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区域经济专区

2007重庆北碚之园区“元年”

 

  提起北碚,容易想起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他是当之无愧的“北碚之父”。北碚曾经是全中国学习的榜样,文明城区,而北碚从无到有的艰苦创业,跟当前的重庆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很有相似之处。

  2007年之前,人们提到北碚,首先想到的是:环境好。

  现在,再说北碚,大家会讲,北碚的工业“硬是要得”!工业是经济的火车头,工业好了,经济自然也“硬是要得”。

  在北碚工业人眼里,2007年是重庆的工业年,更是工业园区的“元年”。

  是些什么因素促成了这个飞跃?

  2008年1月,中国经济时报邀请重庆市北碚区经委李力副主任、蔡家组团和同兴工业园区管委会赵琦副主任、重庆北碚(广东)对口支援巫山移民工业基地管委会的梁尤金主任在一起进行了座谈。

  

  管委会合署办公带来工作新突破

  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以来北碚这边园区的工作做得令人意想不到的好,尤其是跟历史比。想要向你们请教,为什么能做到那么好?

  李力:主要就是,我们从区委、区政府的角度,十分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北碚实施“4+2”发展战略。首先就是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构建四大生态经济体系之一,就是要构建生态工业经济体系,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整体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也就是说,从我们整个北碚区领导集体来看,对发展工业确实下了决心。

  

  还有在银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去年出台了一个政策就是国内银行对我们工业企业增加投入的办法,还涉及考核、奖励等方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北碚2006年银行的存贷比是比较低的,银行存款总额是接近130亿元,贷款只有65亿元多一点。

  

  原来北碚强调工业强区,说了好几年,北碚四大战略之首就是工业强区战略。但是北碚工业经济发展,以前严格来说受地区地理位置等条件制约是比较明显的。比如以前受交通制约,只有一个212国道,这是个老线。后来修了渝武高速,前几年是要收费的,从前年10月1日开始才纳入年票管理,和其他主城区一样。这对交通产生了一个比较好的拉动作用,同时我们还有其他几条线在建设,整个北碚的交通瓶颈在逐步打破,和主城其他区的融合更加明显。

  

  赵琦:蔡家组团和同兴工业园区管委会在2007年7月份以前是两个管委会、两套班子,实施两份规划。一个是原来蔡家组团管委会,主要负责综合用地的开发建设。蔡家组团管委会是在2005年12月份成立,主要做的是规划的编制、报批,包括整个土地前期的策划、引导,2007年这个阶段完成了。第二个是同兴工业园区,它也在蔡家组团范围内,但是主要针对工业用地、工业开发。原来征地等方面可能是两个管委会竞争的态势。在最开始起步的阶段,我觉得这个决策也是对的。这两个管委会,前期的工作应该说是都有一定成效。

  

  到了2007年7月,两个管委会在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各自又有各自欠缺的地方。于是,区委、区政府决定把两家管委会合并在一起,相当于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应该说是使蔡家组团跟同兴工业园区实现了优势互补。我觉得区委、区政府做这个决策也是非常正确的。

  

  现在两大管委会一是人才的优势得到了互补,另外就是在综合用地已经完成了规划的基础上,现在重点已转移到工业上。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研究,一个城市要发展首先必须有产业支撑,也就是说城市发展的基础必须要有产业。这个时候,整个蔡家组团的重点应该转到工业上,所以,我们两个班子就合并了。合并之后,我觉得在工业这块成效是很显著的。

  

  在宏观调控背景下,取得了发展新空间

  中国经济时报:具体都产生了什么成效?

  赵琦:我们2007年有几大突破。一是规划的突破,包括新增加了5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这为下一步整个蔡家组团产业发展奠定了一个空间基础。

  

  第二就是土地的突破,征地指标去年拿了几千亩的征地批件,我们去年拿到的土地指标占了整个北碚区的80%,占了整个重庆市政府指标的10%。这个应该说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土地宏观调控的背景下。

  

  能做到这点,一方面是因为领导做了大量工作,另外一方面就是市里各个部门的支持。因为蔡家组团也是重庆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是近期市政府主导开发的重点组团之一。各大部门,包括规划部门、国土部门,还有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对我们的支持也是相当大的。

