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盘点经济金融热点 展望2008发展大势

  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推进改革发展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陈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就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等重大问题作了部署。

会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瞻远瞩,思路明确,部署具体,为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这两个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做好明年的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对于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明年经济工作既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经济工作的大局。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清醒认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

  国家开发银行在四年来的宏观调控中,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一方面主动控制信贷规模和均衡发放,严格执行下达的信贷规模不突破;另一方面把握信贷投向,通过重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来配合宏观调控,这些对贯彻宏观调控政策、降低经济金融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国家开发银行将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要继续把信贷规模控制、投向调整和市场建设结合起来,把握中长期融资的规律和特点,助力宏观调控。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从建设市场和机制入手,建设健康企业、健康金融、健康经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规划先行,从根源上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和不均衡的发展。

  二是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国家高技术产业和重大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好信贷闸门,从贷款评审源头和制度上控制“两高一剩”行业项目,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支持重点产业和企业的整合。

  三是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配合和支持做好地区科学发展规划,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融资支持,继续延伸和拓展在县域的金融服务。

  四是着力推进节能和环保投融资体制的建设,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政府、企业、银行的合作机制,设立专项贷款、创新金融产品等,探索有效融资支持模式,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五是继续加大对助学贷款、中小企业、微贷款、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低收入家庭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

  六是扎实推进国际合作业务,促进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们将努力服务于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国家的资源安全。

  七是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推进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发展。我们将推进商业化运作,加强风险管理,建设现代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中长期投融资的作用。既要通过内部改革创新,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增强综合实力、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也要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建设一个高效、普惠、社会化的融资体系。

  从紧货币政策有利于银行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姜建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并进一步提出"明年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这对于全面做好明年的金融工作、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工行作为资产规模、信贷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在宏观调控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和重大责任,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支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与此同时,根据宏观调控要求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也正是工行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宏观调控旨在实现经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这对银行是有利的。因为银行的经营状况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近几年受益于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我国各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普遍大幅提高。但连续多年,我国经济都处在上行期,而对银行经营管理的真正考验来自经济周期的逆转。中央通过宏观调控尽可能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可以减少银行经营的周期性、结构性波动风险,保证银行业的长期稳健成长。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按照宏观调控要求进行的"从紧货币政策"对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大利好。

  此次信贷调控对中国工商银行正常的贷款增长影响并不显著,工行早在四、五年前就开始有意控制信贷增长速度,并着力调整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连续四年信贷增长只有10%左右,而同期所有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左右。今年前9个月工行贷款增长率为10.3%,远远低于同业超过17%的平均水平。工行从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方面所作的调整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相符的。与此同时,工行通过加快贷款周转速度,更多地盘活存量,来做大流量。从2006年全年统计数据看,尽管贷款余额较上年仅增加了10.4%,但这一年中工行累计发放了2万亿的贷款总额。同样数额的钱,一年周转一次和一年周转三次,其意义当然不同,提高资金效率对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提升和资金资源节约也有正面作用。

  资产结构调整的结果使银行存贷款利差收入在整个银行的收益结构中占比越来越低。从工行的情况看,存贷利差收入占净收入的比重现在大约为46%。同时,在四年来贷款年均增长只有10%的前提下,却实现了30.2%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净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从前四年42.7%的年复合增长率提高到了今年三季度的104.7%。这样的收入结构更是可持续的,风险的权重也更低了。

  此次中央对货币政策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点刹车",而不是"硬着陆",已经预留了充分的准备时间。从中国今年的状况来看,面对经济运行中流动性出现相对过剩,资产价格迅速上涨,通货膨胀压力攀升的形势,相信不论是商业银行还是企业,绝大多数都已经对中央可能采取的进一步宏观调控措施有所预期。我们也将在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信用工具创新以及资金运用效率等方面进行应对准备,从而降低因为"从紧货币政策"的出台而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资金紧缺,对经济造成影响的情况出现。

