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燕京董事长兼总裁李福成(李福成新闻,李福成说吧):中国制造还是得有品牌,打造中国自己的品牌 |
燕京啤酒是我们搜狐2008“中国制造全国行”巡访的第三站,也是首站巡访汇源果汁之后的食品饮料行业第二站的巡访。
和在汇源巡访得到的印象和感受大致相仿,优秀的企业总是相似的,在去年“达娃之争”正白热化的时候我走访中国另一知名食品饮料品牌娃哈哈,当时就感慨现代工艺设备和管理流程给中国制造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感受,在刚走访完汇源果汁及燕京啤酒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实证。
国际一流的设备和工艺、全程的电脑质量监控、操作人员的卫生防护、迅速而有序的流水线、每分钟30000瓶的产量、污水废气废渣的再利用和转化、社会责任意识自我实践、环保意识的自我创新、企业结合实际的各种自我研发和创造等等,都在燕京啤酒得到了全力的推广和推行。
而这一切,正是保证“中国制造”口碑,甚至中国国誉必不可少的硬件、软件及企业公众社会道德意识的保证。
一句简单的“如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热点和难点命题抛给燕京的李福成(李福成新闻,李福成说吧)董事长后,他强调“中国制造一定要打出中国的乃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产品,才能称得上是中国制造。你的产品如果达不到世界水平,不具备世界产品的竞争力,就谈不上中国制造。”
显然,他所说的“中国制造”已经突破了OEM的概念,已经突破了中国做为世界最大代工基地、最大加工厂的概念。
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命题里,在大家、在各界就这两个单词本身的涵义而游弋而讨论和探寻的时候,其实后者在燕京董事长李福成(李福成新闻,李福成说吧)的眼里就是一个概念而已,仍是依附于“中国制造”而已,因为企业最终给世界呈现的品牌和产品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只是隐藏于品牌和产品中的灵魂与技术含量、文化含量等诸多品牌因子,比如,在中国OEM的世界大牌很多,虽然这部分产品也是地地道道的“Made in China”,但是他们的身价却是世界级的价格,而不是“中国制造”的价格,就是因为这些产品里有“法国创造”、“英国创造”、“意大利创造”的灵魂粘附在里面,只要贴上他们品牌的标签,任谁都撕不去他们的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谓“品味”、“地位”等高级元素和时尚标签,当然,价格想杀下来也是非常非常的困难,而就这样,还是好之者若鹜,追捧者众多。
“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还是得有品牌,打造中国自己的品牌。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没有品牌的竞争是无力的竞争,没有品牌的市场是脆弱的市场,没有品牌的企业是危险的企业。我们还是要打造中国自己的民族品牌。”李福成(李福成新闻,李福成说吧)对巡访团如是说。
回过头看中国啤酒业,中国从最早的哈尔滨啤酒1900年建厂到新中国1949成立的时候只有7000吨产量,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全国啤酒的产量到41万吨,而去年接近4000万吨,在将近30年的时间中增长了100倍,应该说中国啤酒是世界啤酒近10年以来最大的增长点,从2002年开始已经成为世界啤酒生产大国。
而燕京啤酒从1980年建厂到现在从1万吨到去年的401万吨,完全经历了中国啤酒业品牌培育、规模扩张和自主创新的全部市场化历程,燕京啤酒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啤酒改革、发展和壮大的一个缩影。
基于这种了解,也基于燕京啤酒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品牌知名度,搜狐2008“中国制造全国行”巡访团走进了燕京啤酒,希望通过对燕京啤酒的参观、考察、走访及和燕京创业人李福成等高管团队的直接对话,解读中国啤酒业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解读中国制造的“中国品牌”里如何融进更多的“中国创造”,不但提升我们的国际形象,更要提升我们和国际品牌的对价!让“中国制造”的含金量更高、更强、更大!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