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高达6.5%,比9月份又增加0.3个百分点,使得社会各界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忧进一步加剧。自1998年以来,中国通胀率达到5%以上的月份共有9个,这包括2000年的3月(5.27%),2004年的6、7、8、9月(5%、5.3%、5.3%、5.2%),以及今年的7、8、9、10月(5.6%、6.5%、6.2%、6.5%)。
不可否认,当前我们已经面临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了。几个月前流传的中国经济将进入全面通胀的论断似乎正在变成现实。但综合以下各方面因素,我认为未来物价变化的态势仍是可以保持谨慎乐观的,中国不会爆发全面的通货膨胀。
首先,通货膨胀是结构性的,除食品外,其他类别上涨幅度都不大。这样一来,如何判断未来食品价格走势就显得非常关键。当前食品类价格上涨,既有国内特有的因素,如猪的蓝耳病等突发疫情导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也有国际性的因素,如全球食品价格的上涨。不过,与其它商品相比,食品类价格波动大,周期性强,上涨带有暂时性。
其次,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对于整个经济有一种紧缩效应。一方面,升值会削弱出口竞争力,从而减少出口;另一方面,由于贸易条件改善,进口会增加。二者合起来,净出口会下降,从而总的净出口对GDP的贡献也减弱,这会抑制通货膨胀。另外,人民币升值引起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这样,输入性通货膨胀会减少。比如国外大宗商品特别是原油价格上升时,人民币加速升值,就可以抵消一部分价格上涨。我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人民币加速升值仍然会成为央行控制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工具。
第三,外部需求减弱的影响。尽管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并不主要靠外需起作用。相反,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往往是外贸逆差。很多发展中国家也都呈现出这样的局面。不过,近几年中国出口大增,净出口对于GDP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数据表明:中国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2.42%上升到了2006年的7.29%。今年前三季度,贸易顺差为1857.7亿美元,占GDP的比重是8.4%(汇率按7.5来算)。可见外需相当重要。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明年世界经济增速的可能放缓,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速的下滑,对于中国GDP以及通货膨胀都是向下的压力。
第四,通货膨胀与GDP增长是紧密关联的。一般来讲,GDP增速快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压力就会增大。尽管我们也曾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情况,但这一规律并未被打破。没有人会否认当前通货膨胀率高与经济增速高有关系。那么,就未来而言,GDP走势如何?一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明年的GDP增速也要比今年低一到两个百分点(今年是过热了);二是,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速的下滑将会使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三是,奥运后经济可能会出现的萧条预期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速。当然,明年政府换届,投资冲动依然存在,但这些多少会受到上述因素(特别是节能减排及地方政府政绩评价体系的变化)的约束。因此,明年的GDP增长会有所下降,从而会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第五,产能过剩问题仍然是一种困扰。前几年大家都在喊“产能过剩”。随着经济增速加快,产能过剩的状况似乎有所好转,但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据发改委统计,目前70%以上的工业品和80%以上的消费品在国内市场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显然,产能过剩的格局会对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形成巨大阻力。而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如前分析),产能过剩的状况会更加严重,从而会“压制”通货膨胀。
尽管根据以上分析,中国不会爆发全面的通货膨胀。但当前控制通货膨胀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特别是控制通胀预期。有时候,通货膨胀的加速并不是因为基本面的因素(如供需缺口),而是因为心理因素。从这个角度,要特别关注政府换届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努力稳定人们的通胀预期。(张晓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