  

  有了规划,有了土地指标,我们的发展还要有个科学依据。就是说要快,但是在快的同时还要讲究科学发展。规划和土地征地、报件完成,一方面为我们争取了空间,另一方面也是让我们科学地发展整个组团。

  

  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的整个建设进度,从征地拆迁上也在原来体制上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我们原来是以组团征地为主导,后来以镇政府征地为主导,我们的重点就转移到园区的土地经营和建设上,把征地的主要责任落在镇政府。这也是体制上的进一步优化。我觉得这块工作应该说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

  

  在招商引资上,应该说蔡家组团和同兴工业园区体现了后发优势。现在因为土地宏观调控,实际上各个地方的土地是非常紧张的。蔡家组团可能在发展上相对于大学城等其他组团来讲起步要晚一些,但是相应地也带来了一个优势,就是空间优势。我们现在有空间,现在这就是一个最大的资源、最大的优势。

  

  这样,有了规划的保障、土地的保障,我们去年的招商引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

  

  天时地利人和

  中国经济时报:招商引资有成效,恐怕不光是有了空间就可以吧?

  赵琦:要说原因,第一就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

  

  第二,在定位上更加准确了。黄奇帆市长到蔡家组团来调研的时候,提出来把蔡家组团作为继北部新区和江北城的开发之后,市政府主导开发的又一个重点。我觉得这个定位是相当高了,在定位上蔡家组团(包括同兴工业园在内)得到了更进一步提升,另外在定位上更加准确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此外,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决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方面,园区这帮人自己实干。再一方面就是我们各个部门,包括经委,还有国土、规划部门对园区的重视和支持。

  

  因此,能做到现在这样是各个方面共同的努力,天时地利人和。各个部门支持是人和;地利就是我们现在有空间优势。

  

  当然,园区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在招商上从原来的被动转向主动。以前是求别人到我们这儿来落户,现在在我们形势比较好的情况下,一方面针对大、强的企业主动出击,另外对一些小企业,我们择优选择。

  

  这样变被动为主动,督促企业加快进程,抓紧时间落地。不要像以前签了协议只是占个地方,没有产出,始终占着园区的资源。现在我们很主动地要求企业,签订协议的时候就要求在什么时间必须落户、什么时间必须建设、什么时间达产,在什么时间内税收应该达到我们的协议要求,达不到的必须补足土地款(如果不是现在的土地标准),或者根据我们的协议把税收补足。如果达不到这些要求,有一个退出机制。

  

  因此,在促进整个园区建设上,企业落户之后的整个进程进一步加快了。

  

  建设生态城区,打造总部经济

  中国经济时报:北碚过去一直以来的导向是建设生态城区。建设生态城区和发展工业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怎么在建设生态城区的硬约束下把工业搞上来?

  赵琦:我觉得生态,一方面指的是自然生态环境的自然生态。北碚被称为重庆市城区的后花园,这方面是具有天然优势的。

  

  另外还有一种生态,就是整个经济的生态和社会的生态,还有环境的生态。这个生态我觉得不是单纯指创造一种自然环境的生态,这个生态还应该是站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的生态,就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发挥它最大的效能。比如说土地集约化的利用,整个经济是一种低耗能的循环经济。我觉得打造这样一种园区,才能真正称之为生态。

  

  这一块,我们有几方面的措施。我记得最早黄波书记在北碚区提出来打造三大生态走廊。第一个是水土静观这边的生态高效农业走廊。第二个是沿着整个212国道,打造北碚区的生态工业走廊。第三个是沿着渝武高速,从马鞍石大桥、渝武高速到达北碚区,这块叫生态人文走廊。实际上就涵盖了一产、二产、三产,就是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人文。

  

  在我们蔡家组团当中有两块,第一块就是沿着212国道的生态工业走廊,第二块就是沿着渝武高速的生态人文走廊蔡家组团段。

  

  这两块我们实际上都做了规划,就是社科院刚刚为我们做的生态工业走廊的产业布局规划。我们有一个准入标准,对它的亩均投入、产出、产值都是有要求的,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不准进入。

  