  我国商业银行这些年通过不断调整信贷结构,已经在主动防范可能出现的行业企业违约风险。从工行对信贷资源配置中可以看出,根据国家宏观政策,近几年来一直在执行"总量控制、有进有退、优化结构"的信贷策略,不断完善与国家产业政策相衔接的信贷政策,突出加快"绿色信贷"建设,大力支持节能环保产业,更加严格地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突出加大对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居民消费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些信贷策略和宏观调控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宏观调控也是促使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外部压力。

  宏观调控对银行的长期利好,还在于能够促使银行持续优化经营结构,偏重内涵式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宏观调控有利于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保持信贷均衡平稳增长,加大优质贷款比重,同时实施主动负债管理,合理配置资产负债结构;有利于银行改善收入结构,促使银行减少对存贷款利差收入的过度依赖,逐步提高投资交易规模和收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收入;有利于银行优化客户结构,促使银行把有限的信贷资金投入到综合贡献度高的优质客户身上;有利于银行的产品创新,减缓单纯的信贷资金压力;最后,宏观调控还会促使银行抓住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大跨国经营步伐,提高境外市场的贡献度。

  全面提升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肖钢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深刻阐述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对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具体任务作了明确部署,是党的十七大精神在经济工作领域的进一步深化,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是对全党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再动员、再部署,对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银行各级党委和管理者正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中国银行实际全面贯彻落实。

  明年宏观经济的首要任务是“两个防止”:防止经济由偏快向过热发展,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明年经营形势有很多有利条件,这些条件是商业银行又好又快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银行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何认真贯彻执行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加快自身发展,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是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各家银行面临的重要任务,需要我们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结合实际认真加以研究,明确措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改革体制机制,这也完全符合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实际。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快转变服务模式,加快业务流程和管理架构改革。要在充分了解客户真实需求的基础上,切实改进银行服务。同时要大力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全面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既要贯彻执行好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又要实现银行又好又快发展;既要继续落实商业银行改革任务,又要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企业综合经营平台;既要抓好各项业务,提高股东回报,又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既要加快推进银行内部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又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维护广大员工权益和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既要抓好眼前的工作,又要着眼长期可持续发展。

  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对银行的各级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继续加强学习,多做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金融市场的脉搏和竞争格局,善于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认真研究和落实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宏观经济金融大局服务。

  贯彻从紧货币政策 加强信贷支农力度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 尉士武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各项工作部署,对于农发行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以来,农发行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谋战略,定规划,求发展,抓改革,强管理,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的新路子,初步构建了符合现代银行要求的体制机制,按照“一体两翼”的业务发展框架,加快了业务的有效发展。预计到2007年底,农发行信贷规模将突破万亿元,经营利润将超过百亿元,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显著增强。

  2008年,农发行将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作为我国惟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将坚决贯彻中央精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三个始终”的要求,把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支农惠农政策放在工作的首位,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为此,农发行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对货币信贷总量的调控政策,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除已开工项目外,严格控制新增固定资产贷款增长,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按照有保有压的政策要求,实施“绿色信贷”,坚决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信贷投放。二是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信贷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支持粮食、生猪、奶业、油料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信贷规模和资金,确保粮、棉、油、肉、奶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收购、储备和调销的信贷资金需求,严格控制对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的贷款发放,缓解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积极协助各级政府做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稳定市场供应。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调整优化贷款结构,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比例,重点加强对农田水利、病险水库、农村饮水、道路、沼气、电力等工程的支持,帮助改善和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大对农业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大对农业科技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适用高效的农业科技项目,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四是进一步引导社会资金回流农村。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引导作用,加大市场发债力度,吸收更多的资金回流农村。继续做好涉农财政补贴资金的监督拨付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补贴款项拨付到农民手中。

  贯彻从紧货币政策 抑制信贷过快增长

  记者:今年,为遏制经济过热的趋势,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在加强调控力度上可谓多管齐下。您认为,明年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央行的调控手段会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

