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疑似过热"的经济高增长有别以往经济过热症状

 

  与以往经济过热的症状截然不同,本轮经济快速增长主要由外部需求推动,物价总水平仍处于低位,表明总需求并未严重超过总供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几次增长速度较快,或称为“经济过热”的时期:按GDP增速超过11%来划分,大约经历了三次经济过热时期。

第一次出现在1984-1985年间,GDP年均增长13.2%,期间经济增长峰值出现在1984年,GDP增速达到了15.2%。通货膨胀率(CPI)年均为7.9% ,期间峰值出现在1985年,为9.3%;第二次出现在1987-1988年间,GDP年均增长11.4%,期间经济增长峰值出现在1987年,GDP增速达到了11.6%。通货膨胀率年均为18.4%,期间峰值出现在1988年,为18.8%;第三次出现在1992-1994年间,GDP年均增长13.7%,期间经济增长峰值出现在1992年,GDP增速达到了14.2%。通货膨胀率年均为18.5%,期间峰值出现在1994年,为24.1%(见图1阴影年份)。

  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第四次快速增长期,GDP增速不断加快,从2001年的8.3%上升到2006年10.7%,2007年上半年达到了11.5%。但2002-2006年通货膨胀率并不是很高,2004年CPI增幅达到3.9%,此外的其他年份皆在2%以下,2007年上半年略有上升,达到了3.2%。

  从总需求的结构变化看,以往经济过热期间,国内需求(资本形成和最终消费之和)占总需求(GDP)的比重都接近或超过了100%(见图1),从投资率和储蓄率的关系看,表现为投资率超过储蓄率;2002年以来,该内需比重与GDP增速的变化明显发生了背离,经济增速逐渐加快,而内需比重逐渐下降,尤其是2004年后下降幅度相当大,2007年上半年下降到了92%。

  从物价水平的变化看,以往经济过热时期,皆伴随着高通胀率,无论是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还是原材料、燃料、电力购进价格指数(EPI)皆出现相当高的涨幅(见图1),如1993和1994年GDP增速分别为14%和13.1%,CPI涨幅分别达到了14.7%和24.1%,PPI分别达到了24%和19.5%,EPI分别为35.1%和18.2%。本轮经济高增长期中,物价水平并没有出现高涨幅的现象,2003-2006年GDP年均增长率为10.3%,CPI、PPI和EPI年均涨幅分别仅为2.1%,4.1%和7.6%,2007年上半年CPI、PPI和EPI年均涨幅分别仅为3.2%,2.8%和3.8%。

  从CPI变动的结构看,以往经济过热期间,不仅粮食、肉禽蛋价格上升快,其他类消费品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使得CPI总体上升幅度较大。2002年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期间,尤其是2004年和2007年上半年,只有粮食和肉禽蛋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其他类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不大,因此,CPI上升幅度相对以往来说并不是很大,2007年上半年粮食价格同比上涨了6.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0.7%,蛋价格上涨了27.9%,而CPI仅上涨了3.2%,比以往经济过热期低的多(见图2)。

  图1 经济过热时期指标变化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7)》,2007年为上半年统计局公布数据,有关指标为估计数。

  图2 粮食和肉禽蛋价格指数的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7)》,2007年为上半年统计局公布数据。

  2002年以来,我国GDP增速逐渐加快,2006年达到了10.7%,2007年上半年增速达到了11.5%,CPI涨幅为3.2%。有鉴于此,对目前经济是否已经过热,经济界的看法并不一致。从上述情况看,本轮经济加速增长与以往经济过热时的症状表现截然不同,这里我们称为“疑似过热”。

  表1 各时期经济指标对比(%)

