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研究报告 > 行业研究

最新行业研报:机构一致推荐买入4只龙头股

  本文精彩导读

  1、银行业:业绩预增提升信心 买入4只龙头

  2、军工行业:维持看好4只股 造纸行业:关注7只龙头

  3、铁路行业:优于大市评级 运输物流:重点关注4只股

  4、电力行业:东北局部电价再调 关注2只受益股

  电力行业:受益于行业复苏 买入1只龙头企业

  5、煤炭行业:自身能够实现产能释放 买入7只股

  6、制糖行业:糖业凭借消费提升出现新转折

  7、通信行业:3G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重点关注2只股

  8、工程建筑:朝阳行业 强于评级 买入2只股

  9、航运业:干散货疯狂依旧集装箱明显回升

  10、医药行业:医改拉动内需创新焕发生机

  银行业:业绩预增提升信心 买入4只龙头

  事件描述:

  伴随上证指数跨越6000点大关,投资者在投资品种选择变得更加谨慎。
在这样的氛围下,银行股三季度预增公告的陆续披露提升了投资者对银行业信心,银行股在市场上的表现非常活跃。已披露前三季度业绩预增的银行有:民生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预增70%;深发展前三季度净利润预增100%-120%;招商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预增大于100%。

  分析:

  1.在2007年中期银行业绩综述的时候,我们就坚定看好银行业的发展潜力与投资价值。这是因为银行业利差持续扩大、信贷规模快速增长、中间业务发展迅速、实际所得税率降低等多个利好因素推动银行业业绩快速增长。

  2.截至到今日(10月16日)人民银行在2007年内对存、贷款进行了五次加息,由于对存款结构中占比较高的活期存款加息幅度很小,银行业的利差持续扩大,这有助于银行业的利息收入快速增长。此外,我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增长势头不减,今年前三季度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6.00%,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34%。存、贷款规模的不断增长也推动了银行的业务扩张。各银行的中间业务在07年增势迅猛,投行业务、信用卡、基金委托代理费用等成为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增长的亮点。实际所得税率降低对各银行的业绩增长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基于以上的因素,我们维持对银行业的"增持"评级。

  3.我们在中期银行业绩综述报告中调高了对大型商业银行的投资评级,将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调升为"买入"。

  这是因为通过对工行和中行07年-09年的业绩预测,相对其他银行我们认为在这两家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工行和中行不仅具有完善的网络分支,在人员储备和技术创新优势,在获取新领域经营资格的公关能力上要强于其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增强与资产质量提高为两家银行的PE估值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工行与中行的持续上涨同样印证了我们之前的判断,我们维持对工行和中行的"买入"评级。

  4.我们也曾重点推荐另一家新上市的大型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建设银行首日涨幅度(32.25%)低于我们之前的预期,我们在首发当天发送了《建设银行首日开盘价并不昂贵》的报告,并向投资者提出"买入"的投资建议。如我们所预期,建设银行的价值很快得到体现。截至10月15日,建设银行的收盘价为9.95元,剔除首日的累计涨幅达到16.65%(含首日的累计涨幅为54.26%),我们依然维持对建设银行的"买入"评级。

  5.对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我们也在持续关注。近期民生银行在股权投资上有所行动,首先是对陕国投的25%的股权投资,此项股权投资除了股权投资收益之外,还有利于民生银行今后获得项目融资的投资平台,而且投行业务也会给民生银行带来不菲的中间业务收入。民生银行还拟订投资了美国的联合控股的股权,根据协议在2008年末民生银行可以获得联合控股9.9%的股权,此项股权投资有利于民生银行与联合控股在贸易融资、零售银行、私人银行等项目上的合作,是民生银行踏上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策略的重要举措。我们认为民生银行利息收入与中间业务将继续保持良好增长的态势,根据民生银行07年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70%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维持对民生银行的"增持"评级。

  6.深发展A10月15日公布业绩预增,预计深发展0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100%-120%。业绩快速增长主要是深发展盈利能力增强,优势业务表现突出所推动的。深发展在零售银行、供应链融资上独具特色,良好的国际贸易形势为深发展发展供应链融资提供了广阔市场。我们看好深发展的增长潜力,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天相投顾)

  军工行业:国之利器动即必取 维持看好4只股

  共 11 页 1 末页

   军工行业:国之利器动即必取 维持看好4只股

  事件:近日军工行业指标股西飞国际、中国卫星、航天动力、火箭股份等,股价出现大幅度上扬。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非常看好军工行业的投资机会,以2005年7月18日作为本轮牛市的起点,2年多来,军工行业走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板块指数上涨了9.6倍,远超越同期上证指数的4.3倍涨幅。在所有的行业中,军工行业的涨幅仅次于有色金属,排名第二,军工行业给市场带来了一场丰富的盛宴。我们认为此次军工行业的上涨主要有以下原因:

  政策的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国家对国防的重视,为军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保证。..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启动。海南航天基地的建设、大飞机项目启动,嫦娥一号在年底发射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极大推动了军工行业的发展。

  体制改革深入,资产注入不断。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未来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将不断深入,股份制改造是中国军工的发展必然之路,因此未来军工上市公司将会进行持续的资产注入。

  随着指标股的启动,我们认为军工行业将进入一轮新的上涨,本轮军工行业的投资主线仍然是资产注入。目前很多军工股价已经跌到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这为资产注入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因此我们认为,上半年是军工企业资产注入的一次预演,这一次是真的开始操作了。同时年底嫦娥一号的发射也将使市场对军工行业充满热情。我们看好西飞国际、中国卫星、火箭股份、航天电器等龙头军工股,从资产注入角度我们也看好航天信息、航天动力、成发科技、北方股份等军工企业。(东方证券)

  造纸行业:纸品价格稳中有升 关注7只龙头股

  投资要点:

  2007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造纸企业机制纸及纸板累计产量为4982万吨,同比增长16.2%,增幅较上年同期的23%明显回落。从收入与盈利情况来看,2007年前5个月,造纸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3%,利润同比增长36.5%,明确显示行业景气回升;

  2007年1-8月份,我国纸及纸板累计出口量为259万吨,同比增幅为46.5%。纸及纸板累计进口量为279万吨,同比下降5.75%,纸浆累计进口量为568万吨,同比增长4.99%。我国纸产品进出口数量首次如此接近,且纸浆进口增幅远远低于国内生产量的增幅;

  2007年1-8月份造纸行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90亿元(占全国全行业的0.7%),增幅29.7%,高于同期全行业平均水平约3个百分点,高于06年造纸行业约8个百分点。虽然没有制浆与造纸的进一步数据显示,但我们判断此次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升与以前有所不同,那就是制浆的投资比例会有较大的增长;

  受前两年投资规模有所控制的约束,以及关闭不达标排放的小型造纸厂的影响,许多产品在三季度集中提价,包括书写纸、双胶纸、白卡纸、铜版纸等均有500元/吨左右的上涨,进入9月份下旬以来,除白卡纸价格小幅上涨外,其它纸种基本保持稳定。瓦楞纸与箱板纸并没有出现价格的下滑,甚至也有小幅的上涨。但下半年新闻纸的价格走势由于出口利润变薄,导致出口数量减少,价格走势有可能低于预期;

  07年下半年三个多月时间内国际木浆价格依然坚挺,9月份针叶浆、阔叶浆价格仍有缓慢的上涨,期待下半年出现的阔叶浆价格回落的预期可能难以实现。9月份美国8号废纸实际进口价已在188美元/吨附近,全年来看无论木浆还是废纸价格高位徘徊的可能性较大。

  由于纸产品价格的上涨,纸业上市公司三季度及四季度业绩普遍大幅增长,与此同时近来各股股价又有约15%的回调,按08年我们的业绩预测来看,PE水平大多在20倍左右,与其它行业相比已足够安全,我们认为可重点关注岳阳、太阳、博汇、银鸽、华泰、晨鸣、景兴等公司。(国泰君安)

  铁路行业:国家对行业重视进入壁垒较高 优于大市评级

  共 11 页首页 2 末页

   铁路行业:国家对行业重视进入壁垒较高 优于大市评级

  国家对行业更加重视。随着国家对于铁路行业的重视,铁路行业投资将在未来5-10年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在铁路大发展的背景下,装备国产化的进程将成为关键,我们认为在未来高速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国内各个细分行业龙头将通过引进消化国外技术和自主创新结合来提高综合制造水平和工艺水平。我们相信,受益于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国内铁路配件业上市公司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我们给予这个行业优于大市评级。英文版深度报告现已出版。

  铁路运输更加有效。虽然铁路大约承担全国30%以上的客运量以及25%的货运任务,但过去15-20年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带来的运输需求。直到2004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为此颁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现阶段铁路运输成为了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模式的首要选择,特别是在能源价格高涨的背景下,重点发展铁路运输这种低耗能、低成本、长距离、大运力以及安全性好的运输方式具有现实意义。

  投资巨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中国在铁路网建设的方向,对比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我国的铁路网建设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十一五"规划铁路方面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车辆投资)将达到1.5万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的大约4倍。

  进入壁垒相对较高。铁道部实行质量认证体制,形成较高的行业壁垒,任何企业生产的铁路配件产品必须通过铁道部的质量认证,因此一旦企业进入了铁道部的供货系统,说明该企业的产品质量达到非常高的水准。

  投资周期。我们选取了5家经营铁路配件方面的公司,他们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基础建设相关配件、铁路路轨配件和各类机车车辆配件。时代新材的产品包含桥梁支座、CA砂浆和弹性元件,基本上可以满足铁路建设从前期、中期到后期投资不同的需求高峰;晋亿实业的产品是铁轨的紧固件;晋西车轴、南车时代和天马股份的产品都是铁路机车车辆配件。

  结论。我们维持对时代新材、晋西车轴,天马股份和南车时代优于大市评级;由于估值过高,我们给予晋亿实业同步大市评级。我们给予整体铁路配件行业优于大市评级。(中银国际)

  运输物流:干散货运费指数跨越万点大关

  核心观点

  1、继今年5月BDI指数超越2004年12月创造的6208点历史高点后,BDI指数屡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至10月12日创下了10695点的历史新高,是年初4421点的2.42倍。

  2、90%的全球进出口贸易量通过海运完成,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航运市场需求将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预计明年干散货运输仍将延续高景气度。

  3、中国因素是全球干散货市场景气度高涨的重要因素。中国对铁矿石创纪录的需求吸收了更多的干散货运力。今年上半年,中国已由煤炭净出口国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成为继铁矿石进口之后又一影响干散货运输的重大因素。受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的影响,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尤其是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加,推动中国以出口为动力的国际贸易快速发展,而同时急剧增加的国内市场需求刺激了原材料和能源的进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巨大的跨国物流需求,中国进出口量的80%是通过海运完成,据世界海运年会公布的数字,近两年尽管中国目前仍只占世界海运进口的10%和海运出口的5%,但中国海上贸易增长量占世界海上贸易增长量的60%以上,根据国际航运组织预测,中国的航运行业未来15年的总发展规模将增长4倍以上。"中国因素"已逐渐成为航运市场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4、煤炭消费需求的提升及日本和东南亚更多的从远距离的美洲和澳大利亚进口煤炭导致更多的运力需求。由于中国煤炭出口的减少导致周边国家转向运距更远的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煤炭。

  5、运距的拉长消耗了更多的运力。中国和印度等远东地区贸易量的上升显著拉长运距,从而消耗了更多的运力。

  6、澳洲等国塞港持续,严重影响了港口的正常运行,使运力变得更加紧张。

  7、由于前几年干散货市场低迷,船运公司订造新船的积极性不高,而目前在产能饱和的情况下,各造船厂不愿接受毛利率低的散货船定单。短期内,国际干散货运力难以大幅提高.

  8、我们继续给予干散货子行业推荐的评级,重点关注中国远洋、中远航运、中海发展和中海海盛。(国都证券)

  电力行业:东北局部电价再调 关注2只受益股

  共 11 页首页 3 末页

   电力行业:东北局部电价再调 关注2只受益股

  投资要点: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文调整东北电网部分地区上网电价,其中:

  核定了蒙东地区新建电厂送辽宁省电量的电价。将蒙东地区新建电厂(不包括呼伦贝尔电基地试点360万千瓦项目)送辽宁省电量的落地电价确定为每千瓦时0.320元;输电价格为每千瓦时0.02元;发电企业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30元。

  提高黑龙江省送辽宁省电量的落地电价。考虑到黑龙江煤价上涨等因素,将黑龙江省送辽宁省电量的落地电价每千瓦时提高0.5分钱,用于补偿黑龙江省发电企业燃料成本增支。

  另,发改委、财政部和电监会发文进一步落实差别电价,除继续要求落实提高高耗能行业电价外,规定将电网企业执行差别电价增加的电费收入全额上缴地方国库,纳入省级财政预算,专项用于支持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工作。

  点评:

  与9月调整内蒙、山西送京津唐电价类似,此次东北地区电价调整虽非煤电联动,但调整依据仍应是"成本推动",发改委已经在逐步疏导上游成本压力的传导机制;

  尽管因高企的CPI的压力,大范围的煤电联动年内出台难度较大,我们仍对明年上半年的电价调整持趋势性的肯定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核定蒙东电厂送辽宁的上网电价为0.3元/千瓦时,对金山股份促进明显:公司09年业绩成长的主力--白音华电厂未来盈利的不确定性得以消除(此电价高出此前市场的预期),借助对坑口电厂、煤电联营和能源综合利用项目的优选,公司仍是成长性最好的电力公司,09年后公司动态PE仅15倍左右,建议"增持";

  我们认为行业目前整体仍谨慎乐观,08年前内生性增长有不足但外延增长仍可期(参见本月行业月报),目前电力公司的估值使得我们更关注结构性机会,仍建议关注有实质性整体上市和自身业绩增长使得动态估值相对较低的公司:

  --高业绩弹性溢价:粤电力、金山股份

  --估值相对安全:华能国际、国电电力、国投电力

  --实质整体上市:长江电力、深能源(国泰君安)

  电力行业:受益于行业复苏 买入1只龙头企业

  共 11 页首页 4 末页

   电力行业:受益于行业复苏 买入1只龙头企业

  为进一步落实小火电机组关停降价工作,促进电力行业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降低陕西、甘肃等地区统调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的通知》,批复了第二批陕西、甘肃、宁夏、浙江、上海、四川等省(市、区)小火电机组降价方案。

  两次降低电价的机组属于能耗高的小型火电机组,其价格政策的导向是以电价的手段促使其逐渐减少发电,让出市场份额给拥有大型、节能型机组的企业。

  评论:

  1、小火电机组的关停力度在加大,成效在显现。在节能减排几乎成为各地首要任务的情况下,对高耗能行业的控制力度空前加大,取得的成效也明显好于以往。2007年1-9月份已关停小火电机组903万千瓦,我们预计全年将关停1200万千瓦左右,高于之前预期的1000万千瓦。

  2、局部地区的电价调整使得第三次煤电联动预期逐渐强烈。07年9月份国家发改委调整了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内新投产电厂送京津唐电网上网电价,10月份国家发改委对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新建电厂、黑龙江省送辽宁省电量的落地电价做了调整。两次电价调整的指导思想都是根据成本变化情况来调整电价。国家在"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中依然强调销售电价要反映资源状况和电力供求关系,并逐步与上网电价实现联动,在实现发电企业竞价上网前,继实行煤电价格联动。在煤炭价格上涨幅度早已达到煤电联动的情况下,在07年底、08年初CPI压力一旦有所缓解,上调电价的可能还是存在。

  3、今年年底对08-10年电力行业产能的规划将使行业利用小时数见底的预期加强。今年年底国家有关部门将对08-10年电力装机进行一次规划。我们通过分析电力行业的供需情况,预计电力行业利用小时数07年见底、08年回升的迹象比较明显。我们预计07年电力装机约9500万千瓦左右,增速在15%左右,在目前电力供需明显缓和的情况下,我们预计08年电力装机约8000万千瓦,09-10年电力装机规模年均在6000-7000万千瓦左右,电力装机07年-10年平均增速CAGR为8.5%左右,而电力需求我们预计在07-10年平均增速CAGR为10%-12%左右,电力行业平均利用小时数08年回升的迹象比较明显。

  4、电力企业盈利能力对煤炭价格的敏感性在降低。随着煤耗水平高的小机组的关停,以及大型节能型机组陆续投产导致其占比的提高,电力企业平均煤耗水平逐步下降,07年1-8月份,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54克/千瓦时,同比下降10克/千瓦时。我们预计随着小机组关停的深入,平均煤耗水平还有7%左右下降空间。同时电力企业投资的煤矿07、08年处于投产期,对于其控制燃煤成本也起到重要作用。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后,发展水电受到政策大力鼓励,对分散火电经营风险也起到一定作用。

  5、继续推荐受益于行业复苏的龙头企业,以及成长性明晰的企业。华能国际作为火电企业龙头,其规模优势突出,能耗水平较低,在行业复苏的过程中受益明显,估值水平低于行业平均,中长期价值依然显著,维持"增持"评级。长江电力作为水电企业龙头,依靠其良好的现金流和优秀的投资能力,持续稳定的为股东创造价值,维持"买入"评级。对于资产注入比较明确的国投电力、国电电力、华电国际,持续的资产注入对EPS造成一定程度的增厚,维持"增持"评级。对有自身竞争优势,并且增长十分迅速的宝新能源、金山股份、漳泽电力,维持"增持"评级。(申银万国)

  煤炭行业:自身能够实现产能释放 买入7只股

  共 11 页首页 5 末页

   煤炭行业:自身能够实现产能释放 买入7只股

  投资要点

  神华快速回归,改变煤炭格局。中国神华10月9日回归A股,上市头三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过130%。短期来看,市场积极参与中国神华的配置,对其他煤炭个股产生了挤出效应。

  煤炭行业景气运行,油价不断创新高。2007年1-8月份,全国生产原煤15.09亿吨(煤炭协会数据),同比增长12.3%(国家统计局数据)。煤炭行业收入同比增长32.3%,利润同比增长41.2%。秦皇岛不同煤种中转价格10月8日创出新高,澳大利亚BJ价格也于10月4日小幅创新收于70.7美元/吨。国际原油价格也在80美元/桶上震荡盘高,巩固煤炭行业景气。

  预计煤价未来2~3年仍然能够保持12%左右增长。需煤四大行业保持强劲增长,作为需煤大户火电发电1-8月份同比增长18.6%,高于全国电力发电增长水平,并且同期增速提高3个百分点。冶金钢铁产量也保持超过20%增长。我们预计未来2~3年煤炭价格能够保持12%左右增长。煤炭行业在产量12%增长和吨煤利润10%增长的综合贡献下,利润水平能够在未来2~3年保持30%~40%的增长水平。

  行业投资策略和重点公司评级。在中国神华改变煤炭格局,并初步实现新均衡的态势下,我们四季度更加看好中国神华挤出后其他煤炭公司的协同机会。我们给予西山煤电,神火股份,兰花科创,大同煤业,潞安环能,中国神华(A股中长期)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以及国阳新能"增持"的投资评级。

  煤炭行业重大事件

  1、中国神华上市改变煤炭板块格局

  中国神华,作为国内煤炭第一股,于10月9日成功登陆中国上海交易所。

  当日上市交易的是网上发行的12.6亿股,网下配售的5.4亿股被锁定,3个月后发行。该股从上市交易起,三个交易日,相对于发行价累计涨幅130%。

  中国神华上市进程,和上市涨幅,创造中国资本市场很多神话,但这不妨碍公司成为中国煤炭第一股。中国神华回归A股的速度超乎想象:8月份中报期间正式宣布回归A股,8月底开始欧洲路演,9月份开始询价、申购,10月9日正式进场交易,前后仅仅2个多月。

