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产经新闻

五大名窑:中国陶瓷文化的象征

  五大名窑:陶瓷文化的象征

  ——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一席谈

  瓷器到了青花,已经珠光玉润。然而,我们毕竟不能忘记那个遥远的宋代,在北方南方,散点式开放着的五处艺术之花,定、汝、官、哥、钧。金元之际,使得北方诸名窑南迁景德镇,从此北方名窑成为绝响,走入历史幕后。
一晃八百年之后,到了当今之世,五大名窑纷纷恢复生产,然而,窑址尚在,新生尚难。全凭那些有志者经过千万次试验,终于揭开了历史真相,恢复了传统工艺。在大工业瓷器发达的当代,传统名窑还固守着手工制作,尤其五大名窑的工艺美术大师们,他们以心血化为艺术之葩,以炼彩石补天的精神感动着我们。时下,五大名窑渐成气候,又当捆绑申遗,这让我们看到传统工艺以其历史新貌不仅在影响着我们的艺术生活,还将参与我们的艺术生活。这着实值得庆幸。为此,我们约访了龙泉宣言的参与者之一的定瓷大师陈文增先生,围绕着五大名窑的前世今生作一些回望与探索。

  历史走出了山重水复,迎来了柳暗花明

  记者(以下简称记):“龙泉宣言”的诞生将对我国的五大历史名窑的保护、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能谈谈为什么现在才出这个宣言吗?

  陈文增(以下简称陈):面对五大名窑及中国目前陶瓷界之现状,可以用八个字形容“各具特色,竞争发展”。中国陶瓷分南北二系,即南青北白,五大名窑南有龙泉窑及南宋官窑,北有定窑(河北曲阳)、汝窑(河南汝州)、钧窑(河南禹州)、北宋官窑(河南开封)。古代还有磁州窑(河北邯郸)、耀州窑(陕西铜川),各大名窑在目前均呈现出中兴时期的初步繁荣。为此,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于今年金秋,在恢复中华历史名窑生产50周年之际,汝、官、哥、钧、定和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宜兴陶瓷等历史名窑的代表聚首著名的青瓷之都——浙江省龙泉市,“龙泉宣言”就这样诞生了。

  记:五大名窑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在世界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今也要申遗了,您如何认识五大名窑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的意义?

  陈: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牵头下,正在策划和积极参与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件事情非常重要,也很关键。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最早发明了陶瓷,发展了陶瓷文化。五大名窑不妨说正是中国陶瓷文化在历史上的具体象征,正是中国历史上陶人的努力,给世界留下了享之不尽的永久性财富,成为推进世界陶瓷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五大名窑联合申遗,不仅仅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范畴,彰显中华古文化,更重要的是在肯定和认识中国文明的同时,对世界陶瓷未来发展将提供科技、文化与艺术之难得的历史资料。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五大名窑在世界文化舞台上亮相,是对中国陶瓷文化和传承文明的一种肯定。

  记:据说您近日参加了“纪念恢复龙泉青瓷生产五十周年高峰论坛”及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在河南禹州举办的“禹州钧瓷文化研讨会”,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陈:不论是“龙泉的高峰论坛”还是“禹州钧瓷文化研讨会”,虽然题目不同,但内容相近。这两个会议,汇聚了五大名窑大师及中国陶瓷界之精英,大家畅所欲言,综论中国五大名窑之历史及现状。“龙泉高峰论坛”专家们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找出名窑差距,固本强基,五大名窑相互交流,互励互勉。这次论坛谈论最多的是名窑发展问题,历史走出了山重水复,迎来了柳暗花明。当代名窑在适应历史发展中如何去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在保留各自风格基础上去开阔视野,找准创新路子,多出佳器精品,真正实现中兴时期历史名窑发展之目标。清华大学张守智教授提出五大名窑工艺如何向高科技靠拢,实现古今结合,找到工艺上的默契。同时对保护环境,保护文物设施,珍惜当代生活和工作环境下的一草一木,都成了该“论坛”的话题。

  历史是不能改写的,但今天是可以创造的

  记:您对五大名窑的创新发展有什么看法?