  陈小宪(中信银行行长):今年,政府动用多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反映了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决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主旨在于巩固前期宏观调控成果,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和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的问题,抑制潜在流动性膨胀压力,维护总量平衡,为经济发展营造稳健的金融环境。我们相信,明年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在今年宏观调控的基础上,不仅将凸显出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票据、窗口指导等多种政策工具组合应用的加强,单项货币政策强度将会有所提高,而且预计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前瞻性和系统性也会更加增强,央行综合运用市场化手段和非市场化措施,也将在促进内外部经济均衡发展,保证货币政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商业银行是对宏观调控特别是货币政策非常敏感的企业,您怎样预期政策调整对商业银行未来经营的影响?

  陈小宪: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将带来不小的挑战,对未来的影响可能超出我们的预期。首先,商业银行面临收入增长的压力。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收入80%以上来自存贷差,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意味着信贷类资产业务的过快扩张将成为重点调控对象,信贷增长将受到严格控制,银行传统信贷利息收入的增长步伐将放缓,对银行收入增长形成重大挑战。其次,面临流动性管理的压力。流动性对银行生存和发展关系重大,各项货币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存款准备金率的持续提高,在收缩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同时,也造成市场资金趋紧的局面,给银行资金的流动性管理增加了不少难度。第三,面临风险管理的压力。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经济增长速度可能适度放缓,“两高一资”等特殊行业或特殊企业的发展将面临巨大压力,经济高速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可能逐步显现,增加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当然,在这种宏观调控环境下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也是巨大的。这就迫使商业银行必须走出传统竞争的“红海”,去不断开拓业务的“蓝海”领域,加速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战略转型。

  记者:怎样在适应宏观调控要求的同时保持近年来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商业银行在新的一年里面临的主要考验,为此,商业银行应当在哪些方面有所举措?

  陈小宪:商业银行作为国内金融的主力军,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各项货币政策措施,全面配合中央的宏观调控。第一,要严格控制信贷增长。商业银行要按照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提高前瞻性,从一开年就安排好全年的信贷投放节奏。贷款规模控制给银行带来了调整业务结构的机会,要坚决地贯彻有进有退的方针,加快信贷结构调整的步伐;第二,要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研究和预判。商业银行要做到根据货币政策要求自觉控制信贷投放总量,把握投放时机与节奏,避免资金投放的过快增长,实现利润的持续稳定增长;第三,要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安排资金配置与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注意监控流动性风险。优化资产负债管理,科学匹配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减小宏观调控对银行经营的冲击;第四,要强化战略客户管理,对重点行业和优质企业的发展进行信贷支持,优化调整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第五,要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的能力;第六,要积极推进综合化经营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积极向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领域渗透,探索综合化经营的具体途径和方式,进行综合经营的布局,促进银行效益、质量、规模的协调发展。同时,适应金融全球化和国内客户走出去的形势,积极推进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协调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为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您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会对商业银行2008年的经营产生哪些大的影响?

  詹向阳(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两个防止”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具有深刻含义。它首先表明中央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比较严峻。其次,表明明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从紧。

  我个人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肯定会对商业银行明年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各商业银行将会根据宏观政策的变化相应调整自己的经营布局。首先各商业银行将会谨慎安排全年的贷款总量计划,更加趋向于择优贷款,从而使得贷款过快过大的扩张冲动得到较好的抑制,同时审慎的贷款选择会促使商业银行贷款增量结构更趋合理和优化。

  其次,央行非同步调整利率的措施将进一步缩小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使得商业银行贷款的盈利空间收窄,收益增长受到影响。商业银行将会更多更快地转向非信贷领域,通过谋求非信贷资产和收益的增长保持资产和收益的继续增长,这将在宏观上抑制信贷过快增长的同时,微观上促使我国商业银行更快地转型。

  其三,明年和今后,国家严控污染和高耗能产业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银行信贷投向将成为节能减排的主控手段之一受到严格的限制。新的一年中,商业银行不仅要控制新增贷款的投向,严防继续进入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企业和项目,还要转化已经投入的存量贷款的风险,尽快退出“两高”领域。

  其四,为控制资产价格泡沫的进一步积累,国家明年将继续抑制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和房价的过快增长,股市、房市振荡局势将会持续,并且已经和将会继续造成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增长,对方兴未艾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安全性提出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将会普遍加强对消费性信贷风险的防范。

  记者:您怎样看待宏观调控政策和商业银行利益之间的关系?

