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证券要闻_证券频道

新股发行制度弊端根源不在“如何打新”

  来源:《理财周刊》

  文江南

  内地散户最羡慕的对象是香港散户,据说在那里申购新股常常是“每人一手”的。想象一下,2007年一年下来,即使中小板不算,仅那些大盘股如果内地的散户每人一个账户都摊上1000股(沪市新股发行以1000股为一个中签单位,深市以500股为一个中签单位),重庆钢铁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兴业银行中国神华西部矿业中国平安交通银行中国铝业中国人寿中海油服中国石油中国远洋建设银行……天哪,还用上班吗?

  可惜,首先咱们这里股民人数太多,绝对不可能这么干,更重要的是,羡慕香港的人必须看到,内地股市的高收益率在香港是绝不会出现的。

  据报道,过去近3个月来,香港股市受环球股市气氛不佳的影响大幅走低,低迷的市场人气不仅使多只拟于农历新年前在港上市的新股暂停上市计划,而且,去年在香港上市的次新股也纷纷跌破上市招股价。据统计,去年11月至今共有21家公司在香港上市,其中,仅有12家公司股价在上市首日收盘价高于IPO招股定价;而跌了近三个月后,只有4只股票的价格还在招股价上方。换句话说,内地的投资者还算幸运呢,如果你是打新打来的中石油,好歹还有赚吧。

  据说,在香港有“股神”之称的李兆基近日都表示将暂时不再参加认购新股了,因为他虽然曾在打“中国人寿”时赚了好几十亿,却在最近连打了三只上市就破发的新股,怕了。

  事实上,内地股民争议良多的“打新模式”不过是一种利益分配的声音。主张“市值配售”的多半是已经重仓的股民,主张“一人一手”的当然是空仓打新的股民,两方的本质都一样,就是把“新”等同于“利”,即认为“新股不败”是真理。否则,象香港那样股神都不敢打新了,还用得着抢吗?

  我认为,所有这些“模式”都不是治本的办法,因为无论怎样争都逃不过同一个结局,即不管什么公司、不管其经营情况如何,不用经过大脑判断就去买,买到了上市就抛,既制造股市波动也制造银行间利率波动,总之就是多输而非多赢。

  实际上,中国从有股市以来就没有断过围绕新股发行方式的争论和破坏性事件。早年上海发放兴业房产预约券时,江湾体育场踩落了几箩筐的鞋子;1992年深圳限量发行抽签表,失控的群众造成了震惊全国的“8.10事件”;同期上海诞生了一夜暴富的认购证大户群体;到如今,一级市场冻结资金超过3.5万亿元,仅这笔钱就差不多够拯救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了。

  这既是中国股民的悲哀,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悲哀。自2004年证监会发审委“王小石事件”爆发后,就源源不断地听到管理层要改革发行制度的声音,谁知道是越改问题越大社会不满越多,完全背离了“和谐社会”的原则。一句话概括现在的一级市场现状就是:大股东圈大钱,机构捡小钱,打新散户赚运气钱,二级市场接筹码者亏大钱。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投资者教育”?

  最后,你肯定要问我:说了半天这不好那不好,你说怎么好?

  很抱歉,我也不知道怎么好,因为这个问题不是在“怎么打新”这个层面上解决的。哪个发达国家、地区的IPO是动用证监会直接管理上市指标的?这根本就相当于法院兼了民政局和社保局的活儿嘛!哪个地方的新股发放节奏是用来“窗口指导”市场指数,到5000点就多发点到3000点就少发点的?“妇产科”直接接管了“内分泌科”吧!

  说到底,证监会口口声声要让市场按自身规律运行,但就是它自己在把正常的融资行为当调控工具使,上梁不正下梁歪,窃钩者诛。世界上有些事情天然就是无解的,A股的“打新大军”就是其一。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张玉)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