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能主持今天下午的活动。首先请大家鼓一下掌,一来是大家准时回到这里,二来是又来了很多新的朋友,三来是让大家都振奋一下精神。
今天上午谈的是非常严肃的财经话题,今天下午每一个话题都会变得非常轻松、活泼。
今天上午的时候,我记得柳传志(柳传志新闻,柳传志说吧)先生曾经在这里做了一个像历史史诗一样的演讲,演讲题目叫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启示录,也是只有他才最有资格做的演说。在中国企业最近30年快速发展过程当中,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科学技术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而且也正是得到了解放的科学技术成为了第一生产力,才让我们中国的实力得到了提升。而最近几年,大家非常熟悉的航天技术更是集中体现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最新水准。我们今天下午首先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中国的科技,特别是航天科技发展的状况。下面请看大屏幕。
我相信,刚才“嫦娥”点火的一瞬间的画面已经深深植入了中国人脑海中。今天下午的第一场论坛也跟这个伟大的时刻密不可分。今天下午第一场论坛的主题就是从嫦娥奔月看科技强国、民族腾飞。
于威: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下午好!为了驱走大家午饭后的困倦,我们觉得用一场壮观的火箭发射视频给大家一个视觉上的提醒。
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主持下午开场的第一场论坛,从嫦娥奔月看中国的崛起,以及看我们国家科技发展腾飞的历程。
刚才马洪涛说过,视频那段火箭上空的场面激动人心,在搜狐网长当天转播的视频图像被点击数百万次,这个事情牵扯到所有人心头的重要情感的释放。但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孤单的,当地一次神州5号上天的时候,全国人民的情感已经在那个时候集中爆发了一次。那个时候我还在做报纸,我们做了一期《号外》,所有的员工同事、记者编辑他们就在编辑部里面彻夜不眠,等待着最终安全落地的消息传回报社。然后所有的人带着刚刚印刷出来的《号外》,在北京CBD、机场等各个角落散发这种信息,那个时候的激动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觉到。
下面言归正传,先介绍一下参加今天下午论坛的重点级的嘉宾,第一位嘉宾是嫦娥奔月的功臣之一,他是李铁寿先生。还来了一位火箭专家,就是长征三号甲火箭(副总工程师)金志强先生。我们今天还邀请到了前驻印度、巴基斯坦曾任过四国大使外交官周刚,有请周刚。同时我们还请到了学者专家,长期以来致力于研究国际关系的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先生。我们同时还请了两位跟媒体相关的朋友,一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太空》的庞之浩先生。最后一位嘉宾是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南亚研究室主任翟琨先生。2008年注定是一次会载入世界史册的一年,这一年不光是因为要承办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我希望大家同时记住还有另外一个事件,就是在今年10月份,可能我们的神州7号也要进入太空了,神州7号是一次真正载人的太空飞行。这一段时间在太空科技方面已经报道很多了,但是无论如何,太空对所有人来说仍然代表着一种神秘的、浩瀚的、不为人知的这么一个遥远的去处。几年前一位宇航员来形容自己飞入太空的感觉,他说太空很远,但是毕竟我们来了。但是在今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中国人也会走入太空这个浩大的空间中。
下面我们先请德高望重的太空专家们回答一些大家特别朴素和特别简单的一些问题。首先请李铁寿先生跟我们分享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开展嫦娥奔月这样一次太空探索的行动呢,您能不能稍微跟大家介绍一下?