  詹向阳:关于宏观调控和商业银行利益间的关系问题,我一直在讲两个观点。

  第一,宏观调控措施肯定会对包括上市银行在内的所有国内商业银行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商业银行和上市银行必须承受的。与其他行业一样,国家抑制经济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抬高环保和能耗的门槛,就会有一部分企业退出市场,有些银行也可能会出现困难,这个十分正常。宏观调控对银行的影响,是商业银行要经受的,只有经得起这些考验才是一家真正的好银行。

  第二,上市银行要服从全社会的利益,不能为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推波助澜。服从宏观调控是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上市银行必须履行这一责任。并且,从长期看,宏观调控对于商业银行的利益影响利大于弊。从根本上讲,商业银行是在一个包括宏观调控在内的大市场上生存,如果经济出现过热,通货严重膨胀,整个经济大起大落,商业银行就会遭受重大损失,甚至灭顶之灾。所以,服从宏观调控和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要求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记者: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对中小银行明年信贷投放造成哪些影响?

  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一方面,中小银行对贷款收入的依赖较强。信贷额度控制在中小银行的可操作空间要小得多。中小银行在资金来源上不占优势,利差收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是主要利润来源,在监管部门的指导性放贷额度内,只能以调节信贷方向和结构来缓解放贷压力,比如压缩部分公司业务来支持资产质量更好的个贷业务,保证其重点开拓客户。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对其长远发展不利。另一方面,中小银行的大多数存款为企业存款,部分企业存款由贷款派生而来,如果贷款下降,对企业存款增长也会有负面影响,这样不利于中小银行的负债业务的开展。此外,事实上如果监管层采用严格的控制,则中小银行可能面临贷款增速下降幅度高于大银行的情况,这样更加对其利润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部分以规模扩张为主要推动因素的银行而言,其经营策略也将面临挑战,城市商业银行在信贷紧缩政策下将会产生一些困难。近年来,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商行都积极进行区域扩张,分支机构一增加就必然会增加一定的存贷业务量,如果总行层面的信贷额度过低必然会影响机构扩张的质量。

  记者:在信贷趋紧的形势下,中小银行应该怎样应对?

  郭田勇: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培养风险管理的理念,树立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实现风险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应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建立有效的风险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责任追究机制等。

  二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深化金融创新。一方面要发展各项传统中间业务比如结算和银行卡等。另一方面要发展新兴中间业务比如理财产品、QDII、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等,而后者应当是战略转型的重点内容。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就要深化金融创新。必须注重自主创新,目前我国企业处于成长过程中,居民的金融消费意识在逐步成熟,在很多方面有潜在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除了针对现有需求设计产品外,还要主动深入了解客户、帮助客户识别金融需求,前瞻性地开掘、发现、培育市场需求,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

  三是中小银行要合作参与大企业贷款。中小企业业务虽然是未来中小银行要重点发展的方向,却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所以中小银行可以考虑采取银团贷款的形式发展大企业贷款,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从紧政策环境对金融创新提出新挑战

  记者:在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大背景下,明年资产管理公司将以哪几个方面为重点开展工作?

