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上市公司

烟台万华自主创新纪实

  自主创新赶超世界领先 铸就民族产业辉煌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烟台万华或万华)成立于1998年12月20日,是山东省第一家先改制后上市的股份制公司。烟台万华成立后的连续六年,销售收入和利润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2、2003年烟台万华连续两年在中国上市公司石化板块综合绩效排名第一,2004、2005和2006年连续入选未来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蓝筹股??漂亮50,在《证券时报》举办的“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百强”中,烟台万华名列“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百强”第二名。

  烟台万华目前主导产品为MDI系列异氰酸酯。MDI(异氰酸酯)是制备聚氨酯的最主要原料,聚氨酯属于高分子新材料,具有橡胶、塑料的双重优点,尤其是在隔热、隔音、耐磨、耐油、弹性等方面有其它合成材料无法比拟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轻工、纺织、化工、家电、交通运输、军工、航天等领域。

  2002年,在“中国MDI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和“4万吨/年MDI制造技术开发项目鉴定验收会”上,老一辈的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冠荣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讲到:烟台万华在消化吸收引进装置的基础上,瞄准国际领先,立足于自主技术创新,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研究开发,终于开发成功并拥有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MDI制造技术,使中国成为继德、美和日之后第四个掌握MDI制造技术的国家。在中国石化业中,像烟台万华这样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封锁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例子可谓凤毛麟角,烟台万华自主创新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烟台万华的自主创新历程说明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具备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是引进不到的,技术创新能力更是买不来,真正的核心技术只能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得到。

  2005年,中国石油化工协会会长李勇武在参观了烟台万华宁波工业园之后说:烟台万华创造了中国石化工业的一个奇迹,是中国化工业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

  烟台万华的经验证明了:只要坚定自强不息、振兴民族产业的信念,在消化引进装置的基础上,敢于大胆瞄准国际领先,坚持不懈地开展艰苦卓越的自主再创新,就能摆脱了中国企业“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在国外跨国公司垄断的高技术产品领域中,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封锁,铸就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的自主品牌。

  跨国公司的疏忽,万华进入MDI产业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日处在蜜月期,为解决十亿人民的穿鞋问题,中国决定从日本引进聚氨酯合成革生产装置。由于当时中国不能生产聚氨酯合成革所需要的原料?MDI,作为合成革的配套装置,从欧洲在日本的合资公司引进一套比较落后的、相当于欧美六十年代水平的年产一万吨MDI生产装置,据说还没有经过欧洲技术所有方的同意。

  就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烟台万华引进来也只是欧美公司六十年代水平的生产装置和生产许可证,真正的技术是怎样研究开发出来的并不掌握。

  MDI属高技术产品,市场前景极好,技术复杂,开发难度极大,新竞争者很难进入,全球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

  跨国公司的一时疏忽,使烟台万华有机会进入这个高垄断但又朝气蓬勃的MDI产业。

  但是由于工艺落后且不掌握技术,万华人没想到,MDI这只桀骜不驯的“猛虎”给他们带来的是艰苦的磨难和严峻的挑战。

  历尽磨难,消化引进装置

  由于烟台万华引进的是生产装置和生产许可证,日本专家仅仅告诉如何操作装置而已,这就是所谓“钥匙工厂,成套引进”。1984年初,日方开始向烟台万华“交钥匙”。然而,“钥匙”到了万华人手里很快就不灵了,装置不能满负荷运转,且运转极不稳定,这套装置的年产量始终徘徊在五、六千吨,每月数次停止运转进行突击抢修。舆论哗然:“中国人真的不行吗?”。

  天道酬勤,历经磨难的万华人逐渐开始了解这个怪物的脾气,终于找出了“钥匙”到中方手中不灵的原因。

  找到了装置不稳定的原因,万华人有了进一步解决问题的信心。于是万华人开始通过动手核算搞各种方案,来解决装置稳定的问题,因此,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研究数据。在此基础上,公司领导又带着实践中遇到的运转问题和积累数据,与有关研究机构合作,希望能够从实践和理论上破解MDI装置及其运行规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陆续采取了多项改造措施之后,烟台万华的MDI装置的运转终于开始稳定了,1988年达到了80%的产能。靠自己进行技术改造的初步成功,万华人第一次尝到了消化吸收改造带来的好处,鼓舞了万华人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的信心,也萌生了引进先进技术进行进一步扩张的渴望。