  当然,首先最大的前提就是要高科技、无污染,对于这块来讲,高科技、无污染就是一种生态。因为整个蔡家组团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的生态优势,这块我们是坚决不能够破坏的。它是蔡家组团48平方公里的一个部分,不是单独的一块工业区,所以对污染控制这块,我们是相当严格的。

  

  第二是亩均产出标准,市里面对我们的要求是,主城区是每平方公里60亿元,亩均产出400万元。实际上在同兴工业园区的主要位置当中,我们提高了要求,亩均产出必须达到600万元。这是一个准入标准,把一些单纯想进来占地的企业排除在外了。

  

  另一方面,对企业集约利用土地,亩均产出越高的,给的优惠政策就越多。这样他就会自己权衡,尽可能地集约利用土地。我觉得这个应该是生态园区非常重要的对土地资源、稀缺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再有就是规划的配合,一般的用地指标都是限定一个高限,不能高于多少。但是工业用地是不能低于一个容积率,开发强度是有一定限定的,比如0.8,就是不能低于0.8,这个也有利于集约化利用土地。

  

  第三个集约化利用土地的措施,就是我们建设一批标准厂房。不需要自己建厂房的小企业,可以直接引入我们的标准厂房。去年我们已经建成了二十多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今年我们还要考虑启动5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设。这个也是把原来的平面利用土地变成立体的利用,即楼宇工业。

  

  中国经济时报:除了土地的集约利用,还有什么措施?

  赵琦:我们做的产业规划,对企业的耗能、排放,各方面都有指标。

  

  另外,在产业布局上,考虑到一些企业的上下游关系,尽可能做到他们能够产生循环效应。

  

  在综合用地这块,最初规划的时候已经把一些生态的基础奠定了,包括我们生态绿地的控制。在蔡家组团范围内,包括山头、绿地、河流,该控制的都已经控制出来,包括我们说的生态走廊。而且,我们现在蔡家组团、同兴工业园区打的一张非常重要的牌就是“生态牌”。

  

  中国经济时报:园区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和目标是什么?

  赵琦:我们园区还有一个措施,就是打造总部经济。现在有一种趋势,我们招商都是瞄准国内500强、世界500强。

  

  这些企业的总部落地,首先有一个要求就是交通便利,而蔡家组团未来的交通区位优势是相当明显的。再有就是生态环境,这个也是蔡家组团现在着力在打造和保护的。另外还有园区的生活居住、生活配套,蔡家组团48平方公里当中有1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还有30多平方公里用于生活居住、氛围的营造。另外大企业要求的生活休闲、娱乐、会议配套,也是蔡家组团能够提供的。

  

  下一步是打造总部经济,我们招商不仅仅是把他们的工厂引过来,主要吸引的是他们的税收。在土地资源紧缺的背景下,我们现在着力思考、也重点在做的工作,就是发挥这几大优势,引进世界500强的总部。2006年我们已经成功引进了壳牌西南总部,去年我们几个大的项目谈的也是非常成功的。应该说2007年是我们招商、土地、规划各方面都收获颇丰的一年。

  

  移民工业基地的由来

  中国经济时报:重庆北碚(广东)对口支援巫山移民工业基地是个新鲜事。

  

  梁尤金:我是巫山人,来讲一下这个工业基地的来历。广东对口支援巫山,十年时间里大概无偿提供了十几亿元人民币,这个是输血。但是,巫山的交通条件太差,很难把企业引到巫山去。

  

  2006年重庆市政府决定,北碚对口支援巫山。当时我们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从经济实力上讲,北碚肯定赶不上广东。但是北碚也有北碚的优势,他有西南大学,有科研、技术力量,而且北碚的区位优势和巫山比也是很明显的。

  

  于是当时我们想到,广东对口支援巫山,广东的企业引到巫山不行,能不能引到北碚来?广东现在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转移,要找地方,转到巫山又不行,我们就考虑可以转到北碚,实现两个地方互补,在北碚办个工业园区。2006年底双方领导在一起,经过磋商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时给市里出了一个征求意见稿,建立工业基地。

  

  我们当时就把名字定为“重庆北碚巫山广东工业园区”。后来我们和市政府、市国土局相关部门沟通这个事情的时候,他们建议,目前建工业园区相对来说批准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本身工业园区就在紧缩。我们有库区移民,国务院是非常重视的,就以移民就业基地的名义来建,解决巫山移民劳动力无就业岗位的问题。

