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陆洲
中国卫星(600118)2007年实现净利润8780.3万元,同比增长40.27%;每股收益0.39元,不转增不送配。在公司2007年完成配股募集资金11.8亿元的基础上,凭借后续资产注入预期的不断增强,中国卫星试图在卫星制造与卫星应用两项业务上取得平衡发展。
卫星制造一枝独秀
分析年报可知,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小卫星制造业务的发展。目前,公司卫星制造业务占收入比重仍维持在90%以上。2007年,公司交付并发射2颗卫星,目前的小卫星制造订单较为饱满,随着“十一五”以来小卫星研制数量的快速增长,公司在研小卫星数量已经超过10颗,但2006、2007年小卫星发射数量还在较低水平,2008、2009年将迎来卫星发射高峰。
天相投顾徐涛预计,到2010年,公司的小卫星研制的收入将由2007年的10亿元达到25亿-30亿元的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剥离了旅游资产所获得的投资收益是净利润增长主要原因。去年5月,中国卫星将名下的五项旅游资产股权用打包方式,以4050万元整体转让给中旅景区投资有限公司,以专心经营卫星研制及卫星应用等航天核心业务。这五项参控股旅游投资项目均为中国卫星2002年重组前存续下来的资产和业务。截至2006年底,这五项旅游项目盈亏不一,收支基本平衡。中国卫星将旅游资产进行剥离,获得收益约2653万元,占公司利润总额24.57%。
同时,公司卫星制造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原因主要是公司2007年交付型号为相对成熟产品,毛利率较低。这方面的改善尚需依赖军工定价体制改革。
有研究员认为,一方面,小卫星产品主要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受到军方定价的限制不具备定价权;另一方面,公司为了发展业务的需要,11%左右的毛利率水平在短期内提高的可能性不大。公司毛利率提高还需依赖于军工行业定价机制的改变。
持续收购可期
2007年完成的配股将成为中国卫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年报称,将通过收购航天恒星和503所卫星应用资产,初步形成卫星应用与小卫星研制两大主营业务并重发展的格局。
有研究员预计,新收购资产和募集资金项目在2008年可为公司带来超过5000万元的利润,并随着卫星应用业务的逐步由试验型转化为应用型,公司卫星应用业务未来3年收入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40%。
此次收购后,中国卫星的总资产和收入分别约占到大股东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13%和18%。尽管如此,五院还有大量的优质资产在上市公司之外,其中包括在国内具有绝对垄断地位的大卫星制造资产。
去年11月,中国卫星即公告称,拟收购航天恒星1350万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9.86%,预计收购所需资金金额约3199.5万元。而公司控股股东五院仍持有航天恒星85.76%股份。年报披露,中国卫星再次拟以1518万元收购航天恒星600万股股份,占航天恒星总股本的4.38%。收购完成后,航天恒星将作为中国卫星的全资子公司,成为公司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天相投顾徐涛认为,未来在政策推动、公司快速做大做强的决心推动下,中国卫星极有可能得到大股东持续的资产注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