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河北燕郊回应10万北京人购房:将严控房地产

  燕郊开发区管委会回应“10万北京人燕郊购房”:别把燕郊和房地产划等号

  回应本刊报道,详解“供电难”,表态严控房产

  燕郊开发区管委会:别把燕郊和房地产划等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河北燕郊报道

  “这两年,很多媒体找到我们要采访燕郊房地产的问题,我们都回绝了。

因为房地产并不是我们开发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可是没想到,燕郊的房地产还是那么惹眼。”2007年12月20日,河北省廊坊市燕郊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崔浩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之前的12月10日,《中国经济周刊》发表的《十万北京人赌燕郊》,揭示了燕郊井喷式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引起了燕郊开发区的高度关注,开发区主要领导先后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专访。

  据崔浩泉介绍,燕郊开发区新制定的发展规划已经把基础设施建设划归优先发展的范畴,2008年已经被确定为基础设施强化年,开发区管委会对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计划将达到5?6亿元,“这还不包括华北电网对电力的投资。”

  “燕郊开发区这两年发展的步伐太快了,目前我们除了以招商引资为主以外,承担着越来越重的城市管理任务,但是,小马拉大车的管理结构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开发区的快速发展需要。”燕郊开发区管委会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面对急剧膨胀的人口和规模越来越大的城市,加强管理,有序发展是给燕郊开发区提出的新课题。”

  “供电难”源于井喷式发展

  “虽然外人都知道燕郊房产便宜吸引了大批北京人入住,但事实上,房地产在燕郊整个产业链里所占的比例很小,不足15%。而燕郊更多地是愿意吸引以信息电子、新型材料、食品、医药、汽车配件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和以旅游休闲、仓储物流、文化创意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入驻,这才是燕郊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崔浩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说,已经入区的一些产业基地甚至是全国最大的,比如全国最大的太阳能面板生产基地、最大的单晶硅产业基地,其集群化效应正在显现。

  据崔浩泉介绍,燕郊开发区这几年年年都是高速发展,前几年还要四处去找项目的开发区渐渐地发现,很多项目开始自己找上门来,这让他们有了很多选择项目的自主权。据介绍,被居民们称作“大工地”的燕郊今年除了有十来个楼盘放量以外,其实更多的是入区企业工地的开工和竣工。在2006年3月28日集中举行的企业开竣工典礼上,就有52家企业开工,加上竣工的企业,2006年一年就有160多家企业开竣工。“很多投资一期就是几亿元的,带来的后续效益非房地产所能比。”

  “用电紧张的原因其实和房地产没有多大关系,最主要的原因是入区的企业太多了,一方面供电能力不足,原来燕郊拥有的两个11万千伏的供电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每入住一家企业,都要给企业安装供电设备。由于燕郊是一个老城镇,很多小区和企业在一条供电线路上,所以会经常停电。”崔浩泉解释说,“2007年10月份燕郊用十几天轮流停电的方式抢出了一个11万千伏的变电站,可是企业一听说增容了,又扩大生产超负荷用电,所以临时造成负荷大而断电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不过现在的情况已经比以前好多了。”

  燕郊用电紧张的问题不仅引起了开发区的关注,廊坊市和华北电网也非常重视,2007年12月17日,一座11万千伏的变电站项目通过了华北电网的批准,与不久前竣工的11万千伏变电站一起,将有望在明年解决燕郊企业和居民的用电紧张难题。据了解,到2020年之前,华北电网还将在燕郊再建两座22万千伏的变电站,“以保证燕郊开发区能够稳定发展。”

  燕郊房地产将严控

  虽然燕郊房地产并不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但是热热闹闹的房地产开发却大大提升了燕郊开发区的知名度,这一点,燕郊开发区的领导们并不否认,但是,他们肯定地告诉记者,“房地产商炒作的那些概念,没有一个和政府有关。”

  崔浩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燕郊房地产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怎么发展的问题,随着燕郊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必须配套跟进。但是2007年以来,他们已经注意到了房地产发展“过快”问题,并采取了“严格控制、适度发展”的办法进行调控,即“所有国家批准的新增建设用地一律不批给房地产商,房地产开发只能通过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来进行。“旧城改造采取村街自主、村民自愿的形式决定改造与否,政府只起规划把关作用。”崔浩泉说,“另外,其他的入区企业我们都会提供相应的优惠措施,但是对于房地产,从他们进入开始,就一项优惠政策也没有给过。”

  燕郊开发区管委会一直在控制房地产的发展规模,“除了燕顺路是我们重点开发的房地产项目集中地区以外,城中村和旧城的改造一直被严格控制,每年只搞两、三个村。而今后不见得都改,不具备条件的坚决不改。”

  据悉,针对开发区发展过快,相应配套设施落后的问题,开发区政府已经拿出相应的意见,今年准备投资5-6亿元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如果加上华北电网投资建设的变电站项目,“资金数目还要加大。”