  然而,从烟台万华引进MDI装置之日起,跨国巨头们就开始盘算着把烟台万华为代表的中国MDI产业扼杀于萌芽之中。

  饱受屈辱,技术引进的梦想破灭

  1988年,为了生存和发展,天真的万华人希望能够通过市场换技术,踏上了一段屈辱的技术引进之旅。

  万华人首先想到去找自己的日本老师,日方明确表示:新技术不能给,用老技术改造老装置只能提高2千吨/年的产能,而且开出天价的技术软件转让费。最终,由于条件苛刻,满怀希望的万华人眼睁睁看着日本老师把技术引进的大门紧紧地关上了。

  接下来万华开始和欧美跨国公司谈技术引进,他们除了让万华多添几度失望,技术引进依然没有任何进展。万华人觉得原因可能自己的面子不够,就通过与中石化合资,请中石化出面来引进新技术。欧美跨国公司对中石化引进技术的要求只是敷衍而已,实质都想在中国独资建厂。最终,万华人只能空手打道回府。

  在屡遭碰壁之后,欧美的某跨国巨头伸出了橄榄枝。为了显示自己的合作诚意,喜出望外的万华人就领着他们到烟台MDI装置仔细地看,领着他们到全国调查市场。当了解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能之后,外方决定自己在中国建厂,万华技术引进的希望又一次破灭了。

  经过一番屈辱经历之后,万华人终于领悟出来一个道理:真正具有市场潜力的技术是引进不到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是买不来的。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跨国公司必然对其拥有的、市场潜力巨大的技术进行封锁垄断,对任何潜在的进入者都会竭力进行围追堵截,更谈不上技术转让了。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引进的希望虽然破灭了,然而万华人的一种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信念却得到锤炼和升华。经历内忧外患的万华人都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自己不是一般的企业,它是中国聚氨酯产业的根据地,它支撑着中国聚氨酯产业的发展。如果万华不能掌握MDI的制造技术,中国的聚氨酯工业就会掌控在国外跨国公司手里。不管跨国公司如何在技术上对我们如何封锁,也不管开发技术的难度有多大,万华人决心非把它做起来不可,这已经成为一种融入到血液里的感情,变成万华人一种强大的精神的动力。

  知耻而后勇,一个新的希望开始在万华人心中诞生了!

  逼上梁山一条路??自主创新求发展

  四处碰壁之后,万华的领导人开始了一种痛苦而冷静的思考。1993年,万华人发现10年前引进的装置寿命已到期,新技术引进无门,自己企业的技术创新没有大的突破,产品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万华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眼看着等下去万华只能死路一条。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企业发展的道路该怎么走呢?万华人发现摆在自己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被竞争对手挤垮?要么与他们放手一搏?

  自古华山一条路,置之死地而后生,与其等待跨国公司把自己扼杀,不如自主创新闯生路。烟台万华终于开始走上了一条自我创新的道路。

  事实上,万华人一直在不停地消化引进装置,在走访跨国公司的过程中,万华人也总是带着问题交流和学习。敢于选择走自我创新的道路,万华人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是经历了多年积累和准备。

  从1993年9月起,万华开始攻关MDI装置的核心??技术软件包,连续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94年产量达到了近9千吨,95年达到了1万吨。当烟台万华产能96年到了1.5万吨的时候,标志着万华人已经完全消化了日本引进装置的技术,打开这个神秘的“黑匣子”。

  万华人再接再厉,瞄准国际领先,通过采取先进的开发模式和组织网络,对装置多处关键环节集中优势力量攻关。1999年终于开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年产2万吨MDI制造技术,2000年至2006年又成功开发成功4万吨/年、8万吨/年、16万吨/年和20万吨/年的MDI制造技术。烟台万华在MDI制造技术上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到达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中国异氰酸酯行业前无古人、国无先例的奇迹,一举使中国成为继德、美、日之外的第四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打破了国外跨国公司技术封锁。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高技术产品领域,再也不受外国人的扼制。此举为我国民族MDI乃至聚氨酯工业的发展,立下了一块里程碑。

