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601318.SH)在上周成为千夫所指。1月21日,它发布了拟增发A股和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的融资方案,如融资方案获通过,其再融资规模将近1600亿元,成为A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再融资。
受此消息震动,中国A股在两天之内狂泻11%,22日两市上涨股票不足20家。
中国平安自己也未能逃过此劫,连续两天跌停,同时还拖累了其他两大保险股
中国人寿(601628)(601628.SH)和
中国太保(601601.SH),三者命运相差无几。理财周报记者仔细分析资金流向后发现,早在1月22日之前的三个星期里,包括券商和基金在内的机构已经很有步骤地大量减仓,撤离保险股板块。暴跌前三周机构抛两成平安筹码
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计划据传与两项庞大的海外收购有关。一项是斥资约138亿美元收购全球保险巨头英国保诚集团不超过50%的股权,一项是收购欧洲最大银行集团汇丰下属汇丰控股约5%的股权。
为此,中国平安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同时拟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不超过412亿元。两项合计约1600亿元,正是海外收购的最基本资金要求。
虽然这两项收购至今未得到各方证实,但是,股市的反应却异常激烈。消息发布的星期一,中国平安的股价就收低约10元,第二天又跳空低开,缺口高达4元,在星期三,随着股市稍微回暖,中国平安的股价才喘定。
据Panlv数据显示,自1月21日至1月24日的短短4个交易日内,中国平安的流出资金就达到38.3亿余元,流入资金约30.8亿余元,净流出约8亿元。流出资金中,机构占了相当比例。上证所数据也显示,1月22日,卖盘力量远大于买盘,两个超过5000手的卖盘至少有一个可以证实来自机构席位。
机构资金在股价大跌时流出并没有什么特别意义。由于机构建仓成本相对较低,即使股价下跌,机构也能确保自己的利润。但是,如果这些资金在大跌前就有计划地撤离,那就颇有点耐人寻味了。中国平安的机构资金,在1月21日前的撤离速度,几乎是以一个星期消失10家机构进行的。
据上证所授权发布的Topview数据显示:去年12月28日,超过330家机构持有中国平安约62.8%股权;今年1月3日,持股机构缩减为253家,持股比例下降至57.3%;1月11日,机构再次缩减为243家,持股比例下降至53%。在大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1月18日,持股机构已缩减至225家,持股比例首次低于50%,仅有46.3%。
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似乎有些机构在中国平安发布再融资消息前半个月就得到了讯息。机构和散户筹码的转换变得很有效率,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28日至今年1月18日,散户手中的筹码约上升了10%,这也意味着,机构减少的两成筹码中,至少有一半被散户接手。
这一幕,与
中国石油(601857)和
中国铝业(601600)何其相似,经过机构连续减持,前者的机构持仓才3%,后者才4%。众多散户变为机构的买单对象。
机构撤离中国人寿跑得更快 中国平安的机构持仓现状也可以从香港市场得到佐证。1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涨2000多点,与港股涨幅完全一致的盈富基金都上涨了超过10%,但中国平安H股(2318.HK)的涨幅却远远低于H股成分股平均9%的涨幅。1月24日,港股大跌,中国平安跌幅又大于其他H股。
在1月18日之前,据香港联交所数据显示,在保险股中,中国平安是唯一没有海外投行大手增持的个股。如果以超过50亿港元作为大手增持的标准,大概只有中国人寿H股(2628.HK)才能做到。1月上旬,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和比利时最大的商业银行KBC曾联手增持中国人寿超过100亿港元。
但是,中国人寿A股(601628.SH)的命运和另两只保险股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并无二致。某种程度上,中国人寿机构撤退的速度比中国平安还快。
据Topview数据显示,去年12月中旬,机构约持有中国人寿约60%股权,这一比例一直维持至去年年底。但是,自今年年初开始,机构持股急剧下降:1月11日,机构持股约33%,1月21日,机构持股不足30%,短短的三周内,机构消失了近40家,持股比例锐减30%。
保险股中唯一的例外是中国太保(601601.SH),其1月初的机构约10%,1月中旬才减少了3%,目前还有70多家机构持有中国太保股权。然而,机构的这种坚持也有些微妙,在中国太保上市后,机构曾有过疯狂的减持,现在留下的机构数量与其他保险股相比其实并不算多。
资金可能流入其他金融股 那么,从保险板块撤出的资金又到哪里去了?
据Panlv数据显示,除了中国平安流出过亿资金外,中国人寿净流出约4亿元资金,中国太保净流出约3亿元。三大保险股自1月21日至1月24日流出的资金约15亿元。
盘面中的一个信号值得关注,1月22日,
工商银行(601398)(601398.SH)超过1万手的买盘竟然有8个,最大的买盘买入7万多手,除了机构,其他投资者绝对没有这种力量。而
中国国航(601111)(601111.SH)也出现异动,超过5000手的买盘居然在开市一个小时后的10分钟内连续出现,总数约有10个。在1月21日至1月24日交易时段内,工商银行的资金净流出额是几乎所有金融权重股中最小的,只有约1.5亿元。某种迹象表明,流出保险板块的资金可能进入了其他金融股。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香港市场,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经纪商席位上除了平时常见的里昂、瑞信和法国巴黎银行外,还罕见地出现了中保集团的身影,中保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拥有“3410”至“3419”系列的10个经纪商交易号,买入中国人寿时使用了“3418”席位,买入中国平安则用了“3419”席位。但是,由于信息披露限制,理财周报记者未能获悉中保集团席位动用的资金和买入的数量。
作者:张伟湘 理财周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