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 中国步入轻微通胀区间 > 通胀各方评论

缓解通胀压力 还需结构调整

   1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双双创出新高,通胀压力依然居高不下。人们对央行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的揣测也自然与日俱增。这种“银根”紧缩的市场预期和央行对市场“热”度的判断及其随后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和资本市场的未来走势。

  尽管1月份物价水平高企的原因有几分季度性和偶发性的因素(如年前购物的传统推动物价上涨,1月下旬的雪灾更是雪上加霜等),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次物价上涨的问题和以前有所不同,显在的成本推动型加上隐性的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通胀压力,使得宏观调控的艰难性开始日益显现:

  第一,美国次贷风波正在席卷全球,欧美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也从原来抑制通货膨胀的缓慢升息方法,急速调转为缓解市场流动性的降息措施,不考虑全球资金重新布局的因素,一味地单边加息抑制通胀就变得越发困难了。

  第二,世界经济向下调整对中国这样一个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家而言,必然会对经济增长有一个负面影响。一旦外部流动性因为汇率增速的节奏放慢而得不到抑制,物价上涨就可能不是一个暂时的小问题。

  第三,全球金融市场低迷也同样笼罩着有待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全民共同参与的股票市场若不能进一步带来财富效应,中国的内需有可能进一步趋冷。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不管怎样,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企业业绩还在持续着繁荣的神话,通过有效得体的财富转移,来克服通货膨胀对当前贫富分化严重的中国社会所产生的不可低估的巨大冲击,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途径。不过,它的难度要远远高于货币政策的把握,弄得不好,得不偿失,这也是为什么国家目前多采用货币政策的手段来干预市场流动性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数量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提升、央票发行、信贷配额与窗口指导和资本管理等)要比价格调整(利率政策甚至汇率政策)有利得多。

  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数量调整的成本可能会由于对市场干预的力度过猛或所造成金融资源配置的进一步扭曲而变得越来越大。所以,只有在一个健全的、社会经济体利益兼容的制度体系中,宏观调控政策才能更好地、更科学地诱导资金流向实际收益回报高、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部门;而那些乘虚而入的“热”钱才无藏身之地,无利可图。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面对流动性过剩所造成的资产价格波动的局面,政府不急于推出股指期货和港股直通车等金融创新产品的战略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总之,要想使1月份的通胀问题和流动性过剩倾向仅仅成为一个季度性特征而不会持久地恶化下去,光依赖货币政策是不够的。

  进一步而言,为了力图摆脱长期依靠宏观调控来缓解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事实上效果十分有限),关键就是要改变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

  具体而言,政府各个部门要珍惜宏观调控为结构调整所赢得的宝贵时间,充分有效利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宏观环境,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提高流动性的吸收能力而又不破坏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活动,拓宽优质企业和有成长潜力企业的融资途径(尤其是要创造市场环境鼓励优质中小企业上市或增资扩股),降低其融资成本,强化金融体系和企业自身的公司治理能力,以真正提高消费者分享企业业绩增长和金融机构绩效提高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也要有效地支撑民间创业和风险投资的活动,分担企业家和资本家的投资风险,以促进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中国经济整体的运行效率。一旦这种健全的市场机制有效地运作起来,那么,物价水平、汇率水平和资产价格的变动就完全可作为一个有效的信号(看不见的手)被市场所接受,并用它来自发地调节市场的供需关系,通胀和泡沫现象的“持续”存在就不太可能。

  因此,在这样一种“流动性繁荣”的状态中,也就没有必要过分地依赖宏观调控的手段来控制价格的变化。而且,中国经济将真正步入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的繁荣阶段。

  (作者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