  田国立(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工作,更好地肩负起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使命,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2008年,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要以十七大精神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统领全司工作全局,指导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实践,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不良资产项目处置中要按照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扶优汰劣,对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技术产业给予支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对落后生产能力进行淘汰,使那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退出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是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在资产重组、资源整合方面的专业化优势,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信达公司管理的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涉及能源、有色、冶金、化工、建材、纺织、房地产等行业。这些行业既是不良资产集中的行业,也是产业结构矛盾集中的行业。因此,对这些不良资产不能简单地处置,必须借助于现代投资银行的重组手段来提升资产价值,既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又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是要通过对风险机构有效的托管、清算、关闭,及时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随着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金融机构的分化、重组、整合将进一步加剧。信达公司要继续发挥专业优势,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和办法,妥善处置这一过程中危机机构产生的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

  稳定,促进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

  四是把处置不良资产与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资产管理公司回收不良资产实际上是维护社会信用秩序,特别是对那些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信达公司要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进行有力的打击。

  五是按照国务院和监管部门的要求,认真谋划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和发展。2008年,信达公司要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在认真开展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同时,积极做好公司改革和转型的各项准备工作。坚持以处置不良金融资产和托管清算为核心业务,积极拓展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业务,把信达公司发展成为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不良资产管理处置和问题机构托管清算为主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公司。

  丁仲篪(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实现华融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重视业务规模的扩大和速度的提高,更要重视提高发展的质量和经营效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过两年多转型的探索实践,华融公司逐步形成了转型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华融公司将朝着实施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方向发展,改变原来专业化管理处置不良资产的经营格局,逐步打造成有华融特色,管理先进、持续成长、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现代金融控股集团,并创造条件,在适当时机改制上市。我们将立足于非银行金融业务领域,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着力在资产市场、资本市场和融资市场上,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更好地在非银行金融业务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两年多来,华融公司对商业化转型有了一定的实践积累,也迈出了一些步伐,但因面对的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在实践中会碰到一些困难和矛盾。2008年,华融公司将积极研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公司商业化业务的平稳推进;探索公司实现转型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有效路径;更好地解决产品与市场的对接,以及办事处与平台业务的对接问题;研究办事处转型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更好地推进办事处的转型发展;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努力实现资本投资的安全高效;进一步夯实经营基础和管理基础,健全风险管理和审计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记者:您认为明年货币政策从紧的政策取向与以往政策环境对金融创新的要求有什么不同?明年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将出现什么新特点?

  解植春(光大银行副行长):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从紧”二字,无疑表明了国家有关部门将在总量上对货币供给实行更严格的控制。因此,可以预见,明年金融创新所面临的政策环境将比以往主要以软约束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更为严峻。除常规的货币政策之外,将加大“窗口指导”的力度,表现为创新的制度硬约束。从紧的政策环境无疑对金融创新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越是政策紧、硬约束多的时期,越是创新能动性强、创新活跃的时期。以往商业银行的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产品创新上,即通过开发新产品带动客户群的巩固和扩张,继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产品创新也主要以负债产品为主,即以理财产品获得新资金来源,使社会存款向其他渠道流动。而明年的金融创新将打破这种长期以来的固有模式,首先,将创新从狭义的产品创新向包括产品创新在内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机构创新、管理创新等的全面创新转化;其次,将不断拓宽产品创新的领域,由目前单一的负债产品创新向全方位的产品创新转化;同时,大力推动跨市场创新活动的发展。

  记者:面对明年政策环境对金融创新的新要求,商业银行该如何适应这些新要求、新特点?

  解植春:面临新的政策环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活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直接融资产品和财富管理将继续是产品创新的两大支点。以企业直接融资为目标的债务工具将助力现阶段直接融资市场的快速发展,使银行资产方除贷款外增加新的信用型资产,在以信用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传统模式中引入市场风险管理的新思维;在银行负债方强化理财的纵深发展,不断推动理财产品创新从单一化向系列创新持续转化,并最终升级为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的战略发展模式。二是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应更多地考虑跨市场操作,即在现有政策框架下有效联动银信、银保和银证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在信用卡、消费信贷等领域充分考虑商业企业的需求变化,真正有效地发挥出不同市场间产品创新的供需真空。三是要加速产品创新的深化和创新系统的启动,逐步实现向流程化银行的转变,升级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所需的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技术的出现将直接导致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改变,为其创造出新的利润增长点。在现阶段“双防”的大框架下,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须从目前以贷款为主导向持有直接融资化资产过渡、负债结构则以存款特别是储蓄存款为主向持有有效负债过渡。例如持有短期融资券资产,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部分企业的直接融资成本已与贷款成本不相上下,这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盈利点。同时,直接融资化资产的债务人在市场上要面临众多的债权人,违约成本高,相比贷款一对一的特点,这种一对多的博弈有其不可比拟的市场化优势。