  万华人把磨难当成学习机会,把屈辱化作拼搏动力,终于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的自主创新道路。万华人也不满足眼前的成功,欢庆之余,万华人又启航一个更大的梦想??创立聚氨酯工业的民族品牌。

  杀出重围,创立民族的自主品牌

  烟台万华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之后,另外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又开始了。

  看到中国MDI市场的潜力巨大,跨国公司们纷纷抢滩中国。随着烟台万华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成功,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已经具备了与跨国公司抗衡的实力,成本又相对较低,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由1998年的末尾在2002年跃居首位。烟台万华的崛起,跨国公司感受到了压力,都把烟台万华作为其在亚太地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开始在中国市场上以倾销为手段加大对烟台万华的围追堵截。有的公司的倾销幅度接近70%。烟台万华是国内唯一生产MDI的企业。如果一旦被跨国公司挤垮,他们将长期控制我国MDI市场,从而造成国内MDI的下游聚氨酯产业完全受制于人。

  2002年8月5日,烟台万华果断地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反倾销申诉,国家相关通过调查决定立案取证。为了中国聚氨酯产业的健康发展,2003年11月6日,烟台万华又向国家相关机关提出反倾销撤诉。至此,烟台万华利用中国加入WTO后的商业准则,以“四渡赤水”的谋略,突破跨国公司围追堵截,打了一场漂亮保护中国幼稚的MDI产业的突破战,为民族MDI产业的发展赢得了极为宝贵的发展机会。

  烟台万华反倾销手段的有效运用,对于树立万华民族品牌意义重大。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采取的对一些跨国公司的MDI进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为国内企业提供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我国聚氨酯工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是烟台万华探索出了一条中国企业如何在受损害初期就有效利用WTO规则及时地拿起反倾销合法武器保护自身与国家利益的路子,特别是保障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MDI技术的顺利产业化,为我国消化吸收引进技术,进行技术再创新,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开辟了一条新路。

  万华人深知反倾销策略的应用只是阶段性手段,持续创新才能具有永久的生命力。1998年底开始,沐浴着股份制改造的春风,烟台万华焕发了更加强大的活力,开启了两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工程:创新工程和人才工程。今天,万华人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喜欢用一个简洁的公式:成功=创新+人才。

  98年万华实施的“创新工程”目的是要瞄准国际最领先的技术,真正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烟台万华在原来1.5万吨产能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引进各类科技人才,开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MDI制造技术。2003年12月,烟台万华自主开发出年产16万吨的MDI制造技术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万华宁波工业园的MDI工程建设,把自主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工业化生产,也把热血沸腾的万华人民族自豪感转化为了现实。

  20年磨一剑,烟台万华打破了国外巨头的技术封锁,最终掌握了MDI生产技术,烟台万华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实现了在国外封锁的高技术大化工产品领域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品牌的梦想。正是这种在知耻而后勇式的对自主创新的执著追求,铸就了烟台万华的核心竞争力,成就了烟台万华作为中国聚氨酯工业的民族品牌。

  自主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20多年来,在于国际化工巨头的短兵相接的竞争合作过程中,万华人摸索出了一套自主创新的成功做法。

  在烟台万华自主创新过程中,公司领导牢牢把握技术创新这条主线,围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发展动力,使公司逐渐具备了国际竞争的内在优势。烟台万华一贯注重科技投入,每年投入的科研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目前万华拥有大量高科技人才和先进的科研设施,主要产品和技术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

  从烟台万华的实践来看,自主创新不只是技术创新,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观念创新是先导、体制创新是前提、技术创新是主线、管理创新是基础、文化创新是保证。

  经营人才,为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烟台万华看来,人才又是创新的不竭动力,离开人才,一切的创新活动都无从谈起。烟台万华坚持 “人才是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价值”和“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人才理念,特别注重人才经营,实施了以“引才、育才、借才、用才、留才”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工程,为自主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

