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股市快报_证券频道 > 热点板块

资源税改革引发资源股抛售潮?

  □ 武汉新兰德 余 凯

  近期,关于新的资源税改革有消息不停传出,有媒体报道称,新资源税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待批,上报的方案首先把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由现在的从量计征,提高到从价征收,并把原来不征收资源税的矿泉水等也列入资源税征收范围。

其次是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平均征收比率由目前的1.18%逐步提至3%,并将矿产资源使用补偿费的分成比例,改为中央和地方按2∶8分成,从而加大地方的分成比例。

  受此消息的影响,继上周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等资源板块全面回落后,本周一资源股再度成为市场杀跌的主要动力。从盘面来看,多只煤炭和有色金属股封于跌停,另外,由于担心资源类企业向下游转移税率成本,电力股也大面积跌停。

  对短期业绩有一定影响

  我国目前的资源税主要集中在石油、煤炭、有色金属和采矿业以及盐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征收标准并不一致,而且即使经过几次分别调高,目前总的来说征收比例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我国资源税的征收范围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金属类矿产、非金属类矿产以及盐,税率分别为原油8-30元/吨、天然气2-15元/千立方米、煤炭0.3-5元/吨、黑色金属矿原矿2-30元/吨、有色金属矿原矿0.4-30元/吨、固体盐(液体盐)10-60元/吨(2-10元/吨)、其他非金属矿原矿0.5-20元/吨或立方米。

  总体来说,我国资源税额标准并不高,远低于国际水平,在相关企业的成本中所占比重非常小。以最近加大了征收税率的铅锌矿等为例,根据《关于调整铅锌矿石等税目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的通知》(财税[2007]100号),自今年8月1日起,铅锌矿石单位税额标准按矿山等级分,一等矿山每吨才20元,五等矿山仅为每吨10元。铜矿石单位税额一等矿山为每吨7元;五等矿山为每吨5元。过低的征收标准并不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如果本次资源税改得以实施,资源税在企业中的成本将会有一定提高,在短期内会对相关上市公司有一定的压力。资源税从量计征变更为从价计征意味着企业的经营成本会迅速提升,尤其是在矿产资源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更是如此,而税率的提高,则明显增加资源类企业的钢性成本,盈利能力就会降低。但是压力并不大,相对于资源价格大幅上涨,资源税的调高带来的影响仍然较小。

  不同行业影响各异

  由于铅锌矿资源曾在今年8月提高了一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提前消化了不良影响,适应能力将更强一些,而对其它有色金属行业的影响则更大一些。

  对钢铁类上市公司的影响则不大,主要是因为我国铁矿石主要依赖进口,上市公司本身也没有多少有矿石资源,基本上都集中在上市钢铁企业的集团公司里面。

  具体到煤炭行业而言,在目前供求环境及煤炭价格市场化趋势的背景下,增加的税费完全可以向下游传导、转移。首先,煤炭价格的市场化在前:2007年开始,国家放开了对电煤价格的管制,意味着煤炭价格的完全市场化趋势。其次,煤企定价话语权在提升,成本转移能力也在增强:2007年成本推动型的涨价显示,在产业集中度提升、对中小煤矿关闭和限制的安全门槛提高后,煤炭企业的定价话语权得到了提高,成本转移能力增强。预期这种趋势在未来2-3年内,可以维持。

  就石化行业而言,影响将明显小于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一是石化行业更容易受到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相比之下,资源税影响非常小;二是石油特别权益金的征收将影响资源税的调整。我国自2006年3月26日起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因价格超过一定水平(40美元/桶)所获得的超额收入按比例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并按价提高征收标准。石油资源税如果进一步调高,则必然会涉及到特别权益金的相应调整,这样一来,总体的成本并不会得到很大提升,影响因而是很小的。

  中长线继续看好资源股

  在资源产品价格长期看涨的情况下,资源税改革可能提高部分资源的估值,从而推动资源类股的资产重估。比如矿产、煤炭、水资源的价值重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资源价值会进一步凸现。

  另一方面,由于资源税改革将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必然会大幅增加资源类上市公司的成本,对其未来的经营业绩形成一定的压力。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国内资源相对紧缺,资源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即使价格上涨,需求量也不会有很大下降,这就使得资源企业具有转嫁税负的客观基础。这一事实决定了企业要消化成本,必然更趋向于向下游转嫁的途径,因此那些从事冶炼加工的上市公司负面影响会更大,典型的如西部材料、常铝股份等。

  资源税改革包括大幅提高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产品税率,同时计税方式由从量税改为从价计税,计税标准也大幅提升,旨在理顺目前不合理的资源价格及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源税改革必然会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同时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在国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各级政府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背景下,节能减排作用明显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扩大,由此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显著的发展机遇,其中的机会值得中长期关注。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