  记者:您认为目前商业银行的创新存在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

  解植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忽视了创新可能带来新的风险;二是把创新西化当做创新文化,过度复制并依赖市场的“舶来品”;三是过分依赖产品创新,创新同质化且竞争价格化特征明显。针对存在的问题,银行应该树立正确的金融创新理念,建立理性的创新文化;加强自身对创新工作的系统化的布局,大力推进技术改革,注重人才引进;同时应在新的金融环境下审时度势,敏锐把握机遇,以产品创新促业务转型、以机制创新促环境发展、以模式创新促品牌建设,逐步实现服务功能化、功能产品化、产品模式化、模式品牌化的发展轨迹。

  转变增长方式 加快推进综合经营

  记者:2007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绩是什么?

  梅兴保(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2007年,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负重前进,以商业化收购资产的有效处置和增值运作为中心,积极探索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取得了新的成绩。一是通过精细化处置和增值运作,当年各类资产处置收现将达到240亿元。二是凭借科学估值审核的专业能力,东方公司在全国商业银行通过公开市场出售的几个资产包中有新的建树,预计将取得良好的经营收益。三是债转股股权退出回收再创新高,全年回收现金预计超过30亿元,在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中处于前列。四是新业务发展突飞猛进。五是内部管理再上新台阶。目前,ISO9001体系建设已通过评审,年内将取得国际认证证书。六是着力探索适应商业化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记者:当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梅兴保:就东方公司而言,我们已经做好转型的准备,具备向商业转型的条件,目前存在的困难主要集中在政策层面。

  一是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发展的总体指导意见还没出台,内部管理和业务发展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引,新业务发展受限较多。

  二是政策性剥离不良资产的处置损失仍未最终解决,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发展存在先天不足。三是商业化业务中承受的政策性损失不能按照商业原则求得补偿。四是一些地方保护和司法不公正行为,不利于保护资产管理公司依法享有的权利。五是适应商业化转型的专业人才缺乏,现有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记者:您认为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战略转型的目标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措施?

  梅兴保: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向商业化转型,成为以不良资产经营和其他有需求的金融服务业务为主业的综合性金融企业,拓展投行业务,适应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记者: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明年将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怎样的挑战?特别是对于中资银行正在加速推进的综合经营将产生哪些影响?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在宏观调控不断加强和金融业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加速推进综合经营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从紧的货币政策使银行贷款增速减缓。准备金率提高将对银行可利用资金的总量产生抑制,而随着明年信贷(特别是住房贷款)控制的不断加强,银行总体贷款规模增速会慢于今年,同时,如果贷款利率进一步上升,还会降低部分企业对银行的贷款需求。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发展将继续对银行经营构成挑战。从去年10月份开始,已经有6个月的居民户存款为负增长,预计明年储蓄资金分流或成常态。与此同时,预计明年还会有部分大型企业通过公开上市融资。所以说,明年银行资金来源和使用将进一步受到资本市场发展的挑战。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来自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明年外资银行必将通过业务拓展、网点建设等方式来加大在我国的经营布局。外资银行大都实行综合经营,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如果中资银行不加快推进综合经营,在与外资行的竞争中必将处于劣势。

