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良
又是一个黑色星期一,虽然上证指数跌幅(3.59%)与上周一(3.58%)相同,但给市场的负面打击更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跌停数量大幅上升。但这正是调整已从简单的大盘大市值股推动,开始迅速向中低市值股扩散的现象。
可以肯定,恐慌不会成为趋势,而或将成转折。
恐慌不会成为趋势
比较本周一与上周一的下跌品种,上周是过去几个月的下跌龙头股如
中国平安、
浦发银行、
中国联通等联动杀跌,而本周一则转向大量低市值或二线蓝筹。原下跌龙头并不是周一下跌的核心动力,
万科A、浦发银行甚至还是“红盘”,这都表明内部结构转换调整已步入中后期的特有现象。
近期从技术上去简单分析上证指数的运行,已得出3800点、3600点或3300点等众多技术支撑位,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主要原因是目前权重结构非常不平衡,而且简单猜测指数点位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因此笔者一直认为,从指数权重股结构中去寻找市场运行规律更为有效,而且有助于把握新一轮行情的热点动向。
本轮上证指数确认见顶的时间正是
中国石油上市日,同时也是
中国石化见顶日(11月5日),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所构成的石化板块正是上证指数权重第一的群体。在中国石油上市前,中国石化一直承担着龙头角色,它持续影响着上证指数的波动,更直接影响着热点切换,期间通过四轮“涨停”实现热点切换:
第一次涨停(2005年6月8日),带领指数走出1000点底部;
第二次涨停(2007年1月9日),热点由蓝筹股转向中低市值低价股;
第三次涨停(2007年5月31日),引导热点再度转向蓝筹股;
第四次涨停(2007年10月11与15日接连出现二日涨停),10月16日指数见6124点,该点位现在来看已成为本轮行情的顶部。显而易见,中石化的领导效应已经实现了一个完美周期,最终接连二日的涨停,也促成了上证指数的头部。如果把目光再放远一些,中国石化的角色定位类似于1996-1997年的
深发展,还有类似于“5?19”行情中的
综艺股份之类的网络股。
考察上一轮的龙头品种的表现,有助于我们判断调整是否已充分。目前看中国石化的股价走势,已于上周跌穿250日年线,股价从最高位的29.31元下跌至今,累计跌幅已超过50%。一般而言,高点的一半通常会酝酿反弹,周、月K线上的敏感技术指标也显示具备反弹动力,在长周期里,第一次跌穿年线都会有一次反抽确认的过程。看来,持续5个月的大幅调整,以中石化为核心的大盘大市值股已步入调整末期应该是可以乐观预期的。
而笔者发现,在当前指数权重结构背景下,大盘指数上涨与下跌过程中,相对应的中低市值个股表现往往会形成一个较大的缓冲期,这种特征已经在本轮行情中充分体现。因此可以推测,随着大市值股的逐步企稳,市场的逆转将在恐慌中酝酿形成。
关注次新大市值股
假定资金推动的行情仍未结束,那未来仍然酝酿着新一轮上涨行情,可以肯定类似于中国石化的领导型品种还会出现,也同样会出现于大市值品种。历史经验显示,每一次大盘结束调整通常由次新类品种带动,尤其是大盘股。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一批新上市不久的蓝筹新面孔给予重视。整体上看,可以关注的分别是铁路板块的
中国铁建、煤炭类的
中煤能源或
国投新集、运输类的
中海集运、保险类的
中国太保等。
如中国太保,规模上虽不及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但平安受融资影响,关注度太高,倒是该股新上市,且目前还没有大规模流通股解禁等限制股价的因素,比较之下,该股应是保险类股中容易形成炒作突破口的品种。还有中国铁建,据相关预测我国至少缺30万公里的铁路里程,铁路建设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以上,作为我国铁路建设的两大主力公司的“二铁”之一,还是具有相当想象力的。特别是A+H股成功上市后,两地定位相近,没有像其他大盘蓝筹股那样“高溢价”。此外,逼近A股发行价的中海集运等也同样值得关注。
当然,一般率先启动的品种往往都是值得关注焦点,如周一逆势盘稳的金融地产就值得继续关注。
作者声明:在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任何利害关系。本文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