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产经新闻 > 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 > 最新报道

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蒋黔贵同志作主题报告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定于2008年3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搜狐财经作为本次大会的独家网络媒体,从现场发回如下报道:

  蒋黔贵(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

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蒋黔贵同志作主题报告
蒋黔贵同志作主题报告

  尊敬的忠禹会长、彦宁副会长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主要得益于党和国家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也有赖于中国企业的快速成长和管理进步。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有必要系统回顾一下30年来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功经验,推动只是一家之言,以推动新时期我国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来说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并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其显著特征是市场化和国际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管理在恢复、整顿中起步,伴随着企业改革和重组,经历了一个摸索、学习借鉴和自主创新的渐进过程。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年党的十四大、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时间标志,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处于摸索起步阶段。由于十年浩劫,中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巨大破坏,为此,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经济主管部门集中力量对企业进行了恢复性整顿和建设性整顿,强化企业劳动组织和财经纪律,恢复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为推进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1983年,我会前身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座谈会,袁宝华同志在会上提出了“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十六字方针,指明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方向。

  1984年12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全面推开。这个时期,我国企业改革以放权让利为中心,先后实行了利润包干、利改税、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逐步赋予企业经营自主权,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并开始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提出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要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在此期间,我们开始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尤其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使中国企业真正认识到了现代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方面,全国组织实施了大规模的厂长(经理)管理知识培训和考试,在企业内部推行了十八种现代管理方法,提出了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五项重要内容,即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人才的现代化。《“七五”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八五”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实施,开始从国家层面推进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

  这一时期,乡镇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开始兴起,“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全国闻名;外商来华投资开始起步,“三资企业”逐步发展起来。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推动促进了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我国企业管理水平逐渐呈现出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差异性,对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推动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处于模仿学习阶段。这一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机制转换和制度创新的新阶段。前五年,以机制、体制改革为主线,重点围绕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包括领导体制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承包经营制的深入探索、公司制改造、股份制试点等。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国家全方位加快了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工作,包括: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管理机构、完善企业法人制度、明确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确定企业的公司组织形式、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组织管理机构、进一步实施“三项制度”改革等。

  与企业改革过程相适应,这个阶段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工作逐渐从政府主管部门具体部署,自上而下推动,转变为以企业实践为主,政府相关部门宏观指导,社团组织、行业协会、教育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的“官产学”新型推动体系。企业加强管理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大大增强,这一时期,大量西方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案例进入中国,各类工商管理培训层出不穷,使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和培训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有效推动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活动。

  第三阶段是本世纪以来至今,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进入了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并重的阶段。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企业创造了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机遇,同时也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新挑战。不少企业开始按照国际规则调整内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经营管理模式。党的十六大、十七大胜利召开,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成为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的基本国策。这使得企业开始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转向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兼顾社会、环境、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以实现社会、企业、员工的共同发展。

  在管理创新的方式上,许多企业一方面继续保持着对西方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方法和经验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开始认真思考、总结中国企业2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和管理特色。他们不甘于亦步亦趋地照搬国外做法,逐步将眼光转向国内,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寻找管理智慧和灵感,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管理经验,并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创造适合本企业、本国特点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近几年,宝钢、大庆、中石油、万向、青岛港、海尔、中兴通讯等一批优秀创新成果涌现出来,这些成果既反映了上述企业学习、消化、运用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的成绩,也反映了他们“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积极探索精神,代表了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趋势。

  二、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主要进展和基本经验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企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一批企业在生产经营规模、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已跃居世界前列,初步具备了跨国公司雏形。企业管理现代化取得很大进展,主要体现在:

  一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发生深刻变化。30年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也经历了从计划观念到市场观念的转变。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树立起市场、竞争、效益、质量、成本、品牌、营销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

  进入新世纪以来,适应国际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又有了新的发展,比如,过去注重厂房、设备、技术、产品等有形资产,现在既注重有形资产又注重品牌、企业声誉、知识产权、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现在追求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和谐共赢;过去,同行业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现在,提倡建立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争关系等。

  二是企业制度创新和经营机制转换取得明显进展。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我国企业改革和制度创新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经过30年的探索和发展,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经营机制。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股份制和公司化改造、战略性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海内外上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建设试点、推行外部董事和监事制度、实行市场化的高管人员聘任制度、建立适应市场和竞争需要的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等,使我国大多数企业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

  三是企业组织形态和组织机构日趋合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企业逐渐改变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态,开始通过市场竞争,以资本为纽带进行重组整合。从我会连续六年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前500强企业的整体规模和平均规模在持续扩张,进入世界500强行列的中国企业也在逐年增多,这表明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正在逐渐改变我国产业分散、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的问题,一批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正在逐渐成长起来。与此同时,一大批从事专业化生产和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开始出现,它们围绕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开展专业化分工协作,向“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的方向发展,使我国的企业组织形态日趋合理。