李铁寿:我想我们国家要实施月球探测工程,首先属于科学探测的目的,我们有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从原则上来说,我们人类总是有探求自然界宇宙秘密的这种好奇心,总是不断地要探求宇宙是怎么来的,它是怎么组成的,要了解人类身处的世界,所以,首先一个是科学目标。
另外一个就是技术工程目标,我们国家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在经济上现在正在飞速增长。从工程技术上来讲,我们应该在航天领域,特别是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就是在宇宙探测、深空探测方面做出我们的贡献,所以出于这两个目的我们要搞月球探测,搞嫦娥一号。
于威:谢谢李先生。我记得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关于火箭的消息。那个时候我们感觉在80年代火箭发射开始,到90年代的时候我们很不幸地听到几次事故,或者是一些不幸的消息。到2007年,我们突然有了这样一次飞跃性的发展,我想问一下金牌火箭长征三号的副总指挥金志强先生,您能不能跟我们说一下什么原因使我们的航天技术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
金志强:随着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中国的航天技术也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因为卫星和各方面的牵引需求,包括探月、载人各个方面的需求,火箭是一个运输工具,它必须也要向前进行发展。我们长三甲火箭是86年国家立项研制,在94年研制成功。这么多年来,我们在火箭上采用了100多项新技术和4项重大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拓展空间发展能力,我们后来又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所以,这些年来我们致力于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方面的工作,最终能够使咱们的火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整个技术也就随着需求的牵引,我们就慢慢发展起来了。
于威:谢谢金先生。其实我们心里头最想了解的是中国现在的太空技术从国际上各个国家之间比较一下我们的实力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我们是不是像自己想像的,我们已经载人航天马上就要实施了,我们的卫星也升空了,我们是不是真的就进入了世界太空技术强国了呢?我想请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员,同时也是《国际太空》杂志副总编庞之浩先生,请您帮我们分析一下。
庞之浩:2007年,世界上在发射数量上,俄罗斯第一、美国第二、中国第三,我们十战十捷。2008年计划发射15枚火箭。在航天领域有三种航天器,一种是人造地球卫星,一种是载人航天器,一种是空间探测器。目前我国这三种探测器都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亚洲,我们在领域上都覆盖到了。印度没有载人航天器,也没有空间探测器,他准备今年发射月球出航。日本有人造卫星,也有空间探测器,也就是去年发射的“月女神”,所以,从亚洲来讲我们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从世界航天角度来讲,我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比如说在空间探测方面,现在美国不仅发射了大量的月球探测器,还发射了火星探测器、金星探测器等等,目前还有冥王星探测器,还搞了空间战等,也搞了航天飞机,所以在载人方面,我们跟美国和俄罗斯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人造卫星领域,我们有些卫星是比较先进的,在2007年我们不仅取得了嫦娥工程的胜利,我们还有其它一些亮点。比如说我们发射运行成功的尼尔利亚卫星,这是我国首次成功运用了东方航空公司四号卫星平台,这个水平达到国际水平,这是世界上用最少时间研制出大型卫星的国家,我们国家只用了不到26个月就完成了,这也促进了我国和世界上的外交关系。我们国家的技术,客观来讲在第三阵营里的领先位置,但是跟美国、俄罗斯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我们现在正在积极迎头赶上,我想在本世纪,我们一定会站在世界前列。
于威:谢谢庞主编。我知道在90年代的时候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蛮孤立的,现在这种趋势有没有一些进展?
庞之浩:航天技术发展的趋势就是国际合作,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们的国际合作开展得还比较少,但是已经开展了。刚才说到尼日利亚卫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以前卫星领域,我们跟欧洲航天局也开展过合作,比如双边探测卫星,我们大胆地用了欧洲的仪器。今后随着我们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国际合作会更广泛的开展。(谢谢大家!)