  中国神华的回归,对沪深两市的煤炭板块影响巨大。从2007年10月11日收盘价来看。煤炭板块总市值为2.25万亿元,流通市值为3007亿元,其中中国神华占到总市值的74%,占到流通市值的35.1%。从流通市值来看,超过行业流通市值的1/3。所以,在最近的煤炭板块的表现来看,由于大盘股较好的流通性,中国神华即将快速进入各项指数的战略意义,以及公司在煤炭板块占比来看,尽管神华目前估值相对较高,但是短期来看,市场积极参与中国神华配置,形成对其他煤炭个股的挤出效应。

  2、煤炭行业整合仍然从纵深推进

  (1)小煤矿关停从煤炭行业整合来看,在和谐和意志的指导下,小煤矿的关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从产煤大省山西来看,9月底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第三阶段关闭矿井后,保留矿井减少到2800个左右,目前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矿井近2000个,各类乡镇煤矿建设矿井832个(其中单独保留矿井506个、整合矿井526个)。山西省从2002年全省矿井总数的近6500座,减少为2800座,矿井总数减少超过五成多,并出现一批产能超千万吨的煤炭集团。

  (2)优质煤炭公司开始跨区域跨国界的资源整合随着中国经济的高歌猛进,对资源占有,成为企业未来竞争的至高点。不仅煤炭自身企业进行跨区域和跨国界的资源整合。行业外的大型企业,也在加紧向煤炭行业投资与渗透。

  根据2007年9月16号,山西煤炭博览会消息,山西潞安集团开始在新疆组建煤化工公司。2007年9月30日,平煤集团与津巴布韦国家电力有限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就在津巴布韦联合开办煤矿在北京正式签约。平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建生对记者说:"这是平煤集团跨国开发经营煤矿,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尝试。"考虑先期,兖州煤业集团在澳洲开矿。中国煤炭企业开始将资源布局投向全球。

  3、管理能源的综合行政管理部门渐行渐近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于10月15号正式召开,新的一轮人事布局即将陆续展开。而对中国能源战略全局具有深远影响的《能源法》起草工作,经过较长时间酝酿后,即将迎来一个新的节点。新的《能源法》即将诞生,呼唤着综合执法和指导能源工作的行政部门。加上中国作为大国崛起,能源安全对国民经济安全更是至关重要。这也需要一个能够统筹国家能源规划的能源部门的重新诞生。管理能源的综合行政管理部门渐行渐近,这将包括煤炭在内能源行业的规划和发展。

  4、国际油价不断走高,形成国际煤炭景气的外在运行环境

  国际布伦特原油,在2007年9月13日首次突破80美元/桶后,在经过1个多月震荡整理,基本稳定在80美元以上运行,10月12日收入83.69美元/桶。

  尽管煤炭和石油的由于使用领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但是由于都是国民经济的一次能源,具有一定替代功能。国际油价不断走高,这将形成国际煤炭景气的外在运行环境。

  煤炭行业经营分析:行业继续高位景气运行

  1、全行业煤炭经营:煤炭行业景气运行

  2007年1-8月份,全国生产原煤15.09亿吨,同比增长8.03%(煤炭协会口径)。但根据国家统计局口径,全国生产14.66亿吨,同比增长12.6%。煤炭出口下降18.01%。

  2、煤炭价格:价格平稳高位运行

  根据我们监控的秦皇岛不同煤种中转价格来看,秦皇岛中转煤价格在经历1季度末的调整后,于10月8号小幅创出新高。秦皇岛普通优混平仓价报340元,大同优混报525元,山西优混报479元。同比前一周上涨5到10元不等。这三个煤种相对于去年同期涨幅在11.5%、12.9%和12.4%。

  澳大利亚BJ现货价格和BJ指数在前期突破70美元/吨和200点后,10月4号,BJ价格报收70.7美元/吨和指数达到220.9点。相比年初涨幅达到38%。

  虽然国际煤炭价格涨幅不能完全等同于国内价格涨幅,但它能够成为国内煤炭行业景气重要指针。

  煤炭行业未来预测:景气仍将持续,价格继续攀升

  1、煤炭的需求:依然高位强劲

  电力、冶金、建材和化工是煤炭的四大需求行业。2007年1-8月份,全国发电量2.09万亿千万时,同比增长17.0%;其中,火电发电量为1.7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高于全国电力发电增长水平,并且同期增速提高3个百分点。

  2007年1-8月份,全国冶金的成品钢材产量为3.67亿吨,同比增长22.8%,虽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约4个百分点,但仍然保持超过20%的增长。全国建材的水泥1-8月份,产量8.56亿吨,同比12.3%,仍然处于较快增长水平。

  全国2007年1-8月份合成氨产量为3396.7万吨,同比增长4.1%,下滑比较明显。但是全国尿素产量1-8月份达到1631.4万吨,同比增长12.5%。

  所以,从需煤炭四大行业来看,行业生产仍然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水平。根据四大需煤行业对煤炭产量的需求弹性来综合来计算,这四大需煤行业需求煤炭产量增长将超过13%。这将有力支撑煤炭的强劲下游需求。

  2、煤炭供给:平稳略紧

  从煤炭供给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口径,全国1-8月份煤炭生产为14.67亿吨,同比增长12.6%。其中四个产煤大省,山西、内蒙、河南、陕西产量分别为3.6亿吨,2.36亿吨、1.18亿吨和1.10亿吨,分别占到全国的24.5%、16.1%、8.1%和7.5%。尽管内蒙和陕西煤炭生产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山西煤炭产量增速也只有14%,而河南煤炭产量出现负增长。相对于前面说到煤炭需求来讲,煤炭供给总体平稳略紧。

  3、煤炭价格:我们认为未来2~3年仍然能够保持12%左右的增长

  根据我们中信计算煤炭价格指数来看,2007年1-8月份,中信煤炭均价指数为392.3元,相对于去年同期352.4元,同比增长约40元,涨幅约11.3%。

  吨煤成本,1-8月份282.1元/吨,同比增长约28元,涨幅约10.9%。吨煤利润1-8月份为37.7元,同比去年同期32.8元,利润空间张开5月。根据我们模型测算,我们认为在供求出去紧平衡态势下,未来2~3年煤炭价格仍然能够保持12%左右增长。

  考虑到煤炭产量增长仍然保持12%左右增长水平,和煤炭行业三项费用率的略微下降。煤炭行业在产量12%增长和吨煤利润10%增长的综合贡献下,利润水平能够在未来2~3年保持30%~40%的增长水平。

  3、煤炭行业四季度投资策略:关注品种稀缺、立足自身能够实现产能释放、承诺资产发生变化、煤炭一体化深加工企业和具有行业龙头地位个股

  在中国神华改变煤炭格局,并初步实现新均衡态势下,我们认为四季度更加看好中国神华挤出后的其他煤炭公司协同机会。在这些机会中,我们更看好:

  西山煤电(品种稀缺、立足自身能够实现产能释放)维持"买入"、大同煤业(承诺资产发生变化)维持"买入"、神火股份(煤炭一体化深加工企业)维持"买入"、兰花科创(煤炭一体化深加工企业)维持"买入"、潞安环能(品种具有特质)维持"买入",中国神华(A股中长期),维持"买入",以及国阳新能(资产可能发生变化)维持"增持"。(中信证券)

  制糖行业:糖业凭借消费提升出现新转折

  共 11 页首页 6 末页

   医药行业:医改拉动内需创新焕发生机

  生物制药产业处在快速发展和上升通道

  2004年到2006年生物医药子行业的销售额增速是医药行业整体增速的2倍以上,占医药行业整体的比例也由2003年的8.3%上升到2006年的11.4%。生物医药未来的发展仍将保持高速,2005年到2010年全球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将保持15%左右的复合年增长率。生物技术药物以其安全性高,疗效好和研发风险小的特点成为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众多世界排名前列的药企纷纷并购有生物技术药物开发优势的生物技术公司。但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仍然面临着监管更加严格的现实和非专利药物的挑战。

  医改试行拉动市场内需行业秩序趋于规范

  我国现有的医疗消费结构中政府出资不到20%,看病贵的问题非常明显,居民对医药的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公布表达了政府将我国的医保体制公益化的意向,对医药市场的繁荣有深远的影响。《意见》中要求,2007年在有条件的省份选择2至3个城市启动试点,2008年扩大试点,争取2009年试点城市达到80%以上,2010年在全国全面推开,逐步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新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推行将提高政府在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比例,减少居民的经济负担,受压抑的医疗需求将得到释放,整个医药市场容量增大。从06年开始国家在药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出台了一些产业政策整顿和规范医药市场,由这些政策造成的不利影响已被行业利润的增长逐步消化,而且市场变得更加规范有助于良性竞争。

  国内生物技术产业处于快速成长和上升期

  截至2006年底,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已经发展到503家。2006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销售收入为390亿元,占我国全部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2%,低于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在医药产业中11.4%的比例,说明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还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2003年到2006年我国生物医药子行业的销售收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总资产从2000年的20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525亿元,增加了154.85%。存在的问题在于行业集中度分散,无序竞争现象拉低行业整体利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小,产品以跟踪型研发为主,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为重组蛋白和激素类药物,血液制品和疫苗,诊断试剂和仪器等几部分。

  投资评价和建议

  生物制药行业处在成长的快速通道,国内的需求也在逐步扩大,给予"增持"评级。在投资策略上,请关注具有规模优势和自主创新实力的公司:天坛生物、双鹭药业和通化东宝。

  1.生物医药的克隆时代来临

  1.1生物医药产业概述

  从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鉴定出DNA双螺旋结构开始,生物医药产业克隆时代的序幕便被揭开。60年代,遗传密码被破译,70年代DNA重组技术产生;半个世纪以来,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60%的生物技术被应用于医药领域,生物技术与医药领域的完美结合造就了生物医药产业。

  从第一个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的年份来看,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与全球领先国家的差距不大,但欧美一直是生物医药的主要研发力量和产品市场,而国内的生物医药一直以跟踪型研发为主,所以了解全球尤其是美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是掌握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脉络的前提。

  1.1.1行业集中度高

  美国和欧洲一直是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地区。美国以不到全球5%的人口消费了全球大约75%的生物技术药物。

  同时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集中了最强大的研发优势,2005年全球在研的所有生物技术药物中,美国就占了63%,美国,欧洲和日本共占94%,而其他所有国家的在研生物技术药物总数才占6%。

  生物医药的行业集中度很高,以2006年全球排名前十位的生物医药经销商为例,排名前两位的公司就占了全球市场的43.5%的份额,排名前10名的公司占了全球市场份额的82%。

  1.1.2高成长来自高投入

  众所周知,生物制药是高投入的行业,而研发投入是前期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生物制药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一般在20%以上,对于纯粹的生物技术公司,研发投入比重更大。美国的生物制药在全球发展最迅速,其研发投入和占比均为世界领先,2005年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33.4%,而同期亚太地区的研发投入占比只有10.4%,其中还包括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

  高投入带来高成长,研发的成功能丰富公司的新产品储备,而新药的上市有时能书写挽救整个企业的神话。

  如今的美国生物药寡头安进公司于1981年开始运作,连续8年没有产品上市而依然投入巨资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公司的经营陷入低谷;1989年6月,安进第一个产品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贫血和HIV感染治疗的贫血。EPO上市当年销售收入就超过千万美元,2006年单品销售收入更是超过了40亿美元。安进公司2006年的研发投入高达3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5%。

  因此,全球著名的生物制药公司均视产品管线为生命线,不但拥有一个或几个成功的上市产品,还拥有层次分明的产品梯队。排名领先的安进和基因泰克公司的产品管线如表2所示。

  1.1.3生物医药产业结构

  按照产品的生产手段和用途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可被分为重组蛋白类药物、单克隆抗体、基因治疗、血液制品和疫苗、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等几个细分子行业。

  1.2全球生物医药处于快速发展和上升通道

  1.2.1生物药销售额高速增长

  根据美国药品制造和研究协会的统计数据,2004年到2006年生物医药子行业的销售额增速是医药行业整体增速的2倍以上,占医药行业整体的比例也由2003年的8.3%上升到2006年的11.4%。

  而且生物医药未来的发展仍将保持高速,2005年到2010年全球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将保持15%左右的复合年增长率,到2010年全球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将达到1284亿美元。

  2006年安进公司治疗贫血的药物Aranesp和安进与惠氏公司治疗关节炎的药物Enbrel单品销售额双双超过了40亿美元,跻身全球药物单品销售额前十名,而且销售额增速明显高于排名前十的其他药品,生物药的销售开始显现"明星相"。

  1.2.2重组蛋白正当时单克隆抗体初长成

  2006年全球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所谓"重磅炸弹"的生物技术药物共有12种,现有产品按治疗领域分主要集中在血液系统疾病,癌症,糖尿病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领域,按产品类型分重要为重组蛋白和激素类药物和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虽然EPO的销售额排名第一,但其增长率在12种"重磅炸弹"中却最低,仅为6.7%,而抗肿瘤单抗和抗TNFR单抗的销售额增长率是这12个品种中最高的,分别为57%和46%。抗TNFR单抗的单品Enbrel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成为"重磅炸弹"中的新星。

  由于生物药物对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着传统化学药物难以企及的功效,加上这些领域又是出"重磅炸弹"的重点领域,所以目前在研的生物药物都聚焦于此。以美国的在研药物为例,治疗癌症的药物占研发总数的一半左右,其次是抗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抗爱滋病药物紧随其后。从产品类型来看,继重组蛋白类药物之后,疫苗、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治疗将成为今后研发的热点。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上半年中,FDA共批准了5个生物类的新产品,其中2个是首次获批的疫苗,分别为抗H5N1的禽流感疫苗和抗HbV的乙肝疫苗。

  1.3机遇与挑战并存

  1.3.1研发难度加大监管更加严格

  据美国药物研究和制造协会统计,从1996年到2005年该协会所有会员的研发投入由200亿美元上升到400亿美元,而同期新药批准的数量不增反降,从1996年的52个减少到2005年的12个。2001年到2005年,美国生物技术药品生产商用于新药研发的费用由110亿提高到了160亿美元,增幅大于45%,但新药产生的速度却远远赶不上研发费用的增幅,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生物新药仅有5个。

  这些数据一方面反映了药品研发难度正不断增加。从历年的产品销售情况来看,"重磅炸弹"一般出在普通药物难以治疗并容易复发的疑难杂症领域,因此这些领域是研发的热点,导致新药开发难度加大。以阿斯利康公司为例,仅2006年就被迫中止了3种用于治疗糖尿病及中风药物的开发。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发言人也表示,由于公司目前将研发重点放在癌症、艾滋病和老年痴呆症等复杂疾病上,新药研发的失败概率较高。另一方面新药上市数目的减少也反映了药品批准正面临着更加严格的审批和安全监管体系。审批的严格直接导致了上市新药数量的减少,此外对已上市药品,各国药品监督部门也实行了更严格的安全监管制度,2005年FDA要求从市场上撤回了Biogen公司的Bextra、默克公司的万络(VIOXX)。这样的撤回对于平均投入800万美元、历时8-10年完成一个新药的研发的企业来说是很大的经济打击。

  1.3.2非专利药的挑战暂时虚惊一场各国政府近年来为了缩减医疗保健开支而鼓励医生和民众采用质优价廉的非专利药物,这种政策导向一方面推动了非专利药行业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加剧了品牌药制药企业间的竞争,竞争的手段之一就是药品降价。

  例如美国礼来公司的抗抑郁药物Prozac在2000年的销售额高达25.73亿美元,而当2001年专利保护到期,此后其销售额逐年缩水--当年减少23%,2002年减少71%,2003年减少75%。由于高额的研发投入和巨大的研发风险,生物技术药物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的政策保护,有很高的政策壁垒。但是欧盟药监局已于2004年开始接受生物技术仿制药的申请,美国FDA也在完善相关法规,酝酿制定关于生物技术仿制药的法规。

  2006年5月FDA批准山德士公司的Omnitrope上市,尽管在表达上FDA并没有称其为"生物技术仿制药"只称其为"后继生物药",但这种重组人生长激素仍被很多人认为是美国批准的首个生物技术仿制药。除了Omnitrope以外,另外一些和山德士公司几乎同时递交ANDA申请的制药公司也在等待FDA的最终放行。如Nastech制药公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降钙素鼻腔喷雾剂,将成为诺华公司的品牌药Miacalcin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加拿大公司Cangene及其ApotexGroup正在开发一系列的"后继生物药",公司根据美国《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递交了重组人生长激素(Accretropin)的ANDA申请,FDA已经在2006年7月正式受理。FDA在2007年3月中旬已发出确认函,并且仅仅是要求增加药物生产中的相关细节,而没有要求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

  如果同意非专利生物技术药物上市,对高投入的生物药研发将产生消极影响,创新的积极性将遭受重创。

  2007年9月24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近10年以来关于FDA最大的改革议案。生物制药仿制药的审批由于生物药品复杂的安全问题没有出现在议案中,意味着在美国仍不能像化学药那样在专利失效之后生产仿制药,这是基因泰克和安进等生物制药巨头的重大胜利,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的非专利药物的挑战暂时告以段落。

  1.3.3合并重组活动活跃

  近年来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内的合并重组活动活跃,其中最重要的趋势是大型制药企业对生物技术公司的青睐。从长远看他们看重的是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潜能,从中短期效果看,他们看重的是被收购公司已经具有的研发能力和产品管线。如诺华以51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疫苗生产商Chiron的58%股份,拓宽了其在疫苗、血液检测产品和生物制药产品领域的业务范围。

  全球范围内生物技术行业的并购和重组热潮为各大企业建立了全球性的生产与销售网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尤其是研发成本,直接获取了新药知识产权或是直接掌握了垄断技术,为这些跨国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垄断研发和生产技术、扩大话语权,获取更大利润提供了可能。

  2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处于成长初期

  2.1潜在市场迅速扩增

  2.1.1中国成为新兴医药市场

  2006年整个医药行业经历着地区性市场的各种变化。在全球市场以6-7%的速度增长时,药物市场的地区性平衡继续从美国转移到新兴市场。IMS预计,未来5年全球医药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5-8%的范围,其中北美和欧洲市场增速为5-8%,亚太地区和非洲市场增速为9-12%,拉美市场为7-10%,日本市场相对较慢,为3-6%。

  由于经济的增长和医疗的普及,中国作为规模最大的新兴市场预计在2007年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七大药品市场。

  2.1.2医改春风拉动内需

  目前我国的卫生费用构成中,政府和社会所占的比例还不到50%。而在我国居民的医疗保障方式中,居民自费的比例高达70.3%。而且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发覆盖率很低,到2006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仅覆盖了1.3亿名城镇职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只覆盖了约40%左右的农民,而且在职工群体之外的其它城镇居民--城镇个体工商户、无业人员、职工家属、农民工、在校学生等成了医保制度的"真空带"。

  虽然我国的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我国居民的人均医疗费不但绝对值处于世界范围内的低水平,而且占GDP的比例也不高,不但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去甚远,与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巴西相比也有差距。

  从1998和2003年我国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和两周就诊率可以看出,虽然居民的两周患病率的水平维持相似水平,但两周就诊率却在下降,这反映了我国居民普遍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求医问诊的基本需求被高昂的医疗费用所压抑。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2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卫生部制定了《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纲要》目标是到2010年:

  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国家行列。

  普遍建立比较规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解决农村公共卫生和农民看病就医问题。

  在全国城市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有效降低药品价格。

  基本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坚持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

  这些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其中跟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有:

  防治爱滋病..强化计划免疫..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等。

  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完成这些重点工作,国家计划出台一些配套的保障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加政府卫生投入,落实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级政府经费保障责任,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改变居民医药费用个人支付比例过高的状况。

