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公司新闻 > 深度阅读

《南方企业家》:谢氏家族的私人园林(图)


   南国的乡村,虽然里面包含了不少的痛苦,但是表面上它们还是很平静,很美丽的!

  ——巴金

  有这么一个地方,在一片广阔的农田、碧绿的竹林深处,一幢幢欧陆式的碉楼突兀地耸立其间,在落日余晖处,无言地诉说着那些关于繁华、沧桑和奋斗的故事。这个地方就是开平,这里的古建筑虽然特别残破,却有妙不可言的神韵隐约地呈现,为昔日华侨的生活方式作着佐证,形成了极富有异国田园风情的地方,那田园诗般的自然景观,加上人为建筑的精湛技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寻找着心目中的种种想象。

  立园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这座中国绝无仅有的华侨私人园林,既有当时西方最流行的建筑风格,又有中国园林最传统的亭、台、楼、阁,糅中西文化为一体,自然融汇,别致又大方。里面还有为人所乐道的立园主人、华侨巨富谢维立至情至性的轶闻……

 


  谢氏家族神秘发迹史

   提到谢氏家族,必须说一说谢日佑、谢圣泮和谢维立祖孙三人。

  西洋人刚刚打开中国大门的年代,多少国人的淘金梦碎、客死他乡。谢日佑的爷爷无疑是淘金者中幸运的一个,他的幸运,来自与他及时成功的转型。

   侨胞到了矿区,生活朴素又能吃苦耐劳,但不惯于吃西餐,故常请三藩市唐人埠饭店代办食物,日子久了,唐人埠饭店就分支到矿区去。当时金矿区采金的西人常常把穿着了不久的脏衣服扔掉,因为他们不像华工那样,在疲累中还挤出时间来洗衣服。

后来他们看到办伙食的华侨有些闲暇,便请华侨代洗衣服。后来华人的洗衣业就由此萌芽起来。谢日佑发现开饭店和洗衣店是一个不错的商机,遂放弃了开矿,专事饭店与洗衣店的经营,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谢日佑与妻关氏育有七个孩子,其中当数长子谢圣泮(1871-1953)最有出息,据当地老人谢宏伯等回忆,谢圣泮老早就在美国经营“致和堂”药材铺和“环球货品”商行,在香港设立“佑和办庄”(经营出口贸易、货币兑换等),家财难以估计。

   谢维立系谢圣泮养子,1893年生于开平,6岁离家赴美读书,大学毕业后也从商。谢圣泮经营药材发了大财,谢维立因此"子凭父贵",富贵一方。


  返乡建岭南“西洋园林”

   1926年,年近四十岁的谢维立携妻带子回乡建造家园、光宗耀祖。谢圣泮曾嘱咐他“款式、形模仿效美国制”,他却不以为意。谢维立自小对建筑、诗词、书画颇有研究,深谙中西文化的精髓,他深为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所倾倒,决意按大观园的景致建造一座花园式别墅。因而从整体规划、局部设计到园中的诗对、题词等都是聘请当时最负盛名的行家里手精制而成。

   建造前,谢维立带着工程师先后到了北京、苏州、杭州等地去博览各地著名园林建筑,从中吸取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然后,参考欧、美等国当代流行的别墅建筑形式,从而使设计尽臻完美。谢维立亲自主导设计、主持施工。

   楼主很有创意,廊柱取古罗马式,燕子窝取英国城堡式,拱券取伊斯兰式,楼顶按拜占庭的穹窿顶设计,根本不考虑什么建筑流派什么建筑风格,糅在一起相互之间是否协调。工匠则不照单全收,而将自己的审美观也融进了碉楼的建造中。

   该园占地十多亩,坐西向东。立园正门,在别墅区靠面角,门边(向南)就是“立园运河”。谢维立斥巨资在村前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那时没有挖土机,只靠人力一锄一铲地掘土,又没有车辆搬运水泥,仅靠人力挑担和“鸡公车”推运,工程难度甚大。

