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公司新闻 > 深度阅读

三农:中国“一号”问题(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延伸阅读:
  
  1949到2007: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58年(图) 
  “一号文件”备忘录(图)
  圈出当代农村十五大亮点

  中共十七大报告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可以说,2004年以来的“一号文件”一直保持内在思路的连续性,也即“统筹城乡发展、多予少取放活”:2004年“一号文件”的主题词是“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是“发展现代农业”;今年则是“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增产增效取得重大成绩,但农业农村发展同样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新矛盾: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等等。

  这一切都表明,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基础薄弱,是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最大制约和瓶颈。

  2007年,中国粮食产量超过10000亿斤,这是1985年以来粮食首次连续4年增产。在自然灾害严重、市场竞争加剧、供求关系趋紧、要求明显提高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超过1000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

  在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宏观背景下,2008年“一号文件” 瞄准了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后继乏力的现实,也与目前我国税收连年大幅增长、经济实力已初步具备反哺农业的现实相适应,在着力强调“切实加强农业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促进农业发展、确保农民增收的“三农”目标。


  一号文件强调,今年和之后一个时期要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特别强调要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在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和改善农产品市场调控。

  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防止经济增长由过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任务相关联。此前,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曾指出,今年将动用财政政策抑制通胀,对于生产成本中农资价格的过快增长,政府加大补贴投资力度进行调控,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机制,因此农业可能是抑制通胀政策最大的受益者。

  三个“明显高于”

  今年“一号文件”强调三个“明显高于”:即“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

  据财政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三农”的资金为3917亿,比上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按照增量和增幅“继续高于”的原则,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将再创新高,其中新增部分将不少于520亿元。从2003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约1.6万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和国债投资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近3000亿元。

  2007年,结合已有的“四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新增加了退耕还林农民的补贴、奶牛良种补贴等。为应对生猪供应紧张,中央财政拿出专门资金用于生猪补贴。据,2008年,中央财政会继续安排25亿元扶持生猪规模养殖,补贴生猪良种的标准将从去年的50元提高到100元;另外发改委也已出台农资价格调控办法。

  此外,“一号文件”还针对农业投入作了具体的规定:如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地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确定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从2008年起,国家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强的基本建设项目,根据不同情况,逐步减少或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等。

  让农民持续增收

  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确立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主题之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随后几年的会议中得到多次强调。五年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助推力量。

  2007年,我国用于“两项直补”的总额较2006年增长了63%,多达427亿元,种粮农民直接受惠的财政支持超过7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以上,加之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惠农政策可谓力度不小。农业部的统计显示,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左右,实现连续四年增幅超过6%。

  尽管如此,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仍然较低,两者之间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仍在扩大。而且,我国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在此背景下,今年“一号文件”将以往的“支农惠农”表述改成了“强农惠农”,强调重要农产品的补贴政策“要向重点产区倾斜,向提高生产能力倾斜”,以期在政策扶持之下,形成农村良性发展的体制机制。有权威人士认为这一变化非常值得关注,“这表明中央开始由注重输血变为注重造血,其与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密切相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表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需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来解决,要多元化、多渠道,通过改革促进农民增收,通过产业发展、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扩大农民就业空间来促进增收。

  据国研中心课题组调查显示,目前近一半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常年在外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五分之一。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不断增加,并成为收入的主体。

  由此不难看出,除去国家各项减轻农民负担的“减法”措施,比如提供粮食收购保护价,对粮食主产区提供补贴,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等等举措之外,从收入构成来寻求农民增收途径也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

  农村民生急需关注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免除学杂费、全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年来,中央千百万让农民喝上放心水,走上平坦路,用上便宜电,烧上清洁气。近年召开的历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都高度关注。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下,一系列数字可以折射出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今年中央财政已安排资金181亿元,免除了全国农村近1.5亿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到全国86%的县(市、区),31个省份都已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过去五年新建改建农村沥青水泥路约85万公里,是过去53年总和的2.5倍。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任务仍然繁重。

  城乡发展差距依然明显。2001年至2006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9:1扩大到3.3:1。其中,甘肃省从3.44:1扩大到4.18:1:贵州省从3.73:1扩大到4.59:1。

  农村金融服务明显滞后。2006年末,全国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为1.32万亿元,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86%。

  农民外出就业保障仍然不足。农民工在住房、职业安全、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等方面仍急需更多的帮助。

  此外,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电视难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仍然不多。

  一号文件提出的“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鲜明的“亮点”:今年要提高的农村公共服务重点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服务,公共文化和社会保障体系,也包括扶贫开发、公共交通和人居环境等诸多方面。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