  陈:我历来主张,艺术标新,文化先行。在历史名窑恢复与发展过程中,尤其必要,没有文化的深入探讨,是不可能对艺术作出理解和解释的。历史上的名窑曾经辉煌于当时,但没有哪一个窑留下了文化和著述,所以给当代恢复设置了很大障碍和难度。历史上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都有浩繁的文字记录,留下了他们那个领域的鸿篇巨著,比如早期的《诗经》、《论语》、《尚书》及《大学》、《中庸》、《淮南子》等,再有唐宋八大家诗文著作,书法方面有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笔势论十二章》,孙过庭《书谱》,还有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诀》等等,绘画方面则更多更多,不再举例。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需要弄清楚,就是不论文学家、诗人还是书法家、画家,其著述都是由他们本人来写,而不是别人的代笔,或说是史家的记述。而制陶方面的记录却非常少,有也是一些片断,而这些片断的记述者也并非陶工本人,而多为文学家和学者,比如唐杜牧著《考工记》、南宋陆游著《老学庵笔记》,以及明代高濂所著《遵生八笺》、谷应泰《博物要览》和清代赵汝珍编述的《古玩指南》等,都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个情况还要延续多久,因为这些著述由于不是出自制作者本人之手,间接的文字表述难免有出入,这就给后来读者、实践者造成讹误和错解,以使谬种流传了。

  记:看来历史在这方面是出现了问题,那您认为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

  陈:历史是不能改写的,问题的出现也难怪我们的陶工。因为历史上陶工地位是很低下的,而一些诗、文、书、画的作者则大都是一些达官显贵,或说是书香人家。过去的书香人家子弟是不会去“玩泥”的,这也是历史上陶工技艺不传的原因。而今天的社会已经变了,高等学府中连清华大学、中国美院都设有陶瓷系,更有景德镇陶瓷学院专业学校。同时国家授予了当代陶工极高的荣誉,所以当代陶人不但会作陶瓷,还要整理文字,以达技艺真传。

  记:关于工艺美术传承问题,能否谈一下您的看法?

  陈:我个人理解,在继承和传承优秀传统方面应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掌握传统技艺,通过“言传”、“身教”,课徒授艺,真正把技艺传至后代。第二就是著书立说,阐释艺理。如果说课徒授艺是一种重要的传承手段,而著书立说则是更重要的传承手段。

  记:定窑恢复和发展据说也很艰辛,想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陈:作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创烧于唐,鼎盛于北宋,于元代失传。迄今失传已有800余年,因为历史上没有留下关于定窑工艺生产方面的任何文字,所能见到的只是宋以后一些文人笔记中的诗文性的介绍,而且少得可怜。这无疑给着手恢复设置了极大困难。我们不得不到定窑遗址找答案,到全国各大博物馆去看实物,从中寻觅工艺作法和风格特点,然后到古遗址一带,挖掘原料进行试制。一个个实验跟着一个个实验,一次次失败接着一次次失败。我和我们的同仁们经历了极其艰难的研究经历,顶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极大压力,终于向宋定窑逼近。

  记:在对定窑恢复研究的过程中,除了恢复生产外,有无文字整理?

  陈:对历史名窑的恢复,尤其是没有任何文字依据的名窑恢复,唯一的是仿制。从仿制中找到生产工艺的共性和特性,从失败和问题中矫正认识和意识上的偏见,这样慢慢地去寻找一条正确的路径,渐渐地形成定窑从试制到生产一整套工艺手段,从艺术到风格比较完善的工艺理论。2003年,我著的40余万字《定窑研究》的出版。和焕大师《定窑装饰纹样》的出版,对全面理解和提升对定窑的认识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龙泉宣言”非同凡响,五大名窑将迎来中兴之期

  记:据说在签署“龙泉宣言”期间,还举行了陈万里先生铜像落成仪式,能否介绍一下?

  陈:陈万里先生作为中国古陶瓷田野考古先驱,曾八上龙泉,为龙泉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2007年11月16日为纪念陈万里先生诞辰115周年,由故宫博物院、文汇报社、浙江省文化厅、龙泉市政府主办,在大窑村举行了陈万里铜像及陈万里亭落成仪式,专家大师们亲临其境,瞻仰了陈万里故居。这是中国陶瓷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开拓发展,务实进取的具体表现。人们再一次为中国陶瓷而骄傲,更为中国陶瓷界有这样的精英而不胜欣慰,陈万里的名字也将同龙泉青瓷和中国陶瓷一起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记:我们都为有“龙泉宣言”而高兴,它的意义非同一般,您认为呢?