  建立稳定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

  落实和完善公立医疗机构的政府补助政策。

  2006年的中央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倾斜,安排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就业再就业支出1859.82亿元,比上年增加236.23亿元,增长14.5%。这些钱的主要流向之一就是加大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07年中央财政安排在医疗卫生行业的资金已由上年的167.4亿增加到312.76亿元,增长86%。农民的参合率也由2005年的75.7%增加到了2006年的80.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7月份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中要求,2007年在有条件的省份选择2至3个城市启动试点,2008年扩大试点,争取2009年试点城市达到80%以上,2010年在全国全面推开,逐步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新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推行将提高政府在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比例,减少居民的经济负担,受压抑的医疗需求将得到释放,整个医药市场容量增大。

  2.2产业政策震荡产业格局市场规范有利行业龙头

  2006年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对药品注册、生产、流通等领域进行了整顿,虽然这些政策对2006年的医药行业整体业绩有一些负面影响,但从长远看,这些政策使得医药市场整体环境得到了净化,减少了恶性竞争和暗箱操作,促销推广模式也由带金销售转为学术推广,这些都有利于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

  药品注册

  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7月出台,并将于10月1日开始实施。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缩小了新药的范围,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新药才能领取新药证书,而改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只能按新药申请的程序办理,但不按新药程序办证(靶向制剂、缓释、控制制剂等特殊性型除外)。其次,新药证书和新药生产批件两者分离,研发机构在产品研发成功后可以通过技术合作和搞技术转让得到回报,也可以自己生产,调动了研发机构的积极性。除了鼓励创新,还有"两个提高",一是提高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的技术含量和水平。二是提高仿制药的水平。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申报数量的增加,提高改剂型和仿药的门槛,提高药品注册标准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从源头上限止了国内医药市场的恶性竞争和低水平重复现状,更准确地定义了新药,鼓励创新,让真正具有研发实力的创新型药企成为市场领头羊,医药市场将从源头上变得干净起来。新药品注册法将会使得整个医药行业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药品生产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将是医改的四项基本制度之一。国家药监局已经按照安全、有效、必需、价廉的原则,制定了第一批基本药物目录,并于2006年公布。2007年2月国家SFDA公布了第一批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企业名单,其中涉及了第一批基本用药目录的27个品种中的18个品种。政府将组织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采购和配送,降低药品费用,保障百姓用上最常用的廉价药品。

  此次公布的生产企业中上市公司有双鹤药业、华北制药、西南药业三家,中新药业、美罗药业、东盛科技、国药股份是子公司入选,上实医药的控股孙公司入选。

  药品流通

  过去的药价虚高很大一部分高在药品流通领域,所以基本药物制度的一部分就是要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积极促进药品生产流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改变目前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监管难的状况。

  目前市场销售的药品数量大约1.2万种,在这当中由政府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的品种大约有2400种。

  政府管理价格的药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大约有2100种,主要实行的是政府指导价,由政府规定最高限价,生产经营企业在不突破最高限价前提下,自主确定实际购销价格。另一类是少数垄断性的、特殊性的药品,如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计划免疫药品等,这些是直接实行政府定价。对于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药品,部分省市已经展开了药品挂网招标。挂网招标指药品生产企业通过网上采购信息平台,在采购办指定的限价范围之内进行报价,高价者淘汰,低价者按照从低至高的价格确定入围药品品种,再由生产企业通过信息平台与医院签定供货合同。挂网招标减少了流通次数,加上公开透明的投标竞价,药品的价格得到了控制。

  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必须开具药品通用名而不是商品名。此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医药分家。在医药分家之前,医院是药品消费的主要场所,大概占所有药品消费的80%,药费成为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虽然药费占医疗费用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2006年门诊病人的药费仍占50%左右,住院病人的药费占42.7%。

  实行《处方管理办法》和药品招标采购制度之后,一些实力不强、操作不规范的企业将失去市场,而有实力和品牌效应的大药企将分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产业格局将发生震荡。

  2.3产业处于快速成长和上升期

  1989年中国第一家生物制药企业深圳科兴成立,截至2006年底,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已经发展到503家。

  2006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销售收入为390亿元,只相当于国外一种畅销的生物药单品的年销售额,占我国全部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2%,低于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在医药产业中11.4%的比例,说明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还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2003年到2006年我国生物医药子行业的销售收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总资产从2000年的20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525亿元,增加了154.85%。

  历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但2006年,国家对药品行业的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和整顿之后,生物医药行业的利润总额的增长率下降到14%,不仅低于2005年26%的增长率,且低于25.5%的销售收入增长率。

  生物生化制品占医药行业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由1999年的5.58%上升到2006年的8.24%。

  生物医药产业出口值逐年增加,占医药行业的出口交货值比例由2001年的不足2%上升到2006年的10%左右。但2006年增长幅度明显减少的部分原因是国家在2006年减少或者取消了一些生物制品的出口退税。

  但同医药行业其他子行业相比,生物医药行业、中药饮片和医药制造业所受各项产业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小,保持了较高的收入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

  从2007年上半年我国生物医药经济运行情况分析表明,生物医药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加了19.43%,利润总额增加了25.96%,超过了销售收入的增长。生物医药产业在经过整顿以后已经逐步回暖。

  自1986年实施"863"计划以来,生物医药的研究和产业化飞速发展:

  1986年,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人干扰素α-1b诞生,1993年该药开始试生产1997年,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药物--注射用重组链激酶诞生1999年,我国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药物--鼠源性抗人T淋巴细胞CD3抗原单克隆抗体上市

  2003年,我国第一个基因治疗产品--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取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准上市的基因治疗产品。

  2003年,我国研发的"注射用重组葡激酶"获得新药证书,2004年获生产批件。此产品为全球首家批准上市。

  2005年,我国研发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此产品为全球首家批准上市。

  2005年,生物医药被列入国务院"十一五"规划。在我国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生物医药成为生物产业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其中发展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创新药物和医学工程成为重中之重。

  2.4现有问题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是研发投入不够。以创新研发作为企业发展动力的大跨国制药公司的研发投入比例一般为年销售收入的15%-20%以上,即使是以仿制非专利药为主的印度制药公司,研发投入的比例也达到年接近销售收入的10%。

  而我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普遍偏低,医药研发投入平均占企业销售额的1-3%,目前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大多数是仿制而来,国外研制一个新药需要5-8年的时间,平均花费3亿美元,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只需几百万元人民币,5年左右时间。所有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加起来还不到60亿元,而辉瑞制药公司去年一年的研发投入将近76亿美元。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产品创新少,去年我国新注册的6500多种新药中,真正属于我国自主创新的只有19种,有16种是中药,3种是生物制药,而注册的西药中没有一种是自主创新的。

  其次是技术壁垒低,导致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产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不高。2006年全国销售收入百强的医药企业中前10名销售收入总共才528.3亿元,占全国医药企业销售总收入的11%左右。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更低,比如干扰素的生产企业有20多家,EPO有10多家,白介素10家左右。基因工程药物临床使用剂量一般都很小(微克级),通常2-3个厂家满负荷生产就能满足全国市场需要。因此,过多厂家生产同一种基因工程药品势必造成市场过度竞争,使生产企业的定价能力下降,甚至生产线开工不足,成本增加,这些都使企业不能获得合理利润,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甚至迫使有些企业严重亏损和破产。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生物制药企业503家,其中102家亏损,亏损面达20%。

  3.我国生物医药细分行业及市场分析

  3.1基因工程重组蛋白和激素类药物

  3.1.1发展概况和研发趋势

  基因工程重组蛋白和激素类药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蛋白、激素和细胞因子及其类似物,包括重组酶、重组细胞因子和重组肽类激素等。重组蛋白类药物有着辉煌的过去和现在,全世界第一个生物技术药是重组人胰岛素;2006年全球销量第一的生物技术药物是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当年全球销售额高达119亿美元,占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市场的18.65%。在2006年全球销量超过10亿美元的12种生物技术药"重磅炸弹"当中重组蛋白占了9个席位,销售额占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市场份额的81.2%。在2006年全美制药制造和研究协会会员企业的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线中,重组蛋白和激素类药物的在研产品数目总共为85种,研发的重点不是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而主要在生产载体的改良、基因工程改造和翻译后修饰以及用药途径的优化。

  生产载体的革新

  大肠杆菌(E.coli)、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是上市重组药物最主要的生产载体。E.coli用于表达分子量小且不需要翻译后修饰的重组药物,如胰岛素、生长激素、β-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而糖蛋白等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的重组药物则全部在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常用的真核表达系统有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酵母细胞虽然能够糖基化,但是与人的糖基化有很大差别,为高度木糖醇型,表达的重组药物在体内半衰期很短并有潜在的免疫反应。该领域最可能取得的突破是"人源化"P.pastoris酵母,能生产均一、与人糖基化相同的糖蛋白,靶蛋白的产量可达到15g/L,是哺乳细胞的3-10倍,对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形成有力挑战。

  现有药物的修饰

  高度纯化的重组蛋白与人内源蛋白相同或高度相似,能避免出现免疫反应。为了优化靶蛋白的药代动力学又不弱化其生物功能及产生新的抗原性,需要对重组药物进行基因工程改造或翻译后修饰。

  利用基因突变能改变靶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从而改变靶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翻译后修饰包括脂化、PEG化和糖基化。脂化是指将脂肪酸共价定点连接在蛋白上,从而增加药物与血清白蛋白的亲和力,延长在血清中的循环时间,发挥长效作用。PEG化分为单一PEG化和多点PEG化,通过降低血浆清除率、降低降解和受体介导的摄入,也能达到长效的目的,同时屏蔽抗原表位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全球销量第一的生物技术药物单品Aranesp就是在第一代EPOEpogen的基础上进行了高糖基化修饰的第二代产品。

  新的给药途径和新剂型

  重组蛋白药物的另一个研发方向是新的给药途径和新剂型。绝大多数重组药物是注射给药或静脉途径,但有些疾病如糖尿病、肾衰性贫血等都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注射或静脉途径的方式非常不便利,而且会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因此研究人员在新的给药途径上进行了大量的尝试。2006年辉瑞和安迈特的肺吸入型胰岛素Exubera获得批准在美国和欧洲上市。

  目前我国能生产的重组蛋白类药物主要有重组人干扰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重组人生长激素等,多数为仿创药。

  3.1.2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EPO的适应症是肾性贫血和肿瘤治疗和化疗后贫血等其他类型贫血。输血曾经是减轻这类贫血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输血本身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而且输血次数过多容易产生输血反应等副作用。EPO的治疗安全、有效,适合长期治疗,也能避免血源紧张。在2006年的全球生物技术药市场上,EPO类的重组药物圈走了119亿美元,有巨大的市场容量。

  我国慢性肾炎的年发病率约为0.25%,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最终会转为肾衰,每年的肾性贫血患者约50-60万。根据保守的用药量估算,如果按当前的价格30-40元/支,加上癌症相关性贫血等其他病人的用药,国内市场容量约12-16亿元甚至更大(病人平均体重按50Kg计算)。SFDA的数据显示,2001年EPO的国内医院销售额达4.74亿元,2002年达4.95亿元,2003年上半年达2.86亿元。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EPO已进入我国重点城市医院畅销药品行列,2003年在全国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金额6213万元,排名第56位。2004年,全国重点城市样本医院购药金额增长到8049万元,同比增长了30%。

  1997年以前我国的EPO全部依赖进口,1997年第一批国产EPO上市,之后国产品迅速以价格优势占领市场,从而形成了以国产EPO为主流的市场格局。沈阳三生制药的"益比奥"是国产品牌中的佼佼者,在医院终端用量较大,占据EPO市场大约40-50%的份额;上海麒麟鲲鹏(中国)生物药业的"利血宝"占据了1/3的市场;排在第3位及第4位的分别是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公司的"济脉欣"、山西威奇达的"宁红欣",分别占有10.7%及3.73%的市场份额。

  EPO被列为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药,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临床贫血用药。但是,目前国内的EPO产品都是没有专利的仿制药,国内生产EPO的企业已经超过了16家,任何一家企业的产能都超过了市场需求,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的定价能力低。在1996年国内市场被进口EPO垄断时,2000IU/支的EPO售价约400元;国有产品开始生产之后同规格的EPO约为进口产品售价的一半;从1998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对EPO实行最高限价,除了麒麟鲲鹏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和罗氏公司等原研企业拥有单独定价权外,其他公司出产的EPO都不得超过国家最高限价的15%。而在近期的一些招标采购会上,某些品牌的批发价格已经降到接近10元,还不到麒麟鲲鹏公司同规格产品的1/10。

  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企业在开发长效EPO,如宁夏拓维,长春博泰,但都处于临床前研究,暂时对EPO市场不造成冲击。

  3.1.3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第一代胰岛素是动物源的,从猪和牛等动物胰脏提取。由于异源性过敏反应,该类产品疗效较差,在发达国家已被淘汰,目前该品在我国也仅出现在低端市场,为医保甲类药品。第二代产品为基因工程重组产品,为医保乙类药品。第三代产品为胰岛素类似物,通过对人的胰岛素基因进行改构获得,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可以完全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将是未来数十年内胰岛素市场的主流产品。

  2006年重组人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销售额为89.7亿美元,而甘精胰岛素是目前世界上临床用量最大的胰岛素类似物,2006年单品Lantus的全球销售额为21.88亿美元。目前,全球胰岛素市场基本由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的(Novorpid)、美国礼来公司的(Humalog、Humulin)和德法合资的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Lantus)所垄断。由于病人对胰岛素的依赖性,他们需要长期服用胰岛素。但是传统的注射给药途径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因此对胰岛素药物的研发除了发现新的类似物之外,国内外研发的重点还在于新型给药途径的开发,如肺部给药、口腔给药和无针头注射给药。

  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卫生部2005年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糖尿病平均发病率达到4.6%,大城市已上升到8.4%。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II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3%。

  专家预计,我国糖尿病患者群将会不断扩大,2010年将达到6000万人。I型糖尿病人终身需要依赖胰岛素,而II型糖尿病人中有大约35%需要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用药,从2004年-2006年在我国医院糖尿病用药市场份额排行中一直名列第1位,一直保持在30%左右,2006年的销售额较2005年增长了25.79%(其中包括动物源胰岛素)。

  重组人胰岛素不仅技术壁垒高,而且资金壁垒也较高,迄今为止国内只有通化东宝、深圳科兴和江苏万邦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有生产能力。2006年中国重组人胰岛素的市场容量已达23亿元人民币,但主要被诺和诺德和礼来公司占据。在2006年国内重组胰岛素销售市场中,诺和诺德实现销售额19亿元,市场份额高达82.6%;礼来公司的销售额达到3亿多元,市场占有率达13%以上;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占有1.3%的市场份额。国内生产企业只占4%左右的市场份额。

  通化东宝是我国重组胰岛素产业的龙头企业,其产品甘舒霖是我国第一支重组人胰岛素,申请了国际专利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拥有原研药品的单独定价权。继甘舒霖之后,速秀霖和长秀霖相继问世,其生产企业甘李药业是通化东宝的控股子公司。目前全世界拥有生产甘精胰岛素的企业只有通化东宝的控股子公司甘李药业和德法合资的赛诺菲-安万特公司。

  2006年通化东宝的重组人胰岛素的销售收入比2005年翻了一倍,销售额过亿。2007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91%,呈良好的增长态势。

  由于看好我国的重组人胰岛素的广阔前景,国内企业纷纷投入到重组人胰岛素的研发和生产当中。2002年深圳科兴公司的重组人胰岛素开发成功,商品名为苏泌啉和苏泌啉恩。2003年,江苏万邦公司重组人胰岛素也获得生产批文,商品名为万邦林。目前国家发改委对胰岛素价格的调控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动物胰岛素上,国内企业的竞争环境良好。

  3.1.4重组集落刺激因子(G-CSF/ GM-CSF)

  集落刺激因子属于免疫增强剂,可以刺激不同的造血干细胞形成细胞集落,根据他们的作用范围可分为G-CSF,M-CSF,GM-CSF,SCF等,前面提到的EPO也是广义集落刺激因子的一种,临床多用于癌症放疗或化疗后升高血液中的白细胞。2006年全球重组集落刺激因子类药物的销售收入达到43.6亿美元。其中的明星产品是安进公司生产的Neulasta,2006年单品销售额为27.1亿美元。

  免疫增强剂在我国抗肿瘤用药金额中排名第一,而且用药金额和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常用的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主要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根据其来源和结构不同分为5个不同的品种,其适应症相似。

  中国药学会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国内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中,非格司亭和来格司亭均在前200种畅销药品之列,其中非格司亭排名第15位,用药金额为1.3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88.99%,来格司亭列第120位,用药金额为0.31亿元。非格司亭于2004年上半年上升到第14位,在样本医院的用药金额与上年同期增长了29.46%,用药金额已达0.83亿元。

  国内市场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品牌较多,主要有华北制药生产的"吉赛新"、长春金赛的"金磊赛强"、北京双鹭的"立生素"、山东齐鲁制药的"瑞白"、苏州中凯药业的"洁欣"、广西北海方舟药业的"促粒素"、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赛格力"等。

  2006年全球生物药"重磅炸弹"Neulasta是PEG化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第一代G-CSFNeupogen相比,Neulasta的半衰期延长且清除延缓,故可有效减少给药次数,而毒性和副反应则没有提高。从历年的销售趋势图可以看出,它有逐步取代第一代G-CSFNeupogen的趋势。

  虽然国内目前还没有PEG化的第二代产品上市,但GM-CSF与G-CSF适应症雷同,市场份额受到一定挤压。

  GM-CSF

  根据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的相关统计数据,虽然从2004年到2006年前3季度,GM-CSF在医院终端的销售数量呈波动式上升,但受药品降价政策的影响,这期间的销售额一直保持平稳,甚至略有下降。

  GM-CSF的市场相对比较集中,主要生产厂家长春金赛占了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长春金赛是长春高新的控股子公司。

  自1996年杭州九源基因公司的G-CSF"吉粒芬"取得生产批文后,我国陆续已有20余家企业获得SFDA颁发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药品注册证书,而生产GM-CSF的还有17家,市场竞争激烈。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同为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药,国家的价格调控政策对这两种药的影响很大,企业的定价能力低。1999年规格为75μg/支的G-CSF最高零售价限价为290元,到2000年下降到276元,2000年以后主要是各地方政府的价格调控。产品规模大、有品牌效应的大企业定价能力相对较高,如2002年甘肃省的政府招标价格中,华北金坦的中标价为188元,而江苏中凯的中标价只有115元,相差幅度达60%以上。总体来说,重组集落刺激因子市场高度分散,无序竞争严重,市场扩张受阻。

  3.1.5白介素(IL)

  白介素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后来发现也可由其它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其它细胞,目前报道的已有20余种,国内已经开发成产品上市的主要有IL-2和IL-11。

  IL-2IL-2可使细胞毒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增殖,并使其杀伤活性增强,还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分泌抗体和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抗肿瘤治疗后的升高白细胞计数。

  从2003年国内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统计数据看,本品用药金额为5140万元,在畅销药品中排名第72位,已是临床应用较为成熟的放疗、化疗后的升白药品。

  国内IL-2市场主要由国产仿创药所占领。目前国内约有20多家生产厂家,竞争激烈。北京双鹭药业,山东泉港和辽宁卫星能够生产突变的IL-2(125Ser/Ala),其余的十几家生产的都是原型IL-2,新型IL-2比原型具有比活性高,热稳定性好,体内半衰期长的优点。北京双鹭药业的欣吉尔、山东泉港的泉奇、北京四环制药的德路生、北京瑞德合通药业的欧耐特、辽宁卫星的赛迪恩、沈阳三生的英路因、上海华新高科的辛洛尔等产品占据了主要份额。根据2002年14个重点城市典型医院用药数据情况来看,前五位生产厂家占据了84%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比较集中。

