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宏观调控平衡术

  “2008年,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一稳一紧”正在构成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新组合,这并不出人意外。然而,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微妙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中国的“稳健财政政策”正日渐变得“积极”。

  优化中央建设投资结构、实施缓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措施、利用财税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强化支持节能减排、财税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稳健财政政策”正融入到整个宏观调控的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人们更加关注,在未来日子,中国政府将怎样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以期调整好节奏,针对微妙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面运用宏观调控平衡术。

  减赤字,调国债

  “稳健财政政策”显然是近年中国财政政策的一个延续。所谓“稳健财政政策”是“介于积极的和紧缩的财政政策之间的中性财政政策”。这是财政部的权威解读。

  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国债资金规模,成为中国政府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稳健”最明显的标志。

  财政部受国务院委托,在2008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请审议《关于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

  根据“预算报告”,2007年,中国政府较大幅度削减了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在年初预算比2006年减少300亿元的基础上,执行中又削减450亿元,中央财政赤字2000亿元,占GDP比重下降到0.8%。

  这延续了近年来中国财政政策趋于中性的趋势。

  2000年-2002年,中国的长期建设国债一直在每年1500亿的高位徘徊;2003年减少为1400亿,2004年为1100亿(后调整为900亿元),2005年的安排是800亿,之后便逐年降低,与此同时,财政赤字也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

  而根据财政部“预算报告”,2008年,将继续“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国债资金规模”。

  其中具体安排是,中央财政赤字1800亿元,减少200亿元(比上年预算赤字减少650亿元),预计占GDP比重下降到0.6%。中央建设投资安排1521亿元,增加177亿元。其中,国债资金安排300亿元,减少200亿元;经常性收入安排1221亿元,增加377亿元。

  “稳健”中有“积极”

  然而,这并非中国当下“稳健财政政策”的全部内涵。

  财政部解释说,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要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国债资金规模,合理把握财政收支规模,同时“还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

  事实上,正是后者,让“稳健财政政策”显得更加“积极”。

  这一点在“预算报告”中清晰体现。“预算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中央建设投资规模1344亿元,主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西部大开发等方面。

  2008年,中央建设投资重点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水利、生态环境保护,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运用财税政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

  同时,中国政府还利用一系列财税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2007年,中国政府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降低了能源资源性产品等511项商品的进口关税,提高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等222项商品的出口关税。调整了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商品范围,对部分资源性产品、重大技术装备等实施进口税收优惠,出台了对鼓励目录内产品和技术进口的补贴政策。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就在2008年3月5日当天,财政部网站上对外公布,经国务院批准,近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出通知,将2008年黄大豆(税号12010091)1%进口暂定关税的实施终止期从2008年3月31日延长至2008年9月30日。

  结构优化大命题

  中国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在积极调整中。

  “预算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支出1076.35亿元,增长76%;用于医疗卫生支出664.31亿元,增长296.8%;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03.16亿元,增长13.7%;中央财政支出383.7亿元,支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

  2008年,中央财政支出中,预计教育支出、科技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将分别增加45.1%、26%、24.2%、25.2%、31.4%。

  在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稳健财政政策”何以变得如此“积极”?

  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贾康新闻,贾康说吧)看来,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地区差异显著的特点,决定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结构变动因素特别强烈,这为财政政策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舞台。

  他指出,中国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涉及总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等诸多领域的矛盾,而且在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的环境中,这些结构性问题更容易传递总量问题。

  例如,在总需求结构中,消费需求比例偏低是导致出口压力大的重要原因,而出口快速增长又是诱发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中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赶超性质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等,不允许中国坐等由漫长的平均利润率形成过程和调节资源配置过程来解决结构问题。因此,必须清醒看到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通过国家干预促进结构优化的责任,在大力推进市场取向改革的同时,努力提高决策水平,积极而有分寸地把握好调节结构方面工作。

  有鉴于此,贾康认为,近期,财政政策的重点是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增加在社会保障、教育、卫生、住房保障、生态保护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支出,同时积极探索有关税制改革和推进收入分配格局合理化。

  “在这一背景下,财政收支可以成为非常重要的操作手段,财政政策可以积极发挥其结构调节功能的优势,以区别对待的方式,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的流向和流量,达到促进结构优化的效果。”贾康对本报记者说。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理论上讲,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前者更加适合结构上的优化,后者更多在总量调控上居于主导地位。

  然而,一个更加宏大的课题正摆在面前:转型发展中的中国政府,该如何协调两大宏观调控利器之间的关系,如何使其彼此配合协调而非相互掣肘和抵消?

  “当前形势下,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协调配合十分必要。”贾康对本报记者说。在他看来,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和融入“全球化”的进程,经济运行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协调配合的必要性和复杂性也显著增加。

  贾康分析指出,2007年下半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显著增加。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安排由“双稳健”转变为“一稳一紧”,这种新的组合模式也对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提出新要求。

  国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一个最基本的结合部。国债可以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从另一个角度看,其规模的扩大或者缩小,正是财政政策实现扩张或紧缩效果的一个重要工具,而国债进入二级市场之后,由于其低风险和高流动性,则成为中央银行通过回购或逆回购方式以回收或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载体。

  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已经做出了新的尝试。2007年,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及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决议》,财政部发行了15500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用于购买2000亿美元外汇,减少了外汇占款,减轻了货币政策的操作压力。

  在贾康看来,这一举措,正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国债这个结合点上进行合理协调配合的创新性做法,为货币政策进行紧缩调控提供了新工具。

  “预算报告”中明确提出,2008年,财政政策要“加强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把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和促平衡有机结合起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努力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责任编辑:田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