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文化增收”带来效应 撑起农牧民“钱袋子”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热贡艺人增他加(左)在向游客介绍他的“唐卡”作品。本报记者:杨寿德 摄

  藏族牧民西合道是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一名热贡艺人,凭着一手绘制唐卡的技艺,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家年收入可达数十万元,他的唐卡作品已经被香港、台湾甚至日本的游客收藏,还有一些人不远万里来信向他定制。

  西合道的事例只是青海农牧民“文化增收”的一个缩影。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都拥有自己古老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近年来,青海省以高原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为内容,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在“文化增收”上做文章,目前,“文化增收”不仅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一种重要手段,也为推动农牧区基层文化建设、促进农牧区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拓宽了农牧民致富路

  西合道所在的同仁县吾屯村是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村里446户农户中,从事唐卡、堆绣等热贡艺术品制作的就有437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8%。2005年,全村凭借热贡艺术品收入达1000余万元,占全县农牧民总收入的8%,热贡艺术品销售收入已成为吾屯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而在青海著名的旅游景区塔尔寺所在地湟中县鲁沙尔镇,农民画家乔应菊开了一家旅游工艺品商店,专门出售自己绘制的农民画和堆绣作品,深受游客喜爱。乔应菊告诉记者,她制作的堆绣,小幅作品售价在几十元,大幅作品售价则在千元以上,不少作品销往陕西、天津、云南、台湾等地,有的还远销海外,年收入上万元。

  此外,过去只用来自娱自乐的歌舞,如今也成为青海少数民族农牧民的增收新路。贵南县石乃亥乡民间艺术团长年在北京、山东、四川、西藏、深圳等省区市巡回演出,目前,共有256人从事歌舞演出,年收入达170万元,文化打工已成为这个县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由普通农牧民群众组成的平安县阿伊赛迈民族歌舞团,近年走出大山,在各地进行歌舞表演,年收入近40万元,演员人均收入5000多元,比当地农民人均收入高出近3800元。目前,歌舞团的演职人员由原来的1个乡2个村40多名演员扩展到全县8个乡镇30多个村140多名演员。

  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厅了解到,经过多年的发展,青海农牧民的“文化增收”的形式不断丰富,已经扩展到民族歌舞演出、民俗旅游观光、曲艺演唱、刺绣、奇石、剪纸、民族工艺品制作等多个领域。

  文化技能培训起了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青海农牧区从事各类文化经营项目的人员有5.6万多人,“文化增收”总收入约1.3亿元,人均年纯收入2200元。青海的“文化增收”已渐成规模,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组织的文化技能培训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2004年以来,青海省文化厅采取专家授课、民间艺人辅导、学习观摩等方式,分别在西宁、同仁、刚察、湟中等地举办了5期全省贫困地区农牧民文化技能技艺培训班,并把培训的重点放在了能够体现青海地方特色且易于转化为产品的唐卡、堆绣、刺绣、剪纸、农民画等民间艺术品的创作设计、制作技巧上。2006年,青海省文化部门又通过“阳光工程”和扶贫渠道,在全省举办了23期农牧民文化技能技艺培训班。通过各种方式的文化技能培训,目前,青海各地已出现了一批带领群众从事民间艺术品、工艺品生产的文化能人或示范带头人。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学员韩占祥经过培训后,动员街子镇的136名妇女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撒拉族刺绣新品种的创作生产,由他负责收购,通过县旅游局等部门出售,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营,他们的绣品壁挂、腰带、鞋垫等陆续销往海外,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三角城镇学员王凤英是一名剪纸能手,她利用各种渠道推销剪纸艺术品、增加自身收入的同时,还组织周围80多名乡亲传授剪纸、刺绣技艺,培养了一批新人。

  “文化增收”带来多重效应

  青海农牧民群众的“文化增收”是在创建“文化中心户”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文化中心户”是青海省在农牧区基层文化建设中创造出的一条新经验,其特点是重视家庭文化建设,通过购置一定的家庭文化娱乐器材,鼓励家庭各成员发挥所长,利用闲暇时间,不定期举行家庭自娱自乐和群众性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弥补农牧区文化生活的缺憾。

  据了解,从2003年青海开始进行“文化中心户”试点工作到2006年,全省共创建了1257户“文化中心户”,对于丰富农牧区文化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随着“文化中心户”的增多和农牧民文化生活的丰富,很多农牧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自娱自乐,在政府的鼓励与引导下,他们充分发挥本民族、本地的文化特点,结合旅游、体育等活动,开始依靠文化来增收致富。

  在青海省乐都县下营乡,当地群众多方筹措资金20多万元,建成了一处占地10亩的文化娱乐场所,开展民族射箭、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这里也成为当地群众开展娱乐、文化活动的聚集地。

  青海省委宣传部部长曲青山说,由于“文化增收”一开始就与基层文化建设相结合,因此它不仅使青海农牧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而且还产生了一系列有益的联动效应,在农牧区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通过文化打工、文化经营等方式,农牧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树立了新观念,接受了新事物,增加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
(责任编辑:铭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黄南藏 | 乔应菊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