   但是,他却以惊人的胆识与魄力,亲自筹划指挥,经过近一年的施工,开凿了一条10米阔,3米深,史无前例的人工运河,将立园与潭江相接。立园建造期间,从国外运来的大量建材就是利用小运河进来的。

   大门正中上方“立园”二字,柔中带刚,潇洒圆滑,是书法家吴道熔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书写的。从正门内进,沿运河回廊西行约100米,便进入别墅区。别墅区有别墅六幢,古式碉楼一幢,其中以“泮立”、“泮文”两幢别墅最为华丽壮观,其楼顶按中国古代“重檐”式建筑,盖绿色琉璃瓦,巧妙地架空,成了实用的隔热层。

   室内地面和楼梯皆磨彩色意大利石,而今七十多年,仍然光彩照人,此乃能工巧匠登峰造极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可管窥七十年前的华侨生活起居的情形。

   室內墙壁装饰着以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彩色壁画、浮雕和大型涂金木雕;彩坭浮雕是“齐备三顾草庐”,涂金木雕为“六国大封相”",塑造人物逼真,栩栩如生,且雕刻精湛,构图别出心裁。

  各层墙边都装置西式壁炉;所有窗户裝上防蚊窗纱;天花下悬吊着古式灯饰;每层摆设着工艺精致的酸枝家具,显得古朴幽雅贵重,古色古香。用水和卫生间的设施,如抽水机、浴盆、坐厕、水箱等均是从国外购置的。

  虽然是别墅,防卫设施却不马虎。大门是三层钢门,用的从德国进口的三厘米厚防弹钢板,窗也是三层,最外是铁板一块,中间是栅栏,内里一层就带了装饰。为保安全,在别墅区建了立园中唯一的一座碉楼——乐天楼。

   乐天楼是一座五层建筑,墙壁很厚,门沉甸甸的,窗户很小,每个窗都装上粗大的铁条,展现了防卫森严的面貌,里面有充足的古老的烹饪设施与饮食用具,以及卫生设施,墙壁上还有枪眼,以备抵御前来侵犯的土匪。

   历时十载,民国25年(1936年),一座像《红楼梦》的大观园式的立园终于建成了。为此耗资26万银圆(相当于时下人民币一千多万元)。

   但令人遗憾的是,园刚建好,日本人就打了进来,谢维立只坚守了三年,就带着“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一样的国恨家仇,于1939年重返美国,“别时容易见时难”,此后他再也没有回过故乡,没能再见到自己费尽心血建造起来的立园。


   1970年,谢维立卒于美国芝加哥,享年77岁。

  谢维立与四位太太

  到过立园参观的人都知道,谢维立娶了四个老婆,有人因此说他风流花心。但是,谢家后人却说,谢维立不是个花心的人,也不是同时拥有四个老婆的。

  谢维立的原配夫人司徒氏是一位美籍华人,大户人家出身,与谢家是门当户对,两人是在美国大学主修商业管理时相识的,共同的志趣使他们很快就心心相印,不久喜结连理。婚后互敬互爱,琴瑟和鸣,生活过得十分幸福美满。

  司徒氏是为谢家生了六男三女,可惜天妒人意,她后来不幸患了严重的精神病,遍访名医都无济于事,这不啻是晴天霹雳,对谢维立来说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据谢氏家人说,司徒氏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可是好心有时也会办坏事。

  泮立楼盖好不久,司徒氏就催逼大儿子回国娶老婆,还帮他物色了赤坎桑园村的一名女子。她的大儿子是一个怪人,其吹风扇盖棉胎的做法被全族人传为笑话。他回国后走到桑园村,将自己的未婚妻叫出来说:“如果你是聪明的,就不要嫁给我,因为这不是我要结婚,而是我妈要娶媳妇。”果然,桑园村的女子嫁过来后,她的丈夫真的不怎么理她,但司徒氏就与族人编造一些书信来安慰她。说到这里,谢龙海说:“正是大姆的一片好心,却害儿媳妇守了30多年生寡。”