于威:我们今天请来了北京天文馆的馆长朱进,他也是一个相识很久的老朋友。之所以能够认识朱进,实际上原来从科普的角度我们跟天文馆有些合作。但是在刚刚过去的嫦娥发射期间,形成了以搜狐和天文馆主办的大活动,就叫做“路边观月”。我们知道在国际天文学行业里有一个著名的“路边观月”活动,就是非常荣幸借用了这个概念。在嫦娥卫星发射之前,我们号召全国各地所有的天文爱好者,只要你们手上有一个能够看到星空、能看到月亮的望远镜,把它搬到路边上来,把所有没有真正看到月亮的人一起分享一下。在我们朱馆长的大力支持下,最后有几百万人参加了这个活动,声势非常浩大,为嫦娥发射做出了一种非常好的群众性的基础工作、宣传、普及。据我所知朱馆长是一位比较偏执的科普专家,他个人的才华很出众,在专业研究方面,如果他一心专用,可能会成为一个著名的科学家,但是他一直致力于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科学普及方面,而且他有科学家的偏执,他说如果大家都关心天文、科学,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甚至连腐败问题都能解决。我们想请朱馆长来谈一谈,比如说像我们怎么样才能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激发点燃起大家对科学、对太空、天文的热情,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朱进:这次“嫦娥奔月”活动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实际上做科普也会影响到很多的青少年、公众更加关注航天和天文。我们北京天文馆,自己也想来推广天文科普这件事,因为天文本身比较遥远,一般是我们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不像其它东西在地球上就可以做试验,但是给我们提供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实际上地球实验室远远不能实现的极端物理条件下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实际天文跟空间探测有非常密切联系的。我们国家的月球探测是一个跟天文非常有关的项目,但是真正专门做天文空间的项目还非常少,但是我想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多。因为天文学本身的特点是不断地老有新的发现,老有新的东西出来,这样非常容易使得大家对于未知的东西感兴趣。因为我们研究的东西跟地球上的,人跟人之间的事更加遥远一些,而且本身它的国际化的特点,使得天文非常有助于,包括训练人诚实的态度,我觉得好心新和诚实的态度对人非常重要,虽然我们国家这些年有很大的进展,特别是最近十年,科技比以前有特别特别大的进展,但是它毕竟和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我们实际上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觉得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很多人的努力,所以我们自己做科普这块,就希望有机会来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天文,对天文感兴趣。一个月以前,联合国刚刚通过一个决议,2009年已经被定成国际天文年了,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天文科普讲堂”,通过天文年的活动,跟搜狐这样的媒体一起来宣传天文活动。
于威:对,像搜狐的年会可以谈政治、经济、文化,我们专门半一场科技的论坛,跟朱馆长说的意思是一样,我们希望让科学的精神,不光是技术本身,而是让科学探索的精神能够更多通过媒体平台传播出去。
今天我们还想探讨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谁都会把中国嫦娥卫星这件事情看成中国科技实力崛起标志性的一个事件。最常见的说法就是“中国的硬实力”,它已经用很确定的方式展望给世界来看。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金院长,金院长是长期以来一直研究国际关系,尤其是研究中美关系的一位学者。我们特别希望金院长能够跟我们分析一下,比如说像中国现在太空的实力将在国际关系上和中国的政治博弈、经济博弈上,有什么对我们是有利的,对我们有什么挑战呢?
金灿荣:非常感谢搜狐网邀请我来,而且我觉得活动非常有意义。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嫦娥奔月,首先要强调一下,作为一个中国人,那一天我也非常高兴得,为我们这个工作组感到自豪。
今天的国际关系跟100年以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大家开始讲道理、讲规则,但是国际关系本质上还是一个权力政治,也就是说你有实力就有说话的分量,实力是决定地位的基本方面。现在国际关系学把国家的实力分成两类,一类叫硬实力,一类叫软实力,这几年软实力变得非常时髦了。这是哈佛大学一个教授在90年一本书里面提到的一个概念,现在软实力很时髦。但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还是硬实力,而软实力只是一个补充。而嫦娥奔月的基本含义就是可以让外界看到这个国家的硬实力在增长。坦率的讲,它能影响正面的为主,就是中国在外面讲话的分量会增大,为我们做外交的人争取国家利益手上的牌多了。我们要把这个硬实力用好,把利益从外面拿过来。我还想补充另外一个解释,为什么要搞这么大的工程呢?因为客观上是要花点钱的我想是这样一个理由,我们现在从国际关系角度来讲,发现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三类,最低级的竞争就是产品竞争。第二个竞争是技术。第三个是制度竞争(管理竞争)。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过去二十几年的事,长期来讲不利于国家得罪人发展,因为在国际分工当中永远处在最低端,永远是打工仔,必须得提升,它直接可以加强在第二层面竞争竞争的能力。另外,像嫦娥这种大型的工程,还有一个附加的好处,它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协调管理,它一定会促进管理绩效,甚至会产生某种制度上提升的后果。所以,这样一个工程看上去是要花点钱的,但是太值了,这样的活动越多越小。
