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俞靓北京报道
针对监管部门近期对银行2008年按月度或季度上报信贷情况的要求,银行人士认为,该措施变事后监管为事前监管,预计将取得更好的调控效果,但行政手段的强化可能对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一些急需资金的企业已开始转移融资目标,金融脱媒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调控力度增强
目前,各商业银行均在准备报送2008年贷款发放计划。
中信建投分析师郑晓秋认为,从2008年银行信贷额度将改为季度审批的情况来看,2008年监管层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监控力度将进一步增强。
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部高级研究员林朝晖表示,按季度调控是一个更有针对性的手段,实际调控也可能更有效,但还是应该以市场化调节为主,不然又会走回过去给每家银行下一个指标的老路,而且按季度制定贷款目标也未必科学,未必符合市场规律。他还表示,这种措施一定程度上是“无奈之举”,并不能解决信贷投放过多的问题,把信贷指标控制太僵硬,最终会损害银行自主调节信贷规模的能力。
不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表示,监管机关不会机械地平均安排增长规模,“2008年第一、二季度信贷增长应该还是保持较多的水平,但各季度之间的差别会比去年平缓一点”。
一般来说,央行在年初确定年度新增贷款目标后,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在上半年放贷,从而导致过早用完额度。就2007年前三季度的情况来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3.36万亿元人民币,已远远超出了央行全年2.9万亿元的预定目标。因此,央行日前要求商业银行2008年按月度上报新增贷款目标,如果银行信贷额度过紧则按季度上报。
民生银行有关人士介绍说,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当时就是按季度安排贷款并进行考核,而市场经济发展后,便开放信贷闸门,按实际需要发放贷款。
企业另寻他途
目前在我国银行信贷是企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渠道。而近期央行信贷政策的刚性越来越大,对信贷投放规模、行业、客户的政策导向更明确、更坚决,导致不少企业寻求其他途径获得资金。据此,业内分析师认为,今后金融脱媒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由于2007年前三季度信贷增长过快,央行为此召开会议要求各银行严控信贷。
建设银行有关人士表示,几番调控下来,已导致一些急需资金的企业开始从原贷款行转移,试图寻找能够发放贷款的银行。
对此,建行有关分行近期也进一步统一了应对宏观调控形势的思想,以便及早动手做好项目储备等前期工作。同时,该行还抓紧研究产品创新工作。
上海创业投资行业协会会长华裕达近期多次表示,企业要避免受到更多银根紧缩的影响,应考虑建立一个脱离银行的资本市场来支撑这些投资。
央行日前要求商业银行2008年按月度上报新增贷款目标。本报资料图片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