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公司新闻 > 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设定人居环境评估指标

  建设部课题组认为规模社区取代居住小区势所必然

  日前在武汉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建设部科研课题发布了《城镇规模住区人居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该课题报告认为,用“规模住区”一词代替原来沿用十几年的“居住小区”即是顺应房地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规模住区系指城镇成片开发、建设的居住新区。一般是开发项目规模较大,具备一定城市功能或配套机能的完整生活住区。规模住区主张建设开放的城市社区,人们生活其间方便、安全,有较为充足的就业岗位、较为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规模住区和城市有互补的联系,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规模住区在规划设计上强调综合考虑居住与生活、工作、购物、文化、教育、休闲等多种要素,是和谐的新的生活方式的空间载体。

  据介绍,《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建设七大特色目标》成为规模住区人居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最主要的评估因素。

  这七大特色目标主要内涵如下:

  (1)生态:生态规划先行突出人与自然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要素。生态规划的任务就是要利用好建设场地的资源条件、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要素,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好环境,使建设项目与城市、与周边环境有很好的配合协调。本指标体系的重要特色,在于不是就住区论住区,而是始终将规模住区放在人居环境大系统中来考虑。主张住区区域生态规划先行原则,倡导住区与自然、住区与城市相融合,将住区融入到城市中,成为城市的一个细胞、一个环节。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而不是机械的强调“以人为本”,建立经济的、健全的、高效的城市住区生态系统。生态规划先行,首先要做到的是遵守城市规划对本地块的规划要求。

  生态规划评价因素包括:住区建设选址,地形地貌利用,基地保护利用,人工环境建设,周边环境协调关系等五方面。

  (2)配套:完善城市功能创造城市价值

  在“配套”这一评价要素中,我们仍然强调的是住区与城市功能的协调与融合。住区设计要充分地考虑和利用好周边已有的公用配套设施。同时还要倡导住区设施在配置时要考虑为城市所用,通过对城市功能与住区配套设施的综合考量,丰富和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做贡献,增添活力和就业岗位,从而创造城市价值。

  长期以来,由于住宅小区,一般都是采取“封闭式”的管理模式,筑起围墙,自成体系,与社会的联系仅仅靠一两个出入口,住宅小区虽在城市却独立于城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生活越来越丰富,作为对城市功能产生较大影响的规模住区,应提倡“融入城市”的“开放式”的小区开发理念,以促进住宅小区与城市之间的和谐。

  配套评价指标因素包括:配套项目与住区建设同期进行,居民满意度高。与城市配套设施关系密切,住区与城市互补;配套完整,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市政设施到位,配置齐全。

  (3)环境:合理空间布局构建宜居环境

  按照人居环境的系统论和层次论,规模住区人居环境可以再细分为:住区外部环境、住区内部环境、住宅环境三个层次。住宅环境长期的作用深刻影响着居民的生理、心理、观念和行为,对人的生活质量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规模住区人居环境建设,秉承“以人为本”的开发建设原则,以居住实态需求为目标,通过住区规划设计创造宜人的空间环境,满足人的生理上对居住功能的基本要求和心理上对居住环境的高层次要求,对人居环境合理性、实用性、舒适性、安全性有一个周到的考虑。特别是居住建筑设计套型内部居住性能,包括声、光、热和空气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评价指标因素包括:住区空间布局合理,环境优良;住宅内部功能齐全、布局紧凑、设施设备完善。居住空气质量良好;住宅声环境良好;住宅日照、光环境良好;住宅热环境良好。

  (4)科技:优化整合资源引领品质升华

  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与资源的日益紧张、匮乏以及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压力,要实现居住建筑的高舒适度低能耗的节能目标,已经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与优化整合技术,强调以被动式建筑设计和建筑设备系统主动节能设计为原理并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实现高舒适度、定量节能、低成本和易行技术的综合效益。需要大力应用声、光、热、水、暖、电及空气质量等科技产品,使居住性能从本质上有一个大的飞跃。2006年,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建筑的资源节约水平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大部分既有建筑实现节能改造,新建建筑完全实现建筑节能65%的总目标。这一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本评价体系力求体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开发原则,通过人居科技的应用提升居住环境品质,以科技引导人居未来。

  科技评价指标因素包括: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省节材、污染防治等五方面。

  (5)亲情:突出人本关爱体现社区和谐

  人居环境核心是“人”,对人居环境的研究始终是以满足人类的居住需求为根本目的的。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可见“人”天然具有社交需求,在公共活动和社会交往中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然而,现代城市住区邻里之间的交往大为减少,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来临和人们需求层次的提升,需要我们在住区环境的营造中提供有利于公共交往的空间和场所,大力倡导“亲情住区”。人居环境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更主要的体现在人文思想的建设上。本评价体系强调通过人居环境硬环境的营造(例如完整的保健、运动和休闲配套服务设施;供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活动的设备设施),来促进住区软件设施的提高和改善,通过不同面积标准住宅户型的搭配,满足家庭小型化及亲属、朋友住在同一住区或同一栋楼的要求,最终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以及有利于促进人际交往和开展公共活动的适宜交往环境,在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结构与居住环境巨变中,将人居环境的理念切实落实到住区建设中。

  亲情评价指标因素包括:住区空间围合感和凝聚力、居民活动和邻里交往的场所设置、无障碍设计等三个方面。

  (6)人文:提升住宅档次传承居住文化

  “居住文化”是一个民族特定居住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它既包括物质与空间层次,又包括知识与精神层面,是人类在居住范畴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规模住区人居环境建设重视居住文化的城市情结,打造既有传统人居文化思想又能满足现代人生活需要的现代住区,使人们无论居住在城内还是郊区,都能享受到同样便捷的交通、方便的服务、高雅的文化、优美的环境。

  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产物,居住文化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新的居住文化会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改变着人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所谓“居住改变中国”,就是这种反作用的高度提炼。因此,我们既要把传统的居住文化和城市文脉传承下来,还要通过我们的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不断地创造新的为大众接受并喜爱的社区文化生活模式。

  人文评价指标因素包括:地方建筑文脉的传承、现代居住人文精神再创造两个方面。

  (7)服务:健全服务管理保证物业增值

  随着住宅与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住宅管理模式逐渐被社会化、企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所替代。物业管理与社区服务成为创建和完善居住环境的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且随着居住硬件条件的不断改善,社区服务等软件条件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日益凸显。物业增值是指通过规模住区设计理念、工程质量、物业管理来达到增值的目的。住宅是具有投资属性的特殊商品,在住宅的全寿命过程中,不断增值是居住功能之外的重要使命。物业的增值因素是物业本身的品质和通过管理来达到的品质的提升。尽管物业品质在项目建设完成以后大体硬件环境条件已经固定;如物业地点、房屋的结构、空间形态和环境景观特征等已经不能改变,但是,对于文化建设、服务质量、环境卫生、社会风气等软件环境建设仍然可以通过主观管理来达到新的品质的上升,进而达到物业增值的目标。

  服务评价指标因素包括:社会化专业管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完善的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来进行。(记者陈雪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