  而且一些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中药、化学药物都有可能成为IL-2的替代产品,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很可能形成多种药物共存的局面。2002IL-2在年我国医院抗肿瘤免疫增强剂中排名第5,占比6.7%;2006年排名保持不变,但占比略有萎缩,只有6.65%。

  IL-2为医保乙类药,企业定价能力低,受政府价格政策调控影响大。1997年当市场上只有北京四环生物工程制品厂和上海华新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生产IL-2时,10万IU/支的注射剂最高限价为131.6元,2000年同规格产品最高限价为75元,而2006年的最高限价只有26.3元,降幅达65%左右。该类产品未来发展形势较为严峻。

  IL-11在2003年以前我国抗肿瘤辅助用药中,对于升高白细胞计数方面,市场上已经有了G-CSF、GM-CSF和IL-2,对于升高红细胞计数,已经有了EPO,但还没有一种升血小板的药,北京双鹭药业的二类新药迈格尔(IL-11)

  填补了这项空白。

  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大约有160万人,目前癌症患者约460万人,放疗和化疗的人数大约占1/2,而放、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在40%以上,按17万(18%)有条件用药的患者计算,平均每疗程为7天,注射量3mg/人/天(50ug/kg/天,平均体重以60kg计),治疗期为3个疗程;国内每年就至少需要700万支(1.5mg/支)。

  以IL-11目前的批发价为93.51(1.5mg/支),市场容量约为6.5亿。若考虑美国正在临床试验阶段的一些新适应症,如Crohn"s病、癌症的支持治疗、牛皮癣等,该产品应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只有两家生产IL-11的企业,除双鹭之外只有齐鲁制药厂,竞争环境良好。在2003年河北省的招标中,IL-11的最高限价为450元。

  目前IL-11只有有一个替代品,沈阳三生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rhTPO,"特比澳"),该药已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即将进行规模化生产。由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IL-11相比用药剂量小,半衰期长且副作用小,因此它的上市会对IL-11的市场份额造成一定冲击。

  3.1.6干扰素(IFN)

  干扰素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根据其来源和结构可分为IFN-α,IFN-β和IFN-γ等,它们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产生,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干扰素作为抗病毒因子已被公认为是一种临床治疗病毒性疾病和肿瘤的有效生物反应调节剂,干扰素通过诱生多种抗病毒蛋白来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增强免疫调节作用。2006年全球各种干扰素的销量为66.6亿美元。

  重组α-1b干扰素是采用中国人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基因工程产品,为一类新药。目前我国共有四种基因工程干扰素批准上市,包括重组人干扰素α-1b、α-2a和α-2b和γ;另外,基因工程重组人β干扰素和ω干扰素也已经研究完成。

  由于干扰素是广谱抗病毒药,因此市场潜力很大。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我国的白血病发病率约为3/10万,患者有一半是儿童。丙肝抗体阳性患者4000万人之多,这些人中的80%会患上慢性丙肝,如果这些人中有1/10有经济能力用干扰素治疗,将会有大约250亿的潜在市场。

  在2002年的我国医院抗肿瘤用免疫增强剂中还没有干扰素的身影,在2006年的排名中前10名就有三种是干扰素,共占医院抗肿瘤免疫增强剂用药金额的9.8%左右。

  在国内临床使用的各种干扰素生产厂家达到30家左右,根据2004年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数据情况来看,前5位品牌占据整个干扰素医院市场的74.3%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比较高。其中北京三元基因的运德素位居第一,占32.2%的市场份额,其它四个品牌分别为深圳科兴的赛若金、上海罗氏的派罗欣、天津华立达的安福隆、上海先灵葆雅的甘乐能。

  3.1.7重组人内皮抑制素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通过基因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以有效阻止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防止肿瘤扩散,并切断为肿瘤提供养分的血液供应,使肿瘤因得不到提供养分的血液供应而萎缩以至消失。其治疗靶向明确,专门作用于肿瘤赖以生存的新生血管,不影响正常细胞生长。与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相比,这种药物不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极小。

  "恩度"是我国第一个血管抑制剂类抗癌一类新药,由山东麦得津生物工程公司研发,2005年正式获得注册证书和注册批件,2006年4月获得GMP证书。06年先声药业斥资2亿元人民币控股烟台麦得津80%股份,把恩度纳入囊中,如今先声药业已在美国上市。

  恩度的市场价单支为1066元,一个周期需要注射14支,每个病人需要治疗2-4个周期,单人用药总金额就达3万-6万元人民币。该产品产业化初期曾遭遇产能不足和工艺不稳定的瓶颈,目前成品的合格率已经由以前的不足80%提高到96%,产量由每年不足10万支,提高到现在每年50-70万支。截至2006年12月,恩度上市仅半年,销售收入就突破5000万元,上市一年后销售额即达到1.5亿元。由于"恩度"同时拥有中国和美国专利,其目标不单是国内市场还瞄准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3.2血液制品和疫苗

  血液制品是从输血医学起源及发展起来,目前其涵盖范围还延伸到了基因工程产品。由于血液制品为高风险行业,世界各国都有严格的监控手段和相对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世界血浆蛋白治疗协会PPTA属下MRB机构的数据表明,全球血液制品行业原有102家企业,由于各国政府加强了监管,加上企业的兼并重组行动升级,目前全球血液制品行业企业数目大幅减少,百特和拜耳两家的产品就占全球血液制品市场份额的75%-80%,行业集中度非常明显。

  全球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根据IMS的调查,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全球血液市场规模只有103.2亿美元,与2004年同比还略有下降。血液制品是传统药物,有深厚的市场基础,但连续数年其增长率一直低于整体医药行业增长率,主要是安全性问题使各国政府对血液制品产业的发展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另外,血浆的原料供应也出现瓶颈,尽管微生物发酵和组织培养甚至转基因动物和植物等基因工程手段在血液制品行业也有一些应用,但目前从血浆中提取蛋白仍然是主要手段。在基因工程技术和生物反应器产业化的瓶颈突破之前血液制品产业的发展难以有明显转折点。

  3.2.1产业政策催生行业龙头

  由于有国家行政禁令,除人血白蛋白和基因重组VIII因子等产品外所有血制品均为国内企业生产,而且对于生产血液制品的企业有行政壁垒,因此我国的血液制品行业集中度比较高,排名前六名的上生所、成都蓉生、上海莱士、远大蜀阳、天坛生物和华兰生物控制了60%-70%的市场份额。国内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共33家,市场总容量40亿元左右,2000-2005年在全国16个城市医院血液系统的用药金额的复合增长率为19%,高于医院整体用药金额增长速度。

  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规模、技术和管理上。现阶段血液制品的生产规模与投浆量成正相关关系。根据国际经验数值,1000-1500吨的投浆量是最具规模效应的。2004年全国投浆量在300万吨以上的只有华兰生物、上海莱士、成都蓉生药业有限公司、四川远大蜀阳药业有限公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占全国投浆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8%、10%、13%、10%、13%,而其他30余家企业投浆量共占36%左右。

  为了严格控制血制品的安全性和质量,2006年卫生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的工作方案》。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将与单采血浆站脱钩,不再设置单采血浆站;原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单采血浆站转制为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单采血浆站作为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生产原料的专门供应机构,其设置及管理在符合《单采血浆站基本标准》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还须符合《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GMP)》的有关要求。通过转制,单采血浆站应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和管理。单采血浆站与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建立"一对一"供浆关系。

  2007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印发了《血液制品疫苗生产整顿实施方案》,政府采取向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派驻厂监督员、把血液制品逐项纳入批签发、建立原料血浆投料前的"检疫期"制度等措施,进一步对血液制品加强安全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5月1日起将丙种球蛋白类制品纳入批签发管理,其他的血液制品也将逐步纳入到批签发管理制度中。至2008年1月1日,将对其他所有上市销售的血液制品实施批签发。

  2007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了《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其中指出要开展注射剂品种生产工艺核查,逐步扩大向高风险品种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这次整治将进一步肃清血液制品和疫苗市场。

  自2004年5月底国家四部委开展单采血浆站整顿以来,全国156家单采血浆站已关停36家。而与此同时,全国所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中已有6家企业因无血浆供应彻底停产,另有10家企业处于基本停产状态,采血量大为减少。国内原料血浆供应2004年约为4300吨,2005年以后已减少50%以上。生产不足已波及到全国所有大型医院的血液制品供应。原料血浆是血制品企业生产的源泉,如果血浆供应不足,血制品生产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这次单采血浆站转制实际上成为一次行业洗牌的契机,一些规模大、资金充足的企业趁此机会收购并改造血站,在一场血源大战中保卫自己的原料供给。而对单采血浆站管理能力欠缺和资金链短缺的的小企业将受巨大冲击。

  随着血浆采集,存储和运输环节管理规格的提高,血浆供应量将成为制约企业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否掌握单采血浆站资源并对其科学管理将决定企业未来在行业中的地位。在单采血浆站转制完成之后,血浆的供应将趋于平稳,而这次洗牌势必将一些小企业清除出整个市场,使行业的集中度提高,龙头企业将分得更大的市场蛋糕。

  3.2.2国内血制品产品结构合理化尚需时日

  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规模和技术能力还体现在品种类上,投浆量越大、开工越足、证明单品成本就越低;品类越丰富,能源综合利用率就越高,单品摊薄的成本也就越低。所以优化产品结构,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是降低成本另一途径。另一方面,扩大规模也是为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的主要手段,资源越多,话语权越大。

  从血液中制备的产品主要有人血白蛋白、免疫丙种球蛋白、特异性免疫丙种球蛋白、凝血因子类、特殊因子类,生物胶和黏合剂等,国外的生产企业能生产20多种,而我国技术最先进的企业也只能生产其中的9种

  虽然白蛋白的产量高,但是由于其价格低廉,在发达国家的血制品企业的销售结构中所占比例比较低,而高附加值的凝血因子类产品虽然产量非常低,但对销售的贡献非常大。在2005年全球主要血制品企业销售结构比例中人血白蛋白占15%的市场份额,而免疫丙种球蛋白和凝血因子各占30%。2005年美国市场上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的比例高达51%,人血白蛋白只占20%。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综合产能不小,但主要产品是技术含量低的人血白蛋白。而且由于用药理念和结构与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技术含量最低的人血白蛋白占据了大约60%的市场份额,而凝血因子类产品所占的比例还不到8%。

  根据2000-2005年我国样本医院的白蛋白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人血白蛋白的市场份额正在下降,这意味着其他小制品的份额在增加,我国血液制品的使用结构将发生变化,但结构的合理化尚需时日。

  虽然血制品行业在经历了降价风波和单采血浆站转制等不利影响之后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仍不排除未来还会有一些政策调控,如原料的区域化供应,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检测措施,另外突发的安全事件也可能给血制品行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3.2.3主要血制品市场分析

  人血白蛋白(ALB)

  人血白蛋白属于成熟产品,技术门槛低,产品同质化程度高,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目前国内排名前6名的分别是成都蓉生,上海莱士,华兰生物,远大蜀阳,拜耳和上生所,共占据58%的市场份额。

  目前由于我国医生的用药习惯,人血白蛋白在血液系统用药一直排名第一的局面暂时不会被打破。而且目前人血白蛋白几乎没有替代品,所以其需求有较强的刚性,而且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量仅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量的1/40,有很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开拓农村市场将是我国血制品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近期由于原料短缺导致人血白蛋白供不应求和价格高涨,国家和地方政府曾多次提高其最高限价,同时向主要生产企业紧急调配原料血浆。这种供求关系极度不平衡导致的价格高涨局面在原料供应相对平稳之后将逐渐改变。

  免疫丙种球蛋白(IVIG)

  免疫丙种球蛋白含有健康人群血清所具有的各种抗体,因而有增强机体抵抗力以预防感染的作用。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病以及传染性肝炎、麻疹、水痘、腮腺炎、带状胞疹等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防治,也可用于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等内源性过敏性疾病。2006年国内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市场约为10.25吨(不含出口量),四川蓉生、上海莱士、远大蜀阳、上海生物所及华兰生物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

  免疫丙种球蛋白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首先,静丙在国内应用的历史比较短,在适应症的选择上相对保守,潜在的空白领域还很多;另外由于患者的支付能力有限,临床应用时普遍治疗有效剂量偏小,若患者支付能力的增强或者医保条件改善,治疗有效剂量将向国际先进医疗标准看齐。

  免疫丙种球蛋白市场短期供应将偏紧,价格会有所上扬,但这些都属于监管加强后出现的产品退市及小厂缺供的填补性紧张,血浆站收购结束及血浆供应秩序理顺后应该很快恢复常态。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我国上市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有乙肝免疫丙种球蛋白(乙免,HBIG)、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和组胺人免疫球蛋白。

  国内乙肝免疫球蛋白容量刚超过了4.6亿IU(不含出口量),华兰、蜀阳、蓉生、上海生物所是市场主要的占有者。乙免上市的主要目的是预防乙型肝炎感染以及针对意外感染后的应急处理,包括乙肝相关器官终末期疾病移植术后预防等。中国是乙肝大国,HBsAg阳性及患病者有约1.2亿人,由于大规格或静脉剂型乙免主要用于乙肝相关疾病移植后的HBV复发,而目前器官移植供体来源渠道不畅,影响了器官移植手术的开展,因此短期内影响着乙免产品的市场扩容,但是随着乙免应用领域的扩展,根据国际趋势预测,乙免应该有更广阔的市场。

  2006年中国HTIG市场容量约为7.5亿IU,蓉生、华兰和蜀阳是主要的市场占有者。2006年是狂犬病高发年份,共发病3279人、死亡3215人,HRIG的市场容量随狂犬病的发病率升高而走高。但HRIG市场容量能否持续增长要看政府对养狗证管理的执行态度和对流浪狗管理的力度。制约各厂家产能的主要因素是特免血浆的采集,尤其是最近特免血浆单次采集市场价格的上扬,制约着厂家的供应能力。另外,因狂犬病疫苗标准的提高致使狂犬疫苗的供应不足,加之狂犬疫苗主动免疫接种后14天抗体滴度才上升至有预防效水准,而HRIG注射后数十分钟到几个小时血中抗体滴度迅速上升到保护浓度,对意外咬伤的急救有效,因此对HTIG的市场谨慎看好。

  凝血因子类凝血因子市场的主要产品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凝血酶和Ⅷ因子,容量分别为0.5亿IU和0.46亿IU(不含出口量)。上海莱士、上海莱士和华兰生物几乎垄断了全部凝血酶原复合物市场。而目前国内生产凝血酶和凝血酶Ⅷ因子的企业只有华兰生物和上海莱士。由于全国凝血VIII因子告急,SFDA加速了对进口基因重组凝血酶Ⅷ因子的审批,进口产品即将占领一部分市场份额。

  3.2.4主要疫苗产品市场分析

  3.2.4.1国内外疫苗产业发展概况

  人类使用疫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00年前,当时的人们用从轻症天花病人中分离出的病毒株给正常人接种以预防天花。经过了一千年左右,疫苗从传统的减毒活疫苗、灭毒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发展到了用基因工程手段产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核酸疫苗、蛋白质工程疫苗、合成肽疫苗等新型预防性疫苗。疫苗的产生最初是为了预防恶性传染病,如天花,白喉,麻疹等,目前已经发展出了治疗性疫苗。

  全球疫苗行业正在快速增长,1999年全球疫苗的销售额是36亿美元,到2005年达到105亿美元左右,增长了将近300%。近年来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和流感、甲肝等在局部地区的爆发都促进了疫苗行业的飞速发展。

  疫苗和血制品一样属于高风险行业,各国政府的准入门槛高而且监管严格,因此行业集中度也高。2004年全球前4大疫苗生产企业占了全球近60%的市场份额。

  虽然很多恶性传染病在我国都已经被消灭,但是每年都有传染病疫情的爆发,根据国家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我国2006年传染病的发病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46%,死亡率增加了7.23%,其中流感等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同比增长了20.96%,死亡率增长了31.67%,因此卫生防疫仍然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免疫,计划免疫中的疫苗分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两类。第二类疫苗是指在国家免疫计划中,但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一些以预防为主要手段的疾病疫苗虽然不在国家的免疫范围之内,却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这些疫苗和二类疫苗都由公民自费,统称有价疫苗。

  22种疫苗已成为国家基本药物,拿到生产批件的新药(含进口)有53种,其中有价疫苗有近40个品种。

  一类疫苗以国家卫生部所属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为主,占一类疫苗市场的97%以上。全国每年可生产预防用疫苗制品近10亿人份。

  自20世纪90年代有价疫苗市场开拓以来,10年间疫苗市场规模增长了4倍,到2002年,全国人用疫苗销售额增加到21亿元左右,到2003年已超过24亿元,2005年超过30亿元,年增长率约15%,不仅高于药品市场增长率,而且还高于全球疫苗市场的增长率。

  但是我国人用疫苗尤其是有价疫苗生产企业规模小,重复建设现象突出。现有的疫苗生产企业有28家,生产流行性感冒疫苗的企业有15家(进口5家),生产重组(CHO)乙肝疫苗的企业有7家。由于同质化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低,目前单品销售超过亿元的产品很少,与国际疫苗巨头有显著差距。

  我国过去疫苗的销售采取统购统销的方式,省级疾控中心拥有绝对话语权。卫生部2005年6月1日起实施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有价疫苗的生产企业可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销售本企业的疫苗产品。疫苗批发企业也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其他疫苗批发企业销售此类疫苗,省级疾控机构垄断疫苗供应的体制逐渐打破。目前由于有价疫苗的利润较高且营销模式发生了变化,一些国际疫苗巨头,如葛兰素史克、巴斯德、默沙东及诺华,纷纷进入到中国有价疫苗市场分一杯羹。一些民营企业也跃跃欲试,积极涉足抢滩疫苗领域。

  3.2.4.2疫苗产业的发展契机

  计划疫苗市场的增长有三方面契机,一是新生儿数量的增长所导致的市场需求量增长;二是国家免疫规划的扩容导致政府买单的疫苗种类增加;三是国家对老疫苗的升级换代引起的产品毛利增加。

  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新生儿在2007年预计达到2300-2500万,按照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我国为每名儿童投入的计划免疫成本是244.37元,其中一半以上都是购买疫苗的成本,据此计算,07年我国计划免疫市场比去年增长7亿元以上。

  过去国家计划免疫的疫苗种类只有4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直到2002年乙肝疫苗才对新生儿免费,随后乙脑和流脑疫苗开始在部分省市免费。随着国家对免疫工作的重视,免疫规划的扩容也被提上了日程,目前成人型白喉类毒素疫苗,流脑A群疫苗等15种被列入部分省级单位的免疫规划名单,由政府采购买单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

  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这些疫苗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中央财政将增加支出25亿元用于疫苗和注射器的购买。以麻风腮联合疫苗为例,扩容后的需求量约为每年3100万支,而2006年的供应量只有900万支,其中国产600万支、进口300万支,缺口很大。

  另外,由于一些原有的疫苗规格和剂型过于陈旧,国家正计划用新型的疫苗取代传统疫苗,以前国内疫苗多是病毒灭活疫苗,虽然其致病性已经消除,但由于对灭活能力的控制问题,人体使用有一定风险。这种血液疫苗已经属于国家逐渐淘汰的品种。如目前生产量最大的乙肝疫苗已经从原来的血液疫苗过渡到基因疫苗,而目前计划免疫中风疹、麻疯、糖丸等疫苗中还有相当部分是血液疫苗,这部分产品的更新换代对国内疫苗生产企业而言是个大好商业机会。

