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下一个全球经济奇迹
欧洲最大的IT咨询公司发布报告称,5年内印度制造挑战中国一份最新报告称,“印度制造”将在今后5年内成为下一个全球经济奇迹,并挑战中国的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
欧洲最大的IT业咨询公司凯捷(Capgemini)发布的这一报告称,尽管目前印度经济在全球主要以信息技术、金融、客户服务这三类外包业务著称,但发达国家“对于把越来越多的制造业项目转移到印度已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报告的作者、凯捷公司副总裁罗伊·兰德斯(RoyLenders)说,“印度今后3~5年内将挑战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地位”这一结论,得自对全球340家制造业大公司的调查,这些公司多为《财富》500强企业。
“让我们惊讶的是,当我们问及它们(受访企业)今后三四年的计划时,它们说,比起将办公支持类服务外包,向印度转移制造业业务要处于优先地位。”兰德斯说,土地、劳动力方面的低成本将是印度获取跨国公司制造业项目的最主要优势。
目前,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品的出口额中占8%,而印度的份额低于1%。报告称,中国的制造业人均月薪为250~350美元,比泰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低100~200美元,但印度更低,制造业工人的起薪为每月60美元。
兰德斯表示,制造业在印度经济中的重要性,今后几年中将超过IT业和服务外包业。
关于在印度建厂的前景,分析人士经常援引的一个例子是,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斥资10亿美元,1998年在印度建成了一家工厂,该厂的汽车年出口量很快达到数万辆。目前,现代已将其微型车制造业务转移至印度。
而印度汽车零部件制造协会预计,印度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额明年将比2006年翻一番,达到59亿美元,并在7年内达到200亿美元。
基础设施亟须改善
印度的制造业蒸蒸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畅通无阻。
据悉,此次接受凯捷调查并已在印度有制造业项目的企业中,约有半数表示印度必须改善其基础设施。
而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印度的基础设施在改善,但进展很慢。电力供应不稳,公司通常需要自行发电。港口虽然实行了部分私有化,但依然拥挤不堪。职业培训匮乏,劳工法规苛刻,国家和地方规章制度五花八门,这一切始终让人头疼。
产品质量不敢恭维
《国际先驱导报》认为,时灵时不灵的接线板、掉色的被单、开锅的汽车……“印度制造”的水平离“中国制造”还很远。
《导报》记者在印度多年,最头疼的是印度产的接线板,市场上少见舶来品,只能用本土制造。它们却非常幽默: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天哪个插孔心情好,能正常工作,只好天天遍插诸孔,碰运气。试过各种不同牌子,咨询过专家、厂家、卖家,他们也深有同感。但这不算最糟的。印度的被单很出名,图案有异国情调,有个朋友一下子买了十几条回去送人。没想到,早上起床竟发现浑身五彩:被单掉色呀!礼品已经送出,尴尬的心情就不用提了。
印度汽车的骄傲、民族品牌“大使”牌,大甲壳虫的样子数十年不变,至今仍是总理指定座骑。笔者慕名试乘,感觉不错,出远门就租了一辆。结果天热开了锅,司机每行不远即停车,到处找水降温。
在印度常见于电视、报刊杂志广告的著名产品,是“乌莎”吊扇、“巴贾吉”三轮蹦蹦车、“鲁巴”背心、“巴塔”拖鞋等等,还停留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绝大多数家庭,对于电熨斗、微波炉、电饭煲、加湿器这些小家电,多只是听说,见的次数都不多。德里很多洗衣铺,还在使用老式的铸铁熨斗,里面加火炭的那种。(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