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产经新闻

蒙牛伊利光明纷纷涨价 乳业正经历"零利润冰河期"


  时报讯 (记者 李星慧) 经历了去年底两次牛奶集体大涨价后,本月中旬,一场声势更浩大、来势更迅猛的涨价潮席卷全国。时报记者日前了解到,在前两次涨价中一直较为隐忍的蒙牛、伊利和光明,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进一步调整产品价格。

  企业:

  涨价仅能维持正常运转

  据了解,2007年以来,国内食品市场可谓“涨声一片”,中国乳制品行业的成本已不堪重负,在传递效应之下,乳品终端价格开始推高。

  多家乳品企业的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当前,中国乳业正在进入一个“零利润”的冰河期。

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个观点,2004年中国乳制品企业有1/3以上亏损,2007年11月~12月,牛奶价格虽然有所回归,但如果进行单月核算,中国乳业却步入了全行业亏损状态。

  记者从蒙牛方面获悉,从1997年至今,牛奶价格“不升反降”的现状已经逼迫蒙牛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奶源、产品、渠道等各个方面科技创新中。多家乳业龙头企业也表示认同:“涨价仅仅是维系企业正常运转的一个非常手段,但在中国的现有国情下,中国的牛奶是不可能像去年欧美等国那样大幅度提高价格,尤其是龙头企业。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科技创新、转嫁成本、自我消化。”

  专家:

  靠企业未能消化增加成本

  不过,业内专家却认为,仅靠企业的自我消化,并不能完全转移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中国乳业“透支”太多,而龙头企业为行业承担得也太多。

  据介绍,1999年,250ml利乐砖纯牛奶的市场价已经高达2.7~2.8元/包;但到了2006、2007年,因为企业间互相竞争的压力,已降为2.0~2.1元/包,有的月份甚至降到1.6~1.8元/包。去年四季度牛奶价格虽有一定回归,但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奶贱如水”的怪圈。而在此期间,收奶价格已经上涨了50%,其他原材料也在国际范围形成了长时间的价格上涨。

  据了解,乳企巨头此次提价的幅度也相对较小,提价转移的成本微乎其微。

  令人忧虑的是,由于饲料等养牛成本的不断上升,收奶价格的不断上涨,对奶农综合收益的提升并没有带来显著改善,实现乳业整体“解套”的第一步,还是得从市场开始。“只有给牛奶一个合理的价格,整个乳业生态圈才能休养生息,继续良性循环,才有可能期待它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相关报道

  三乳企股价下跌

  就在此次涨价潮期间,蒙牛、伊利和光明的股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A股上市的光明乳业(600597),从1月11日的14.32下跌到1月21日的12.53元;伊利股份(600887)也从1月11日的32.85下跌到1月21日的29.21。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也难以避免,由最高点的36元降至1月21日的23元。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