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产经新闻

汽车涨价需看供求关系

  蓝朝晖

  连日来,中国汽车隐现涨价的论调,原材料一涨再涨、钢价再创新高、燃油排放标准提高、国际油价高位徘徊……汽车业正面临着上下游一齐通胀的双重压力。

  虽然涉及汽车制造的大部分生产要素出现不同幅度上涨,成本的不断提高已经严重威胁到汽车业及汽车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多数汽车企业对此反应极为冷淡,表示很难将上涨的成本转嫁到成品车上。

  汽车企业不涨价的理由很充分。2007年,汽车业仍是盈利的,虽说增长速度与前年相比有些放缓,但仍是现代制造业中的利润大户,统计数据也显示,汽车业的效益是行业平均值的两倍多。另外,市场竞争的激烈,没有谁敢轻言涨价,担心失去自己应有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在新一轮的成本压力中,汽车企业制造单车的成本仅增加了3000-4000元,仅是单车制造成本进一步摊薄,对盈利的企业而言,完全有能力消化掉。

  记得一位自主品牌企业负责人曾表示,不少自主品牌的车型上市的价格都是零利润或者是微利的。当卖到1万辆的时候甚至还在亏钱。市场竞争的激烈,价格也曾一度下滑,但一款车型卖到10万辆的级别时,想不赚钱都很难。

  汽车消费是复杂的,品牌就是无形的资本,汽车企业想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销量上也要上,没有好的销量,企业也就没有了树立品牌形象的本钱。去年,一些主流的自主品牌企业正是在销量突飞猛进的时刻,开始重新塑造品牌形象。这也是在成本压力大幅提升后,支持涨价的多为民营汽车企业,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汽车集团、合资企业则对此反应较为冷淡的缘故。

  专家预测,中国汽车在2008年仍会保持快速增长,并有望冲击产销1000万辆大关。在如此的诱惑面前,没有哪家汽车企业会主动涨价,给竞争对手机会。

  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上加价销售的车型越来越多,但都仅局限于紧俏车型,绝大部分车型仍是在降价促销的主旋律中徘徊。在成本压力面前,企业不要急于借机大幅涨价,从消费者处赚取更多的利润。对于企业而言,在未把住市场的脉搏前,涨价将面临着品牌与市场的双重损失。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