  在企业内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各项经营自主权的落实,企业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以生产管理为主的单一职能式组织结构,健全了战略、决策、营销、财务、人力资源、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职能,精简了过时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同时,母子公司、事业部、矩阵式组织结构、项目管理制、委员会、网络组织等新型组织模式也不断被采用,使企业逐渐从单一法人的金字塔的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向多法人、扁平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分工协作体系的日趋完善,网络企业、虚拟企业、业务外包、企业战略联盟等新型企业间组织形态也开始出现。

  四是企业职能管理领域不断拓展。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的管理领域逐步拓展,在原有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工艺管理、基础管理的基础上,向战略决策、市场营销、品牌建设、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物流与与供应链、财务金融、资本运营、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法律事务、危机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领域拓展。其中,战略管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完善。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五力模型等战略管理工具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一些企业已经建立起一套涵盖战略分析、战略决策、战略执行的完整战略管理体系,并从企业总体战略开始向人力资源、技术、营销、市场、财务、资本运作等专项战略演进。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的以“事”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企业不仅仅把员工作为一项成本加以控制,而且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管理职能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调配、薪酬福利管理向聘用、培训、绩效考评、能力考核等方面拓展。岗位说明书、性格测试、360度考核、胜任能力模型、职务轮换、战略绩效考核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开始普遍应用。财务会计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涵盖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金融、证券、税务筹划等领域的完整体系。管理范围逐步向融资、投资、理财、资本经营、股利分配、税务筹划等职能拓展。一些企业还专门设立了投融资部门、资金结算中心、财务公司来满足企业财务管理拓展的需要。物流供应链管理迅猛发展,从传统的物资供应发展到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从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发展到与上下游企业协作的企业间供应链,从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发展到第三方物流外包等。近几年,物流供应与信息化、电子商务相结合,更使物流供应链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物流供应链已经成为企业价值链的组成部分。

  五是越来越多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被企业采用。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西方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进入中国,并被中国企业应用到经营管理实践中,比如平衡记分卡、流程再造、价值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6西格玛、5S管理、精益管理等等。近年来,管理方法和手段呈现出系统化和标准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从整体流程着手,系统化的提升企业能力,而不注重某一单项管理技术的运用;同时,质量管理体系、环境体系、职业安全、社会责任标准、QHSE等西方兴起的管理标准,已经逐步演变成为一种竞争手段和标准壁垒,开始引起中国企业的高度重视。

  六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成效显著。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不少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和外联网,并与互联网相连接,方便快捷的实现了异地管理、集团化管理和移动办公。同时,企业管理软件被广泛应用,并逐渐向应用网络化、流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OA)、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CAD)、企业资源计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电子商务(E-commerce)等一系列信息化管理手段在越来越多企业得到广泛运用。近年来,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尝试利用信息网络平台进行内部管理集成和管理模式创新,实现网络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今年的成果单位中国一航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等都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七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的洗礼和锤炼中,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素质不断提升。其中,国有企业领导人逐渐克服传统国家公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自觉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近年来荣获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的谢企华、常德传、刘玠、周厚健、季克良、谭旭光、宋志平、蔡来兴等知名企业家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随着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成长,如鲁冠球、宗庆后、柳传志、任正非等。同时,大批经过专业教育或培训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企业各个岗位,为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打下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八是企业软实力培育开始受到重视。近年来,部分企业在生产能力、低成本、技术能力、财务能力等硬实力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开始重视企业软实力的培育。例如,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改变员工思想观念,引导员工行为,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激发企业创造力;通过重视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通过推行人本管理,全方位关心员工,增强员工使命感和归属感,营造和谐劳动关系;通过加大品牌推广和形象塑造,培育客户忠诚度;通过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声誉等。

  回顾30年来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历程,值得汲取的经验非常丰富,但最基本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企业管理创新必须与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相结合。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三个重要支点。30年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经验表明,我们必须将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有机结合,缺少任何一项创新企业都不可能长期、健康发展。三者各有侧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管理创新是基础,制度创新是保障。技术创新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以管理创新为保证,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必须相应调整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并保证先进技术有效发挥作用。同时,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会不断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二是企业管理的引进、学习必须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总结30年来管理进步的经验和做法,可以看出:这些企业普遍具有开阔的胸怀,能够虚心接受古今中外的优秀管理思想和智慧,为我所用,妥善处理了引进、学习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在引进方面,既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又立足本国、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创新中予以运用。在继承方面,既重视中国五千年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从传统文化中不断挖掘合理的、依然富有生命力的管理智慧和理念,又注意这些文化遗产的时代局限性,做到在扬弃中吸收应用;同时,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积累的“红色管理”经验,使其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有效促进了企业管理进步。

