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 财经人物

林毅夫:传奇学者 叩响世行之门

  时光倒退回29年前的1979年初夏,台湾青年林毅夫泅水横渡来到祖国大陆。昔日这令人惊叹的抉择,也许注定了他的人生从此浪潮涌动

  据《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世界银行总裁佐利克决定任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为世行的首席经济学家。
而这项任命还需世行理事会认可,预期理事会会在这个月底通过。如果任命最终成真,那么林毅夫不仅是中国第一个,更是发展中国家首位出任此要职的经济学家。

  一时间,这位留着小平头,和蔼笑容中带着几分羞涩的中国经济学家成为世人焦点。事实上,长年低调、潜心学术的林毅夫,为中国经济界带来的惊喜已经太多太多: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第一个提出了“新农村运动”概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学术支持;第一位运用规范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的中国本土经济学家;第一个登上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这一国际经济学界顶级讲坛的中国学者……这许多的“第一”,记录了他过去30年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求索,亦为此刻的“一朝成名天下闻”埋下了伏笔。

  虽然消息尚未获官方证实,举世关注却已接踵而至,对此,林毅夫一如既往的平静。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低调以对,不愿多谈,仅表示“这还在猜测阶段”、“还要确认”。另有消息透露,是否当选可能在下周有结果。

  “中国声音”

  如果林毅夫最终获准出任该职,意味着世界银行已经越发重视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正式称谓是:“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一职务以往通常都是由欧美的知名学者担任。自世行上一任首席经济学家法国人弗朗索瓦?布吉尼翁于2007年10月22日离任,该职目前已空缺数月。

  美国媒体报道称,世界银行总裁佐利克考虑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的发展,决定任命林毅夫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并希望此举能平息外界对世行管理层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士不足,以及世行应更好适应新兴市场发展的批评。

  首席经济学家在世行拟定研究计划与发展方向上扮演重要决策角色。如林毅夫能如愿接掌,无疑将标志着世行与中国的关系发生了进一步的转变。二次大战后成立的世界银行致力于援助贫穷国家。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行捐助的主要国家之一。而今,具有雄厚外汇储备的中国,已不太需要世行的捐助。在去年,中国还首度认捐,提供援助贫穷国家的基金。

  世界银行一位高级研究官员近日则表示,如果林毅夫最终获准出任该职,意味着世界银行已经愈发重视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林毅夫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发展经济学,非常适合出任这个职位。”作为林毅夫同事,北京大学卢锋教授则认为,中国是近30年世界上发展成就最突出的经济体,林毅夫对中国的发展有系统的认识,在发展经济学领域成就卓著。如果他能够出任世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是丰富世界银行发展理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的绝佳选择。

  传奇学者

  他是从中国台湾控制的金门岛游到大陆。这一传奇的泅渡划出的惊人轨迹,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关注林毅夫,不能不走近他的传奇经历。1979年,正在我国台湾省服役的林毅夫回到祖国大陆。而根据许多已公开资料显示,当时他是从中国台湾控制的金门岛游到大陆。这一传奇的泅渡划出的惊人轨迹,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那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年岁,立志到祖国大陆施展抱负的林毅夫阔别留在台湾的妻儿,孤身到北京大学求学。直至赴美深造,才与音讯隔绝多年的妻儿团聚。在进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农业经济学之后,他成为1979年诺奖得主舒尔茨的关门弟子。1987年,林毅夫辞去耶鲁大学的工作,回到中国,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海归经济学博士。他是从研究农业问题入手,走上经济学研究之路,并逐渐成为国内最受关注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而在美国的日子,他结识了现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以及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当时的林毅夫恐怕并不曾料想,三位青年才俊的相遇共勉、“指点江山”,在多年后会与中国经济的脉动紧密关联。

  学贯中西的三人形成共识,要将国外经济管理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求中国经济改革的良策与路径。为了践诺“君子之盟”,林毅夫等人陆续回国,并于1994年共同创办了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从此,在粮食问题、电信改革、银行改革、WTO、通货紧缩、宏观调控、土地问题、农民工问题、住房问题等几乎所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中,都有北大经研中心发出的声音。作为经研中心主持人,林毅夫也逐渐受到高层领导重视,成为国家决策的高级“智库”成员。他积极为中央很多重大决策的制定出谋划策,参与了国家“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制定,被舆论视为官方的重要智囊之一。

  赤子情怀

  曾经教育自己的学生,“军人的理想是"马革裹尸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累死在书桌上”

  盛名之下,林毅夫渐渐收敛起早年洋溢的激情,恪守作为经济学家的严谨与务实,潜心学术。近年诉诸媒体的,除了一篇篇犀利的专业观点,鲜见个人细节。总是工作到深夜、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他,曾经教育自己的学生,“军人的理想是"马革裹尸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累死在书桌上”。

  中国台湾博弈论第一人、现执教于北京大学的巫和懋教授曾这样回忆:“我来祖国大陆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林毅夫这样的学者,他的格局和胸怀是相当大的,这对台湾学者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作为专注于中国农村问题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对中国的社会格局进行了冷静的剖析。1999年,针对当时的通货紧缩形势,林毅夫第一次提出了“新农村运动”的概念,其建议及具体内涵逐渐被国内学界及政府部门所认同,为中央后来提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学术支持。他曾说:“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穷人绝大部分在农村,解决了农村的问题,不就解决了中国的贫困?解决了中国的贫困问题,也就解决了世界贫困的一大半。”

  林毅夫的另一重要领域??制度经济学研究亦享誉国际学界。他强调制度的内生性,一直主张市场取向的改革。认为只有实行市场经济,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培育国有企业的自生能力,才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针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问题,林毅夫指出,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在于动员资金和配置资金,资金动员的能力取决于配置的效率。并最早提出和阐述了被国内学界经常引用的制度经济学的两个基本概念??诱发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

  2007年10月,林毅夫作为第一位中国学者,被邀请到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演讲。登上这一国际经济学界顶级讲坛,他以抑扬顿挫的声调发表了《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主题演讲,这是他对中国这类发展中国家如何保持长时间经济增长近30年深入思考的积淀。

  在马歇尔讲座上,林毅夫根据自己对中国等许多发展中国家改革发展成功与失败原因的认识与理解,提出一套新的发展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在马歇尔讲座上的演讲,是林毅夫教授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集中展现。”卢锋教授如是说。

  如果说2007年末的马歇尔讲座,是林毅夫30年致力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的一次总结,那么,在2008年的开始,我们有理由期待林毅夫以他的睿智和赤子情怀为经济学界带来更多惊喜。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林毅夫 | 佐利克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