  后来,谢维立在家乡娶了二老婆谭玉英。

  谭玉英当时年方十八,赤坎人氏,为人乖巧,精通刺绣,知书达礼,擅长吟诗作对,是一位在方圆十里出了名的才女。婚后俩人卿卿我我,缠绵于花前月下吟诗作对,晚香亭里对月弹琴,着实过了一段浪漫而又温馨的日子。为了打理国外的生意,维立不得不暂别爱妾,远赴重洋,临行之时两人依依惜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噎。

  其时谭玉英已有了身孕,每个黄昏深夜她都独自于花园内借着月色弹奏月琴,一曲凄婉的《郎归晚》如泣如诉,寄托着对夫君的思念。谢维立在国外,同样思念着玉英,恨不得越过海洋不远万里飞回妻子身边,无奈事务缠身,难偿心愿。

  不料,谭玉英却因难产而死。

  有见过谭玉英的谢氏家人说,谭玉英是潭江边难得一见的美丽女子,“不仅多才多艺,对人也好,只可惜红颜薄命。”在谭玉英去世后,谢维立建毓培别墅来纪念她。

  谢维立的第三位妻子是管家老余母的侄女余瑶琼,俩人在园内举行了隆重而热闹的婚礼。婚后的瑶琼处事有方,把家里上下打理得有条不紊,维立少了家事的烦扰,专心向生意场上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余瑶琼一共为谢维立生了5子5女,在建设立园时是谢维立的贤内助,后去到芝加哥,开了一家中国餐馆,养大5个孩子。 2003年5月22日,余瑶琼因血癌去世。去世前,她说自己最高兴的是,可以看到立园在开平政府的保管下焕发新颜。 谢维立的四太太名叫关华英,他是在香港认识她的。关华英生性活泼开朗,敢爱敢恨,是个很“西化”的女孩,谢维立返乡时,关华英因仰慕他的“大观园”,便恳求维立携同她一齐回乡。余瑶琼见关华英见多识广,口齿伶俐,又精通英语,如果谢维立能得到她的协助,生意定能更加兴旺,就做通了谢维立的工作,将她纳为四太太。

   关华英一直留在家乡,后因日军侵华,谢维立一直与余瑶琼在美国生活,关英华也没有被谢家带到国外,随着家道日渐衰落,迫于生活,她最后改嫁一个国民党军官。

   关华英与谢维立育有一男一女,1951年去世。

   有人说,谢维立其实是个感情十分专一、用情至深的丈夫,他一生所娶四个太太皆是命运的巧合,姻缘际遇,其玄机之处正在于此。世间万事万物如过眼云烟,镜花水月,一切不可强求。正是“月不成圆花易落,一生惆怅为伊多”。

  立园由当地政府代管

  1983年3月23日,当时的开平县人民政府把立园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10月10日,立园园主夫人余瑶琼女士在美国欣然修书诚意委托人民政府管理,市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对立园进行全面修葺,使立园得以重放昔日光彩。

  谢维立先生的女儿谢美娟,儿子谢存广、谢存杰和侄儿谢龙海等,回乡向开平市政府捐赠谢维立、余瑶琼夫妇生前用过的物品,包括开餐馆的牌照、衣服、书信、生活照片等,还有谢维立送给余瑶琼的一条珍贵翡翠珍珠项链。

  2000年10月,开平市政府成立了为“开平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但是,丢空的碉楼仍然有着明确的产权归属。它们历史上是华侨的私人产业,如今大多数碉楼仍然归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家族后人所有,由他们委托在家乡的亲戚打理。不时有华侨后代回乡认祖归宗,察看属于自己家族的房产。