  3.2.4.3重要产品市场分析

  预防性乙肝疫苗由于国产的疫苗与进口疫苗效果相同,因此占据了80%以上国内市场。目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已全部替代了血源疫苗,占据了全国疫苗市场的1/3。品种主要有重组(CHO)乙肝疫苗和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重组(CHO)乙肝疫苗在免疫原性、稳定性、免疫持久性等方面均比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有明显优势。目前我国生产的重组乙肝疫苗在阻断母婴传播病毒,以及提高儿童免疫能力方面,已与进口疫苗效果相同,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所鉴定认为,均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

  重组(CHO)乙肝疫苗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联合长春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研制成功。目前华北金坦、北京华尔盾、长春生物技术研究所、兰州生物技术研究所、武汉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成都生物技术研究所等7家企业持有10个药品注册证。华北金坦是开发乙肝疫苗的主要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至2003年底止,实际供应市场量为700万人份,华北制药拥有其18%的股权。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是目前国内外应用的骨干品种,主要以美国默克和GSK为代表,国内生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技术主要由默克公司引进,具有工艺成熟、成本低、产量高的特点。目前主要由北京天坛生物和深圳康泰生物两条生产线,上实医药拥有深圳康泰生物28%的股权。

  2004年3月,国家SFDA批准了大连高新生物制药生产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采用重组(汉逊酵母)

  表达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经纯化后在特定条件下吸附后制成,在同类产品中生产工艺先进,具有保护抗体阳转阴率高、抗体滴度高和母婴传播阻断率高的特点。由于其免疫原性较啤酒酵母表达的疫苗高,差价也比啤酒酵母表达的疫苗大,因此受到各防疫站的青睐,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并引发了乙肝疫苗领域的降价风潮。

  国内市场的进口制品是GSK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原液产品,由上海生物技术研究所分装,其它国外乙肝疫苗制品极少,因此进口制品对国内市场压力不大,此外GSK公司的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在中国也获得了注册。

  目前国内的预防性乙肝疫苗市场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国内市场容量大约是4000-5000万人份,而仅深圳康泰就有4800万人份的产能。

  流感疫苗

  2005年全球流感疫苗销售额约20亿美元。根据美林证券的预期,在未来5年内流感疫苗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6%,市场规模将翻一番。根据Aventis的研究报告,流感疫苗是过去10年中疫苗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者,也是未来10年疫苗市场增长的主要品种之一。

  去年我国流感发病5,7557人,死亡4人,发病率比去年提高了25.28%,接种疫苗仍是现阶段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SARS疫情激发了我国流感疫苗需求,2002年时我国流感疫苗消费量不超过500万人份,2003年时估计达到1500万人份,2004年销售量大约为1200万-1400万人份。2005年国内流感疫苗销售了大约2000万-2200万人份。

  2005年欧美发达国家的流感疫苗接种率高达20%,由于经济水平和健康理念的差别,我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以2005年的接种人数计算还不到2%,如果没有大的流感疫情刺激市场,市场需求乐观估计也只有2200-2600万人份。

  我国流感疫苗的进口产品基本上都来自赛诺菲-安万特、诺华(凯龙)、葛兰素史克3巨头。虽然国家对国内疫苗企业一直采用保护政策,但国产疫苗因技术、工艺等原因,稳定性、抗体滴度等指标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市场占有率低。

  2005年进口疫苗约780万人份进口裂解疫苗出厂价约49元/人份;国产流感疫苗约1200万-1400万人份,裂解疫苗的出厂价约28元/人份。根据厂家的出厂价计算,2005年流感疫苗的销售额大约为7亿-8亿元。按销量计算,进口产品占了将近40%的市场份额,由于进口疫苗价格贵,按销售额计算,进口产品占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流感疫苗主要有全病毒灭活疫苗、病毒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三种灭活疫苗。全病毒灭活流感疫苗的副作用较大,在国外已经不再使用,国内也正逐渐被取代,生产全病毒灭活流感疫苗的企业主要为中生集团下属的天坛生物和兰州所。目前市场上裂解疫苗占主导地位,主要生产企业是长春长生和几家外企,华兰生物的裂解疫苗还处于临床阶段。而目前有上市亚单位疫苗产品的只有海王英特龙公司,天士力控股子公司天士力金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亚单位流感疫苗目前已拿到临床批件。市面上现有的流感疫苗都是通过鸡胚培养系统生产出来的,这种生产方式存在生产能力不足、生产过程较长、灵活性较差、反应能力有限等缺陷,从而大大制约了鸡胚培养流感疫苗在流感大流行控制过程中的效率。由于禽流感的暴发时间、严重程度以及现有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常常是难以预测的,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在制定预防禽流感大流行紧急预案时,通常会将那些具有快速生产能力及较强反应能力的细胞培养流感疫苗作为主要应对手段,而这种政策导向的改变无疑将对未来流感疫苗市场的发展产生有效的引导作用。辽宁成大正在开发用Vero细胞培养的流感疫苗,但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医保体系的完善和流感疫苗价格的下降,未来的流感疫苗接种率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我国2005年接种率约为1.7%,全球目前的接种率大约为4.6%,我国的接种率低于全球水平,有巨大的增长空间。2006年国内的流感疫苗生产商有10家,进口商5家,还有9家还在新药审批阶段。目前国内流感疫苗产能过剩,加上在建的生产线,国内产能将远大于3000万人份。从短期看,国内流感疫苗的产能将出现过剩的情形,流感疫苗的出厂价将因此出现较大的下调,后进入流感疫苗领域的企业获利空间将较小,尤其会给规模较小的企业带来较大的困难。长远看,流感疫苗价格的下降将会进一步扩大流感疫苗销售量,但盈利能力可能会下降。因此短期内海王生物、天士力及华兰生物的流感疫苗在国内销售预期不会很大。

  狂犬疫苗

  2006年我国狂犬病发病人数为3297人,死亡人数为3215人,发病率比上年增长了28.48%。历年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

  国内生产的狂犬疫苗主要分地鼠肾细胞和Vero细胞两种,其中Vero细胞狂犬疫苗有效期较长且优于地鼠肾培养的产品。国内原有狂犬疫苗生产企业十多家,但是由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对所有预防用疫苗类制品实施批签发,人用狂犬病疫苗也纳入批签发管理的范围;另外2005年8月,我国取消有佐剂疫苗生产,开始全面推广无佐剂疫苗,原有的一批生产企业停产,进行技术、工艺改进,重新报批。

  因此目前全国仅有六七家企业的产品投入市场。由于2006年上半年拿到新药证书的狂犬疫苗生产商的狂犬疫苗不能及时进入市场,造成了06年狂犬疫苗市场的供不应求。

  国内生产狂犬疫苗的企业主要有辽宁成大和中生集团下的长春所,兰州所和武汉所。其中辽宁成大成为国内第一家拿到批签发许可证的企业,在其他生产商无法进入市场的良机中,辽宁成大的狂犬疫苗销售出现爆发式增长,2006年的狂犬疫苗销售额达1.9亿元。

  但是一批在2006年度获得新药证书的产品将在2006年底进入市场。如长春高新发通过百克药业控股迈丰药业80%的股权,而迈丰药业于2006年11月22日获得SFDA颁发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新药证书和药品注册批件并争取在2007年内通过GMP认证并完成上市准备,2008年产品投放市场。2007年将会有超过10家的企业供应狂犬疫苗,而且原有生产商也将会陆续获得生产批文,预计2008年后,狂犬疫苗市场将会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多家生产商混战的局面。

  艾滋疫苗

  艾滋疫苗是目前疫苗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我国还没有艾滋疫苗上市,已经拿到临床批件的只有长春高新控股子公司百克药业的艾滋疫苗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共同研制的DNA-天坛痘苗复合型艾滋病疫苗,都处在I期临床。

  疗性疫苗

  现代疫苗的概念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防病范畴而被应用于治疗疾病的领域,美国默克公司的Gardsil是第一例批准上市的治疗性疫苗。

  我国第一例治疗性疫苗是岳阳长兴的控股子公司重庆康卫与第三军医大联合研制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该药已经完成了III期临床,正准备申请生产批件。该药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新药的保护期为5年,在这5年当中不得有同类药品申请注册。我国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数目巨大,接种对象为新生儿、学龄儿童和感染人群,该药的潜在市场量预计可达10亿元。

  在国外,幽门螺旋杆菌疫苗主要由Acambis及Antex两个公司开发。Acambis与aventis合作开发的产品是使用尿素酶作为抗原,但在做完Ⅰ期研究后终止了改项目的研究。Antex开发的疫苗是灭活多价全细胞疫苗,该项目2001年做完Ⅰ期临床后,到目前5年已过,仍未见有进行Ⅱ期临床研究的报道,估计该公司已经放弃该品种。有评论说,全细胞疫苗主要是副作用较大。同时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反复感染率很高,这将会使得该疫苗的价值打折。

  重庆啤酒研发的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已经于2003年进入临床研究,目前此疫苗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我国是肝炎大国,肝炎病毒携带者达1.2亿,肝炎治疗用药市场规模在200亿元左右。另外国家一类新药治疗性双质粒HBVDNA疫苗也由广州拜迪医药有限公司研发成功,06年9取得了临床批件,目前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

  与预防性疫苗所不同的是,治疗性乙肝疫苗不仅可以针对新生儿和适龄儿童以及高危人群,还针对已经发病的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我国每年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方面的医疗支出在300亿元至500亿元之间。目前,我国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近1.3亿人,2006年乙肝的发病人数为11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25%。在庞大的患病人群中只有19%的患者在接受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的正确治疗方法,高达73%的患者采用的是保肝降酶药物治疗。因此如果治疗性乙肝疫苗上市,它面临的将是高达数百亿的潜在市场。

  3.3治疗性单克隆抗体

  3.3.1概况

  靶向药物有三个层次,单克隆抗体属于分子靶向药物。

  单克隆抗体具有三种独特的作用机制,分别为靶向效应、阻断效应和信号传导效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单克隆抗体经历了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鼠源单抗、鼠/人嵌合单抗、人源化单抗、和完全人源化单抗,使鼠源性蛋白的成分从100%下降为33%乃至0%。单克隆抗体药物主要用来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在癌症治疗方面的疗效突出。

  由于单抗的靶点无法受专利保护,而针对靶点又可研发出多种不同的抗体,因此在2006年全美制药制造和研究协会会员企业的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线中,单克隆抗体的在研产品数目高达160种,占了整个研发线的38%以上。2006年生物技术药物的单品销售冠军就是抗TNFR的单克隆抗体Enbrel,单克隆抗体有希望成为未来"重磅炸弹"产生的重点领域。

  单克隆抗体是生物医药行业增长最快的领域。1997年第一个嵌合性单抗药物利妥昔单抗(Rituxan)上市,1999年全球抗体的销售额仅12亿美元,2006年飙升到220亿美元,居所有生物医药产品之首,约占到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市场的34.5%。01年到07年之间单抗类药物是复合增长率最高的药物。

  美国FDA已经批准23种治疗性单抗药物,按治疗领域分主要集中在癌症和肿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类疾病。部分药物情况见下表:

  3.3.2国内现状

  国内方面,SFDA到目前为止共批准了11个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其中5个是国外进口产品,6个是我国研发的,其中3个是国家生物制品I类新药。

  从2005年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的用药数据来看,市场主要分布在癌症和肿瘤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关节炎这三种领域,癌症治疗药物利妥昔的用药金额几乎为所有单抗药物的一半,利妥昔和帕尼珠共占71%,其次是治疗关节炎的依那西普和抗CD3,约占17%,其余为器官移植用药巴利昔单抗,约占13%。

  目前我国的单抗市场基本由进口产品垄断,在2005年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的用药数据中,利妥昔单抗由上海罗氏、HoffmanRocheAG和基因公司三家垄断,上海罗氏占了79.42%的份额。由于单抗药物价格昂贵,单支的零售价一般为两万元人民币,因此市场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为主,如在2005年样本医院的统计中治疗乳腺癌的药物赫赛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和武汉这5个大城市。

  抗体药物的门槛很高,我国抗体药物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中下游技术。目前国内形成了北京、上海、西安等抗体药物的中试及产业化基地。北京基地以北京百泰生物技术公司为主;上海基地以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等为主;西安基地由第四军医大学和成都华神集团合作形成。以上海中信国健的益赛普为例,2005年6月获得国家药监局生产批文,2006年该产品销售约6000万元,2007年销售有望达到1.2-1.5亿元。该公司目前已经建立4条750L的动物细胞培养生产线,规模在国内属于一流水平。

  3.4基因治疗的产业化初具规模

  基因治疗是将具有治疗意义的基因重组进真核表达体系,直接转移至人体细胞,表达出具有治疗作用的堕胎和蛋白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次性植入基因可以长期有效,也属于分子靶向治疗的一种。

  2003年10月,深圳市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基因治疗产品"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今又生)取得了SFDA颁发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准上市的基因治疗产品。上海三维生物的溶瘤性重组腺病毒注射液(商品名安柯瑞)是治疗头颈部癌的基因治疗药物,目前其他适应症也正处在临床前或者I期和II期临床试验阶段。除了安柯瑞,公司还有其他以腺病毒表达载体为基础的后续产品已经取得了临床批件。在H100系列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公司共完成了相关的12个发明专利申请,包括中国专利、国际专利(PCT)和美国专利,其中与H101相关的1个中国专利申请已经获得授权。三维生物日前与美国Onyx公司签订了使用ONYX-015相关专利的专利许可协议书,其中包括Onyx公司的6项与重组腺病毒有关的美国专利及其相应的国外专利。

  4.行业投资策略:关注行业龙头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

  4.1行业投资策略

  鉴于生物医药行业正处于成长初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无限的想象空间,故给予"增持"评级。政府对医药行业的整体调控对生物医药行业会有一定影响,但整顿过后市场将更加规范,竞争更加有序,行业龙头将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对药品的降价在压缩企业利润的同时也增加了市场需求。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能通过生产新药而拥有原研药品的定价权;或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或者内部挖潜而提高产品质量,在"优质优价"的定价原则下争取单独定价权。

  4.2重点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分析

  4.2.1华兰生物(002007 行情,资料,评论,搜索):进军疫苗行业的血制品行业巨头

  无论从投浆量还是产品管线的丰富程度,华兰生物都是我国血制品行业的巨头。200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亿,比上年同期下降2.3%,完成净利润0.79亿元,同比增长50%。公司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全国单采血浆站转制,原料血浆供应紧张,人血白蛋白在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同时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开发的费用减少导致营业费下降。而人血白蛋白占了主营收入的72.92%,是公司的主导产品;另外公司通过开发新产品,丰富了产品管线,血浆综合利用率提高,主营业务成本比去年同期下降13.95%。

  短期来看,单采血浆站转制和血制品行业批签发制度减少了血浆的供应和提高了原料血浆成本,一度成为制约血制品生产企业生产和发展的瓶颈。但长远看来,这些举措从源头肃清了血制品行业,提高了血液制品使用的安全性。在这次转制过程中,公司凭借雄厚的资本共收购了都安华兰单采血浆有限公司等9个单采血浆站,如果原料血浆的供应恢复增长,公司未来的产能将得到逐步释放。

  通过公司的主营产品的结构可以看出,虽然目前人血白蛋白仍然是公司利润的主要贡献者,但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正在从2004年的88%,2005年的79%下降到2006年的72%,意味着其他小制品的比例正逐步上升。冻干人凝血酶的上市使公司拥有的产品达到9种,成为业内产品结构最丰富的生产企业,提高了血浆的综合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抵御了血浆供应不足的风险。但目前由于国内经济水平和医生用药习惯的限制,小制品的市场推广遇到了困难。高附加值的小制品毛利率只有26%,远低于技术含量低、但拥有成熟市场的人血白蛋白的毛利率43%。公司正计划加强营销队伍和营销网络的建设,随着新产品逐步占领市场,现在获利不明显的小制品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除生产和经营血制品之外,公司通过成立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和华兰生物工程(苏州)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向诊断试剂、疫苗和基因工程领域进军。公司的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今年将开始为公司贡献利润。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已经取得新药证书,公司是国内除大连高新之外唯一一家生产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的企业,一旦取得生产批件便可以正式投产并预计在今年为公司贡献利润。在已上市和准备上市的产品之外,公司还有后备产品梯队,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大流行流感裂解疫苗(人用禽流感疫苗)和吸附破伤风疫苗等也取得了临床批件。

  华兰生物作为血制品行业的巨头在整个血制品行业格局震荡的逆境中不但经受住了考验而且把握时机进入了利润丰厚的疫苗行业,有可能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新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都存在不确定性,效果有待观望。

  4.2.2天坛生物(600161 行情,资料,评论,搜索):疫苗和血制品双轮驱动

  持有天坛生物56.27%股份的中生集团是中国血制品行业名副其实的寡头。为增强产业竞争力,中生集团于2007年4月28日提出将在未来三年内将同业竞争的业务及相关资产注入天坛生物,从而彻底消除同业竞争。7月27日公司原第一大股东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持的18315万国有限售流通股无偿划转至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的股权过户手续办理完毕,中生集团正式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成为公司直接控股股东后,集团公司可能采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方式以集团内资产认购上市公司股份,并利用天坛生物作为上市公司提供的资本运作平台,逐步整合集团系统内部业务、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转化集团内部目前运营机制、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培育集团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同时,通过股权划转及后续的整合工作增强上市公司的研发能力、增加其资源储备、拓展其业务规模、增强其持续盈利能力,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200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20.51%,完成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46.44%。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品结构合理,疫苗和血液制品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0.1%和19%。疫苗制品的毛利率从04年的58.06%快速提高到05年的63.44%和06年的70.67%,2007年上半年公司75%以上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于疫苗制品。公司传统产品重组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在深圳康泰的冲击下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二。

  但公司新产品不断上市,销售毛利率保持上升,产品线日渐丰富。现在,公司更倾向于发展高毛利率的新品种如麻风二联疫苗、麻风三联疫苗、Vero细胞乙脑疫苗和精制白百破疫苗等毛利率较高的新疫苗。预计国家计划免疫扩容后疫苗制品会出现爆发性增长。

  4.2.3 双鹭药业(002038 行情,资料,评论,搜索): 成长性良好

  2006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21.41%,完成净利润5千万,2007年上半年公司完成营业总收入0.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81%,实现利润总额5,495.82万元,同比增长127.85%,净利润实现5,254.25万元,同比增长153.93%,呈现了高速增长态势。

  公司的产品围绕抗肿瘤辅助用药,抗病毒药和心血管药形成了有特色的产品管线。公司主营的生物药品为重组蛋白,如迈格尔、扶济复和立生素,其中迈格尔为国家II类新药,并被列入医保乙类目录。立生素在保持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预充式注射剂新包装,力图提高高端市场的占有率。虽然SFDA放慢了新药的审批速度,提高了新药审批的门槛,公司基因工程产品注射用重组假丝酵母尿酸氧化酶仍于07年6月拿到了SFDA的临床试验批件,准备于近期开展I期临床。尿酸氧化酶是高尿酸血症特效治疗药物,用于癌症化疗等原因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尿酸氧化酶I期临床的开展丰富了公司的产品梯队。2007年上半年生物药毛利率为91.69%,比上年同期增加2.31个百分点。

  生化药毛利率为49.81%,比上年同期增加6.71个百分点。2007年上半年公司主打的生化产品贝科能、欧宁、雷宁等销量大幅增长,而欣尔金、欣顺尔、欣瑞金等新产品销售情况良好。

  4.2.4通化东宝(600867 行情,资料,评论,搜索):胰岛素行业龙头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而且其使用具有终生依赖的特点。近年来全球重组人胰岛素用药量正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07年上半年公司在国内的胰岛素销售额为7000万元,虽然是国企中的龙头,但仅占国内市场规模3%左右的份额,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由于公司的产品与诺和诺德及礼来的同类产品没有质的差别,而且价格便宜12元(国外产品72元/支,东宝为60元/支),因此公司胰岛素的国内销售的高速增长持续具有可持续性。(中信建投)