  烟台万华为了“广聚英才,共创伟业”,首先把学术带头人作为主要引进目标。万华主要领导求贤若渴,实施全员荐才和伯乐奖,在国内外分别引进了化学工程和化工过程工程化计算机软件开发、化学基础工艺研究等方面的学术带头人,公司配以良好的研究开发环境,与原来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目前,目前万华聚集了国内MDI、聚氨酯相关领域的大批专家和高科技人才,拥有一支以化工工艺为主,兼有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化学分析、化工设备、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研发队伍:以20位海内外博士、120多位硕士为骨干,活跃于公司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应用研究、工程开发等众多领域。

  烟台万华提倡“终身学习,学以致用”,从基层员工到总经理都需不断充电,以适应市场竞争和公司发展的需要。所有高层分期分批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读取EMBA学位,学术带头人要求每年必须出国参加专业对口方面国际学术会议,中层干部要求具备MBA知识,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合办了MBA远程教育班,基层生产员工与国内高校合办了化工工艺和自动化控制两个大专班,在公司上下形成了一种学习的氛围。

  烟台万华采取灵活措施,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人才资源。针对一些高层次人才,烟台万华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外脑”发展,聘请了多名欧美籍顾问,并聘请了法律、税务、国际收购兼并等方面专门顾问。公司还实施“银发工程”,聘请国外跨国公司已退休的技术专家、市场专家和管理专家为公司做咨询,为万华的发展献技献力。同时,公司还聘请了多位国内专家学者作为发展战略顾问。

  烟台万华倡导“用人用长处,有为就有位”的用人策略,重用在各方面能为万华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才。对20%骨干而言,最关键的要用事业留人,烟台万华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体现个人价值干事业的环境,然后再辅之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

  创新无止境,奔向太阳和世界的路

  2004年10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视察万华宁波工业园时指出:中国政府支持万华这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做强、做大并走向国际化。这对于像烟台万华这样志在走国际化道路的民族品牌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不管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聚氨酯一直是朝阳产业。MDI自上世纪60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发展速度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近十年来全球需求年均增速超过9%,接近全球GDP增速的3倍。亚太等新兴MDI市场需求增长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其中中国又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过去五年,中国MDI市场需求年均增速超过27%,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MDI消费国,2006年消费量超过50万吨。目前,中国人均聚氨酯消费量不到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的10%,自给率只有24%。巨大的市场空间给万华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

  烟台万华在聚氨酯行业的崛起,不但有力地支持了下游轻工、纺织、家电等相关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而且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建材、军工诸多领域。未来中国致力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MDI更是大有可为。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MDI制备的聚氨酯硬质泡沫是目前隔热性最好的节能建材。在欧美发达国家,MDI第一大应有领域为节能建材,而目前中国只有5%的建筑采用节能建材,而由MDI制造的聚氨酯节能建材只占其中10%左右,所以节能建材在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必将大显身手。在建设部成立的推动聚氨酯在中国节能建材应用推广的领导小组中,烟台万华任副组长,加快推进聚氨酯在节能建材领域的应用。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MDI制备的生态粘合剂,可以把农作物秸秆变成零甲醛的环保家具和装饰材料,不仅不用焚烧农作物秸秆,而且不用砍伐森林,也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

  由于MDI是全球化产业,如果万华偏安于中国市场之一隅,无异于坐以待毙。国外跨国公司无一例外地在全球来配置资源和进行市场拓展。MDI制造所需的石油、天然气等基本原料,中国都相对短缺;同时,北美、欧洲MDI市场需求量超过100万吨,中国周边俄罗斯、南亚、东南亚、中亚等新兴市场需求强劲且没有MDI生产厂,这为烟台万华MDI做强、做大并走向世界提供了市场空间。

  所以,未来万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包括第一资源??人才),参与全球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两年前,万华产品开始出口,目前万华的产品已进入5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此之外,公司在国外设有多处分公司和办事处。在海外聚氨酯展览会上,烟台万华又与国外跨国大公司同台亮相,引起轰动。

  走向世界是万华未来进一步腾飞的唯一选择,万华未来实施的是3I国际化战略(即一切达到国际标准、具备综合国际竞争实力和国际化运营),最终要把万华建设成为国际化公司。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田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万华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