  三是必须将领导推动与群众性创新活动相结合。实践证明,企业主要领导人,特别是“一把手”,是管理创新的倡导者和第一推动力。凡是企业管理创新进步快的企业,无不是“一把手”高度重视,亲自推动。在我们评选出的历届管理创新成果中,几乎都是企业主要领导为主创人。他们或许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管理方法运用并不十分专业,但是他们对于本企业所面临的紧迫管理挑战有着深刻的理解,对于将要进行的管理变革有着坚强的决心,这些都是管理创新活动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而企业的普通员工则是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源泉和践行者,他们处于管理的前沿和基层,对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和不完善之处深有体会。因此,发挥普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和能动性对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大庆油田、广东移动等公司在企业内部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群众性创新推进制度体系和奖励机制,有效发挥了企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是企业管理创新必须以企业实践为基础,“官产学”相结合共同推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企分开和政府职能转变,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逐渐从国家行政部门自上而下推动转变为以企业实践为主,政府部门政策指导,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管理教育机构积极参与的“官产学”新型推动体系。实践证明,这种工作方式顺应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趋势,遵循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客观规律,获得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肯定,得到了全国企业的广泛参与,有效发挥了中介组织的桥梁和平台作用,做到了“官产学”各方优势互补。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审定和推广活动就是一个成功示范。自1990年开展以来,经过近20年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国家级、地区或行业级、企业级)和具有广泛性、权威性的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申报、推荐、审定和宣传推动体系,初步构建了一个全国性的官(政府)、产(企业、中介组织)、学(大学、科研机构)相互交流的平台。更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内部也建立了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审定和推广制度,大大促进了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和主要任务

  新时期,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仍然面临各种挑战: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产业升级十分迫切,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枯竭等。同时,影响企业发展的管理问题也很突出:公司治理不够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需继续推进;企业核心能力不强,创新驱动尚未得到普遍重视;不少企业基础管理仍然薄弱,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缺乏经验,国际化经营能力有待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加强等。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温家宝总理最近在陈锦华同志提交的《加强企业管理,扎扎实实推进企业做强做大》报告上批示指出:“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切实加强管理,必须从规章制度、工艺技术、质量标准、生产定额、操作规程等基础工作做起”。这为新时期我国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我国企业的管理现代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认识加强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发展必须依靠两个轮子,一个是技术,一个是管理。长期以来,由于市场驱动和体制转换的要求,企业一般比较重视规模扩张、技术进步和推进改革,对依靠管理进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视不够。加之管理效益也需要通过技术、产品、服务等体现出来,管理水平的提升一般需要长时间积累,不像技术引进和装备建设那样能够短期见效,这些都使人们常常忽视管理。实践证明,企业一年成功靠促销,十年成功靠产品,百年成功则靠管理。只有切实加强管理,才能逐渐培育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企业长盛不衰。

  二是要持之以恒地强化基础管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根基,必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做好。温家宝总理强调加强企业管理必须从基础工作抓起,就是要充分认识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探索新时期适应市场化、信息化、人文化的现代基础管理经验。要结合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工具,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艺技术、质量标准、生产定额和操作规程,实现基础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要抓好现场管理,着力改善生产和工作环境,以促进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要抓好班组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以人文管理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保证各项基础工作的巩固和落实。

  三是重视各种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的融合。目前,企业中各种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比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六西格玛管理、7S管理、标杆管理等。面对如此众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如果来者不拒,照抄照搬,不但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会造成内部管理的混乱。因此,在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的实施中,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在整合中进行适应性改造,做到以我为主,处理好不同体系和方法之间的接口关系,并与企业现有体系和方法进行有机融合,实现简约、高效的集约化管理。

  四是努力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面对全球市场,我国企业要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努力克服国际化经营的各类挑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要深入研究国际市场需求变化,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国际知名品牌;要扩大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现代化水平;要认真研究国际化经营的相关规则和各国的投资、贸易规定,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各种投资或贸易纠纷,培养国际化经营所需的各方面人才。

  五是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企业在为社会提供产品服务、为投资者创造利润的同时,要树立“企业公民”意识,努力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和社区共同发展进步。要关注生态环境的改善,着力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维护市场秩序,塑造良好社会形象。要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促进社会和谐。要积极实行《劳动合同法》,依法签订、履行劳动合同,维护职工各项权益,建立规范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制度,及时化解劳资矛盾,构建新型劳动关系。

  六是努力提升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我国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很快。目前已经占到全部企业数量的99%,吸纳了全社会75%的就业人员,提供了全国近70%的进出口额和大约一半的税收收入,创造了全国70%的新增工业产值和近60%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已经是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一些优秀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管理已经达到先进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规模普遍较小、数量众多且分布十分广泛,企业管理水平多数较低,经验管理、家庭作坊式管理、粗放式管理普遍存在。当前,我们要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官产学”相结合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管理推动机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倡导,使这些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措施自觉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培训、咨询机构等的专业优势,广泛开展各类培训、交流、咨询活动,推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逐步提高管理水平。

  以上是我对中国企业改革开放30年来在管理现代化方面的简单回顾和主要经验概括。历史的看,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一步一个台阶,后来居上,与时俱进,与3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个变化来之不易,它靠的是我国广大企业家、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的学习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正是这些精神改变了中国企业面貌,也对管理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李淑琴)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蒋黔贵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