  GDP

  CPI1

  PPI

  EPI

  内需比重

  投资率

  储蓄率

  均值

  峰值

  均值

  峰值

  均值

  峰值

  均值

  峰值

  均值

  峰值

  均值

  均值

  1984-1985

  13.2

  15.2

  7.9

  9.3

  6.3

  8.7

  102

  104

  36.3

  34.1

  1987-1988

  11.4

  11.6

  18.4

  18.8

  16.5

  18.6

  26.4

  101

  101

  36.7

  36.2

  1992-1994

  13.7

  14.2

  18.5

  24.1

  19.4

  24.0

  22.6

  35.1

  99.8

  102

  40.2

  40.4

  2006

  10.7

  1.5

  3

  6

  92.7

  42.7

  50

  2007(1-6)

  11.5

  3.2

  2.8

  3.8-

  92

  39

  4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7)》,2007年为上半年统计局公布数据。

  以往过热时期的基本症状(见表1)是,GDP高速增长(三次过热期均值在11%以上),国内需求比重接近或超过100%,表现为:投资率超过储蓄率;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历史上平均”或“潜在的增长率”;引起交通、能源、原材料全面紧张;物价全面大幅上涨。

  与以往相比,本轮经济增长"疑似过热"的鲜明不同在于:

  1. 本轮"疑似过热"期间,内部需求比重逐渐下降,内需相对缩小,2006年内部需求比重降至92.7%,2007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仅为92%;相反,外部需求比重呈上升趋势,2007年上半年贸易顺差同比增长了80%,外需进一步扩大,初步估计2007年上半年外需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2.4个百分点,本轮经济的加速增长主要是由外部需求推动;

  2. 本轮"疑似过热"期间,投资率远远低于储蓄率。以往经济过热时期,投资率都超过了储蓄率,2005年以来投资逐步下降,2006年下降到42.7%,2007年上半年将进一步下降,估计为39%左右,同期储蓄率逐步上升,2006年上升到50%,估计2007年上半年为47%左右,投资率与储蓄率相差近8个百分点;

  3. 本轮"疑似过热"期间,没有引起交通、能源、原材料全面紧张,PPI指数处于低位。以往经济过热时期都出现了交通、能源、原材料的全面紧张现象,表现为PPI和原材料、燃料、电力价格指数的大幅上升,本轮的经济快速增长,并没有伴随出现交通、能源、原材料的全面紧张现象,2007年上半年PPI指数仅为2.8%,原材料、燃料、电力购进价格指数为3.8%,远远低于以往的经济过热期;

  4. 本轮"疑似过热"期间,CPI上升主要是由肉禽蛋和粮食价格推动的。以往的经济过热时期,无论是粮食、肉禽蛋价格,还是CPI都出现了大幅上涨的现象(见表2),如1994年粮食价格上涨了50.7%,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了41.6%,蛋价格上涨了15%,同期CPI上涨了24.1%。2007年上半年只有肉禽蛋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分别为20.7%和27.9%),粮食价格上涨6.4%,而CPI仅上涨了3.2%,与以往相比要低得多。因此,本轮CPI上升主要是由肉禽蛋和粮食价格上升推动的。

  表2 过热期峰值年份价格指数对比(%)

  CPI

  粮食

  肉禽及其制品

  蛋

  1985

  109.3

  110.9

  122.0

  1988

  118.8

  114.1

  136.8

  1994

  124.1

  150.7

  141.6

  115.0

  2006

  101.5

  102.7

  97.1

  96.0

  2007

  103.2

  106.4

  120.7

  127.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7)》,2007年为上半年统计局公布数据。

  综上所述,本轮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以往经济过热时期的症状截然不同,GDP的加速增长主要是由外部需求推动,与以往相比总体物价水平仍处于低位,表明总需求并没有严重超过总供给。因此,我们认为本轮经济快速增长并不过热,充其量可看作偏热。但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是,由于本轮偏热发生在内需相对萎缩,外需不断大幅扩大的格局下,国民经济的潜在风险在不断积累,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一旦外需回落,内需增长乏力,国民经济将受到巨大冲击。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投资所)

(责任编辑:李瑞)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