平台上,“你才有可能充分利用国际上的人才、技术资源,迅速发展自己。”2005年,杨玉洪在日本看到一种芯片,技术含量很高,他打电话给这家公司的中国办事处,想询问价格。对方竟傲慢地回答:“别问了,中国人三年内都不会用到。”杨不死心。很快,通过大森在日本的子公司,他们找到了一位能研制这种芯片的日本专家,于是高薪把他聘请来。结果只用5个月时间就拿出了新产品;又3个月,内置这种芯片的大森9型数控系统实现了商品化。

  大森数控副总经理中村紘二也是一位日本专家。7年前,刚刚退休的中村就被杨玉洪请了来。尽管每年付给他的薪水高达1000万日元(约合70万元人民币),超出了聘用中国同级别员工的水平,但杨玉洪认为还是“物超所值”。“中村把一生工作积累下来的技术和经验带到了大森,而他在日本的人脉资源则为大森的社会化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持。”2005年以后,杨玉洪又开始有意识地向德国拓展,并于2007年初在德建立了大森数控研究院,在世界数控技术的又一重镇插下了前哨。

  现在,大森一个新项目的开发过程大概是这样的:首先围绕市场需求制订详细的产品研发课题和实施方案,包括研究方向、解决途径、关联技术、零部件性能等各个环节,然后将各环节拆开向设在中国、日本、德国的研发中心分包,各分包者将任务细化后再向社会招标。如此,大森将获得一系列数控领域分解开来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汇总到总部,进行集成,最后转化成新产品。杨玉洪强调,大森的产品开发思路是“不求人才所有,但求人才所用”,同时坚持“让利开发成本,不让知识产权”的原则。

  大森最近研制成功的DASEN-18型五轴五联动数控系统、多头刺绣机器人等尖端产品就是这一模式下的产物。“与单纯引进技术相比,国际化开发的成本要高出三到四倍。”杨玉洪指出,“但这却能让我们站在国际先进技术的前沿,整合国际资源,大大提高了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和商品化的速度,同时也保证我们拥有产品的全部自主知识产权。”

  据透露,目前,大森正在全力推进高档数控系统的升级,打造高、中档全面并举的产品格局,同时加强数控系统配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同步主轴电机和直线伺服电机跨入世界先进水平。“过去,我们在高档上下的力气不够,主要是我对市场估计不足。当时我认为国内高档数控市场比较小,而且不会来得那么快,但是这两年的市场发展证明了我的失误。”杨玉洪坦承。“现在很多用户还是只认国外的产品,觉得国产的东西不行,除了心理作用,我们的产品确实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再给我们一点时间,大森一定能拿出叫板的产品,跟发那科、西门子一拼高低。这是我毕生的梦想和奋斗目标。”■

  

(责任编辑:雍非)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杨玉洪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