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瞭望东方周刊》: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物价关键词

  2003年:抑制通货紧缩

  2003年,中国经济还在延续1998年开始的通货紧缩,物价指数连续多年下降(2002年下降0.8%)。在任期内最后一次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朱基总理在报告开头就强调:“这几年,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难局面,我们采取的最重要举措,就是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重点,从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转为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紧缩趋势,并在实践中适时完善政策措施,把握调控力度,确保取得成效。


  扩大内需、抑制通货膨胀仍然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在这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计委主任唐修亭在接受采访时还特地向百姓讲解:“个人当然希望物美价廉,但是整体看,物价长期下滑会对经济的正常循环和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损害。”

  政府工作报告中另一处提到通货膨胀是在财政政策部分:“在银行存款增加较多、物资供给充裕、物价持续负增长、利率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发行国债搞建设既可以利用闲置生产能力,拉动经济增长,又可以减轻银行利息负担,也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一举多得。”

  2004年:防止通货膨胀

  从2003年1月开始,中国物价走势开始由负变正,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4%。

  与此相应,在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在货币政策部分提出“既要支持经济增长,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金融风险”。

  在“光大2004中国投资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穆怀朋表示,从政策背景来看,这次物价上升,是在政府没有追求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发生的,而粮食产量的不足是造成本轮物价上涨的主要供给因素;而以信贷资金支持的投资需求快速增长,对生产资料的价格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拉动本轮物价上涨的主要需求因素。

  2005年:涨价

  2005年,虽然政府工作报告仍然强调扩大内需,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政策面也发生了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被“稳健的财政政策”所替换。

  在2005年的经济目标中,首次出现了物价指标,提出要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后面又指出:“中央提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是为了使预期目标符合实际情况,既考虑需要,也考虑可能,兼顾了就业、物价等其他预期目标的要求。”

  在具体的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努力保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重点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把握好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调整的时机和力度。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坚决制止哄抬物价行为。”

  出现这一微妙变化的背景是,200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创下了1997年以来物价涨幅最高纪录,达到了3.9%,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和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都在10%以上,许多和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纷纷提价。用政协委员吕建中的话说:“水涨价、电涨价、米涨价、房涨价等等,每个居家过日子的人都会有切身的感受。”

  2006年:价格改革

  2005年物价的实际涨幅比预期要低得多,比之2004年也回落了不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稳的良好局面。”

  在“今年着重做好的工作”部分,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深化财税、投资、价格改革”。“价格改革的重点,是逐步理顺和完善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尤其要考虑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

  对于2006年的经济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这一指标比上一年的实际涨幅要高出1.2个百分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物价调控指标定得比上年实际情况略高,是考虑到资源性产品价格扭曲、公共事业服务价格调整和国际市场价格三个因素:

  当前粮价走低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都不小,影响农民增加收入和种粮积极性。耕地不断减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粮食安全存在隐患。

  2007年:3

  %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前一年经济形势的总结是:“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没有出现明显通货膨胀。”

  中国工商银行安徽分行行长、全国人大代表赵鹏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在介绍完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之后,接下来就说“没有出现明显通货膨胀”,说明在经济高增长的背景下,政府对通货膨胀问题高度关注。

  这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当年物价指标要求“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以内”。“3%”这个数字被认为是“物价温和上涨的上限”。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分析,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原因有: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造成央行不断放出基础货币,货币供给增加的压力正在加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也将增加物价上行压力;2006年底部分地区粮食价格上涨;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调整。

  此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加强房价监管和调控,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 (来源:?望东方周刊)
(责任编辑:悲风)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