  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增长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银行亟须加速推进综合经营。从微观经济学理论来看,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能够实现范围经济效应,意义十分深远。事实上,机遇和挑战往往是并存的。当前经济形势也为银行加速推进综合经营提供了难得机遇。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发展壮大为银行带来中间业务大幅增长的同时,也为银行涉足证券业和保险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银行可以利用其资金、网络和客户上的优势开展投资理财、证券承销、保险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得益于协同效应的实现,综合经营又会反过来带动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记者:我们已经看到,在推进综合经营上商业银行今年的步伐明显加快,除了证券、保险外,银行几乎已经涉足了所有的非银行金融业务。为推进综合经营的健康发展,今后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连平:为促进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加快步伐推进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首先是要营造宽松和规范的法律监管环境。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允许并合理规范商业银行以子公司形式涉足证券业和保险业。同时还要研究建立与综合经营相适应的监管体系。二是实行综合经营宜采取银行控股公司的模式。考虑到我国金融业以银行为主,银行业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很高的比重,为充分发挥综合经营的协同效应,现阶段应实行银行控股公司的综合经营模式,即银行以子公司形式涉足证券和保险等业务领域。同时,银行本身要创新管理。要打造统一的业务处理平台和管理平台,通过机构网点、销售渠道和客户信息的共享来实现交叉销售,以切实提升综合经营的协同效应。还要建立与综合经营相适应的激励和考核制度。要考虑到不同业务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激励与考核的制度和工具。最后,务必要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我认为需要切实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整体资本充足水平,保证金融集团和各子公司的实际资本状况与其风险程度相匹配;关注关联交易,确保关联交易在符合集团风险战略和风险控制的原则下进行;以及关注业务联动中的风险,与子公司严格划分和监控各自在联合开发的产品中所承担的风险。

  助推节能减排 实施绿色信贷

  记者: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加大攻坚力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出台和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那么,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应当担负起哪些责任?

  张光华(招商银行副行长):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总枢纽,商业银行在引导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促进生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放了不少贷款,对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只依靠环保部门的大声疾呼和监管部门的政策管制,更应该通过经济杠杆,调整企业资金成本和信贷规模,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商业银行要从环保角度重新调整金融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政策、业务流程、信贷结构和产品创新等,实施绿色金融战略,引导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既是商业银行应对全球环境恶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实行自律、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观诉求。

  当前,在国际社会,绿色金融的理念相当普及,诸如“绿色车险”、“绿色旅游保险”、“二氧化碳抵押贷款”和“绿色账户”等绿色金融产品不断推出,绿色金融已经从经营理念、策略和产品创新等各个层次逐渐嵌入银行金融机构,成为现代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在国内,推行和发展绿色金融也应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银行应当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增强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和支持力度,通过对自然生态资源的引导,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银行正在积极投身于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社会责任事业,然而,对于绿色金融,金融机构的认识还不充分,投入更显不足,商业银行全面实施绿色金融战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您认为今后商业银行加大绿色金融战略实施力度的着力点应当在哪里?

  张光华:首先,要创新发展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长期以来,国内银行机构普遍存在“速度情结”和“规模冲动”,存在比较突出的“垒大户”现象,走的是一条高资本消耗、高风险积累、低经营收益的外延粗放式的发展路子。商业银行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追求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正确处理资本、风险与收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可持续的、稳健的盈利增长为经营目标,走一条较低资本消耗、较高经营效益的内涵集约型的发展新路子。只有确立这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念,才能自觉、有效地实施绿色金融战略,进而促进推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次,强化环境风险管理,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既是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商业银行防范经营风险,实现稳健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有关监管机构不断出台政策调整和压缩“两高”行业贷款,加大环境保护和违规处罚力度。环境风险逐渐成为银行信贷中的重要风险因素,环境风险管理亟待加强。商业银行应当主动调整信贷结构,压缩“两高”行业贷款,增加绿色信贷。

  第三,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拓宽绿色金融业务领域。信贷投放政策的调整是商业银行“推动”绿色金融的刚性措施,而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则是商业银行“拉动”绿色金融的柔性手段。通过金融产品创新,给予客户以选择绿色金融产品的经济激励,更好地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的建设,引导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理性看待基金波动 发挥中长期投资功用

  记者:整体来看,今年基金的表现有些“虎头蛇尾”,尽管其规模迅速突破3万亿元,并有创新型封闭式基金、QDII基金先后受到追捧,但都没有挡住11月份市场调整时基金业绩的随波逐流以及近两个月来投资者质疑声的放大。如何看待牛市之中基金仍旧遭遇到的赎回问题与“破净”尴尬?有人据此认为崛起的基金行业作为机构投资者在稳定市场方面做得不够,您怎样看待?