  共 11 页首页 11

  

   制糖行业:糖业凭借消费提升出现新转折

  我们推出10月份制糖行业月报,主要分析上一榨季销糖率、需求增长情况、产品价格走势、新榨季最新情况以及行业和公司投资机会。

  投资要点:

  06/07制糖期高产量正被高于预期的消费量增长所消化,按照正常年份消费量增长率8%计算,新制糖期糖产10%增长不会对糖价上升形成太大压力。

  国内糖业仍处于长周期的景气阶段。06/07榨季糖业折了一下腰,但龙头糖业股仍然获利。我们预计09年糖产出现有限增长后,食糖供不应求,糖价将迎来另一次上升潮。

  国内糖业最坏时期已经过去,我们认为行业将出现新的转折。今年下半年龙头糖业股有"业绩惊喜"。同时基于糖业股股价表现远远落后大盘,在投资者重新审视糖业、并加大投资比例后,我们相信它今后完全有可能迎头赶上。我们由此给予"看好"评级。

  与国外糖业龙头公司比较,国内糖业龙头股毛利率高、税率低、获利能力强,再加上处于长周期景气阶段,故国内龙头糖业股可享受较高估值。

  重点推荐:南宁糖业、中粮屯河。

  风险提示:

  原料风险、糖价风险、环保和政府相关政策风险。

  1、06/07制糖期一般结论

  中国是食糖第四大生产国(位于巴西、印度、欧盟之后),第五大消费国(于印度、欧盟、巴西和美国之后)。我们经常把糖与烟酒归为一类,说明糖这一农产品颇为特殊,糖上生活必需品,它是情感化的产品,又是政治性很强的产品。

  1.1. 06/07制糖期产量在糖价下跌后已被消化

  我国06/07制糖期爆发出来的1159万吨糖产量,同比增长36%,是一种历史性大增产。其实因在果中。食糖在03/04、04/05、05/06三个榨季因减产和供不应求,糖价经历大牛市,三年来年均复合增长23%,农民种糖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最后造成06/07榨季糖的高产量。

  由于06/07制糖期供应量远高过预期,糖价自06年5月开始逐渐下跌,历时15个月,低谷价3650元/吨较高峰价5100元/吨跌去28%。但若以06/07制糖期平均售价3986比较05/06制糖期平均售价4593元,价格跌幅要小一些,只跌13%,每吨相差600元。

  理论上讲,糖产供需平衡式是:

  上季库存+生产量+进口=国内消费+出口+本季库存我国每年进口食糖是通过配额控制的,数量一般在100万吨左右,出口量03年之后很少,不到10万吨,进出口差十年平均数为51万吨,因而进出口量对供需量影响不大。食糖供需主要取决于生产量和国内消费量。

  1.2.需求增幅超过之前预期

  06/07制糖期食糖产量1199万吨,到07年9月已累计销售1159万吨,销糖率96.64%,这个数据超乎寻常的好,国内消费高增长化解了糖高产的压力。

  国内糖需求主要由工业消费和民用消费组成,其中工业消费据业内估计占79%,民用消费只占21%。06/07榨季糖消费量为1253万吨,比上一榨季消费量1080万吨增加16%,大大高于正常年份的8%增长率。

  06/07榨季广西糖产708万吨,占全国整个甘蔗糖产1074万吨的65%;新疆甜菜糖70.8万吨,占全国整个甜菜糖产124.9万吨的57%。我们预估新制糖期糖产主要看广西和新疆的播种面积和含糖率。新疆10月已开榨,07年甜菜播种面积138万亩,较上个季度略减,原因是当地棉花、粮食、油料等作物比较效益高,农民种甜菜积极性不如南方种植甘蔗高;今年冬季干旱也影响到甜菜单产。如果把黑龙江和内蒙甜菜产量考虑进来,新榨季全国甜菜产量增幅预计在单位数内。

  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今年可能为1420万亩,同比增加13%,原因是:糖价高位运行对甘蔗原料需求大幅增加;产区糖价与收购价联动政策保证蔗农收益,规避市场风险,提高农民种蔗积极性。

  综合来看,07/08制糖期全国糖产有望继续增长,增长率在10%左右,预估产量为1320万吨

  2.2.需求预计和明后两年糖价分析

  06/07制糖期产量高增长,同时消费量也高增长。假如07/08制糖期消费量为正常年份的增长率,即8%,国内消费量是1353万吨,同时糖产增幅预估为10%左右,达到1319万吨,我们推论全国食糖供需大致平衡。

  在糖产供需基本平衡的前提下,我们预测,08年糖价走势比较平稳,大约在每吨3800-4500元之间波动。

  根据糖业5-6年长周期(前3年增产后2-3年减产,),09年如果全国糖产增长轻微,我们认为糖将供不应求,糖价开始新的上升。

  3、制糖行业投资前景和风险

  3.1.国内糖业仍处景气阶段

  国内03/04、04/05、05/06三个制糖期糖价年均复合增长23%,形成糖的大牛市。06/07制糖期虽因糖产大增价格下跌13%,但糖价仍属高位运行,多数大型糖厂仍可盈利。即使在07年上半年最差时期,国内龙头糖业公司南宁糖业和中粮屯河毛利率仍达到24%和33%。

  我们拿国内糖业龙头公司与印度糖业龙头公司Hindusthan对比,可以看到三大区别:第一、中国糖价走势要强于印度。印度市场06/07榨季糖产增幅36%后,由于需求上得慢,糖价从每吨17000卢布跌到11500卢布,跌破企业保本价14500卢布,Hindusthan公司作为印度最大糖和乙醇企业,07年上半年处于微利状态。中国糖消费量增长率正常年份为8%,印度消费增长率为3.8%,不及中国一半。中国糖市景气是在糖厂只生产白糖和食用酒精下取得,印度和其他国家糖市要靠政府批准企业以甘蔗生产乙醇(ethanol)来支持。第二、中国糖业龙头公司毛利率远高于印度同行(见下图)。第三、印度糖业公司一般课以15%税率,中国糖业龙头公司一般可获得税务减免待遇。

  我们分析,国内糖市景气并未结束,08年糖价整固后,09年后将又迎来一次上升潮。糖业如同其他资源股,是典型的对糖价敏感度高的行业,只要糖价不断上升,企业毛利率越来越高,企业获利能力显著增长。国内糖业龙头公司毛利高、税率低,获利能力强,再加上处于长周期景气阶段,故可享受较高的市盈率。有人将国内糖业公司简单地给予外国同行般20倍PE估值,说明他(她)没有认识到国内糖业龙头公司与外国同行之间的几个重大差别。3.2.制糖业投资评级我们认为,国内糖业处于长周期的景气阶段。06/07榨季糖市折了一下腰,但龙头糖业公司仍然获利。07年糖市持续下跌,现在最坏时期已经过去,行业即将出现新的转折。

  糖价07年下半年较上半年上升9%,我们预计,糖业龙头股今年下半年的业绩胜过一般投资者预期,我们称之为"下半年的业绩惊喜"。

  龙头糖业股股价表现最近六个月远远落后大盘,在投资者重新审视糖业并加大行业投资比例后,我们认为糖业股今后完全有可能迎头赶上。印度制糖企业股价在9月末上涨25%。

  我们给予制糖业"看好"评级。

  3.3.投资风险

  (1)原料风险:甘蔗和甜菜是生产白糖的原料,假如糖厂收不到足够原料,或者糖厂之间抢购原料而发生抬价都会对糖厂产生负面影响。另外,政府对甘蔗收购有规定最低价或者规定收购价与产区糖价联动,企业在遇到糖价下跌时可能受到甘蔗收购价上升不利影响。

  (2)糖价风险:食糖批发价对糖厂盈利影响极大。糖价波动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天气、自然灾害、国内和国际因素,这些供需变动因素皆非企业能控制。国内糖业企业集中度低,单个企业对糖价影响力有限。

  (3)环保和政府相关政策风险:糖厂必须符合政府环保政策的要求,随着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企业潜在成本有可能转为真实成本。

  4、重点公司投资建议

  4.1南宁糖业(000911 行情,资料,评论,搜索)

  公司糖产07和08两年有增长空间,07/08榨季比上个榨季预计增产16%。

  管理层对行业理解深刻,对糖价波动把握较好。完成增发3000万股后,公司主业将更加稳固。我们预计,完成增发后的08和09年每股盈利为0.58和0.78元,09年公司盈利将超过06年盈利。我们以30倍市盈率乘于06年盈利年份产生的收益,计算出股票目标价20元。给予推荐评级。

  4.2中粮屯河(600737 行情,资料,评论,搜索)

  公司从07年开始主业从番茄酱和糖业转为糖业和番茄酱。很多投资者仍然把公司看成番茄酱股票,因而公司价值未被挖掘。我们预计07年公司糖产达到38万吨左右,从而挤身为糖业龙头股。公司糖业毛利率比南宁糖业高出10个百分点。公司向单一大股东中粮集团定向增发2个亿的事项正在进行中,增发完成后公司负债率明显降低,有利于公司收购合适资产,扩大糖产规模。

  我们预测完成增发后的08和09年每股盈利为0.30和0.39元。公司管理层比较优秀,可以保证未来三年业绩连续增长,因此给予比南宁糖业更高市盈率。(中投证券)

  通信行业:3G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重点关注2只股

  共 11 页首页 7 末页

   通信行业:3G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重点关注2只股

  基本结论

  本文着重对3G发展定位、电信重组方案比较、3G牌照发放时间、3G网络规划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对3G电信设备投资规模进行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和预测。

  从3G技术特点和产业链利益分配的角度去分析未来3G在国内电信业的发展定位;..从资产投资收益、重组成本、竞争格局、3G战略、引进战略投资角度去分析电信重组的可能方案;

  从经营2G平滑过渡、TDS-CDMA网络成熟性、国家对固定投资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角度去预测3G牌照的发放时间;

  从3G网络规划特点去分析和预测3G设备投资市场需求规模;..从未来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格局的演变方向去把握行业的投资机会。

  3G发展定位预测:国有TDS-CDMA大力发展、WCDMA促进发展、CDMA适时发展。

  2007年8月14中央一台晚间新闻联播公布"十七大主席团成员"中新增了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王晓初,我们认为,这将意味着现有4家电信公司核心领导层将出现重大调整,是加快启动国内电信重组的积极信号。

  电信重组方案预测:移动独自发展、网通收购C网、电信合并联通。

  先重组,后发3G牌照,在经营好2G的基础上发展3G有利于电信业持续健康发展。

  电信重组宜早不宜迟,有望2008年初完成,3G牌照发放时间在2009年初可能性较大。

  根据我们分析结果,3G牌照发放后三年,3G网络设备投资规模分别为363.6亿元、330亿元、287.7亿元,项目投资规模预计分别为808.1亿元、825.0亿元、846.1亿元,三年累计投资2479.2亿元。

  根据我们分析结果,3G牌照发放后三年,3G手机市场规模分别为693亿元、876亿元、966亿元。

  3G项目启动,对于中兴、华为等国内通信设备制造商,面临的机会不仅仅是市场蛋糕变大带来的潜在机会,更重要的是,3G竞争格局的历史性转变,中兴和华为市场份额将获历史性突破。

  重点关注具有重大重组预期公司: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我们认为,中国最终重组方案选择中国电信换股合并联通的方案可能性较大,这方案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构成重大利好,我们建议买入中国电信,增持中国联通。

  重点关注在通信设备行业内具有明显优势的企业,系统设备提商中兴通讯和国内网络优化龙头企业京信通信(香港上市)。

  如何把握未来3G在国内电信业的市场定位、发展规模以及趋势,我们认为,离不开对3G技术特点、标准的稳定性、系统性能、网络建设成本、以及3G产业链中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分析和把握,下面就这几个方面对WCDMA、cdma2000和TDS-CDMA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技术标准的比较..在如何提高系统容量的关键技术方面,三种标准均采用了CDMA技术,从这个角度上说,WCDMA和TDS-CDMA技术源于cdma2000,为了应对美国在CDMA技术的绝对垄断地位,欧盟的电信设备提供商和国内的电信设备提供商通过技术创新而发展成的3G标准。

  在三种技术中,WCDMA和cdma2000采用频分双工(FDD)方式,需要成对的频率规划。TDS-CDMA采用时分双工(TDD),上下行共用同一频段,具有频谱使用灵活、频谱利用率高等特点,适合非对称数据业务。

  系统容量和覆盖比较

  从单载扇小区容量来看,WCDMA容量最大,拥有60个语音信道,CDMA2000拥有30个语音信道,TDS-CDMA为24个语音信道;但从单个基站容量看,TDS-CDMA基站容量最大,单基站最多可以扩容到72个载扇,而WCDMA一般支持12个,CDMA2000一般支持21个;

  从系统覆盖范围看,WCDMA和cdma2000较TDS-CDMA系统更具优势,覆盖半径更大;

  从频率利用率看,TDS-CDMA具有节约无线带宽资源的明显优势;

  从抑制小区呼吸效应看,TDS-CDMA系统在此方面性能最好,由于采用智能天线、联合监测技术以及本身采用时分复用技术,降低多用户干扰,提高容量,没有小区呼吸效应,小区负荷可以达到90%。

  小结:WCDMA和cdma2000适合应用在大区制的全国系统和密集用户区,适合于对称业务,如话音、交互式实时数据业务等:TDS-CDMA应用场合适合于高密度用户地区,在城市及近郊区的局部覆盖,适合于对称及不对称的数据业务,如话音、实时数据业务、特别是互联网方式的业务。基站和终端价格..核心网络设备价值差异不大..三种技术标准在核心网发展均全IP化方向发展,核心网络设备差异化不明显,价格相差不大;

  3G设备相对于2G或3G本身不同制式间的价格差异主要体现在基站设备和终端价格方面。

  从设备投资成本和手机普及化的价格比较优势分析,我们认为,TD网络适合切入低端市场获得规模优势,而其它二种可以定位在中高端市场。

  TDS-CDMA网络从标准、芯片制造、系统设备、手机终端等核心价值链的最大受益者主要为中兴、大唐等本土公司;大力发展国有3G技术,促进民族通信产业发展,逐步实现从电信大国到电信强国的转变,这已成为国家意志;

  CDMA2000由于关键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高通手中,发展CDMA网络主要受益者为高通、ADI、TI和MOTO、朗讯等美国公司,无论是从国家安全、专利收费标准的议价能力方面还是利益分配问题方面,明显对国家不利;同时考虑到目前国内CDMA网络规模小、经营业绩差等的现状,我们认为,从3G战略考虑,国家对CDMA2000网络进行大规模投资可能性较小;

  WCDMA技术专利分布较均衡,容易引入有效竞争,各方利益可以得到权衡,另外,全球80%的3G运营商选择该标准,全球漫游优势明显,数据速率较其它标准存在明显优势,发展一张高性能、全球漫游的3G网络成为可能,这有助于在3G领域内为国家打造一个国际化的高端品牌。

  电信重组:优化电信业的市场竞争结构电信重组信号启动: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王晓初成为十七大主席团成员,是电信重组加快的积极信号..目前,我国2G运营商只有两家,竞争不充分,电信运营市场失衡现状严重,"国家要以启动3G的发展为契机,优化电信业的市场竞争结构"已成为业内的共识。

  2007年8月14中央一台新闻联播公布"十七大主席团成员"中新增了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王晓初,这有可能意味着王晓初将选择从政道路,从而现有4家电信公司核心领导层将出现重大调整,我们认为,这意味着国内电信重组将加快启动的积极信号。

  关于的电信重组方案已成为近三年来的焦点,我们认为,电信重组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发展3家电信运营商,其方案主要有如下两种,先分析比较如下。

  重组方案一:中国移动独自发展、网通收购C网、电信合并联通

  中国移动谁都不合并,独自发展..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移动收购中国铁通可能性较大,但是,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较小,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其一,就铁通的资产质量和现有固网络资产规模而言,对于如今盈利十足、现金流充沛的中国移动而言,收购本身不具备吸引力;其二,中国铁通作为铁道部主要用于承担铁道网络通信的专用网的定位而言,铁道部是否有出售铁通的动机呢?如果该网出售给中国移动,是否意味着未来铁道部需要向中国移动租用该网络呢,对铁道部本身少了一个可控而有必不可少的通信网络资产,这对铁道部门是否有利,存在疑问。

  ..网通收购联通C网..网通集团收购中国联通集团CDMA网络资产,网通红筹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回归A股发行新股,以现金方式收购联通红筹公司(香港上市公司)CDMA经营权、用户价值,以及长途资产。收购完成后,网通集团拥有CDMA网络资产所有权,网通红筹公司拥有CDMA经营权现有C网用户规模、以及长途资产。网通上市公司前期以租赁方式使用CDMA资产,这一方面可以避免目前CDMA网络资产经营亏损而造成转让价格难以定价问题,另一方面为将来引进战略投资者又不失去绝对控股权作为预留空间。

  中国电信吸收合并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集团合并中国联通集团(已出让C网资产)后,中国电信股份公司(H股公司)以现金或新增H股,换股合并联通红筹上市公司原股东的股份,同时中国电信股份公司回归A股发行新股,换股合并联通A股上市公司股东的股份,中国电信集团也获得原联通集团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持有联通红筹公司49%的股权的换股合并股份,换股合并后,中国电信集团合计持有中国电信股份公司(包含H股和A股)股份比例约在61%-65%之间,具体比例取决于合并方案。为了保持2/3以上绝对控股地位,中国电信集团不排除以现金或资产出资等方式定向增持中国电信股份公司的股份。

  重组方案二:移动独自发展、电信收购联通C网、联通合并网通..中国移动独自发展(同方案一)

  电信收购联通C网

  中国电信集团收购联通集团C网资产,中国电信股份公司(H股)以现金方式收购联通红筹公司C网经营权和用户价值,收购完成后,电信集团持有电信H股上市公司股份比例不变为70.89%。中国电信H股公司先期以租赁方式使用C网经营权,择机收购C资产。

  联通合并网通..联通集团合并网通集团,联通红筹公司发行新股,换股合并网通红筹公司原股东的股份,同时联通红筹公司回归A股发行新股,换股合并联通A股上市公司原股东的股份,这有利于解决换股合并后联通A股上市公司持有联通红筹的股权比例低于51%的问题。合并完成后,联通集团合计持有联通上市公司的股份比例在58%-62%之间,具体比例取决于合并方案。

  方案比较分析

  我们将上述两种方案就国有资产投资收益、重组成本、竞争格局、3G战略、引进战略投资的几方面考虑分析比较如下:

  3G牌照经营好2G基础上,再发3G牌照..我们认为在发放3G牌照之前,先重组,都在经营好2G的基础上,再发3G牌照,更能节约启动3G发展的投资。

  重组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会在完善2G网络的基础上发展3G,先拓展2G用户规模,一方面有利各电信运营在一段时间内缩小与中国移动在规模上的绝对不利地位,另一方面又为国有3G技术从芯片制造、手机终端品种、移动网络规划与优化等产业链的成熟和完善留出时间和空间。

  各电信运营商可以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进网络技术发展,这样有利于在2G网络技术层次更叠提升,顺利实现与3G网络的互联互通的过渡,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的规模经济效用;另外,政府可以有效控制发展3G所需大规模投入的节奏,防止国有TDS-CDMA商用网络不成熟,造成的新竞争失衡问题,从而减少政府监管部门为此介入的成本。

  重组宜早不宜迟,有利于电信市场消费升级

  重组后,中国移动在产品创新空间较其他两家混业电信运营商明显处于劣势,为了确保高中端客户不会或少流失,当务之急就是大力开拓移动增值业务,提升现有用户价值,另外,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国电信在拥有2GGSM网络后,一方面加紧完善G网络覆盖质量和容量,另外通过固网规模优势推出捆绑或创新产品,迅速扩大用户规模,拓展集团用户数量,和提升ARPU值;