于威:下面请周大使从具体的工作经验中跟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周刚:我非常高兴参加今天搜狐举行的2008年高峰论坛。在谈到高科技,以嫦娥奔月为代表的高科技,以及中国外交关系的时候,刚才主持人谈到这个问题,我作为一个航天方面的外行人,我想谈一谈作为一个老外交官的感受。
第一个,作为一个外交官感到很自豪的是什么,不是因为他能够接触很多的领导人,他能够参加许多高层活动,作为大使他有自己的官邸,他真正感到自豪的是因为他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国家,这是外交官在国际舞台上受人尊重的最根本的原因,因为我们背后有一个最可靠的“靠山”。因此,我们在各种场合,听到我们的嫦娥奔月、人造卫星就无比自豪。我们也受到外国同行的祝贺,以及他们的羡慕。
第二个,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国际关系的变化,综合国家的增长,综合国力的改变,这些事不仅仅是政府领导人的事情,不仅是经济家的事,而且关系所有平民百姓,关系他们现在的生活,关系他们今后的未来。而在国际形势变化、格局的演变和中国国力的增长方面,起更大作用的是科技的革命。刚才金教授讲,最根本的是要看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国就是一个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化史,有着13亿人口,有着近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它的科技成就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对于促进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中国在国际上有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我想谈的作为一个外交官对中国科技发展肤浅的感想。
在当今科技发展中间,大国的地位特别引人注目,除了西方的发达国家之外,包括美国、欧洲,以及日本,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国和印度,以及巴西,这些国家多年受帝国主义的统治、剥削和压迫,他们在发展方面处于一种落后状态,为了改变这个面貌,为了取得自己民族的振兴,为了大幅度的改善人民的生活,就需要加快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在这中间科技无疑起到火车头的作用,是一个发动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重视科技,把科技战略作为强国的一种根本手段,作为第一生产力,应该说是毫不为过的。所以,在这里我预祝以航天事业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事业蒸蒸日上,再上一层楼。谢谢大家!
于威:谢谢周大使的祝福。其实大家都知道,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是奉行着韬光用晦的方式,我们不太愿意说自己是一个强国,我们也不太愿意说自己是一个大国。我们可以感觉到,近一两年来,我们不太忌讳承认自己是强国了,这跟我们的硬实力发展有很大关系。周大使是担任四国的大使。我们还有一位研究东南亚的专家翟琨先生,我们都知道中国和这几个邻国之间,在历史上都或多或少的有过摩擦,在现在形势下,我特别想知道我们和邻国的关系发展到什么样的状态,未来的趋势会是什么样的走势呢?
翟琨:我认为这个问题非常好回答,也是官方的政策,也是一个事实的表现,中国跟周边国家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我的简单回答是这样的。
另外,我还有一些别的想法,今天坐在这里非常激动,因为在座的嘉宾都是搞天上的,平时天上和地上的很难聚合,所以,今天这个学习机会非常好。如果讲嫦娥奔月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限定一下,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空间,再一个是性质。
在时间上正好是中国崛起上的大时代。在空间上,天上发生的事情必然要影响到人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把“嫦娥奔月”理解成中国的事情,而且它代表着亚洲的复兴,所以它的具体意义就是实现了外界,或者西方人在看亚洲的时候有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你们亚洲人会思考吗?这个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答了,我们不仅会思考,我们以前想“嫦娥奔月”,现在已经思考到实现这个目的了。第二个,你们亚洲人行吗?我觉得不只是行,而且我们已经在飞快的追赶更先进的国家水平了。第三个,你们会思考,你们行了以后,你们还想干点什么?这是最可怕的一个问题了。所以,我想在这里结合主持人的问题说一说,中国到这种地步了,不避讳自己成为经济强国了,我个人感觉从研究者的角度去考虑,当嫦娥奔月之后,得注意这么几个事情,第一个就是注意竞合,就是竞争跟合作。在亚洲真正所谓的科技强国,就是日本、中国、印度,这两个国家在我们嫦娥奔月之后纷纷有些举动。