  

  我们给市政府写了个报告,后来市政府就出台了63号文件,批准我们建立这个试点基地,解决库区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

  

  在这个基础之上,因为移民工业基地,现在叫试点基地,要求是2平方公里。但是2平方公里作为工业园区、基地也太小了,北碚考虑到江东这块的发展,就把它作为一个江东城乡统筹产业区。

  

  实际上这个基地和产业区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在运作这个事情。我们基地的规划是2平方公里,然后产业区这边是一系列的运作,目前大概规划42平方公里。

  

  相当于在北碚建了个巫山新城

  中国经济时报:成立重庆北碚(广东)对口支援巫山移民工业基地之后对巫山有什么好处?

  梁尤金:对我们巫山来说,建立这个基地反响很大。巫山县城现在才3.79平方公里,如果这个基地做到2平方公里,那就基本上有我们一半以上,如果形成产业区的话,那就更大了。大家都说相当于在北碚建了个巫山新城。因为在我们这个基地里要吸纳巫山的劳动力,2平方公里建成后起码可以解决五千多个移民的就业问题。

  

  在税收分配上,上缴市级这块是全额返给库区,返到区级这块是我们和北碚区对半分成。因为巫山目前是没有工业的,而在这边分了工业的税收。这个应该说对巫山的财力提升是相当可观的。

  

  在基地建立之后还有一个人口转移的问题。从北碚对口支援巫山开始,我们每年都在向北碚输送劳务,2006年输送1000人以上,2007年是2000人以上,已经向北碚输送了3000多个劳动力。如果劳务输出能够稳定就业,减少巫山的人口压力,就把巫山就业难的问题解决了。

  

  根据规划,到2010年巫山整个人口要下降50%,我们目前大约是50多万人口,要保留到25万人口,应该说向北碚转移是我们的主渠道。基地完全建成以后,包括产业区建成,我们的人口会大量转移到北碚来,也就实现了城乡统筹中的人口统筹。

  

  对北碚来说,如果利用这个移民就业基地而建成产业区,也促进了北碚江东的大发展。

  

  2007年4月挂牌,已经引进两个大企业了

  中国经济时报:成立之后的情况如何?

  梁尤金:我们是2007年4月19日挂牌的,工作应该说是稳步在推进,基地的规划,包括产业区的规划,基础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初步成文已经出来了,整体报件已经报市政府了。因为市里已经同意我们做2平方公里,已经有正式文件,同时黄奇帆市长过来表态要做大做强,最开始说是5平方公里,第二次来的时候,市政府有个纪要要求我们做到20平方公里,要做大。

  

  我们目前在招商上引进了2个企业,一个是裕达科技国际(美国)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人民币,第二个是北大方正集团下属的大兴和西南药业整体环保搬迁入驻基地,总投资15亿元。

  

  在引进企业和基础建设上,我们对环保也是看得比较重的。在规划上,凡是具有污染性的,都是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凡是不达标的企业一概不要。

  

  我们基地还有一个优势,享受库区的产业发展政策,各大企业都是盯着这个的。企业一是在产业发展上享受政策,第二在招聘库区人员的时候享受这个政策,还有只要是基地企业就享受到特色工业园区的政策,包括北碚当地的政策。

  

  实际上,我们在北碚的这个基地,用的是巫山的用地指标、北碚的地。现在是这样争取的,相当于一块飞地。

  

  李力:巫山园区和北碚的经济发展也是紧密结合的,从工业大的走向来看,这一块是一个重头。现在来看,北碚工业下一步的走向还是在水土镇附近那一片,因为北碚主城区那边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发展的空间了。而水土镇附近是作为巫山工业园区,它现在等于也是重庆市城乡统筹的一个工作点。实际上要直接拿钱给巫山,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所以,我们也是考虑要长久地解决问题。怎么样来帮助巫山?可以先来一部分人员在这边就业,然后他们的家庭就跟着过来了。所以,从这一块来讲,对巫山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此外,巫山那边企业的税收,市级分成部分,由巫山享受。这对巫山的拉动和贡献还是比较明显的。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力 | 赵琦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