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产经新闻

船舶工业由大到强正起航(2007年行业盘点)

  “第一高价股”

  展现行业实力

  2007年的股市空前火爆,中国船舶(SH.600150)无疑是火爆股市中最引人关注的个股之一。该股自集团整体上市并由沪东重机更名以来,股价上涨超过600%,并一度摸高至每股300元,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
投资者的信心来自哪里?

  今年船舶行业快速发展,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船舶工业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从船舶行业公认的“三大指标”看:造船完工量超过12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新承接船舶订单近65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0%;手持船舶订单近130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1%。

  1?8月份,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超过110亿元,同比增长125%。由于年底交船较多,行业的利润将集中体现在年底,预计全年将比去年的100亿元有大幅增长。

  11月24日,随着首制船驶入大海进行试航,被誉为“中国造船腾飞支点”的长兴造船基地进入全线开工造船阶段。长兴基地拥有30万吨级造船坞4座,实际造船能力超过600万载重吨,几乎是2006年中国造船总量的一半。其规模和现代化水平均是世界一流,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力。随着长兴、龙穴、海西湾三大造船基地的逐步建成,我国已具备了与日、韩相当的硬件能力,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世界船舶行业第一方阵地位。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0%、39%和30%。其中手持订单已经超过日本,并接近韩国。

  在世界造船企业排名中,外高桥造船公司、大连船舶重工、江南长兴分列第四、第六和第十位,有5家造船企业进入世界前20强。“中国制造”的船舶产品也得到了世界市场的认可,我国自主开发的17.5万吨大型散货船、30万吨超大型油船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0%和30%以上。“第一造船大国”已不再是天方夜谭。

  好模式带动快增长

  借着世界航运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东风,我国船舶行业发展模式越来越好。

  11月底,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国内第一艘液化天然气(LNG)船,经过8天的海上常规试验后返航,质量完全符合技术要求。这意味着我国企业进入了LNG船这一高端产品的市场。

  过去我国企业建造的主要是“小家伙”,中小型散货船在造船总量中约占一半。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今年,船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油船、集装箱船、散货船三大主流船型手持订单占世界市场的份额显著提升,并已进入大型LNG船、万箱级集装箱船、豪华客滚船、半潜式钻井平台等高端产品市场。拿出来的都是“大家伙”、“好家伙”。

  今年全球铁矿石需求增长,带动了航运市场需求变化,散货船订单需求突起,前三季度全行业散货船成交量已达710艘,比上年同期增长5倍。面对新的需求形势,我国企业开发并承接了一批新船型,18万吨新型好望角型散货船、38.8万吨环保型矿砂船已批量承接订单,体现出在国际竞争中较强的适应能力。

  企业之所以有信心完成占世界市场1/3份额的订单,源于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建造周期持续缩短。外高桥造船公司建造17万吨级散货船的船坞和码头周期分别从369天和109天都缩短为50天;大连船舶重工批量建造4250TEU集装箱船码头周期控制在40天以内。其他各类产品建造周期均不同程度缩短。

  更可喜的是,行业格局的变化推动了整体水平的提高。今年以来,地方造船企业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与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两大集团实现了共同发展。前三季度,地方造船企业“三大指标”占了全国总量的半壁江山,四家公司造船产量排入全国前10名。

  战略转型

  将成“强国”推手

  三季度,船用钢材价格重回升势,能源价格也不断上涨,使企业感受到了明显的压力。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造船大国,正经历着由大到强的嬗变。面对中国造船业的飞速进步,韩、日将会改变策略,新兴造船国家追赶我们的步伐也会更快。专家认为,未来5?10年将是真正考验中国造船业竞争实力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船舶工业的迅速发展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过于粗放,可持续发展能力差。今年以来船舶工业迅猛发展,使许多问题被这股热潮掩盖。

  “这几年航运市场需求十分旺盛,但一旦需求发生变化,这些问题就会凸现出来。行业已经充分意识到,要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造船强国,必须未雨绸缪,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说。

  张广钦认为,我国要成为造船强国,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跑。目前我国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够强,技术基础薄弱,技术储备不足,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掌握自己的“绝活儿”。同时,与国内高速发展的造船业相比,船舶配套行业发展滞后,供不应求的矛盾仍然突出,船舶配套产品本土化率只有40%左右,已成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推进船舶工业战略转型势在必行。具体的手段包括,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构建中国船舶工业核心竞争优势。大力发展先进船舶配套业,促进中国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进一步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发展先进造船生产能力,确保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铭心)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