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时间安排,从本周起到4月底,将成为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公布期。
ST卧龙和S*
ST昌源分别作为沪深两市第一家预约披露2007年年报的上市公司,将一起在1月15日亮相。
根据历史经验,每年年报披露期间经常伴随一波年报行情。
今年上市公司年报的正式披露,可能意味着新一年第一波行情的开始。在这段时间里,股票的座次将重新排定,个股题材将会从朦胧到清晰,一批黑马、白马股票也会受到市场的热炒。
根据权威机构的分析,市场的牛市特征短期内不会改变,不过,今年的年报行情难以出现持续的普涨式的机会,酝酿局部行情的可能性较大。
大盘“先扬后抑”可能性较大 根据沪深交易所最近公布的年报披露预约日期来看,投资者可以明显地发现:2007年年报披露日期呈现出明显的“头轻脚重”状态。
2008年1月份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仅有56家。其中,有36家公司集中在28日至31日披露年报;2月份,由于存在春节长假,当月仅有16个交易日。预约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有202家,占到预约的上市公司总数的13.05%。
从3月底起,年报披露将进入高度密集的期间。3月份预约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有603家,占到预约的上市公司总数的38.96%。仅3月25日至31日共有295家公司披露年报,占3月份预约公司数量的近一半。
4月份,预约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有687家,占到预约的上市公司总数的44.38%。仅4月25日至30日共有172家公司披露年报,占4月份预约公司数量的25.04%。
中信证券程伟庆分析,从预约时间表看,今年年报披露80%以上的公司主要集中在3、4两个月。但是大幅预增的公司都集中在前两个月,特别是2月份,当月披露公司的全部净利润增长达到95%,要重点关注这些机会。西南证券分析师也认为,从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披露的时间安排上看,大盘走出“先扬后抑”的可能性较大。
局部机会将比较明显 实际上,在2008年新年之后的最初几个交易日,有色、钢铁、煤炭、地产等板块中的不少个股已经悄然走强,并伴有成交量的配合,年报行情提前“热身”。由于2008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超预期,股市业绩浪值得期待。
安信证券诸海滨认为,随着1月15日第一份年报即将披露,投资者应该开始关注年报行情中的投资机会,重点关注有良好业绩预报的上市公司和行业内有重新整合消息的板块,预计今年年报期间,机械、房地产、医药、纺织、化工、建材、煤炭、电力等行业具有相对较多的机会。
上海远东证券分析师孙卫党则表示,目前的股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的预期,也就是说目前的业绩已经被透支,整个年报超预期的可能性比较小。整体上看,年报行情不会那么大,但局部热点会比较明显。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研究员银国宏也提醒说,由于市场研究深入,对年报的预期已经非常明确,因此超预期只会在局部发生,年报行情也就是一些结构性的局部机会。较典型的有色金属、证券、金融,业绩都不会超预期,相反很多中小板的个股会有所表现。
多家券商的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受宏观调控影响不大且受益通货膨胀的行业在机构的布局之中。国都证券在其策略研究报告中指出,综合行业估值与成长性以及行业趋势分析,金融地产、高消费主题下的葡萄酒、百货、健康消费、汽车,以及节能减排主题下的电力设备、煤化工、造纸以及建材行业值得投资者关注。
年报行情中紧抓四大主线 有研究机构表示,面对年报行情,投资者可以从四方面来着重把握其中的机会。
首先是业绩高增长带来的机会。2007年年报的高增长和超预期增长可以说是2008年初市场的第一个投资机会。从目前已经公布业绩预报的一些公司来看,如
招商银行、中信证券等预期高增长的上市公司近期都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和追捧,股价也呈现稳健走高的态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这一情况还将持续。但是值得警惕的是,在大幅预增的一些公司中有些业绩增长并非来自经常性收益,而是通过一次性出售股权等实现投资收益的,其主营业务停滞不前或萎缩的不利局面仍没有改变,该类股票则不宜继续追涨。
第二是高送配、高分红带来的机会。除了业绩高增长之外,今年上市公司分红力度也会大幅提高。程伟庆表示:“今年,两市分红规模有望达到2500亿,同比增长50%。这么大规模、高比例分红将会引起抢权效应。”
把握近期行情的第三个思路是股权激励。据了解,去年12月至今共有13家公司公布董事会预案,是2005年以来数量最多的月份。而统计显示,2006年以来,含有股权激励概念的板块指数涨幅远远超过大盘,是概念类板块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中信认为,这一板块很可能成为年报行情期间的投资热点。
最后则是市场的趋势性机会。有分析指出,由于多数权重股都选择在3月份公布最终年报,因此权重股的优秀业绩可能带动指数在3月份一同攀升。投资者可对这波行情给予关注,而随着权重股业绩浪的终结和绩差股在4月份公布年报,阶段性行情可能在4月份出现冲高回落的走势,因此投资者还需要踏准市场的节奏。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