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 全球变暖与可持续发展观测平台 > 全球变暖现状

遏制全球变暖迎来“后京都”时代 各方重新出牌

  特别策划: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印尼代表团团长埃米尔?萨利姆称:“这次大会就像"约会",大家同意聚到一起,明年在波兰召开的大会是"结婚",后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大会则要"生出小孩"(制定新协议)。


  本报综合报道正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万人大会”真正启动了“后京都”时代。巴厘岛会议的主管说,此次大会要制定一个指导今后气候变化谈判的“路线图”,而不是制定有法律意义的国际协议。

  其实,即便是这次巴厘岛会议也是姗姗来迟。按2005年11月召开的蒙特利尔大会决议,《京都议定书》缔约国将成立一个新工作组,于2006年5月启动2012年后第二阶段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谈判。但在这次巴厘岛会议前,各方一直处于僵持阶段,联合国并未开启第二阶段的减排责任谈判,尚未形成一个清晰的“路线图”,更缺乏突破或实质性的进展。

  对于这次会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他希望大会能紧急出台一个综合性方案,并呼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有缔约方为实现这一目标表现出政治意愿,为从根本上减少气候变化给人类所带来的影响作出努力。这次“巴厘岛路线图”的制定,正式标志着国际气候制度安排的《京都议定书》从第一个承诺期步入到第二个承诺期。从目前开始,全球正寄托于“后京都”时代对遏制全球变暖做出全面规划。

  “京都”时代:“既往不咎”

  2005年的蒙特利尔大会决议,不过是人类共同对抗全球变暖的初步探索,这就决定了“京都”时代必然会留下种种缺憾。由于监督与惩罚机制的缺乏,让“京都”时代成为一个“既往不咎”的时期。

  首先,发达国家并未完成《京都议定书》的减排目标。到目前为止,《京都议定书》中仅有36个工业化国家同意对温室气体排放作出限制,大多数国家对如何分担减排的负担还持异议。比如,欧盟平均起来实际减排仅为2%,而不是《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8%。

  其次,作为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一直游离于体系之外。1998年迫于压力,克林顿政府时期虽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刚上台的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使议定书的覆盖面大打折扣,其目标也不能完全实现。

  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

  第二阶段减排承诺谈判的到来,意味着谈判重点转向更严格的国际气候制度构建。在《京都议定书》迟迟难以生效的漫长等待中,很多缔约方对“京都模式”种种弊端已有所不满。

  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分歧,促进气候制度向更公平有效的方向发展,将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围绕这一主题,谈判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过程。

  概括来看,决定未来国际气候制度走向的因素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各国政治意愿。它取决于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比如,当《京都议定书》面临“夭折”时,俄罗斯2004年的批准为议定书的生效奠定了基础。但俄罗斯态度“大转弯”、宣布批准《京都议定书》,被认为是为换取欧盟同意其加入世贸组织作条件的。二是科学和经济上的不确定性。它既可作为推迟减排的挡箭牌,也可成为要求尽早行动的推进剂,这是谈判之所以充满变数的原因。三是各国国家利益。尽管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但各国是否参与国际合作的关键仍在于国家利益。四是要协调各国利益的分歧。未来国际气候制度需要具备灵活的制度框架,允许不同国家从自身需求出发,采取不同的履行义务的方式。

  本报综合报道12月3日~14日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万人大会”,被认为是建立“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变化体制的重要会议。各方需要就“后京都”谈判中所涉领域以及确定最后协议时间达成共识,制定具体的遏制全球变暖的“巴厘岛路线图”,作为解决“后京都”时代问题的第一步。

  而“后京都”时代的气候制度框架何去何从,能否对全球变暖作出有效努力,将取决于四大悬念能否得到解决。

  名词解释

  面对严峻的全球变暖趋势,《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东京获得通过,设立了具有创新性的制度:排放交易制度(ET)、联合履约制度(I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协定书》提出到2008年、最迟2012年时,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排放量减少5.2%。

  新气候制度框架的四大悬念

  本报综合报道 “后京都”时代的气候制度框架何去何从,能否对全球变暖作出有效努力,将取决于以下四个悬念的解决:

  悬念之1

  谈判2009年能否完成?

  《京都议定书》从批准(1997年)到生效(2005年)共耗时8年。若不是2004年俄罗斯的及时批准,《京都议定书》很可能“半途夭折”。因此,对于“后京都”时代第二阶段减排义务的谈判,也不可忽视其复杂性、艰巨性与长期性。

  目前,《京都议定书》共有189个缔约国参与。从过往经验看,由于缔约方众多,各方关注点不同,利益分歧严重,导致谈判效率低下。能否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大会上基本完成第二阶段减排的全面规划,是后“京都”时代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围绕着种种敏感问题,各国之间将迎来艰难的利益博弈。

  悬念之2

  美国选择孤立还是加入?

  美国的立场关系到新减排规划是否到位。美国很早就表态说,不会签署呼吁强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任何协议,巴厘岛会议召开前仍拒绝作出明确减排承诺,并试图撇开联合国,沿自己规划的方向推动减排。这种撇开联合国的做法,必将削弱有关国际气候制度的影响力,并可能导致联合国的努力走向分裂。

  但是,有迹象表明,随着美国各州政府温室气体限排政策的推出和2008年总统大选的到来,美国的态度可能随着新总统的选出而有所改变。

  悬念之3

  减排是强制还是自愿?

  《京都议定书》的最大缺陷是没有监督与惩罚性机制。《京都议定书》总共28条,但没有一条是有关违约的惩罚机制,这就给缔约国的违约留下了可乘之机。

  在就《京都议定书》的“后续版”展开谈判时,是坚持自愿原则,还是加入强制性条款,是目前缔约方的最大争议与分歧所在。从过去7年的实践来看,无约束力的协定不具有很强的执行力。

  悬念之4

  如何规定发展中国家的减排?

  《京都议定书》规定,2008年~2012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发展中国家无须承担任何义务,豁免期截至2012年。

  随着谈判议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主导性的加强,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如何履行减排或限排义务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议题。可以说,“后京都”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发展中国家将承担起减排温室气体的责任。至于发展中国家的义务具体如何设置,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的焦点与难点。

  各个利益集团的博弈

  本报综合报道随着“后京都时代”制度安排的启动,各个利益集团及其可能的谈判主张也浮出水面。截至目前,各个利益集团的主张可总结为:

  欧盟??主张继续严格限制工业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减排的制度框架,采取灵活机动的减排方法,结合先进的环保科技,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合作。

  美国??主张废除所有硬性减排指标,在自由市场模式下,运用新环保科技减少污染,力争经济发展与环保两不误,并坚称发展中大国应该作出更大的努力。

  发展缓慢的发展中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小,没有减排的压力,主张推进全面减排工作。

  快速发展中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逐年增加,发展所带来的排放需求强大,面临环境保护的压力最重,继续强调自愿承担的方式,要求切实考虑各国资源利用的权利和分配的公平性。

  欧佩克所代表的能源输出国??担心减排会引起全球能源市场的紧缩,给国家经济带来创伤。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铭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利尔 | 蒙特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