  3G网络规划3G网络规划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

  ..统筹规划:3G网络建设方面,我们认为运营商在规划中宜从全局的角度来着眼,从未来2-3年的业务发展作为系统目标进行规划,网络构架和基站布局采用高负荷大容量网络规划,免去今后加站造成干扰的问题,为优异的网络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步实施:出于投资规模的考虑,在网络建设实施过程中宜采用分步实施建设的方法,根据各个地区的差异分期,分阶段、分区域地部署网络。

  ..重点突出:在部分高话务、高价值的区域可以一步建设到位,有发展潜力的区域进行有效覆盖,而其他区域的覆盖则希望通过网间漫游加以解决,在局部区域形成竞争能力,网络覆盖效果较好,网络可持续扩容能力较强。

  3G网络规划实施步骤..初期布网(第1-2年):初期主要采用在中心城市用3G覆盖,而在其他地区的话音业务采用与2G运营商漫游的策略。基站布局上,以单载波或双载波三扇区宏蜂窝基站为主设计网络,根据较高基站负荷设计站间距,考虑特定地区的室内覆盖;

  中期布网与扩容(第2-3年):覆盖范围由中心城市向一般城区、县城转移,基站配置以单载波三扇区微蜂窝基站为主,适量布置宏站,在原有中心城市在容量不足时增加载波,适量引入微蜂窝和增加室内覆盖;

  后期建设(第4-5年):在郊区话务密度比较低,而且话务增长较市区缓慢的区域,可以较低的负荷进行初始设计,基站配置以单载波单扇区小基站为主,由于郊区站间距比较大,即使某些特殊区域的容量上升超过预期,基站调整也容易;在城区继续增加载波,利用传统方式(微蜂窝、室内覆盖)并结合新技术解决容量需求。

  网络目标容量

  电信重组完成后,国家及信息行业3G配套政策将逐步明晰,运营商会根据现有2G网络的现状、3G网络特点、投资能力和盈利前景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建设策略。

  3G牌照于2009年初发放可能性较大

  中国电信后,获得3G牌照后,WCDMA网络容量1亿户;

  在3G牌照发放后,中国网通经营CDMA网络,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迅速扩容,缩小与其他两家运营商在用户规模的差距,在三年内发展,新增CDMA2000网络容量1亿户。

  中国移动由于TD-SCDMA先入优势,我们认为3G牌照发放后三年内累计发展TD-SCDMA网络容量至1.3亿户。

  投资建议

  重点关注具有重大重组预期公司: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我们认为,中国最终重组方案选择中国电信换股合并联通的方案可能性较大,这方案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构成重大利好,我们建议买入中国电信,增持中国联通。

  关注在通信设备行业内具有明显优势的企业,系统设备提商中兴通讯和国内网络优化龙头企业京信通信(香港上市)。(国金证券)

  工程建筑:朝阳行业 强于评级 买入1只股

  共 11 页首页 8 末页

   工程建筑:朝阳行业 强于评级 买入1只股

  投资要点

  建筑工程行业处在景气上升通道为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与建筑业密切相关宏观数据的有力支撑下,近几年国内建筑业产值和利润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建筑钢结构行业作为建筑工程行业的子行业,目前在整个建筑业产值中所占比例较小,而建筑业景气高企的大趋势为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追赶效应"和"替代效应"打开行业发展空间。建筑钢结构行业在中国属于新兴产业,从总量和应用比例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追赶效应"是指我国现在建筑钢结构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有一个后发追赶的过程;"替代效应"是指建筑钢结构对传统混凝土结构的替代。我们认为双重效应的持续将驱动钢结构行业的长期高速增长。

  行业整体集中度低,但高端市场集中度很高。相比轻钢领域的无序竞争,重钢结构和空间钢结构等高端市场有能力涉足的企业仅在30家左右,我们搜集整理了近几年来有代表性的建筑钢结构项目中标情况,结果表明建筑钢结构高端市场集中度很高,这样的格局保证了龙头公司能够充分受益于行业的高增长。

  建筑钢结构细分子行业景气不均,重钢结构发展空间大,空间钢结构利润高。我们对建筑钢结构的三大子行业未来发展主基调的判断是:轻钢结构行业门槛低,市场分散,竞争无序的情形还将持续;重钢结构由于门槛高,下游高层、超高层、特种建筑等需求旺盛,从量上来看发展空间最大;空间钢结构技术门槛较高,行业集中度最高,盈利能力较强。

  首次覆盖建筑钢结构子行业,给予行业"强于大市"评级,给予长江精工"买入"、东南网架"增持"评级。我们预测全行业07-10年CAGR在23%,龙头公司的成长速度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估计将在30%以上,考虑建筑行业估值水平和目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我们给予重点公司主业利润08年30倍的目标PE水平,对于房地产业务我们计算NAV,然后按主流房地产公司NAV溢价率计算其估值。给予重钢结构龙头长江精工"买入"评级、空间钢结构龙头东南网架"增持"评级。

  投资聚焦

  建筑钢结构概况

  建筑钢结构是指用钢板和热轧、冷弯或焊接型材(工字钢、H型钢、压型钢板等)通过连接件(螺栓、高强螺栓等)连接而成的能承受荷载、传递荷载的结构形式。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建筑可以做到更高、更大、更轻、更美,具有自重轻、安装容易、施工周期短、抗震性好、环境污染少、可重复利用等优势。由于具备上述优势,钢结构广泛用于高层建筑、厂房、体育场馆、机场、海洋平台等领域。

  本篇报告的逻辑结构及投资要点

  我们至上而下地梳理了建筑钢结构行业:建筑工程行业处在景气上行阶段保证了行业收入/利润能长期维持现有增速(20%~30%);建筑钢结构子行业由于"追赶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存在,行业增速会高于建筑工程行业整体增速;高端领域行业集中度提升意味着优势公司能充分受益于行业的成长;最后我们对建筑钢结构行业的细分行业做了分析,得出了"重钢结构发展空间大,空间钢结构利润高"的结论,为最后投资标的的选择划定了范围。

  基于上述逻辑,我们推荐重钢结构领域龙头公司长江精工以及空间钢结构领域龙头东南网架。给予长江精工"买入"评级,目标价23元,给予东南网架"增持"评级,目标价23.1元。

  建筑工程行业处在景气上升通道为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摇钱术:曝光主力最新操作动向

  建筑工程行业依然处在景气上升通道

  200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2003至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达到了24%以上。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速再创新高,为25.9%。建筑和安装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走势相似,近几年增速也维持在25%左右。

  由于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市场规模,近年来FAI持续高位,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

  而在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良好宏观数据支撑下,07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总产值为18213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利润总额为357亿元,同比增长47.4%,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我们认为建筑业正沿景气上升通道加速上行。

  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面临良好的外部环境

  建筑钢结构行业作为建筑工程行业的子行业,目前全行业市场规模在1000亿左右,在整个建筑业产值中所占比例较小。在建筑业整体向上的大趋势下,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面临良好的外部环境。

  朝阳行业,构筑未来

  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发展历程

  国内建筑钢结构行业起步较早,伴随着中国经济环境的起起伏伏,发展过程中历经曲折。上世界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国内钢铁工业产能和技术的提升(以国内钢材产量突破一亿吨为标志)以及高层建筑、城市大跨度场馆建设的兴起,建筑钢结构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建筑钢结构用钢主要是中厚板,薄板(4~6ram普通板)、镀锌卷板、中小型钢(工、槽、角钢)、热轧H型钢、焊管(直缝管及螺旋管)以及冷弯型钢(C型钢、Z型钢、矩管、方管等)等,可以将这些品种称之为建筑钢结构用钢。

  中厚板和H型钢是钢结构应用的主要品种。中厚板国内一般大型钢铁厂均能生产,H型钢产品主要由马钢股份和莱钢股份生产,两家企业年产量均在100万吨以上,原材料供应充足。由于供给充足,钢结构用材价格也比较稳定。

  "追赶效应"和"替代效应"打开行业发展空间

  建筑钢结构行业在中国基本上属于新兴产业,从总量和应用比例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我们认为,未来在"追赶效应"和"替代效应"双重驱动下,中国建筑钢结构市场将持续快速增长。"追赶效应"是指我国现在建筑钢结构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有一个后发追赶的过程;"替代效第一阶段(1950-1960)第二阶段(1961-1978)第三阶段(1979-1995)

  苏联援建项目中有很多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成了了一批设计院及钢结构制造厂和安装公司.钢铁短缺的情况下,国家提出建筑业节约用钢的政策.钢结构设计、制造、安装队伍逐步萎缩.建筑钢结构行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恢复性增长第四阶段(1996-现在)

  国内钢铁产量过亿吨为建筑钢结构飞速发展奠定基础.各类规范、规程及计算软件日臻完善.轻钢结构、重钢结构、空间钢结构齐头并进应"是指中国建筑钢结构对传统混凝土结构的替代才刚刚开始,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目前建筑钢结构行业年产量约占全国钢产量的比例约5%,其中建筑钢结构用钢约占全国钢材总产量的3%。而发达国家钢结构用钢量一般占钢材产量的10%左右。按此比例,我国钢结构行业存在着较大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

  根据我国"十一五"期间钢结构行业规划,到2010年,建筑钢结构用钢将达到全国钢材产量的6%。根据中信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的预测,到"十一五"期末,全国钢材产量将达到5.7亿吨,据6%比例计算,届时国内建筑钢结构市场容量将达到3400万吨。

  从分类的数据看,我国厂房及特种构筑等工业建筑使用钢结构的比例稍高,目前大部分新建厂房为轻钢结构,特种建筑(各类发射塔、海上平台等)

  由于对重量、性能有较高要求,采用钢结构的比例较大。在所有的应用领域中,住宅钢结构领域和发达国家差距最大,国内钢结构住宅占整个住宅比例仅为1%,而日本这一比例接近50%。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内钢结构对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乃至砖混结构的替代才刚刚开始,在住宅、厂房、高层建筑等领域,建筑钢结构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大。

  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并购整合浪潮汹涌

  行业整体集中度低,但高端市场集中度较高

  钢结构建筑目前发展的局面是从事钢结构的企业数量众多,但单个企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全市场2000多家公司大部分公司集中在低端市场,以轻型钢结构厂房和仓库为主,竞争异常激烈。行业前五名厂商占市场份额(CR5)不到10%,前二十名厂商市场份额(CR20)在20%左右。

  由于没有钢结构高端市场集中度的权威数据,我们搜集整理了近几年来有代表性的建筑钢结构项目,结果表明钢结构高端市场(主要指标志性钢结构建筑)的主要参与者是长江精工、东南网架、沪宁钢机、宝冶建设等行业前十名的公司,由此可见,和整体市场的情况相反,高端市场集中度非常高。据我们和行业人士了解,目前国内重点建筑钢结构工程的招投标几乎一定有行业前十的公司投标并且中标,否则便会被认为有招投标不规范行为,高端市场的高集中度由此可见一斑。

  并购整合浪潮汹涌

  近年来随着领先公司优势的逐渐扩大,各子行业龙头公司(轻钢龙头杭萧钢构、重钢龙头长江精工、空间网架龙头东南网架)纷纷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另外,东部发达地区市场已相对成熟,行业龙头公司存在西进、北上、南下的跨区域发展的内在要求。上述各种因素驱动建筑钢结构行业近几年并购整合浪潮汹涌。

  轻钢结构在我国应用最早且最为广泛,国内大部分新建厂房和仓库均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由于起步早,技术相对成熟,造成轻钢结构行业门槛低,市场分散,竞争无序。我们认为未来几年轻钢结构行业增长速度将和整个钢结构行业同步

  高层重钢结构主要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如电视塔、商务楼等,目前国内大部分高层建筑都采用或部分采用钢结构的形式。相比轻钢结构,重钢结构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门槛相对较高。随着未来一线城市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持续新建,以及二线城市CBD建设热潮的兴起,高层重钢结构大有用武之地。

  空间钢结构(含网架、网壳结构)主要用于大型体育场馆、剧院、机场等城市公共建筑。受惠于2008年北京奥运、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举办以及国内二线城市发展提速,大量体育场馆、展览会馆、剧院等公共建筑的需求将非常强劲,因此我们持续看好空间钢结构行业,该子行业未来几年的增长速度会超过整个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重钢结构发展空间大,空间钢结构利润高我们对钢结构的三大子行业未来发展主基调的判断是:轻钢结构行业门槛低,市场分散,竞争无序的情形还将持续;重钢结构由于门槛高,下游高层/超高层建筑、各类特种建筑需求旺盛,从量上来看发展空间最大;空间钢结构技术门槛较高,行业集中度最高,单体结构不可复制性强,盈利能力往往高于轻钢结构和重钢结构。

  我们对三家上市公司的分项业务毛利做了比较(04、05、06三年的数据),数据支持我们的上述结论。

  钢结构住宅市场悄然启动

  在传统的三类子行业以外,建筑钢结构住宅业务也已经悄然启动,传统上归类通常把钢结构住宅归为轻钢结构子行业,但我们认为,钢结构住宅在设计、安装、及市场开拓方面与传统的轻钢厂房业务有一定差距。

  钢结构住宅通用体系用于民用住宅,具有独特的优势,与其它住宅通用体系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1、自重轻,可减轻建筑物的重量约30%,有利于建设高层,特别是在地质承载力低的地方和地震烈度较高的地方,其综合经济效益优于一般住宅建筑体系。

  2、布置灵活,开间大,房型丰富,约可提高建筑面积3%~5%。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改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满足现代人的居住需要,适应现代住宅的市场需求。

  3、可以工厂化生产,更易实现工业化、定型化、批量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4、施工周期大大缩短。据研究,钢结构建筑施工周期比混凝土建筑施工周期可缩短一半,减少作业量,且其节能指标可达50%,属环保型绿色建筑体系。

  传统上认为发展钢结构住宅的最大障碍是相关墙体材料缺乏、建安成本高。根据我们国家现有的钢结构发展水平,钢结构住宅的土建造价要比钢筋混凝土住宅高10%~20%左右,但钢结构住宅较混凝土结构在基础造价上可节约30%,且钢结构住宅的得房率较混凝土住宅高7%~10%,此外钢结构住宅的施工工期也可减少约30%以上,随着近年大中型城市地价、房价的上涨,建安成本在整个房价比例越来越小,而建筑工期因素比重在加大,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钢结构住宅的的造价大致可与混凝土住宅持平。另外近年来各类新型墙面材料层出不穷,钢结构住宅市场的启动已没有障碍。因此我们认为随着钢结构住宅逐步取代传统建筑形态进入住宅建设市场,钢结构行业将引来爆发性的增长。

  行业估值及评级

  估值方法

  纯粹以建筑钢结构作为主业的公司大部分为小市值公司(国内国外皆如此),另外考虑到国内建筑钢结构行业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我们认为以市盈率PE结合PEG对建筑钢结构公司估值较为合理。

  估值水平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发达国家建筑服务行业一体化程度较高,大部分建筑钢结构公司是大型建筑服务商的一个业务部门,并非单独上市公司,因而我们除了选取单独以建筑钢结构作为主业的公司作为可比公司外,我们也列举了综合类建筑工程公司的估值情况作为比较。

  综合国际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和国内建筑工程类公司的估值水平,考虑到建筑钢结构全行业07-10年CAGR在23%,龙头公司的成长速度(我们预测在30%以上)会高于行业平均等因素,我们给予重点公司08年30倍的目标PE水平。

  我们认为在当前市场估值水平下,08年30倍能较为合理地反映龙头建筑钢结构公司的增长潜力。

  行业评级

  我们首次覆盖建筑钢结构行业,给予"强于大市"评级,理由主要有如前所述的三点:一是作为建筑行业里的朝阳行业,建筑钢结构对于传统建筑形式的替代趋势保证了其增长速度会高于建筑行业平均水平;二是在诸如在重钢结构、空间钢结构等高端领域行业集中度较高、行业呈良性发展态势;三是行业并购整合大幕拉开,强者恒强趋势初显。

  行业投资策略

  投资策略

  我们按照对行业趋势判断至上而下的方式选择重点推荐公司,主要推荐长江精工和东南网架,除了他们分别是重钢结构和空间钢结构领域的龙头以外,这两家公司业绩优良,增长路径明晰也是我们推荐的原因。另外,我们认可长江精工在钢结构住宅产业化领域的尝试,这部分也将是长江精工未来亮点所在。

  重点公司推荐

  长江精工:收购上海美建扩大领先优势,试水钢结构住宅显王者之相..高速增长的建筑钢结构行业龙头。公司在重钢结构领域优势明显,目前正扩大在轻钢和空间钢领域市场份额。截至目前,目前公司拥有钢结构产能40万吨左右(包含收购的上海美建),产能布局完善(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均有产能布局),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

  收购上海美建扩大领先优势。公司前期公告分两次收购上海美建的全部权益,我们认为本次收购无论从公司战略角度及财务角度均是有利于扩大公司在行业的领先优势。本次收购总金额为1640万美元,较美建06年底净资产额1753.4万美元尚有6%的折价,以美建06年净利润137.57万美元计,收购PE仅为12倍,从财务角度看,本次收购几乎无懈可击。从公司战略角度看,美建主要以轻钢结构为主,在华东及海外市场较有影响力,公司使用本来预备建立海外基地的资金直接收购,省掉了自建基地的时间和风险,同时扩大了公司在轻钢领域的竞争力。

  试水钢结构住宅显王者之相。公司目前通过全资子公司绿筑住宅科技试水钢结构住宅开发,目前已经有"水墨澜庭"一个别墅类项目在建,按照我们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钢结构住宅市场将会很大,公司目前项目的启动为公司抢占了该类业务的先机。另外,该项自有目作为国内首个大型钢结构别墅项目,有较好的样板示范作用,也为公司以后作为乙方承接该类项目树立了较好的口碑。

  风险提示: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全国或区域宏观调控风险及原材料(钢材)价格波动风险。

  盈利预测:基于我们对公司未来新签合同金额、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的假设,经模型测算07、08年的净利润分别达9600万元和1.43亿元(含上海美建,但未考虑房地产项目结算),CAGR为53%,对应EPS为0.42元、0.62元。对于钢结构别墅项目的盈利,由于结算进度的不确定性,我们计算其NAV,体现在整体估值中。

  估值及投资评级:基于建筑钢结构行业以及建筑工程行业的整体估值情况,考虑公司未来三年的业绩成长性,我们以08年动态PE30倍给公司估值,合理价值为18.6元;另外,我们对公司钢结构住宅项目的NAV进行测算,初步根据该别墅当前售价,建安费用及三项费用等初步计算NAV为2.2元/股。按照目前主流房地产公司150%~200%的NAV溢价,给这一块业务估值为4.4元/股。综合两者得出公司二级市场合理价值为23元,相比目前16.18元的价格有超过40%空间,给予"买入"评级。

  东南网架:空间钢结构领域领跑者,充分受益行业成长

  我国空间钢结构领域的领跑者。公司是集设计、制造、安装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建筑钢结构民营企业,是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领域的龙头企业,拥有钢结构、网架制作安装专业承包一级资质,05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确认"东南网架为空间网架结构行业综合实力第一名的企业,其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公司将充分受益于行业快速发展。随着奥运、世博的临近以及国内二线城市发展提速,大量的场馆、剧院等公共建筑需求将进一步带动空间钢结构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作为空间钢结构领域领头羊,将充分受益。

  募集资金项目从多方面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募集资金项目达产后,一方面公司综合产能将大幅提升(原有产能15万吨,新增产能9万吨,增幅60%),另一方面除了巩固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领域的传统优势外,公司开始向高层重钢结构领域发力,而成都项目的投产将使公司业务扩展到西南地区,进一步降低公司业务的区域风险。

