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疑似‘后天’”真相

  “不是说全球变暖了吗?为什么还会出现50年一遇的严寒?”连日来,不少人提出这样的疑问。

  “这肯定是一次大的极端天气事件,但这改变不了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昨日上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分会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主任陈冬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极端天气事件呈增加趋势

  这几天,湖北、安徽、贵州等地大范围的降雪、严寒天气,令很多人不由联想起电影《后天》中一些“恐怖”的场景。最新的气象预报说,这种恶劣天气还将延续。

  WWF昨日公布了由其编写的“后京都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国家能力支持项目”中国报告。报告认为,“在未来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极端气候冷害事件将呈减少趋势,但极端高温事件将增加。”

  陈冬梅认为,这种极端天气事件恰恰是气候变化脱离正常轨迹而出现的明显特征,“不能因为天气变冷、出现冰冻了,就认为地球不再变暖了。”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极地气象研究室主任陆龙骅对本报记者解释说:“就气候本身来讲,每年都在发生变化,也会出现气候异常和极端天气事件。正如前些年北京等地出现暖冬一样,气候变化与整个大气环流有关。从气候上讲,总有一段时间偏旱,一段时间偏涝,或偏冷,或偏热。”

  陆龙骅称,尽管从目前来看,很难将南方雨雪冰冻天气与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联系起来,但全球变暖后,极端天气事件有可能增加。

  昨日下午的中国气象局各工作室一派繁忙。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副主任徐影在电话中匆匆对记者说:“还不能将这种短期的天气事件与气候变化联系起来。”徐影此前曾对记者表示:“根据科学研究,气候变暖是造成全球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未来百年全球温度将继续走高。”

  为什么气候变暖之后,就会导致气象灾害增加?专家分析,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下垫面温度偏高,不稳定能量变大。以台风为例,数据显示,上世纪70年代风速在58米/秒以上的台风数量不到20%,本世纪这几年超过了35%。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称,目前从科学上认识极端天气事件还相当复杂,需要根据概率密度分布、统计上平均值的变化等,有一套非常复杂的算法。但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全球变暖加剧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过去是100年一遇,现在变成20年一遇,30年一遇。”

  董文杰认为,极端天气事件总的趋势在增加,未来防灾减灾、抵御自然灾害的压力和困难也会更多、更大。

  尽快修复“防寒机制”

  专家提醒,极端天气事件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不可小觑。

  目前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干旱、沙尘暴、大雾、雷电、暴风雪、冰雹等。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介绍,近16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接近200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极端天气或气候事件在全球大多数地方越来越频繁地发生,造成各种灾害,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统计表明,1980~2005年期间,全世界发生的7500次自然灾害夺去了超过200万人的生命,造成了约1.2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大约90%的自然灾害、72.5%的伤亡人数、75%的经济损失都是干旱、洪水、热带气旋、高温热浪、低温冷害、泥石流、森林火灾等天气气候有关的灾害引起,或者与气象条件直接相关的流行病和病虫害引起。

  WWF昨日公布的上述报告指出,极端天气事件已经给中国带来了影响。近5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每年1.4~3.2mm;西北冰川面积减少了21%;北方干旱受灾面积扩大,南方洪涝加重;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局部干旱高温危害加重。六大江河的实测径流量都呈下降趋势,而局部地区洪涝灾害频繁;海岸带的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灾害更明显。气候变化也增加了疾病发生和传播的机会,导致对健康的危害。

  陈冬梅认为,在未来数十年内,即使最急切的减缓方法也不可能避免气候变化的进一步影响,这就使适应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某些影响来说,适应是唯一可行和适当的应对措施。

  近日,已经有专家提议受灾地区尽快修复被长期忽视的“防寒机制”,以适应气候变化。

  建设“低碳城市”

  持续多日的低温冰冻灾害,使南方诸多中心城市受到重创。截至昨晚的消息,广州地区已有50余万旅客滞留,南京火车站4万旅客滞留,此外还有多个机场被迫关闭……这恰恰是人口大量聚集和极端天气事件双重作用的结果。

  据气候专家分析,在排放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的过程中,一些中心城市的“贡献”不小。

  WWF统计表明,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城市总数从193个增加到661个,其中特大、大城市分别从13个和27个增加到54个和85个。到2006年末,中国城镇化水平约为43.6%,正处于城镇化加速进行的过程中,预计到2050年会提高到75%左右。

  在各大城市中,建筑和交通是用能增长的主要领域。中国城镇既有建筑约170亿平方米,且以每年10亿平方米的速度增加。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截至2007年6月已超1.5亿辆。另外,当前城镇人均能耗约为农村的3倍多,每年近千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也导致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人们应该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陈冬梅对记者说,这种方式就是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

  昨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和WWF共同选定了上海和保定作为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科技部、环保总局、商务部等专家组成的项目技术顾问组也正式亮相。

  据介绍,在未来的几年里,项目技术顾问组将帮助上海、保定这两个试点城市,在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寻求低碳发展的解决方案,并总结可行模式,陆续向全国推广。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低碳发展是中国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也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之一。

  “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人为因素究竟有多少,这很难说。”陆龙骅称,“但对人类来说,我们就一个地球,在没有完全弄清真相之前,还是应该加强自我约束,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自然,善待地球。”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陈冬梅 | 陆龙骅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