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产经新闻 > 聚焦医疗体制改革 > 医改相关文章

医改的关键在于全面开放

 

  媒体报道,中国医改已经又一次转回了市场化的方向。政府不再直接补贴公立医疗机构,而是转而补贴患者或者以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投入资金。但是,细看改革的具体内容,不免又使人感到遗憾,医疗体制对内对外的全面开放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强调。

  医疗领域的问题是供求关系问题

  只有依靠开放,才能动员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医疗领域中,建立起更多的医疗机构,从而增加医疗资源的总量。

  医疗领域的开放指的是,国内外的任何人均可以自由开设和经营各种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这显然还远远没有成为现实。我国医疗领域是一个充满垄断、特权、准入和审批的领域。即使实行了一些改革,但公立医院的行政垄断地位一直被维持。无论是开办医院,还是医生执业资格,都由政府控制和管理。大多数医院甚至在行政上隶属于政府管理部门。市场的自发力量在这个领域几乎没有机会做什么。

  这种现状要为医疗领域存在的绝大多数问题负责。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正在于医疗领域彻底地市场开放。

  医疗领域的种种问题,实际上都是供求关系问题。由于医疗资源供给不足,造成医疗服务价格上升。但是,由于医院被政府直接控制,使其没有权力根据市场情况改变价格。不过,这并不等于价格不会上涨,只是上涨形式有所变化。比如挂号费也许维持原价,但患者半夜就要去排队,或者从号贩子那里买高价号??这种高价号很接近市场的真实价格。

  既然是供求规律的问题,那就只能按照供求规律找到解决办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必然呈上升趋势。在不能限制需求的情况下,就只能想办法增加供应,也就是增加医疗资源。

  人们往往高估政府的能力。确实,政府在外表上看起来十分强大。他们的预算超过任何一个企业,他们拥有为数众多的雇员,他们看起来无所不能。但实际上,相对于市场来说,政府的力量十分有限。绝大多数全社会得益的事情所需要的资源总量,都是政府力所不能及的。而通过市场动员起来的资源,看起来分散零碎,但其实总量惊人。必须牢记的是,市场体制是人类迄今为止动员资源最高效的手段。

  开放是建立成熟医疗分工体系的唯一手段

  一些人认为,医疗问题存在某种特殊性,适用于其他领域的市场开放有可能并不适用于特殊的医疗领域。他们的理由是,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准备,由于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大量产生出高水平的医疗人员,如果在这时勉强实行开放,只能为那些低劣的骗子和庸医提供机会。这种说法似乎得到了现实的验证。现实中,确实可以找到许多私立医院服务水平和信誉欠佳的例证。人们确实更加信任大型公立医院。

  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市场开放对于医疗领域才更加显得重要。

  医疗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由多种分工网络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协作体。一个地区拥有发达的医疗体系,实际上也就是拥有高度发达的医疗分工协作体。这个复杂的协作体系是经过长时间积累之后才逐渐建立起来的。对于落后的地区来说,最有效的发展方式显然不是重新走一遍那个昂贵的积累过程,而是设法复制在先进地区行之有效的分工体系。

  虽然经济学理论并没有对分工体系的复制方式进行深入彻底的研究,但人在市场中的行为往往走在理论前面。在世界各地,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分工的知识就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交流不断传播开来的。在充分开放条件下,发达地区的人们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进入落后地区,在带去资金的同时,也就带去了分工知识,一般将之称为带来了组织管理的经验、意识和观念。落后地区的人们只需要去尽量实现这些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分工体系,同时进行某些必要的本土化修正,许多肯定行不通的方面就无须再耗费精力和时间去摸索和尝试了,这样就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所谓后发优势就是指的这个方面。

  难道一定要通过开放才能获取这种分工知识吗?不能通过派出人员学习来获取吗?恐怕不容易。经验表明,后者获取知识的效率要远远低于前者。生活在复杂分工网络中的人,其实对于自己掌握了多少这方面的知识也并不很清楚。这种知识包罗万象、巨细无遗,已化为无意识的常识,大多数人对此种知识只会应用,不会阐述。就像人人都会使用语言,但只有很少人是语法学家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开发这种知识几乎唯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那些掌握复杂分工体系知识的人投入到实际的经营事业中去。市场竞争的存在可以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得到利用,使他们掌握的分工知识应用于异地。因此,只有在开放条件下,那些先进地区的人们在利润或者荣誉的吸引下,才能全情投入。这种投入的力度和热情是那些慈善家远远无法相比的。

  全面对外开放

  是医改的关键

  如果实现医疗领域充分的对外开放,尤其是大量吸收引进先进国家的资金和人员,就能实现中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

  对于医疗机构的信誉问题,同样要依赖更充分的开放来解决。目前,医疗领域实行了部分开放。但这种开放的范围较小,规模受到严格限制,因此,中小资本的投入尚可以适应,但大资本、大投入所需要的稳定的法律和社会环境却并不具备。于是,开放只是引来了市场信誉并不充足的中小投资者。如果能够通过开放引入医疗领域的大投资,他们对于信誉的重视决不会亚于现有的公立医院。这时,才能解决私立医院的市场信誉问题。

  回顾历史,晚清以来,中国医疗事业相比前一个历史阶段取得了飞速进步。现在许多国内一流的大型医院,其实都是在那时来华的外国人一手创办并发展的,比如著名的协和医院、华东医院,它们往往成为各个地方的主力医院。可以说,近代中国的医疗体系就是通过充分的、自由的对外开放,在不长的时间内快速建立起来的。假如要求中国独立自主培养这个体系的所有人才,积累所有资本,那中国目前的医疗水平要低得多。

  当代医疗领域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由于直接引进日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在很短时间内,就为北京增加了一所重要的大型医院。同样存在反面的例子。前几年,某台湾著名财团计划在北京修建超大型医院,据说住院床位超万,但这个计划没有被有关部门批准。显然,有关主管部门“敏锐”地意识到了,如果这样的外资大型医院大量兴建,必然增加市场竞争程度,直接削弱他们那些现有医疗机构的影响力和盈利能力。

  中国的医疗机构由于总量缺乏,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此具有很高的盈利能力。这种盈利能力一直以来都为国内外的投资者所关注。但是,由于市场的封闭,大量本来可以投入市场的资金没有机会用来增加医疗资源的总量。可以想象,如果允许外资在中国自由兴建医院,如中日友好医院这样大型医院的数量必然大大增加,这时,医疗领域的种种问题就会得到极大缓解,甚至是根本性解决。

  全面开放的巨大作用在工商界已得到充分表现。那些实现了充分发展的行业,无不是对内对外充分开放的行业。如果说医疗领域有什么特殊性的话,那就是它面临着需要同时解决的两个问题:增加总量和提高水平,而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恰恰更需要全面的对外开放。

  李子 铅笔经济研究社成员

(责任编辑:李瑞)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