  “近两年来,燕郊城市发展非常快,城区人口急剧膨胀,社会管理任务日益加剧,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情况,对政府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制定了新的城市发展规划,并且已经于日前通过了省级的专家论证,其中,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和优先发展工业及第三产业成为规划的主要内容。”崔浩泉说。

  三年内燕郊要成为“中等城市”

  “2010年,把燕郊开发区打造成为财政收入30亿元、人口40万、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GDP200亿元以上的中等城市。”崔浩泉告诉记者,这是燕郊开发区发展规划中提到的目标,“也是廊坊市为我们提出的发展目标。”不过,就目前燕郊的发展状况看,燕郊似乎已经开始步入中等城市行列。

  这个面积相当于河北各县城的两倍,甚至是相邻的河北另一处“飞地”大厂县城4.5倍面积的燕郊开发区,“目前的常住人口就已经达到35万左右,还有8?9万在此务工的农民工,这些都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比如治安、医疗、教育、卫生等。”燕郊开发区常委会一位内部人士表示,“但是一些政府的管理职能却不在开发区,比如教育问题、户籍问题、工商管理等。”崔浩泉介绍说,燕郊开发区的发展有其特殊之处,“与国内任何一家相同规模的开发区不同的是,燕郊并不是在城市的一边划出一块空地建开发区,企业建在区内,而所有的配套都在城里。燕郊开发区1992年建区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燕郊镇里划了一个圈,从地理位置上看,镇和开发区是混合在一起发展的。”

  崔浩泉也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燕郊始终都不是一个单纯的工业区,燕郊镇和开发区没有办法割裂开。这就要求燕郊开发区的发展模式和其他开发区不一样,一开始就要照顾到镇的发展。”

  他表示,开发区发展到一定规模就是城市化,而燕郊的城市化进程是贯穿始终的,“从形势的发展来看,开发区发展越快,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比如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否对路、硬件配套设施的不健全以及城市环卫、绿化、市政等任务加重等等。”

  据燕郊开发区管委会内部人士介绍,目前,这个管理着30多万常住人口的开发区管委会,是副处级单位,主任的级别也不过是处级,“仅相当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的镇长。”这使得燕郊开发区在承担北京市的一部分功能,为北京分担压力以外,在两个区域之间的互通上,与北京并不能完全平等对话。

  “交通问题的谈判就很难,”这位内部人士说,“不过近两年通州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情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毕竟,一体化的趋势使得北京和燕郊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

  “小马拉大车,初期阶段还能够适应,可是发展到现在,燕郊开发区管委会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该内部人士对此有些无奈,他认为,燕郊城市化发展中滞后的问题,单凭开发区管委会100多人的管理和协调,的确有些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面对管理一个“中等城市”的压力,燕郊开发区开始不断摸索新的管理经验。为此,他们四下撒出人马去各地取经,仅2007年12月15日到21日的一周内,开发区各路人马就到成都、武汉、重庆和宜昌等地进行了考察,“旨在取得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的真经。”

  记者手记:

  北京东扩给燕郊带来了什么?

  燕郊的快速发展,几乎是和北京城市的东扩密切相关的。这甚至使燕郊原有的城市规划很快就落后于发展,毕竟,京津一体化在今天,已经超越了行政区域的划分,使得燕郊和河北的其他近京地区一样,“想分都分不开了。”也正因如此,燕郊新一期的发展规划,找的是北京的顶级规划专家设计,开发区管委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会让燕郊的发展和北京有很好的衔接。”

  “北京摊大饼,给燕郊带来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促进了燕郊的发展,提升了燕郊的知名度。”这些,在燕郊开发区看来,都是有利的方面。但是毕竟河北和北京“不是一家人”,燕郊在实现变“近京”为“通京”的理想中,总是自己主动的多些,“很多事都得求人家。”

  燕郊划归北京,对在燕郊置业的外地人来讲是奢望,而对于燕郊来讲,也许一直是梦想。

  其实,经济的一体化相对于行政区域的划为一体,更容易实现。比如长三角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近年来在一直持续完善,通讯也实现了本地化,加上各自分工的逐渐明晰,让怀揣成为世界级区域经济高地梦想的长三角,站在一体化的门口,逐步跨越着各自为政、无序竞争、基础设施重复、资源难以共享等一道道门槛而飞速发展。也许,以经济一体促行政一体,不失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北京,一直以来对周边尤其河北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够大,相反,河北却对北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三北防护林、华北电力、蔬菜水果等等。而燕郊等河北各地与北京的区域合作是非常复杂的难题,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利益调整、地方与地方的利益协调。现行体制如不能有所突破,区域合作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如今,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已不再局限于自己核心圈的发展,而上海的周边地区也发现,大上海的辐射效应业已体现出来,现在江浙沪三地均明确提出“经济一体化”,这已大大超出原先“加强经济协作”的境界。

  北京东扩让燕郊等地离北京越来越近,也承接了北京扩张带来的巨大压力,经济一体化合作,将成为未来环渤海地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选择。

(责任编辑:悲风)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崔浩泉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