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上市公司再融资专网 > 再融资开闸各方评论

中国平安:再融资助力高成长

  日前,中国平安公告称,拟再次公开发行不超过 12 亿股 A 股,发行价格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 20 个交易日均价或前1个交易日的 A 股股票均价;拟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不超过人民币 412 亿元,发行不超过41200万张债券,同时每张债券的认购人可以无偿获得公司派发的一定比例的认股权证,如此规模的再融资规模,立马引起了市场参与各方的关注,那么,如何看待这一信息呢?

  再融资规模低于市场预期

  市场参与各方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庞大的再融资规模,有分析人士简单推测再融资规模有望达到 1600亿元。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平安在与基金公司沟通时表示, 最终的再融资额可能包含约800 亿元的增发和约 400亿元的分离交易可转债。按目前股价看,这个说法可能更现实。 12 亿 A 股的增发价格并不是公告前的 100元以上的价格,而是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 20个交易日均价或前 1 个交易日的 A 股股票均价,按照目前的情况, 发行价格大致在 70元左右,以此数据粗略推算,本次增发融资规模在840 亿元左右,约占其净资产的 80%。这样的融资规模对于一家进入世界 500强的金融企业来说并非天文数字。

  依笔者之见,真正对市场形成资金压力的也就在增发的 12 亿 A股所可能带来的 840亿元再融资规模,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部分其实对市场的资金面压力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分离交易可转债的投资者通常为风险厌恶型的机构投资者,他们通常不会将资金投入股票市场,此部分再融资主要针对的是部分企业资金,而这部分资金本身也不会进入二级市场,所以,分离交易可转债部分的融资对市场并不会形成实质性的资金面压力,由此可见,再融资规模低于市场预期,并不像市场预期的那样恐怖。

  更何况,从再融资占净资产的比例来说,中国平安的再融资相对比例并不高, 民生银行在 2007 年增发23.8亿股,占其发行前总股本的 20%,融资 182 亿元占其发行前净资产的 105%。 中信证券 2007 年增发 3.5亿股,占其发行前总股本的 12%,250 亿元的融资规模则占其发行前净资产的159%。结合中国平安本身的基本面因素,中国平安的再融资并非洪水猛兽。

  适当的再融资安排提振市场投资底气

  部分理智的分析人士对中国平安的再融资安排也赋予了一定积极的评价,一是再融资模式的搭配使用。以往优质企业的再融资往往采用一种再融资模式,或者是分离交易可转债,或者是定向增发或增发等,但中国平安则采取了两种再融资搭配使用的再融资模式,这有利于分散市场的资金面压力,尽可能地让市场各方资金分享到中国平安的高速成长所带来的成果。尤其是分离交易可转债模式更是提振了市场投资信心,因为如果股价未来表现不好的话,中国平安就没有办法利用认股证进行再次融资。所以,加入分离交易可转债模式其实折射出中国平安高层对公司未来成长的信心,这反过来也有利于提振二级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与底气。

  二是再融资股东大会开会时间的选择也有利于提振多头资金的信心。3月3日(周一)为31亿股小非限售股可上市交易日,中国平安股东大会选择在此之后的3月5日召开,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司管理层并不认为小非限售股解禁会对再融资构成影响,也就是说,中国平安高管对二级市场股价走势较有信心, 也折射出他们对中国平安未来业绩高成长的底气。

  再融资铸就高成长

  这种底气除了来源于中国平安现有业务的高成长动力外,还来源于中国平安此次再融资成功后所带来的高成长预期。因为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中国平安的募集资金投向,将对中国平安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有观点指出,未来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投资方向无非境内境外两个方向。 就目前资料可推测,中国平安在 2007年底总资产规模为6912亿元, 按照 15%的投资比例,2008 年海外投资额度约为 1000 亿元,扣除现有的海外投资约 400亿元,2008年新增海外投资可达 600亿元。 而公司此次再融资规模达到1200多亿元,也就意味着中国平安可以轻松完成对一家中型银行的收购。再考虑到中国平安再融资前就拥有的 1000多亿元现金,可以推测的是,再融资后的中国平安有能力在境内和境外两个资本市场同时进行重大股权投资。

  在国内市场,行业分析师推测,收购标的是境内保险公司的可能性较小,因为值得中国平安收购且中国平安可能收购的保险公司的规模都不大;而且传闻中建设银行与中国平安拟合资成立的保险公司,其注册资本不会超过100亿元,若中国平安持股 49%,出资不过 49亿元,也不会是此次再融资的主要目的。故笔者推测,在境内市场收购银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平安实施“综合金融战略”最需要扩张的方向。

  而如果中国平安能够收购一家中等规模的银行,那么,意味着中国平安将获得渴望已久的全国性银行牌照。不过,从当前银行业的分布格局来看,境内已上市的中等规模商业银行中,可供中国平安选择的投资对象比较稀少,而未上市银行中,规模较大的、比较理想的收购标的也并不多,因此,中国平安的银行收购计划意义重大,但难度也大。 但正由于此, 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或将搅动目前银行业的股权投资。

  与此同时,分析人士认为对境外市场的收购则更有深远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收购的标的。目前,市场对收购标的有各种版本的猜测,根据日前媒体透露的中国平安路演的内容,中国平安表示将选择与中国平安主营业务相关、具有良好成长性和能带来协同效应的项目。中国平安还将目前被低估的境外金融服务企业分为两类:一是受次贷冲击很大的企业,二是受次贷牵连但本身并无太大问题的公司。笔者认为,不管最终的对象如何,对海外巨型金融企业并购均有望铸就中国平安一举成为全球性的金融控股公司,高速成长趋势相对强劲。

  二是收购的时机。笔者认为,政治因素往往是大国经济战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在西方国家眼中,来自中国的钱往往带有“腥”味。就像温州人在上海、北京买房,上海、北京人不愿意与他们做邻居一样。来自中国的资本输出往往会遭遇政治阻力。这是次贷危机能够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一历史机遇的重要原因。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近日也撰文指出,大国之间的猜忌和提防天然存在,美国这个守成大国时时刻刻都会防范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赶超。次贷危机的历史机遇和经常项目顺差居高不下、国内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令国内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显得尤其重要。

  以笔者之见,此次再融资方案如获通过,中国平安将超过中国人寿成为当前A股市场资本实力最强的保险集团,同时在国际上其资本金规模将进入前 10强。而且此次利用再融资资金进行境外并购,将是拥有境内市场的高估值和国际市场的低估值这一历史性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只在A股融资的原因)的并购,如此就赋予中国平安利用这次发展机遇,以加快其迈向国际一流金融集团梦想步伐。笔者认为,这一乐观预期将令中国平安未来的高成长性得以体现。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责任编辑:张玉)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