第二个就是要学会分享,中国这次嫦娥奔月不是中国的事情,可能是亚洲的事情,是世界的事情。中国崛起以后,美国也愿意跟我们做分享者了,亚洲崛起,我们开始分享世界财富了。第三个就是我们有了知识,我们有了思想之后,可能还得分享。最后一点,得把一些泡沫给挤掉。比如说我们把中国的硬实力、软实力比作股市,股市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有一个基本盘,目前我们的基本盘已经不错了,但是它还有一个放大的效应,大家都说中国好,中国确实能发挥好的作用。但是现在很多媒体开始说中国可了不得了,马上要争夺天空了,我们国民可能会出现一种过渡的自信心,这是可怕的,这是比较负面的泡沫。所以,媒体要借助这种力量把不良的泡沫挤掉,这样的话,中国可以上天,也可以带着地下的国家一起发展。这是我的一点感想,非常感谢。
于威:刚才翟先生说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自卑、自满和自患,就是我们怎么样像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猛然被撕扯着长成成年人,他要怎么用成年人理性的、大度的心态来对待自己新的定位、新的形势,这可能真的是需要我们探讨的话题。您刚才也提到,科学家们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他们把这么尖端的技术实现了,我们的外交官们一直在身体力行地处理着复杂的国际局势。说到搜狐,包括很多的同行们,我们媒体在这场比较严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承担一些什么样自己的责任呢?我们今天也请到了《瞭望》周刊的总监王洁明先生,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
王洁明:我们大部分公众要了解一个事件可能都是通过媒体,可能是电视,可能是互联网,可能是平面媒体,媒体已经渗透到日常的生活当中,所以当我们谈嫦娥奔月、科技大国,如果真的是让每一个公众都能了解到“科技大国”腾飞的过程当中,我觉得媒体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据我所知,这次嫦娥奔月这项活动,注册的记者就已经七万多了。因为现在是媒体竞争的环境,所以我特别同意翟先生讲的,我们是不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仅仅是找眼球的注意力,通过大势的炒作,使我们媒体的竞争力提高?我觉得这里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尤其是作为主流媒体,像《瞭望》周刊是比较特殊的,《瞭望》周刊社是新华社的一个媒体,我们有三本杂志,三本杂志的总发行量占据了中国新闻量一半以上,所以当它传达信息的时候会非常谨慎的,要承担起它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尤其非常特殊的是,嫦娥奔月的时候正好是十七大召开以后,我们《瞭望》新闻周刊12月20号出版的那一期恰恰在嫦娥奔月发射的前几天。因为《瞭望》的特点是进入十七大代表的每一个房间,也就是全国所有杂志只有《瞭望》一本进所有代表房间里。在《瞭望》里面我们必须谈嫦娥奔月,可是跟十七大代表们谈什么呢?这个时候我们编辑部商讨很多,最后我们做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是谈嫦娥奔月的风险,我们想更多的提醒决策者,其实不管是它升天,以及以后的运行,尽管是全球瞩目的大事件,但是这里头有很多风险。在那个时期,我还特别注意看搜狐的专题报道,我觉得那应该是于威总编辑非常值得骄傲的大标题。我以前在瑞典采访获诺贝尔奖的人的时候,他们的评委都非常肯定的说中国人拿诺贝尔奖就是一个时间问题。他们说中国崛起我们非常欣慰,但是他们会说我们发现国内确实有一些声音让我们有一些警惕,因为中国在世界上是非常特殊的国家,所以,我想呼吁一下我们的同行,在我们国家和平崛起的时代,更多的尽一份媒体的责任,它不和我们的新闻理想向违背,它是我们的责任。
于威:最后一个问题,知道搜狐的人都知道我们的首席执行官张朝阳爱登山,奥运会期间,我们会在珠峰上面通过网络的方式向人们报道奥运会。对于,像我们身体不太好的人也想上太空,我想问一下我们的专家李先生,我们的载人航天技术,您预计一下到什么时候能让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也能够实现畅游太空的梦想?
李铁寿:应该有这么一天,我认为。
于威:哪天?
李铁寿:当我们的载人飞船发展的像普通的民航机那样安全可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上天了。
于威:您能跟我们说一下,现在神州7号的宇航员选定了吗?
李铁寿:嗯。
于威:是男生,还是女生?
李铁寿:不知道。
于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以后还会把各位嘉宾请到搜狐的直播室继续跟大家分享,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谢谢各位!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