  风险因素: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全国或区域宏观调控风险、原材料(钢材)价格波动风险、以及工程事故风险。

  盈利预测:基于我们对公司未来新签合同金额、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的假设,经模型测算07、08年的净利润分别达1.03亿元和1.54亿元(考虑两税合并),CAGR为30%,对应EPS为0.52元、0.77元。

  估值及投资建议:基于建筑钢结构行业以及建筑工程行业的整体估值情况,考虑公司未来三年的业绩成长性,我们以08年动态PE30倍给公司估值,得出公司二级市场合理价值为23.1元,给予"增持"投资评级。(中信证券)

  航运业:干散货疯狂依旧集装箱明显回升

  共 11 页首页 9 末页

   航运业:干散货疯狂依旧集装箱明显回升

  投资要点

  干散货市场:在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船舶供给的紧张局面依然没有变化,其中严重的压港现象加剧了市场供求紧张。只要市场依然处于供需紧张的状态,由于FFA市场的存在,在投机资金的推动下市场趋势不会改变。目前我们认为在4季度旺季到来之际,市场仍有冲高的动力。

  从CLARKON的统计数据来看,08年市场供需应仍处于紧张状况。在我们推荐的股票中,中国远洋和BDI直接相关,受益度最大。中远航运和中海发展部分相关。

  集装箱市场:9月份,班轮运价在"假日效应"的支持下提前结束盘整期,运指成功突破1100点,创过去2年来最高水平。07年行业龙头马士基竞争策略的调整已明显对07年行业的赢利水平构成了正面影响,我们预计短期市场仍将回升,08年也有望依然延续回升势头,但行业运力的快速增长依然是个制约因素。总体上,我们短期看涨,中长期谨慎乐观。

  油轮运输:短期来看,四季度市场应有季节性回升。但在运力快速交付的压力下中期(1年)市场景气仍将在底部徘徊,鉴于对未来单壳船淘汰的预期,市场对长期趋势仍有信心。

  中远航运:中国杂货和特种运输的龙头企业。随着07年运力结构的进一步改善和特种船市场的持续景气,公司是航运业未来最值得期待的,具有持续增长能力的上市公司,继续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中国远洋:集装箱市场有所复苏。集团干散货业务持续火爆,我们给予推荐A的评级。

  中海发展:随着公司运力扩张和干散货市场景气的背景下,公司业绩在未来几年仍将维持平稳增长态势。我们总体上十分看好中海发展,维持对公司给予推荐A的投资评级。

  一、干散货市场:市场趋势仍将延续

  1、市场回顾:BDI强劲上涨气势如虹

  BDI指数目前已持续上升到9259点,不仅刷新历史记录,而且首次突破9000点大关,更向着10000点稳步推进,这种史无前例的表现用语言是无法准确表达的。总体来看,干散货海运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已经远远超过了年初业内预期,预计07年行业景气指标BDI将明显高于06年水平,BDI年均上涨幅度会大于100%,全年均值在6000以上。

  相关上市公司受行业景气影响也将明显受益

  2.2、铁矿石:迎接4季度运输旺季

  夏季本是钢材市场淡季,但今年国内的情况反常,最近2个月内钢材价格继续稳步上涨,7月钢坯价格比6月上涨5%,8月又比7月上涨了4%;长材价格7-8月比6月累计上涨12-14%。由于钢材市场稳定,各钢厂纷纷加快生产节奏,5月和6月中国生铁产量连续2次刷新历史纪录,7月份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历史高位,由此导致铁矿石需求猛增。国内铁矿石库存过低,加上对铁矿石谈判涨价的预期,使我国钢铁企业再无法推迟铁矿石的进口,因印度季风季节尚未结束,澳大利亚提供增量有限,我国许多钢铁企业在长期合同上未获进展,不得不在市场上寻找现货船到巴西运输铁矿石。日本也面临同样的情况,新日铁、JFESTEEL、住友金属工业、神户制钢所、日新制钢等日本钢铁厂商过去主要通过与航运公司签订长期合同,利用专用船来运输钢铁原料。由于澳洲船舶压港,使各专用船的周转率下降到70%,迫使这些日本钢铁厂商纷纷向船公司询价,在现货市场上寻找巴西装船至日本的矿船。

  1-8月中国从巴西的进口矿增长28%到6260万吨,从澳大利亚进口量增长14.4%到9500万吨,从印度矿进口增长5.1%到5619万吨。中国8月份铁矿石进口量低于7月份及2006年同期,港口铁矿石库存降至7个月最低,铁矿石产量也同比出现下降,降幅为2.1%至6199万吨,后期将需要增加进口来弥补需求缺口。巴西、澳大利亚铁矿石到岸价比印度低将吸引中国买家在今年剩余时间里加大这两条航线的需求,随着巴西铁矿石新产能继续出现以及没有澳大利亚严重压港问题,好望角型船市场继续看好。

  2.3、煤炭:世界煤炭海运里程的远距离化正成为趋势

  煤炭海运贸易需求保持增长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煤炭从今年开始呈现净进口格局,1-7月份,累计进口煤炭3096万吨,比去年同期多进口1026万吨,同比增长47.6%;同时,1-7月累计出口煤炭2886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505万吨,同比减少21.2%。中国减少煤炭出口,亚洲的煤炭进口国更多地转向澳大利亚进口煤炭,使澳大利亚港口形成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压港,这些国家又不得不把需求转到南非、加拿大和哥伦比亚。欧洲市场的另一主要供应国波兰自2006年初就开始不断削减对煤炭出口,欧洲的煤炭需求大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不得不加大从澳洲、印尼和南美等地采购煤炭的数量。

  据测算,仅中国减少煤炭出口就使国际干散货运力的吨海里增长10%。

  澳大利亚压港严重影响供应,引起的纠纷大大增加。韩国多次表示抗议,Posco联合了另外5家本国电力公司一起施压(2006年这5家电力公司共进口5060万吨动力煤,1/3来自澳大利亚,今年预计要进口5500万吨),KSP公司表示澳大利亚煤炭的晚点已经超出公司计划20-30天,虽然从其它地区进口成本更高,但稳定的供应是关键,韩国已经开始加大从印尼、南非和加拿大的进口;占澳大利亚煤炭出口60%份额的日本,派出几大钢铁公司代表亲自到悉尼游说州政府关注煤炭供应链,但收效不大,不得不将选择其它的供货渠道,仅一季度就从加拿大增加动力煤进口近200万吨;我国煤炭出口下降,印度的煤炭需求更多地转到南非等地;欧洲市场的另一主要供应国波兰自2006年初就开始削减对煤炭出口,甚至计划在2007年取消海上煤炭贸易,俄罗斯因国内需求增加出口减少,因此欧洲买家不得不增加从澳洲甚至是哥伦比亚的进口煤炭。目前,在煤炭海运市场,能够寻找到稳定的供应渠道是最为重要的,海运里程、成本因素已退居其次。

  新船造价的快速上涨使得投资热情减弱,7月份干散货订单数量增加不大,克拉克森最新统计,7月底的订单数量比6月底增加174艘、1279万载重吨。其中好望角型船增加39艘、618万载重吨;巴拿马型船增加29艘、232万载重吨;大灵便型船增加38艘、217万载重吨;小灵便型船增加68艘、212万载重吨。

  好望角型船订单居各船型之首,1-7月份共有187艘新船订单,使新船订单总量超过400艘,载重吨位接近8000万吨,分别占现有船队艘数和载重吨位总规模的57.5%和63.1%,交付时间集中在2009年和2010年。超级大灵便型船订单也是快速增长,到7月底,新船订单总量接近600艘,载重吨位超过3000万载重吨,分别占现有船队艘数和载重吨位总规模的38.1%和43.9%。

  3.2、运力压港:有所缓解

  目前,澳大利亚港口压船程度缓解并未实现6月份以来货主所期盼的运费下跌,纽卡斯尔压船数为48艘,比最高84艘时减少了近一半。北部DalrympleBay码头压船数量稳定在32艘。

  纽卡斯尔本周又爆出计划将第四季度煤炭出口配额削减9%,即削减的数量为220万吨至2300万吨,PWCS表示这个决定基于煤矿计划不能完成上周铁路出轨等几个因素考虑。

  这是该港口今年以来第3次削减出口配额,累计达到了650万吨。分析人士认为这将对已经紧张的全球供应雪上加霜,将迫使亚洲电厂加大南非等远地煤炭采购力度,从而抵消澳大利亚港口释放运力的努力。

  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近日正式启动,计划到2014年巴拿马运河建成100周年时扩建工程将可以竣工。施工期间,运河交通不会中断,但会影响船舶过河,增加排队时间。

  4、FFA市场强化BDI趋势

  FFA市场中参与者和资金额的迅速扩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两个市场表现出紧密的相关性:1、FFA交易的产品对象就是现货市场的指数价格,其结算是依据波罗的海的官方运费指数价格与合同约定价格的运费差额,若合同价格大于交割价格,买方支付运费差额现金给卖方,反之亦然。2、决定两个市场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因素都是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有利于现货市场上涨,FFA市场也会有一定体现,如果对后势的预测乐观,那么FFA的涨幅会更大;供需关系失衡造成市场下降,FFA的反映也会是同方向的;如果对后势的预期悲观,则FFA的跌幅更大。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货主和船东之间的博弈,船东掌握主动还是货主占据上风,决定了现货市场不同的走势,进而影响到FFA市场。总之,现货市场和FFA市场的变化方向总是相同的,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趋同性,越接近期货交割时间,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就越接近。

  FFA市场已经成为支持干散货市场走高的重要支持因素:经营人的操作是一旦补回期货买入价就能拿船,无论哪种角度都要推高现货市场;买了期货后的贸易商则设法将现货抬到更高水平以获取利润,一些公司控制运力宁可在一定时间内空放,一些公司故意把现货成交租金抬高,该策略对持有长期FFA的人有利,原先FFA只用来锁定租金,现在可以用来推动期租水平的提高。如果FFA提供了防止市场下跌的保障,交易者更容易以高价去拿船,同时加大了对市场控制力,到这种程度时FFA对现货支持力度开始明显体现。

  5、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5.1、吨位增大,VLOC运力订单大幅增加

  船舶大型化是规模经济效益推动的结果,另外港口深水泊位的建造、航道条件的改善以及港口装卸设施的发展也为船舶大型化奠定了基础。综合Clarkson和Marine-net统计,全球30万吨以上矿砂船订单已经达到30多艘。巴西CVRD已公开表示要建造50万载重吨的世界最大的散货船。

  5.2、单壳大型油轮改造VLOC数量增加

  今年以来干散货市场已经上升了70%而油轮市场却下跌了40%,2010年国际开始实行双壳油轮标准,VLCC改装速度仅6个月,而VLOC订造要等到4-5年后才能接船,将一艘26万吨VLCC改造成23万吨VLOC成本仅为2500-3000万美元,因此单壳VLCC改造成VLOC的数量增加。到目前为止共有12艘二手油轮改造成VLOC,27艘VLCC与5家船厂签定了改装合同,中远新加坡船务预计未来2年还将有10多艘改装VLOC出现,但是否有足够的改装船台还不肯定。目前干散货市场25万吨以上的订单有43艘,加上这批VLCC的改装数量,VLOC的总规模将接近100艘。但目前全球能够适应的港口有限,VLOC不适合澳大利亚港口,只适于巴西-中国航线,因此一艘船每年只能营运3-4个航线,载货100万吨改装后,运营时间可能在8-10年。

  5.3、货主造船以增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降低成本

  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供应商力拓公司近日变身船东,订购的5艘新船均为56,000载重吨。第一艘已经交付,加入英国船籍,由日本Namura造船厂建造。另外两艘将于明年加入RTMWakamatha公司,另外两艘也将于2008年交付。

  巴西淡水河谷已决定重回远洋运输业,并且已经订购了13-20艘新船,以降低矿石的运输成本。

  唐钢必和必拓拟合造船队。唐钢集团正在与必和必拓(BHP)进行商谈,共同合作造船,不过双方还在就投资额和收益情况进行研究,还没有形成最后的合同。据了解,唐钢并不想大举进入造船和海运业,只是希望通过制造的船只,定航线、定货量,往返运输澳大利亚、巴西的铁矿,以降低矿石成本,保障铁矿石的战略安全。

  二、集装箱市场:运价走出低点仍有回升空间

  1、需求分析:旺季来临

  货运需求的持续强劲和供给增速的适度放缓,使市场运价在供求博弈中终于摆脱了盘整态势,并相继步入上行通道,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业迎来了收获的黄金季节。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9月28日收报1126.1点,环比上月增长2.6%,同比上年增长9.3%。供求矛盾持续改善,市场运价全线上扬是9月份班轮市场最突出的特点。

  9月份,美线需求适度回暖,但同比增速仍未见起色。企业投资和政府消费量的增加,弥补了地产疲软给航运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成为刺激内需反弹的重要因素。至月末,美东线平均舱位利用率恢复到90%,美西线略好于美东线。根据PIERS最新预估数字,前三个季度,亚美东行线箱运量预计将达到1125万TEU,同比上年增长6.7%,增幅与06/05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近6个百分点。美国线今夏"旺季不旺"特征明显。

  9月份,欧洲线出口贸易需求持续活跃,持续快速增长仍值得期待。由于圣诞需求提前释放,大船集中上线对市场的负面影响仅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目前,多数船公司满舱满载,华北市场再现空箱难求局面。

  3、市场运价状况

  9月份,班轮运价在"假日效应"的支持下提前结束盘整期,运指成功突破1100点,创过去2年来最高水平。市场主要表现为:远洋线运价升跌互现,近洋线费率普遍上扬。

  9月份,欧地线运价维持坚挺走势。9月28日,欧洲线运指收报1654.4点,环比上月基本持平,同比上年增长27%。欧洲线运指9月21日创历史最高水平。9月份,美线运价相对稳定。由于需求出现恢复性增长,美线前期运价下滑趋势受到遏制。9月28日,美西线运指收报1109.7点,环比上月增长2.9%,同比上年下降4.5%。9月份,近洋线运价普遍上扬,其中日本线运价继续恢复,东南亚线运价反弹幅度接近20%。除假日因素外,淡季结束和需求的恢复性增长是此次运价反弹的主要原因。9月28日,日本线运指收报713.7点,环比上月增长9.8%,同比上年增长3.7%。

  展望未来,班轮市场将掀起新一轮提价浪潮。自9月15日起,亚洲新西兰协商协议、亚洲澳洲协商协议、亚洲南美西班轮公会将上调大陆出口航线运价,拟定提价幅度200-350美元/TEU。10月15日,FEFC将实施本年度第四轮运价恢复计划,拟定提价幅度200美元/TEU。FEFC同时宣布,旺季附加费征收的截止日期将延长到明年2月17日。

  此外,TACA也将自10月起将美欧东行线运价上调240美元/TEU。考虑油价上涨因素,预计四季度航线运价的普涨将是大势所趋。

  我们预计短期市场仍将回升,长期走势仍受运力快速增长制约。

  三、油轮市场:运价有望季节性回升中期走势仍难乐观

  1、需求分析:

  国际能源机构(IEA)最新预测表明,2006年全球石油消费达到8450万桶/天,比2005年增长0.96%;2007年达到8610万桶/天,增长1.9%,增幅比2006年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其中受季节影响,预计2007年第三季度全球石油消费将由二季度的8460万桶/天上升到8630万桶/天,第四季度达到全年最高水平8800万桶/天。IEA预计中国2006年石油消费达到720万桶/天,2007年将达到760万桶/天,增长5.5%。

  3、市场运价依然低迷

  反映原油运输市场运费走势的波罗的海BDTI指数10月10日报收827点,接近4年以来最低点(807点)由于可供运力依然庞大,船东的被动局面没有改变,价格总体走低。海湾东行双壳油轮运费一度从WS55升至WS70,单壳船运价一度升至WS60,但后期重现回落态势。西非至中国26万吨级船运价由WS56跌落到WS53。海湾西行28万吨级船运价在WS44.5-47.5间波动。西非至美湾26万吨级船运价由WS65跌落到WS55。

  四、公司点评

  1、中远航运:强烈推荐A

  细分行业属性最优,公司业绩未来几年有望处于持续成长期。半潜船的持续投入有望继续改善公司的估值水平。

  从宏观上看,在干散货市场景气的背景下,公司从事的半潜船、重吊船、杂货运输等部分细分市场业务,本身受海洋石油开发、发电站建设、中国设备出口等有利因素影响,并且运力交付相对较少,市场仍将维持景气。并有望维持较长时间。并且在干散货市场高度景气的背景下,其运价提升空间较大。

  2007年中报显示,公司相对低端的杂货船和滚装船业务期租水平分别上涨67%和46%,是公司各船种中涨幅最高的,显示干散货行业波动对于公司低端业务的影响较大。

  而公司相对高端的半潜船、重吊船和多用途船期租水平分别上涨18%、23%和15%,这个涨幅水平实际上和干散货行业的波动关系不大。公司高端业务现阶段实际上是处于一个持续的运价提升时期。价格提升比较线性,持续性强,并不会随着行业波动出现太大起伏。

  我们高度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将在2007年开始显现,公司业绩增长超预期的可能较大。公司蕴涵着重大的投资机会。继续关注,公司新船定单签署情况。半潜船和大型多用途船都是公司发展的战略方向,签署新的定单将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继续关注,公司可能的资产收购。广远资产是公司潜在的收购对象

  在干散货市场高度景气的背景下,我们上调公司07年的赢利预测。从1.19元/股,调整到1.27元/股。

  2、中国远洋:推荐A

  在收购干散货资产后,公司拥有世界第一大干散货船队,并拥有大量订单。公司成为最能分享干散货行业盛宴的上市公司。集装箱市场有所复苏。我们预计集装箱班轮市场在08年将有所回升,未来仍有进一步收购集团资产的可能。按照中国远洋将成为中远集团航运资产的上市旗舰的定位。我们认为未来中国远洋有进一步收购集团其他资产的可能。目前中远集团航运类相关主要资产还有油轮资产和造船、修船资产。就油轮资产的而言,目前油轮市场相对较为低弥,虽然资产规模不小,但赢利能力较弱。我们认为现阶段收购油轮资产可能不大,收购契机应当出现在油轮市场出现明显回升之时。造船、修船资产。该部分资产目前来看赢利能力很强。从时机上来说,如注入对集团和上市公司可能形成双赢的局面。但该部分资产虽然和航运主业关系密切,但其毕竟不是航运资产。该部分资产能否注入,关键看集团对其的定位。保持高度关注。

  3、中海发展:推荐A

  随着公司运力扩张和干散货市场景气的背景下,公司业绩在未来几年仍将维持平稳增长态势。另外,公司和大客户之间的COA合同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行业波动的风险。我们总体上十分看好中海发展,维持对公司A股股票给予推荐的投资评级。

  公司干散货业务:2007年COA合同部分提价14%,在当前行业背景下,预计2008年仍有10%以上的提价空间。其他干散货业务在行业景气的背景下,仍将维持较高的赢利水平。

  公司油轮业务:在内贸油品运输方面,公司依然维持相对稳定的毛利水平,但运输量有所下降。在外贸油运市场上,公司上半年,共完成外贸油品运量406.5亿吨海里,同比增长16%,实现收入人民币13.22亿元,同比下降11.4%;行业景气下滑对公司影响显著。按照油轮业的季节拨动特点,外贸业务下半年预计较上半年略有回升,但综合来看全年赢利仍将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我们预计,2008年公司油轮业务依然将显著受到行业低迷制约。(招商证券)

  医药行业:医改拉动内需创新焕发生机

  共 11 页首页 10 末页 (来源:中金在线/股票编辑部)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郭玉明)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