  陈:“宣言”是中华历史名窑在中兴时期中国五大名窑和陶瓷界的一个表态,一个承诺,更是目前当代五大名窑的行动纲领。“宣言”纵论中国当前历史名窑之现状,分析和认识了不足,认为:“中华历史名窑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与考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同时认为“科技水平较低,人才缺乏”。认为:在全球经济势不可当,人类财富急剧提升的情况下,“中华历史名窑发展迎来了难得的中兴期”。而对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挑战步步紧逼,机遇迎面而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把中华历史名窑作为各大名窑产区最主要的文化建设来抓,努力打造中国名窑文化基地和名瓷生产基地,已经成为当代名窑的历史责任。

  “龙泉宣言”的诞生,意味着历史名窑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规范工艺行为,开拓进取思维,克服困难,发扬成绩,把历史名窑推向新的繁荣时期,让中国乃至世界真正明白历史名窑在当代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宋代五大名窑简介

  定窑

  定瓷即定州窑陶瓷,产地在今河北曲阳,古属直隶定州,故称定窑。定瓷烧制始于唐,兴于北宋,失于元。定瓷以白定为主,胎质坚密细腻,釉色柔润透明,器薄如纸,叩击如磬,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之称。之外有红、黑、紫诸色。定窑以装饰见长,刻花奔逸、潇洒,印花精细典雅,间辅以剔花、堆花、贴花等。品类有盘、碗、瓶、尊、炉、枕、人物等,设计或劲健挺拔,或秀美娟丽。史载:江西景德镇、山西平定、四川彭县、北京龙泉务诸窑皆蜂起仿效,形成庞大的定窑系,高丽、日本等邻邦国家对定瓷制度也皆有效仿。

  汝窑

  汝窑遗址在河南汝州境内,故名,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于北宋,因宋金战乱不息而兴盛不过二十年,所以弥足珍贵,是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窑。汝瓷胎骨坚硬,香灰色。釉色润泽莹厚,多豆青、粉青、月白、葱绿等,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通体有细片,釉面沙眼显露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以小支钉满釉支烧。

  钧窑

  钧窑,窑址在河南省禹州市,古属钧州,故名钧窑。始烧于唐代,盛于北宋,金元时继续烧造。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属北方青瓷系统。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称之为“蚯蚓走泥纹”。器物多为鼎、炉、洗、盆、盘、碗、瓶、人物、尊等。产品贵在窑变产生的天然画,非人力所绘,有“钧瓷无双”之说。

  哥窑

  南宋时中国东部浙江省的龙泉地区有章家二兄弟以烧造瓷器为业,兄弟各自掌管一窑,哥哥掌管的窑称“哥窑”,弟弟所管的则称“龙泉窑”。哥窑器物以纹片著名,纹片多为黑色,俗称“金丝铁线”。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造型端庄古朴,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器身釉色滋润腴厚,哥窑开片特点为平整紧密,片纹裂开成上紧下宽状,黑色纹片中有时闪蓝色。传世哥窑器为数不少,但哥窑窑址迄今尚未发现,为我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

  官窑

  宋代官窑包括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迄今尚未发现窑址。南宋官窑是宋室南迁以后,在浙江杭州设立的新窑,包括修内司官窑和郊坛官窑两处。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鼎、炉、觚、彝等式样,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有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不同于哥窑细碎的鱼子纹。

  人物简介

  陈文增1954年生,大学文化。现任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首都师范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大学等兼职教授,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硕士点特聘硕士导师。曾获“中国历史名窑恢复与发展特殊成就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收藏。2001年瓷、诗、书三联艺术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出版有《定窑研究》、《定窑陶瓷文化及造型装饰艺术研究》、《陈文增定瓷作品精选》、《陈文增诗词》等陶瓷、诗词作品专集。

(责任编辑:李瑞)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陈文增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