  既然碉楼的产权拥有和日常管理至少在空间上是分离的,那么适应这种状况,能不能尝试在主体上也来个“两权分离”呢?按照这一思路,开平人想出了一个被他们称为创举的办法——在碉楼产权、物权不变的前提下,由海外的业主签订协议,委托开平市政府代为管理碉楼,由政府出资来承担碉楼的修整和维护之责。

  这是个看上去两全其美的方案。可是,当政府把这个主意向碉楼的主人们一说,却意外地碰上不小的阻力。在开平碉楼申遗的申报点中,“立园”举足轻重。谢维立已辞世,他在美国的遗孀,八十多岁的余瑶琼女士积极支持申遗,同意把“立园”委托给政府管理。但余瑶琼口头同意后,还没来得及签约,现居三藩市的谢维立的叔叔和排行十二的晚辈明确表示反对委托管理。碉楼办的工作人员很着急,几次通过各种途径与谢的亲属沟通,并通过在美国的侨领给对方捎去藏头诗一首。“那首诗字字情真意切啊,每一句的第一个字拼起来就是'立园委托市政府五十年'。”

   政府的诚意和承诺最终打动了谢氏家族的后人们。余瑶琼欣然修书,将“立园”委托政府管理,开平市副市长苏树栋专程赴美签约。协议书规定,“立园”交政府无偿托管50年,50年后由海外家族推选一名代表,决定50年后的立园处置。

   此后,开平市政府投资1300多万元对几近荒芜的“立园”重新修葺,使“立园”在200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相关链接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大多数都是侨产,是早年华侨们燕子垒窝似的一点一点营造起来的。

  19世纪中期,中国人口增长非常迅速,耕地不足的状况日益严重。这种矛盾在开平地区相当突出。面对这一生存状况,靠近大海的开平人不得不向外拓展,到海外谋生。19世纪60年代起,去美华侨逐渐增多。那是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有关。从那时候起,加利福尼亚州的口岸三藩市逐步扩展、繁荣。

  华侨到达三藩市后,大都即转去各处金矿地带。不久,北太平洋铁路和南太子洋铁路相继兴建,以后在加省又发现并开采铜矿,当时美国急需劳力支援,因此去美华侨急剧增加。当时去美华侨,多半是四邑(指新会、台山、恩平、开平)籍属,尤以台山和开平人居多。其间,大多是因亲属申连而去的。在美华工一律充当筑路劳工,待遇既薄,且在酷暑气候下,每日劳动至少14个小时,加之供水不足,死亡过半。

   像这样挣下的血汗钱,他们一个子儿也舍不得花,全部寄回家中。家人也在来信中告诫他们:“汝得横财,不可乱交,千万回家买田,买多一斗,胜家一石。”“恁时置业起洋楼”则是他们的最高梦想,这就是“开平碉楼”繁衍的社会基础。

   建房、买田、娶妾,是开平华侨在海外拼搏的最高追求。从清末开始,开平的华侨就陆续回乡了。这些出生入死、漂洋过海的成功者,终于可以“回乡建洋楼”,盖自己的“祖屋”了!

   大量侨汇的输入,侨商家族的富庶,把大批盗匪吸引到了开平。开平有一句俗语,“一个脚印三个贼”。说的就是华侨前脚刚踩出一个印子回家,大小群贼就后脚紧追而至的恐怖情景。

   于是,为了安全起见,他们把“祖屋”建造成了一种集居住、防匪、防洪功能于一体的民居建筑——碉楼。这种有着古希腊的廊柱或哥特式尖顶,楼身遍布十字形射击孔,窗口装着德国进口防弹钢板的“混血”建筑,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生长的高峰。全盛时期,开平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33座。它们星罗棋布于开平的城镇乡间,纵横连绵数十公里,蔚为大观。

   绚丽的建筑群历经一个世纪的繁华和剥落,最终被作为属于全人类的瑰宝珍藏。

   2007年7月28日,中国今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经过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投票通过,从而成为中国第34项载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

(责任编辑:李瑞)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谢圣泮 | 谢维立 | 谢日佑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