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王恒利
中国铝业总公司总经理肖亚庆昨在澳大利亚明确表示,未来不会继续增持力拓股份CFP资料
中国铝业总公司(下称“中铝公司”)入股力拓,是阻击“必和必拓并购力拓”还是另有所图?昨天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媒体发布会上,中铝公司总经理肖亚庆明确表示,此次股权收购是战略性投资,未来也不会继续增持力拓的股权。
2月1日,中铝公司与“盟友”美国铝业共同出资140.5亿美元,收购力拓英国上市公司12%的股权,收购价约为每股60英镑,比力拓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溢价21%。
2月6日是英国并购委员会给“两拓案”必和必拓出价定下的时间表的最后一天,中铝在此紧要关头“高价”收购力拓股权,有分析认为其志在阻击“两拓案”。
肖亚庆昨天表示,中铝支付给力拓的价格,对力拓而言是合理的。
志在阻击“两拓案”?
肖亚庆昨天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只要价钱合适,中铝可以考虑将这部分股权出售给必和必拓。此外,中铝还考虑在澳大利亚进行更多的矿产资源领域的投资。
谈到本次收购的目的,肖亚庆称,目前市场对金属需求强劲,即使现在出现次贷危机,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仍理想,入股力拓可以让企业集团的业务更为多元化。
针对外界猜测的阻击“必和必拓并购力拓”,肖亚庆称,收购力拓的股权是一项战略投资,未来也不会继续增持力拓的股份。他进一步表示,如果能够获利,可以将力拓的股份出售给必和必拓。
不过,铁矿石专家徐向春向早报记者表示,中铝的真实意图还是阻击“必和必拓并购力拓”,“中铝的表现与战略投资者相差太远。”
“中铝应该是获得了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徐向春称,“此外,中铝表示,如果有公司对力拓发起要约收购,中铝也会采取行动,很明显,矛头直指必和必拓。”
国金证券分析师周涛也认为,作为央企,中铝金额如此巨大的投资行为,必须通过国务院的审批。
“如果政府需要入股或并购力拓,似乎中铝的身份比以钢铁为主的宝钢、以煤炭为主的
中国神华更加贴切,况且中铝参与海外并购经验丰富。”周涛表示。
必和必拓明天须摊牌
中铝正联合美铝向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提交申请,主动寻求批准。澳大利亚国库部长韦恩-斯万昨天承认,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核委员会受到了中铝的收购建议书,其表示政府将在考虑国家利益的情况下作出决定。
按照英国并购委员会定下的时间表,明天是“两拓案”必和必拓出价的最后一天,如果必和必拓未提出新的报价,则在未来六个月内不能竞购力拓。不过截至目前,必和必拓方面始终保持沉默。
知情人士昨天表示,鉴于中国方面实际上获得了足以阻止其他收购交易的力拓股权,而且中国决意成为此轮行业整合中强有力的一股力量,必和必拓已很难继续推进其收购力拓的计划。
徐向春告诉早报记者,如果对照中铝的收购价,必和必拓并购力拓至少应从每3股换1股提高到每4股换1股,在这种情况下,必和必拓必然要进行商业化考虑,强行收购可能得不偿失,很有可能到此为止。
此前力拓否决了必和必拓提出的3股换1股的换股收购提议,并表示这一报价严重低估了公司价值。昨天,力拓公司发言人称,公司对必和必拓收购提议的态度并未改变,且并未举行谈判,“公司对必和必拓的立场是一贯的,即与必和必拓没什么可谈的。”
记者手记
中铝并购术值得玩味
早报记者王恒利
仅就收购技巧而言,中铝收购力拓股份堪称经典,尤其值得正在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借鉴。
首先,从时间节点的把握上,中铝留给潜在竞争对手必和必拓的时间只有5天。根据英国并购委员会的规定,必和必拓必须在2月6日之前提出新的竞购力拓的价格,但中铝在2月1日高调宣布,溢价21%购入力拓的股份。这意味着必和必拓不得不提出高于中铝的价格,才有可能如愿吞下力拓,此前精心设计的方案可能沦为废纸一张。在仅剩的5天内,必和必拓已很难说服股东提高报价,收购力拓的计划很可能因此流产。
此前曾传出宝钢有意收购力拓股份,吸引了外界的注意,不料却是子虚乌有,而中铝却暗地里在英国展开收购大行动,平静的湖面下,水底暗流汹涌。应该说,从寻找合伙伙伴美铝,到与愿意出售力拓股票的投资者洽谈,中铝的一举一动都密不透风,“滴水不漏”,与信息提前泄密几成司空见惯现象的国内资本市场相较,反差鲜明。
在选择合作伙伴上,中铝精心挑选了美国铝业,双方联手收购,在国际上淡化了“中国威胁论”。实际上,非经济因素已经成为阻挠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重要因素。2005年中海油折戟尤尼科便是一例。
值得玩味的另外一点是,本次收购耗资巨大,是中铝过去所有海外并购总金额的2.2倍,但从效果来看,中铝并非一味冒进,而是进退自如。如果必和必拓执意强购力拓,中铝可将已持有的股份卖给必和必拓,获得不菲收益;如果并购宣告结束,中铝则代表中国公司获得了宝贵的海外矿山资源,从国家战略角度考虑,与宝钢、武钢等其他“央字号”企业海外找矿并无二致。
中铝入股力拓技巧之娴熟、思量之缜密,即使与国际一流公司相比也毫不逊色。当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起云涌,并购效果如何尚待检验,但中铝的并购技巧尤其值得深思。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