  王连洲(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首任组长):最近一两个月,基金远离了之前被空前追购的火爆场面,很多基金跌破了发行价格,遭遇了较多数额的赎回,使今年的基金表现确实有点“虎头蛇尾”,也使不少后进基金市场的投资者着实有了一番“基金也并非钱柜子”的深刻体味。应该说,这是基金市场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并非鲜见的现象。基金投资的标的是股票,基金与股市共舞、“靠天”吃饭的局面至今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事实上也很难根本改变。

  近来,伴随着中国股市的高位调整,基金业绩随之波动下降,招致已经得到一倍、两倍甚至几倍收益的投资者获利回吐,并不令人奇怪,应当视为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只是后进市场的投资者“投不逢时”,不仅没有收益,反而亏本不少,值得同情。但我想说的,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走向,应该有个良好发展的预期和信心。如果不是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渠道和一时的变现急用,基金还应该是长期持有。基金业绩需要经过一段过程和时间才能有所体现,应该相信基金管理人的市场把握能力和对投资者的承诺。股市有涨有跌,基金有盈有亏,需要投资者有个平和的心态,有个良好的投资选择技能,有个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

  此外,现在有人对于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在稳定市场、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的作用方面,发出了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一些基金并没有完全按照招募说明书的约定投资运作,同样在那里追涨杀跌。我觉得,基金是受托管理的他人财产,肩负着财产增值、保值和安全的重托,追求基金资产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应当是基金运作的基本原则。基金既没有主动稳定市场的责任,也没有主动稳定市场的义务。然而,基金的组合投资、风控机制以及价值发现能力等,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市场稳定作用,则是应当承认的。

  记者:有人说,如果说“5?30”的大跌是对此前散户短线投机风险的释放,那么,近期市场的深幅调整就是对基金主导的大蓝筹泡沫的挤压,凸显了基金的“新抱团取暖”问题。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这是否意味着基金行业在规模急剧壮大、业绩繁荣的背后,其固有的问题,如人才流失、产品同质化、风险控制等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王连洲:市场对这些问题的评判,应该说有一定的道理。基金资产从年初的近万亿元,增长到目前的3万亿元,基金业绩增长一倍至几倍,在中国基金业历史上写下了空前火爆的一页。但是,与基金资产规模空前增长的要求相比,市场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供应、专业人才的培育准备、激励约束机制的健全、投资范围的创新拓展以及法人治理的完善等,都还无法相适应,需要一个尽快发展、尽快提升、尽快满足的过程。目前,有关方面基于化解基金市场风险,推动基金市场稳步健康发展的考虑,正在有针对性地做出一些措施调整和行为规范,确保将基金经营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力争在牛市中基金跑赢大市,在熊市中不亏钱或少亏钱。

  记者: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的基金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监管层日前在谈到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相关话题时,还曾经特别提到过要促进基金在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其在长期投资中的作用,怎样看待这一提法?展望明年,基金行业的定位、内部格局与发展趋势会在新的形势下发生怎样的变化?

  王连洲:在新的一年,政府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基金业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部分资金有可能“移情别恋”,回归银行。由于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的累积效应,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受到限制,流动性过剩问题有可能缓解。金融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资金供给和业绩有可能受到某些影响,持有这些类型股票的基金业绩也可能下降,随之影响基金投资群体的凝聚。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基金是一个适合中长期投资的工具,对于承担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的管理,倒是一个十分恰当的角色。同时,货币政策的紧缩影响不到基金对于这部分资金的管理。从这个角度来看,基金应该还有大的发展空间。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